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序渐进,向幼儿提出合理明确的要求。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向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幼儿进行逐步提高,循循善诱。如:设计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坐好;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约束。又如: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各种适宜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我们每天早上面带微笑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小朋友早”,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貌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乐意尝试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道别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小班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如何使用礼貌用语方面,我们创设了“迎世博,讲文明”的专题墙面,教会孩子们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文明用语。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都用心观察,为孩子设立了光荣榜奖励五角星,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在赞扬声中获得礼仪知识、积累礼仪经验、实践文明礼仪行为。教师对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
二、不断鼓励,从幼儿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
幼儿年龄小,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方法,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卢佳仪,胆子特别小,适应性很慢,不习惯集体生活,对自己没有信心,有时对老师的话也是爱理不理。对于她来说,我们要让她养成合群的习惯。于是,我就运用了各种简单的事来激发她。如:有一次,我教幼儿画苹果,可她怎么也不肯画。但在自由活动时,让小朋友们在水泥地上用粉笔自己画,这苹果的轮廓虽然有些歪歪斜斜,但绝对是苹果,而不是别的水果,连她自己也高兴地叫起来:“我会画苹果了,我会画苹果了。”可见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采用一种自由自在的作画方式,更能唤起幼儿内在的、自发的绘画动机,从而唤起幼儿创造的情感,更大胆地去发挥创造。洗手时比比谁洗得最干净,特地表扬她;发点心时,让她分给她身边的小朋友。经过一两次的锻炼,她的胆子渐渐大了。接着,我又训练她在众人面前发言。“看看今天谁表现得最棒?”小朋友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卢佳仪,我让她走到前面帮她戴上小红花,然后,让他对老师和小朋友说句感言。从而让她从中得到了快乐,渐渐地消除了心中的阴影,把不良的行为就改掉了。
三、讲究方法,让幼儿明辨是非。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幼儿年龄小,思想简单,因此,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能力。针对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良习惯,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讲解事情发生的经过,让他们自觉地从中去分辨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如:今天小朋友都排着队准备洗手准备吃饭了,有的小朋友将小手伸到过道中,故意拦住其他小朋友去洗手,等到他去洗手时,他就用力将排在他前面的小朋友推到一边,非要自己先洗。通过这件事,让幼儿说说,这个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不对在哪里。从中教育幼儿要从小做个文明礼貌的好宝宝,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礼貌、谦让的道理,不和他人争抢。又如:仲睿和王宏宇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老爱打架,于是我就利用情景表演《两只山羊》,让他们懂得与人相处互让和团结的重要性。孩子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却不差,不能一味地去责怪,否则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小班,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就要人家无条件地顺从于他,遇到这样的事,我就会根据他们的性格对症下药,感化他们的不良行为。
四、利用游戏,让孩子在兴趣中养成好习惯。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幼儿有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使以后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在倾听的过程中,孩子可以直接吸取别人的经验,为己所用。如在体育活动后,我设计了一个“悄悄话 ”的小游戏。它不仅可以调解好他们活动后兴奋的情绪,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我每次请六个孩子分别和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然后由老师或者幼儿自己来表演说话的内容,用动作或口型来让大家猜猜他所说的那一句话。在别人表演和轻声说的时候,教室里安静得鸦雀无声,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看得特别仔细,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字眼。孩子们对这个小游戏很感兴趣。在这个小游戏里,孩子们都体验到了分享和倾听的乐趣。每天十分钟,不仅锻炼了孩子们倾听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一句完整、连贯的话;从而也加强了他们的课堂纪律意识。
五、榜样教育,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身边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就打消了幼儿想讲话的念头。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个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地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同时,我们还聘请了具有专业亲子活动研究经验的教师任教,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各种亲子活动,给家长和孩子提供更进一步的接近、了解、沟通的机会。我们园每个月都开展一次亲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教学成果展示、教具学具设计使用展示、亲子乐园、文艺汇报演出、家长经验交流等。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