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十七中学古诗抢答


濮阳十七中学古诗抢答

濮阳十七中学古诗抢答

关于《季布传》的试题原文及译文赏析

  《季布传》试题原文及译文赏析一

  布传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引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气任侠:意思是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

  B.必与同食:一定让他跟你吃同样的饭,意为吃饭不要亏待他。

  C.如朱家指:意思是说你朱家指教的那样去进言。

  D.推刚为柔:变刚强为软弱,意思是说季布能伸能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高祖购求布千金

  B.乃髡钳季布,衣褐衣

  C.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D.夫忌壮士以资故国

  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于)濮阳周氏

  B.置(之于)广柳车中。

  C.滕公留(于)朱家饮数日。

  D.朱家亦以此名闻(于)当世。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朱家侠义言行的一组是()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②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③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④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⑥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素以为人侠义著称,又是一位忠勇、善战的楚将。楚亡后,季布知汉王记恨前嫌,一度藏匿在濮阳同周家。

  B.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C.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于侠义,也是为汉政权着想。

  D.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

  参考答案:

  1.C(指、意旨,意思)

  2.D(资,助。古今同,如“资敌”。)

  3.C(“朱家”是人名,其前不能加“于”)

  4.B(①⑤两句说的不是朱家的事,第⑥句说的是朱家侠义言行的结果。)

  5.B(说季布潜逃是为了“表示自己……”与文意不符。)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人。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在楚地有名声。项籍让他领兵,他多次使汉王陷于困境。等到项羽被灭,汉高祖以千金悬赏捉拿季布,有敢于窝藏季布的,治罪要株连三族。季布藏匿在濮阳周氏家里,周氏说:“汉朝悬赏捉拿将军您十分紧急,将要追踪到我家,您如果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我才敢出主意;如果不能,我愿先自刎而死。”季布答应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周氏给季布剃掉头发,戴上铁颈圈,穿上粗麻布衣服,放在广柳车中,一并带着他的家奴几十人,到鲁地朱家那里贩卖。朱家心里知道这人是季布,就买下来安置在田庄。嘱咐他的儿子:“田庄的事情听任这个奴隶的,吃饭方面不要亏待他。”朱家就乘坐一匹马拉的轻车去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住朱家款待数日。朱家趁便对滕公说:“季布有什么大罪,以至于皇上捉拿他这样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弄得皇上受窘,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人?”滕公说:“他是贤人。”朱家说:“做臣子的各替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为项羽用命,是他的职责。项磔的臣子能够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才得到天下,偏偏因自己的私怨捉拿一个人,为什么要让天下人看着自己这样狭隘呢?况且由于季布贤能而汉朝追捕他又这么紧急,这样,(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就向南投奔南越。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的缘故啊。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机会对皇上进言呢?”汝阴侯滕公心中知道朱家是大侠,猜想季布藏在他那里,就答应说:“好吧。”等到适当时机,果然按朱家的意思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这时候人们都称赞季布能伸能屈,朱家也因此在当世闻名。季布接受召见,谢了罪,皇上授给他郎中的官职。[朱家,人名,秦末汉初鲁地著名侠士,事迹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有记载。]

  《季布传》试题原文及译文赏析二

  季布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邱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协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料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是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而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濮阳周氏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抑合。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意,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季布名所以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答案为:

  8.A9.D10.B

  8.解析:文言实词“匿”是“隐藏、躲藏”之意。

  9.解析:①是朱家叙述季布数窘高祖的原因,表现季布的尽职,③是季布驳斥樊哙的理由,表现季布的刚直,④是季布对皇上陈述之所以召他到京城的原因。表现季布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直言进谏。

  10.解析:“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错误,原文是说当年高帝率兵四十万被匈奴困于平城,樊哙率兵十万横行匈奴是不可信的。

  答案为:

  (1)您国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流言蜚语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关于华恒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恒字敬则,平原高唐人也。博学以清素为称。尚武帝女荥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元康初,东宫建,恒以选为太子宾友。辟司徒王浑仓曹掾,属除散骑侍郎,累迁散骑常侍、北军中候。

  愍帝即位,以恒为尚书,进爵苑陵县公。顷之,刘聪逼长安,诏出恒为镇军将军,领颍川太守,以为外援。恒兴合义军,得二千人,未及西赴,而关中陷没。时群贼方盛,所在州郡相继奔败,恒亦欲弃郡东渡,而从兄轶为元帝所诛,以此为疑。先书与骠骑将军王导,导言于帝。帝曰:“兄弟罪不相及,况群从乎!”即召恒,补光禄勋。恒到,未及拜,更以为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

