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中带昕字的诗句


五言中带昕字的诗句

五言中带昕字的诗句

从《春夜喜雨》看杜甫诗歌的小清新「精选」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篇咏雨的诗作。相对于其中“苦大仇深”的诗作,《春夜喜雨》就显得有点小清新了。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从《春夜喜雨》看杜甫诗歌的小清新,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从《春夜喜雨》看杜甫诗歌的小清新

  【摘要】杜甫的诗歌历来以“沉雄”二字著称,但他的诗作中不乏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清新动人的画面。本文试从《春夜喜雨》出来,探寻杜甫诗歌的“小清新”风格。

  【关键词】杜甫;诗歌;语言;风格

  肩负了一千多年“诗圣”名号的杜甫,创作了大量为历代称颂的诗歌,当谈及其诗歌风格时,“沉雄”二字的分量自不必说。但其前期创作的诗歌,大多选择了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夜喜雨》中,作者不遗余力地抒发了自己对春雨的赞美,其语言呈现出一种明丽欢欣的小清新风格。

  语言的运用是讲求逻辑的,这种逻辑是思维体验中最自然的状态。文学作品的最大受众应是一些不具备文学理论知识的人,而他们更不应被强迫去理解作者的思维,而是应当在读到某处时,自发地因作品而悲而喜,由心生发出赞同感,这便是文学作品应当呈现出来的逻辑。我相信许多读过《春夜喜雨》的人都有一种欢欣畅快的感觉,这便达到了作者与观众关于审美的要求。从题目看,一个“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文中虽未提及“喜”字,但当通人情的春雨随时节而至,当人们还在熟睡时,它却在以博大的胸怀滋润万物。当一夜的疾风骤雨结束后,推开窗户,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路边各色的花朵娇艳欲滴时,难得你没有被这懂事守信的春雨打动吗,没有由衷地感谢这春雨吗?这是酝酿在整首诗中的情绪,也是触动读者的触发点。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就是春雨,贯穿于全诗的雨既是主角,又是配角。说是主角,是因为从题目开始,作者的叙述便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诗中的雨前乌云、雨后花朵都是为了春雨服务的。说是配角,是因为在作者营造的氛围中,我们见到了满城的乌云,见到了江船上的灯火,见到了花团锦簇,见到了熟睡时万物被滋润。但我们似乎从来都没见到过春雨,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春雨的大小、强弱,但却时时刻刻感受到了春雨的存在。作者正是想通过已写的景象和文章氛围让读者去想象未写之景,玩味作者未直接抒发的感情,从而在更深的层面去反射出作者的审美方式和内心世界。而在尾联中,“花”这一意象的出现则为我们展现了清晨时分,城中被雨浇洗过的花朵生机勃勃,这样一幅清新恬淡、充满希望的场景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城”的意象又让原本清新的意境增添了几分大气、阔远。

  奠定好感情基调,设置好意象景物,作者在这样一种小清新的环境氛围中也带给了读者一种特别的阅读趣味与阅读感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雨”被赋予了人的情态,仿佛它真的通晓自然规律,按时节如约而至,怎能不被人在开头就冠以“好雨”的褒奖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默默无声的雨只是静静地与风一起来到人间,如母亲一般给万物以滋养,却不动声色。“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作者不满意于将漆黑一股脑泼向这画面,于是借来一船灯火,在黑暗中兀自发亮。即便它有打破抗击黑夜的勇气,却也只是更加凸显了夜色之黑。这一切的终结在于黎明来临,像是一场闹剧收了场,大自然又恢复了平静温和,以娇艳明丽的花朵昭示于世人春雨的贡献。

  作者在语言运用的色彩搭配上也运足了功夫,在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中,乌云密布,风急天高,大雨逼近。在广阔无人的野外,连云都变成了黑色,而在这无尽的黑暗中,恰有一只江船,灯火为黑夜带来一丝光明。黑与明的对比,并非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而是愈发凸显了整个情景之黑。当这份密布了阴云的沉重幕布揭开之后,令人称奇的却是那“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破晓之后清晨的花朵都娇艳欲滴,与前一夜压城的黑云相比,恍如隔世。红与黑的反差在此刻也得以彰显。突兀的对比给读者心理上以十分强烈的刺激,情绪上也由沉重转向欣喜。一句“花重锦官城”铺开了一片姹紫嫣红,明丽鲜艳的色彩让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春景图。这份清新是被黑云打压之后的清新,自然来得难得可贵,令人印象深刻,带给人心理上的感觉也是强烈的,继而引发忧伤或愉悦之情。

  《春夜喜雨》的语言意韵通过情、景、趣、色的经纬线被编织为小清新风格的图画,这份富有美感的小清新不仅成就了《春夜喜雨》的生命力,也让我们对于杜甫的诗歌多了几分亲切。

  【参考文献】

  [1]黄润之.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2]加晓昕,冯广艺.杜甫诗歌色彩运用之美[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03).

  [3]王波平.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诗歌中的色彩运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拓展阅读:《春夜喜雨》鉴赏

  杜甫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诗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当时,诗人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经过长期颠沛流离和饱经忧患的杜甫,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对成都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吟咏它们的诗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这就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十)

  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至此,诗人对喜雨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于是“花重锦官城”的诗句冲口进发而出,真是“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说:“束语‘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词讲究。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显然,诗人这种感情的产生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有其现实基础。据史书记载,在他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杜甫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恰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