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孩子反思的诗句
儿童诗优秀教学反思1
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讨论。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老师有时候只是一个辅助的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学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儿童诗优秀教学反思2
本课由《我想》和《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这课时,本课知识点为: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掌握词语“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想象,感受儿童丰富想象力,尝试着写写儿童诗。
诗的教学,特别是现代诗的教学,我觉得还是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他们说时,个个都有话可说,连平时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坚坚也不停地举手发言,还勇敢地站起来示范朗读。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联想平日有些课堂的沉闷,看来,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这里。只有当孩子们喜欢时,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课堂!有些孩子在下课后兴致勃勃地拿着他刚改写好的诗,迫不及待地念给我听,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真是欣慰!此课不足之处在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儿童诗优秀教学反思3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开课之前,我说:“同学们,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沉思了片刻,开始说话了:“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健康长寿。”“我希望我们家里经常充满幸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踊跃发言。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迟迟不敢举手。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某一个画面,下节课交上来检查。
儿童诗优秀教学反思4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优秀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另一首则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在教学《我想》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而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时,则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歌,再在每个小标题的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来概括每一小节的大意。接着则是交流大意,学生提疑,最后诗句赏读。在两首诗歌都教学完后,则让学生按照《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的体裁二选一仿写和创作诗歌。
课后,师傅说,仿写习作环节,让学生创新思维是好,但若是缺少指向性,若能将二选一改成就仿写《我想》会更好。师傅还说: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过多地分析诗歌,学生没法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确,我在分析诗歌语言魅力的同时,主要让学生粗略地自由读,再加上齐读,却忽略了让学生反复诵读。
诗歌教学中,只有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才能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篇1
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篇2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篇3
本课由《我想》和《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这课时,本课知识点为: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掌握词语“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想象,感受儿童丰富想象力,尝试着写写儿童诗。
诗的教学,特别是现代诗的教学,我觉得还是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他们说时,个个都有话可说,连平时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坚坚也不停地举手发言,还勇敢地站起来示范朗读。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联想平日有些课堂的沉闷,看来,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这里。只有当孩子们喜欢时,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课堂!有些孩子在下课后兴致勃勃地拿着他刚改写好的诗,迫不及待地念给我听,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真是欣慰!此课不足之处在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篇4
《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
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讨论。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老师有时候只是一个辅助的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学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2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3
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因此,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美好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内容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
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起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学生与诗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4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开课之前,我说:“同学们,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沉思了片刻,开始说话了:“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健康长寿。”“我希望我们家里经常充满幸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踊跃发言。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迟迟不敢举手。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某一个画面,下节课交上来检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5
《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6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7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
”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8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另一首则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在教学《我想》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而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时,则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歌,再在每个小标题的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来概括每一小节的大意。接着则是交流大意,学生提疑,最后诗句赏读。在两首诗歌都教学完后,则让学生按照《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的体裁二选一仿写和创作诗歌。
课后,师傅说,仿写习作环节,让学生创新思维是好,但若是缺少指向性,若能将二选一改成就仿写《我想》会更好。师傅还说: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过多地分析诗歌,学生没法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确,我在分析诗歌语言魅力的同时,主要让学生粗略地自由读,再加上齐读,却忽略了让学生反复诵读。
诗歌教学中,只有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才能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0
本课由《我想》和《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这课时,本课知识点为: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掌握词语“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想象,感受儿童丰富想象力,尝试着写写儿童诗。
诗的教学,特别是现代诗的教学,我觉得还是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他们说时,个个都有话可说,连平时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坚坚也不停地举手发言,还勇敢地站起来示范朗读。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联想平日有些课堂的沉闷,看来,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这里。只有当孩子们喜欢时,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课堂!有些孩子在下课后兴致勃勃地拿着他刚改写好的诗,迫不及待地念给我听,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真是欣慰!此课不足之处在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儿童诗教学反思1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教学反思2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教学反思3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开课之前,我说:“同学们,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沉思了片刻,开始说话了:“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健康长寿。”“我希望我们家里经常充满幸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踊跃发言。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迟迟不敢举手。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某一个画面,下节课交上来检查。
儿童诗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另一首则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在教学《我想》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而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时,则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歌,再在每个小标题的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来概括每一小节的'大意。接着则是交流大意,学生提疑,最后诗句赏读。在两首诗歌都教学完后,则让学生按照《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的体裁二选一仿写和创作诗歌。
课后,师傅说,仿写习作环节,让学生创新思维是好,但若是缺少指向性,若能将二选一改成就仿写《我想》会更好。师傅还说: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过多地分析诗歌,学生没法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确,我在分析诗歌语言魅力的同时,主要让学生粗略地自由读,再加上齐读,却忽略了让学生反复诵读。
诗歌教学中,只有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才能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
儿童诗教学反思5
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讨论。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老师有时候只是一个辅助的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学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