  寻拜太常,议立郊祀。尚书刁协、国子祭酒杜彝议,须还洛乃修郊祀。恒议,汉献帝居许昌,宜于此修立。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同恒议,遂定郊祀。寻以疾求解,诏曰:“太常职主宗庙,烝尝敬重,而华恒所疾,不堪亲奉职事。夫子称‘吾不与祭,如不祭’,况宗伯之任职所司邪!今转恒为廷尉。”

  太宁初,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陆诸军事。王敦表转恒为护军,疾病不拜。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咸和初,以愍帝时赐爵进封一皆削除,恒更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复领太常。苏峻之乱,恒侍帝左右,从至石头,备履艰危,困悴逾年。

  初,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及让在峻军中,任势多所杀害,见恒辄恭敬,不肆其虐。钟雅、刘超之死,亦将及恒,让尽心救卫,故得免。

  及帝加元服注,又将纳后。寇难之后,典籍靡遗,婚冠之礼,无所依据。恒推寻旧典,撰定礼仪,并郊庙辟雍朝廷轨则,事并施用。迁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如故,固让未拜。会卒,时年六十九。

  恒清恪俭素,虽居显列,常布衣蔬食,年老弥笃。死之日,家无余财,时人以此贵之。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有删改)

  【注】元服:冠,帽子。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属除散骑侍郎属:▲②寻拜太常寻:▲

  ③恒更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更:▲④固让未拜让:▲

  6.用四个短语概括华恒的主要品质。(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聪兵逼长安,华恒临危受命,但所在州郡慑于群贼嚣张气焰相继败逃的形势,让为纾解国难而积极准备的.华恒萌生了弃郡东渡的念头。

  B.在郊祀大典的选址问题上,华恒与刁协、杜彝意见相互,尽管朝廷最终采纳了华恒的意见,华恒还是为此托病,请求辞去太常一职。

  C.钟雅、刘超死后,华恒的生命曾一度陷入危险境地,是任让的尽心解救和卫护,使他免于一死。任让此举,表现了华恒的受人礼敬。

  D.面对典籍毁于战乱,皇上加冠、纳后都没有礼仪依据的窘态,华恒急朝廷所急,探求旧典,制定礼仪,同时确立了郊庙等重大活动的准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兄弟罪不相及,况群从乎!(3分)

  ⑵夫子称“吾不与祭,如不祭”,况宗伯之任职所司邪!(4分)

  ⑶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3分)

  参考答案

  5.(4分)①属:接着②寻:不久③更:又,另④让:推辞

  6.(2分)为人谨慎为官清廉生活俭朴处事公正事君尽忠

  评分建议:两点1分,三点2分。

  7.(3分)B(“华恒托病”于文无据,华恒辞职与“意见相左”无关。)

  8.⑴(3分)兄弟犯罪(尚且)不应相互牵连(治罪),更何况叔伯兄弟呢!

  评分建议:“及”、“群从”及语句通顺各1分。

  ⑵(4分)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何况这本就是担任宗伯这一职务掌管的呢!

  评分建议:“夫子”、“与”、“所司”及语句通顺各1分。

  ⑶(3分)同乡人任让轻佻浮薄,品行不端,被华恒罢免官职(或:降职)。

  评分建议:“轻薄无行”、“为……所……”及语句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华恒字敬则,博学以清白闻名。娶武帝女儿荥阳长公主,任驸马都尉。元康初年,立太子,华恒因被选为太子宾友。司徒王浑征用为仓曹掾,接着任散骑侍郎,多次升任散骑常侍、北军中侯。

  愍帝即位,以华恒为尚书,进爵苑陵县公。不久,刘聪逼近长安,诏令华恒外任镇军将军,领颍川太守,以为外援。华恒 -义军,得二千人,未来得及开往西边,关中就失守了。当时群贼正强大,所在州郡相继望风而逃,华恒也想弃郡东渡,而堂兄华轶被元军杀死,因此犹豫。先给骠骑将军王导写信,王导报告元帝。元帝说:“兄弟罪不相连,何况是叔伯兄弟呢!”立即召回华恒,补任光禄勋。华恒到后,还没来得及任命,又改任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

  不久任太常,议论行郊祭。尚书刁协、国子祭酒杜彝认为必须回洛阳再行郊祭。华恒认为汉献帝在许昌住,应当在本地行郊祭。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与华恒意见一致,于是决定郊祭。不久以病重提出辞官,诏书说:“太常专管宗庙,祭祀很庄重,而华恒病重,不能亲自主持。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何况这本身就是太常的职责呢!现在改任华恒为廷尉。”

  太宁初年,升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路诸军事。王敦上奏改任华恒为护军,病重不就任。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咸和初年,因愍帝时赐爵进封全部取消,华恒另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再领太常。苏峻之乱,华恒侍奉在皇帝身边,一起到石头,备受艰辛,困窘一年以上。

