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和武的古诗词


关于文和武的古诗词

关于文和武的古诗词

  腊日宣诏幸上苑

  【原文】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译文】

  明天早上我要游览上苑,火速传诏给春神知晓。

  百花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

  【赏析一】

  《腊日宣诏幸上苑》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是“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为什么要报春知?要春催花连夜开花,不要等到太阳出来再开。

  据传,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即武则天公开称帝的第二年,腊月初,有人欲政变,假托御花园百花盛开,想乘武则天看花之机推翻她。武则天发觉后,即写此诗,派使者前去宣诏。果然腊八节(阴历十二月初八)早晨百花齐放,群臣称异,那些想发动政变的人遂不敢发动。隆冬季节,一夜之间百花齐放的传说不可信。另传说,武则天发觉有人要搞政变,即写此诗,连夜发出,意在告警,调集反政变的力量,欲发动政变的人见到这种形势未敢轻举妄动。这种传说,反映了武则天的机智、果断、胸有谋略,倒有几分可信。诗句颇有气派,蕴藉深沉,耐人琢磨。

  【赏析二】

  《腊日宣诏幸上苑》是武则天登基称帝的第二年(691年)所作。此诗简捷明快,语言流畅,主题鲜明,堪称上乘之作。

  与诗序整体来看,充分反映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随机应变的能力,刚毅果断的作风以及号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气概。女皇初登大宝之位,需要树立权威,方能驾驭天下。此诗正好显示了女皇主宰一切的神气和至高无上的尊严。

  【赏析三】

  这首诗写腊八节百花盛开的奇景,也是一首具有特殊价值的诗歌。诏书属于应用文体,诗歌属于文学文体,武则天用诗的形式写诏书,而且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可见武则天的写诗技巧,亦可见唐代诗风之盛。诗歌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的开始两句“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一写因,一写果,同时引起悬念,颇具戏剧性、情节性。武则天贵为皇帝,生活极为豪奢,忽然异想天开,在冬天里想见到百花盛开的春日景象。立意不可谓不奇,构思不可谓不奇,想象极为丰富。“春”神是虚幻之物,如今却对她宣诏,勾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

  武则天想干什么,第三句“花须连夜发”回答了读者的疑问。腊八节,正是寒意极浓之时,百花一般在春天才开放。虽是违背常理的想法,但却构成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诗的最后一句,是对第三句的`有力补充,符合作者的身份、口吻,也切合作为诏书的写作要求。这首诗想象奇特,充满着浪漫主义情调,语言明白如话,不事雕琢,在咏腊八节的诗作中是难得的佳篇。

  【赏析四】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一代统治者需要有这样的魄力,但也无需强人所难。所谓位高乃有德者居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人心真是难以琢磨。人总不会想要一辈子受制于人的,总想要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牡丹一身傲骨,终成百花之王!我的征程快要开始了。或许“花须连夜发”也可以理解成“应当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决定”吧。我决心已下,也应当要有武则天的魄力,莫待晓风吹!

  【赏析五】

  《全唐诗》载录此诗时并有诗序,唐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中也说得更加详尽:“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当时正值严冬,百花怎么可能盛开。于是,有人给武则天出谋划策,叫她下旨,命令腊八节这天百花齐放。武则天听从了,写了五言诗《腊日宣诏幸上苑》作为诏书,写完后,派使者前往御花园中宣诏。使者把武则天的诏书在花园中焚去,以报知花神。腊八节这天一早,武则天在大臣们的簇拥下来到了御花园。人们惊呆地看到花园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煞是好看。那些想搞政变的人,想到可能老天也偏向武则天,不敢轻举妄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