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劲勃发的诗句
1、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
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6、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7、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
8、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9、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10、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2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
2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2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2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2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2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2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3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
3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3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3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39、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4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4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4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4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4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4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4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8、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5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5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5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5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5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
【拓展延伸】
催人奋进的惜时之歌
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及文人诗与乐曲相配,以备朝廷祭祀和宴会时演奏。后来将乐府机关搜集、整理、保存的诗歌也这样称呼,“乐府”便又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新诗体。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常采用赋、比、兴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长歌”既继承“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和表达深沉的感情。汉乐府诗《长歌行》,这首不知作者姓名但被后世广为传诵的诗歌选自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词中的平调曲。它娓娓道来,描述中抒情,叹惋兼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韵无穷,堪为乐府诗的代表。这首情景交融、感悟人生的哲理诗采用一连串的比喻,通过描写季节的交替和生物的荣衰,感叹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进而激发人们自励图强,莫要蹉跎岁月。诚如《文选》五臣注所说:“言当早崇树事业,无贻后时之叹。”
诗歌一、二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咏叹人生而以园中之葵起兴,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作者通过“青青”一词描写颜色,向人们展示春天花草树木的繁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园中葵能够充满生机活力,是晨露滋润和阳光照耀的结果。它道出了日光对园中葵的重要性,园中葵对日光雨露的依赖,它们彼此相依相伴的关系。接下来的三、四两句由小到大推而广之:“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不仅园中葵是这样,自然万物也同样是在阳春下生长繁茂,有了自己的光辉。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间万物都在春天焕发光彩。诗歌至此,作者笔锋陡转。第五、六句“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承接上文,写那些在春天鲜明润泽蓬勃茂盛的生命,秋天一到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败,走向萧条凋零。作者是从反方面写大自然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由少壮而老大的规律。自然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再老死,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但植物可以周而复始,而人的时光却不能倒流。“常恐秋节至”着力表现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惋惜,一个“恐”字道出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人类对自然伟力的无以抗拒。第七、八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世界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到头来总是要向东流归大海,永不再有掉转水头往西的时候。用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西归为喻,把要从正面讲的道理委婉曲折地从侧面表达出来。这从手法上讲是蓄势,从构思上讲是深入浅出。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既生动形象又极具概括力。诗歌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水到渠成,卒章显志。诗人从万物的盛衰推论到人生盛年难再,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年华,及时努力,做一番事业,切勿蹉跎时光,一事无成,到年老体衰时悔之晚矣!一个“徒”字意味深长。一方面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同时又是在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留叹息,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有所作为。诗歌末两句调动人们思考:自然万物经历春华秋实的过程,圆满的人生包含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历程;自然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便能结实,人却需要有足够的自身努力才能成功;万物虽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故不足伤悲;人若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便是白来这世间走一遭!诗歌最后的警句深沉含蓄,浑朴有力,如洪钟长鸣,对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起着极大的鞭策鼓舞作用。自然界的时序不断转换,园中葵及万物经历春生夏长,到秋天成熟时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活力不再。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一如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亦如叶上的朝露,瞬间便被太阳晒干。这一深邃哲理作者只是点到为止,读者需要借助自身人生体验来洞察深意,从而与诗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调动读者思维而不将观点强加于读者,使诗歌避免了令人生厌的刻板说教,深刻的哲理也变得生动浅显,读者乐于接受且内心被深深震撼。
《长歌行》的思想基调不同于汉代其他文人的哀叹人生短促,鼓吹及时行乐。诗歌传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读者懂得人生苦短奋斗当及时道理的同时,获得拼搏进取的正能量。因此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这首诗为什么会对后世诗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陶渊明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杜荀鹤的“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王贞白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句,无不从这首《长歌行》中汲取了精华,获得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