  当初,华恒任州大中正,同乡人任让轻薄放纵,被华恒罢黜。等到任让在苏峻军中,有势者多被他杀害,见到华恒则很恭敬,不胡作非为。钟雅、刘超死后,也将轮到华恒,任让尽心相救,所以得以脱险。

  等到元帝加元服,又将立皇后。战乱之后,典集全毁,婚冠之礼,无所依据。华恒探寻旧典,撰定礼仪,加上并郊庙辟雍朝廷礼制,全部得以实施。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照旧,坚决推让没有就任。适逢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华恒谨慎俭朴,虽居显位,常布衣蔬食,年老尤其如此。死时家无余财,人们因此很尊敬他。

《舟人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舟人传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③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悉其里居悉:知道B.妾亦宦之息也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访:拜访D.天下大乱,各自爱爱:爱惜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访,查访,这里是“寻找”的意思。

  【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操何业

  ②泰岩□询船尾女郎曰

  ③萍踪相遇,愿赠□言

  A.①之②以③而B.①所②乃③以

  C.①之②且③而D.①所②以③之

  【知识点】本题考查根据语境推敲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根据语感去推断,②根据常见的固定文言结构去推断,③根据句子大意去推断。

  7.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A.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B.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C.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D.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A解析:结合语境,根据大意去推断。

  【思路点拨】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A解析:A项有两处错误。陈泰岩雇船收债;见到舟人的相貌时,只是觉得与众不同。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3分)

  ②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陈泰岩告诉舟人:“太阳就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语、且、盍各1分)

  ②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讯、紊紊、安、竟各1分)

  解析:①语、且、盍各1分;

  ②讯、紊紊、安、竟各1分。

  【思路点拨】做好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3.要做到文从句顺。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⑵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舟人“勇义”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②彼髯恒卧蓬橹间,虽风雨无所苦。③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阅读时要注意: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③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④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参考译文】

  没有人知道舟人的姓与名,也不知道他的家乡住处,以及从事什么职业。与他偶然在舟中相遇,就用“舟人”来称呼他。我们郡中的陈泰岩,是一位文士,派仆人雇船,到远乡收债。他同侄子与仆人来到船上,看到舟人胡须如戟,眼光如炬,仪态风度十分壮伟,光着膀子用篙撑船。陈泰岩心中就觉得他与众不同。来到舟中,又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依稀有大家闺秀的风度。陈泰岩又私下里感到疑虑。等撑起船后,划船像飞一般,一会儿就到了岸边。岸边有三头牛在水中,妨碍小船停泊。舟人招呼放牛的'人牵牛起来,两头牛被牵走了,另一头仍在水中,牵不走。舟人就伸出手,抓住牛后肘,将牛扔到岸上。岸上的人原本聚集在一起观看,见这举动,都躲避了。这令陈泰岩更加疑虑。

  收完债,陈泰岩拿着数十金回到舟中。对舟人说:“太阳将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舟人说:“你不要害怕。即使是带着几百万缗钱,行数万里路,我也不会辱没使命,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么点儿钱呢。”泰岩不能勉强他,姑且听从了他。船在河中行驶,太阳快落山了,微风吹动着波浪,舟人忽然撑着船靠了岸。泰岩非常害怕,询问泊船的原因。舟人说:“风雨来到了。”一会儿,半空中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而至,船依在柳树下,被柳树遮蔽着。雨停后,又起程,最终安然无恙。

  距离郡中还有数里,泰岩又对舟人说:“前面村子树木掩映,有酒旗从树梢中露出,应该能买到酒吧?”舟人说:“好的。”就拿着酒壶离开了。泰岩就询问船尾的女子:“你是干什么的啊?你为什么一个人跟从那个髯者行舟呢?我担心那髯者不是个好人,更何况那髯者又是做什么的啊?你心里一定明白,向我说一说吧。”女子抽泣着说:“你说得不对,我也是为官者的女儿。从前跟从父母出行到三泖湖,夜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杀死了我的父母,扔到湖中,掳掠了钱财和我。忽然见那髯者从黑暗中跃入舟中,一个人杀死了数十名强盗,又带着我离开,我哭着求死。那髯者说:‘现在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谁呢?幸而你的仇人已被杀死,我会慢慢地寻找你的亲戚,送你回去,即使找不到你的亲戚,我也会给你找一个好男子,让你出嫁。我坚守道义不会污辱你,不会像那群强盗的做法一样。’我因此忍死留在此处。”说罢,泪如雨下。泰岩又说:“船很小,你们两个人怎么一起生活呢?那髯者最终怎么做的?”女子说:“自从我来了后,那髯者总是睡在船板上,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叫苦。他停船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交往的,也不止一个人。他们在一起所谈论的话,我都不明白,他们每次都是痛饮后离去。夜晚,他一定登到高处观星斗,回到舟中常闷闷不乐,我也不太了解他为什么这样。”

