少儿舞蹈教师的创编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少儿舞蹈教师的创编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少儿舞蹈的编创


  近些年来,中小学艺术展演、“小荷风采”舞蹈比赛及一些省级少儿舞蹈比赛呈现的少儿舞蹈创编作品层出不穷,但经典的、可以广为流传的作品较少。少儿舞蹈作品普遍存在成人化的状况,大多数作品构思缺乏新意、结构雷同、缺乏对少年儿童心理层面深层次的了解。通过对北京、广州、西安等城市少儿舞蹈比赛的调查,笔者发现,聘请校外知名专家编排的参赛节目占总节目数的70%以上,而由校内舞蹈教师编排的参赛节目所占比例不足20%,校内舞蹈教师编排的参赛节目大多数是照搬已出版的成品节目。可见,当前少儿舞蹈教师舞蹈创编水平不容乐观,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中小学对舞蹈创编的重视不够外,还有少儿舞蹈教师创造性素质和创编能力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少儿舞蹈教师通常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而高师舞蹈教育往往沿用专业院校的模式,课程设置缺乏自己的特点,没有突出的舞蹈编创。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专业教师普遍来自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主的专业艺术院校,或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主的师范类专业院校,及从各专业团体转行的演员。这一现象直接导致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沿用专业院校舞蹈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普遍包括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五大民族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蹈基础理论及教学法等,样样俱全却无重点,而在周课时特别少的情况下,专业底子薄的师范生能逐一深入掌握各个课程的知识点的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舞蹈创编课程,高师院校多数是在学生在校最后一年,也就是在实习的那个学期开设这门课程,除了实习,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学习创编,这么短的时间只能让学生了解到一点简单的编舞理论和技法,还未将学生的创作思路真正打开课程就已结束,这种课程设置对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极为不利。

  2.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

  在舞蹈教学中,言传身教的教学法成了固定模式。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来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法促使学生一味地去模仿,学生思维具有依赖性,模仿成为习惯,逐渐失去创新意识,造成不具备主动创编的主观能动性。新时代需要高师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创编作品能与时俱进,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3.教材内容实用性较差

  当前高师院校的舞蹈教材普遍照搬专业院校的教材,因为舞蹈老师绝大多数毕业于专业舞蹈院校,而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对象多是毕业于专业院校附中和各省艺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的专业训练时间长、底子厚、专业水平较高,能够适应难度较高和内容较丰富的教材。把这样的教材搬上高师院校课堂,对于绝大多数直接从高中升上来的几近半路出家的学生来说教材内容偏难,他们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学习上,没有心思去研究舞蹈的创作,使得创编素质得不到提升。

  4.创编的后续教育措施不够

  舞蹈创编的学习是通过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实践中磨合逐渐完成的。这门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舞蹈的编舞技法→学生按技法要求做练习→学生回课→修改→再回课等环节进行编舞的学习。而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只要求学生基本能做就行,要想在完整的舞蹈编排中较好地运用这些技法,还需要大量实践,在实践中反复推敲,不断完善,而这一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编舞基础较差的高师学生来说是需要得到指点的。因此,高师院校创编课的后续教育做得不够,特别是学生的实习安排管理和实验基地的建立还存在一定缺陷。

  二、提高少儿舞蹈教师创编能力的策略

  高师舞蹈教育培养的是中小学教师,新时代中小学需要集演、教、编于一身的应用能力较强的舞蹈教师,即要求中小学舞蹈教师不仅要有示范、教学的能力,更要有舞蹈创编的应用能力。舞蹈的表演与教学能较好地完成,而编舞却需要具有较高的创造性素质和一定的编舞技法,因此,高师舞蹈教育应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应设立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创造性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体系。

  1.教前调整,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高师院校要根据教育的不断发展及中小学的舞蹈教育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与方向,让学生开拓思维、开阔眼界,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成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教材的编排要根据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特点,教材内容要突出创编舞蹈的重点,既便于今后教学,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为今后的舞蹈创作打好基础。教学内容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各年级由易到难进行编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还可以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光盘及参考书,便于学生系统、规范地学习。在各类舞蹈课程内容的编排中,应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学习各种舞蹈风格的典型素材,尽可能帮助学生进行舞蹈创编素材的积累,这样,课程与课程之间,以及整个教学体系才能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另外,调整教学培养计划,第一年打牢基础,可设芭蕾基训或者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舞蹈基础理论与鉴赏、中外优秀儿童舞蹈创编作品赏析;第二年以中国民间舞为教学重点,包括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舞,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第三年以现代舞、儿童舞蹈创编为教学重点;第四年以实习为主,重点放在儿童舞蹈的创编上,通过实习,学以致用。

  2.教中改进,以创编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核心

  在舞蹈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导入新课时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介绍学习各种舞种的背景资料,结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深刻理解各舞种的渊源与发展概况,使其内容不脱离生活,激发其想象与创编舞蹈动作的能力。如在导入芭蕾基训新课时,教师可以简要地介绍芭蕾舞的发展史、经典舞剧,包括舞剧中经久不衰的芭蕾舞段,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芭蕾舞的历史渊源与发展,为新时代创编理念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民间舞的时候,可以让课堂舞蹈场景还原民间舞原生态场面,借用其中的游戏方式导入新课舞蹈内容的学习,使其具有地域性与趣味性;讲解动作时,教师以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语言为主;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要多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己进行创编,使学生养成习惯,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脑子舞蹈。

  在编创课的教学中,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使他们在毫无压力、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养成探究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不断开导、启发,改进教学方法及练习方式,进而增强学生创编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轮流进行创编作业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纠错、互相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用自己的舞蹈语言表达所学到的动作,进而学会思考、有意识地进行舞蹈组合创编。在赏析优秀经典舞蹈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动作、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舞蹈的创编过程,为少儿舞蹈创编奠定坚实基础。

  3.教后维持,强化创编实践

  高师院校应当重视舞蹈专业学生的后续教育,应与中小学紧密联系,建立见习、实习基地、经常性地进行实践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小学舞蹈教师的能力,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及各项文艺演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堂教学的知识直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不断的创作实践、不断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力。在实践中,学生通过运用学校里所学的舞蹈创编知识和技巧,根据实地沟通和了解少儿真正的心理和想法,然后进行少儿舞蹈作品创编,通过不断实际创编、排练去思考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创编能力,然后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此同时,老师要积极对学生实习中编创的节目给予指导和启发,及时解决学生编排节目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舞蹈创编的能力。

  总之,高等师范舞蹈教育应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和发展性思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全国的中小学舞蹈教育在高师舞蹈教育的带动下得到根本改观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