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其四的古诗


凉州词其四的古诗

凉州词其四的古诗

《凉州词》与《从军行(其四)》教案

《凉州词》与《从军行(其四)》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品味文章中运用绘景抒情的写法描绘边塞的写作方法。

  2.过程方法: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学习文章中运用绘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感悟古代诗歌中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法选择

  诵读法参与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边塞诗

  教师: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

  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5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1.导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指名背诵边塞诗《出塞》引入。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指导学生先学(学法导航)

  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边塞诗歌两首的学习重点是朗读、翻译和背诵。同学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含义。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习内容及任务要求:

  (一)学习《凉州词》

  1.看课下注释和练习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

  2.反复朗读诗歌,做到吐字清晰,节奏准确,重音突出,读出感情。

  3.先自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弄不懂的勾下来;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赏析诗歌,品析诗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5.熟读成诵,并默写诗歌。

  (二)用学习《凉州词》的方法步骤学习《从军行》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一)《凉州词》

  1.王之涣,盛唐的著名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

  凉州词,唐乐府《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期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甘肃武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1.师生共同背诵边塞诗《出塞》引入。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并强调重难。

  3.媒体出示学法导航,并强调重点。

  4.出示学习任务及要求,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

  5.指名学生简介作者和本诗的写作背景。1.和老师一起背诵边塞诗《出塞》。

  2.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3.学法导航,明确学法要领。

  4.齐读学习任务及要求,并进行先学。

  5.指名按学习要求简介作者及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指名学生读诗,其余学生评议,从读音,节奏、感情三方面进行评议。

  3.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熟读成诵。

  4.说一说:

  (1)诗中哪几句写景,哪几句抒情?(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2)写景突出了景的什么特点?抒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

  5.想一想:我们面前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样的景和这样的感情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6.賞析:请选你喜欢的一句诗句进行简要赏析。(注意从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形象,诗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7.总结学习方法:(1)读,读音、读节奏、读感情(2)说,说内容(3)想,想画面,想意境(4)赏,赏名句(5)诵,背诵古诗。

  (二)用学习《凉州词》的方法步骤学习《从军行》(其四)

  1.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有《王昌龄集》。《全唐诗》对王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2.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

  3.小组合作赏析难句

  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4.背诵《从军行》。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比较探究:这两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上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这两首诗,我们能体会到唐边塞诗有什么特点?

  六、当堂训练:背诵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见课件。6.指名学生按要求读诗。抓经典诗句赏析。

  7.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8.依次检查《从军行》的学习情况,引导点拨并板书归纳。

  9.师生互动,明确要点,并进行点拨。

  10.巡视

  6.指名学生读诗,其余学生静听,等读完后评论回答或补充。

  7.指名说,其余补充。

  8.谈自己的见解。

  9.交流回答、进行补充、更正。

  10.学生回顾并总结,从心灵深处受到教育。

  并背诵古诗。

  作业设置加入自己的想象将这两首诗分别改写成两首散文诗。

  教学反思等级评价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