  舟人买酒回来后,斜视着那女子,好像已知道她所说的话,看起来有点儿生气的样子,泰岩了解这些后,对他佩服为异人,作长揖向他请罪。于是煮酒坐下,相谈甚欢。舟人就说:“我和您萍水相逢,希望拿几句话赠送给您。天下大乱,各自珍重,我也从此离开。”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到了郡里,两人感慨叹息着分手,以后最终没有再相遇。

韩雍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原文

  韩雍,字永熙,长洲人,以才略称。录囚南畿,砀山教谕某笞膳夫,膳夫逃匿,父诉教谕杀其子。既诬服,雍踪迹得之,白其冤。

  十三年冬,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犯江西,官军不利,诏雍及镇守侍郎杨宁督军民协守。会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牒邻境会讨贼邓茂七,俄以贼议降,止兵。雍曰:“贼果降,退未晚也。”趋进,贼已叛,澄坐得罪死。天顺初,宁王以前憾劾其擅乘肩舆诸事,下狱,夺官。寻复为右佥都御史,佐寇深理院事。

  宪宗立,坐学士钱溥累,贬浙江左参政。广西瑶、僮流剽广东,残破郡邑殆遍。成化元年正月大发兵,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竑曰:“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乃改雍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先是,编修邱濬上书大学士李贤,言贼在广东者宜驱,在广西者宜困,请令游击将军和勇率番骑趋广东,而大军直趋广西,分兵扑灭,贤善之。雍曰:“当全师直捣大藤峡,巢穴既倾,余迎刃解耳。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所谓救火而嘘之也。”众曰“善。”

  雍等至桂林,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按地图与诸将议曰:“贼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当先收二县以孤贼势。”乃督兵十六万人,先破修仁贼,穷追至力山,擒千二百余人。

  十月至浔州,延问父老,皆曰:“峡,天险,不可攻,宜以计困。”雍曰:“峡延广六百余里,安能使困?兵分则力弱,师老则财匮,贼何时得平?吾计决矣。”遂长驱至峡口。儒生、里老数十人伏道左,愿为向导。雍见即骂曰:“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果贼也。贼魁侯大狗等大惧,立栅南山,多置滚木、镖枪、药弩拒官军。官军诱贼发矢石,度且尽,雍躬督诸军缘木攀藤上。别遣壮士从间道先登,据山顶举炮。贼不能支,遂大败。

  雍疾恶严,故虽令行禁止,民得安堵,而谤议亦易起。两广人念雍功,为立祠祀焉。

  阅读练习

  (《明史·韩雍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犯江西犯:危害

  B.残破郡邑殆遍殆:几乎

  C.赞理军务赞:暂时

  D.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徇:示众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韩雍有“才略”的一组是(3分)

  ①雍曰:“贼果降,退未晚也。”趋进,贼已叛,澄坐得罪死。

  ②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

  ③贼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当先收二县以孤贼势。

  ④雍等至桂林,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

  ⑤雍见即骂曰:“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

  ⑥官军诱贼发矢石,度且尽,雍躬督诸军缘木攀藤上。

  A.①③④B.①②⑤C.③⑤⑥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砀山教谕某人鞭打膳夫,膳夫逃跑,膳夫的父亲告发教谕杀了他的儿子,教谕已经无辜服罪,韩雍跟踪而得到膳夫,洗清教谕的冤屈。

  B.广西的瑶人和僮人流窜到广东劫掠,丘浚与韩雍的灭贼方法不同,李贤赞同丘浚的方法,反对韩雍的观点,但大家都认为韩雍的意见好。

  C.听说官军要攻打浔州,贼首侯大狗等大为恐惧,在南山竖立栅栏,准备很多滚木、标枪、涂毒的弓箭来抗拒官军,但仍然被韩雍打得大败。

  D.韩雍痛恨罪恶,因此虽然令行禁止,百姓安居,然而对他的毁谤、非议也容易产生。但两广的百姓怀念韩雍的功绩,并建立祠堂纪念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王以前憾劾其擅乘肩舆诸事,下狱,夺官。(4分)

  (2)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所谓救火而嘘之也。(3分)

  (3)兵分则力弱,师老则财匮,贼何时得平?(3分)

  参考答案

  1.C(赞:辅佐、辅助)

  2.C(②是他们对韩雍的评价,不能算是直接,④叙述韩雍斩杀错过战机的指挥官。)

  3.B(注意文中的.“先是”,李贤没有反对韩雍的观点)

  4.(1)宁王因为以前的怨恨,弹劾他擅自乘坐轿子等事,(韩雍)被捕入狱,削去官职。(以:因为,擅:擅自,下狱:韩雍被捕入狱,夺官:削去官职,4分,每词一分)

  (2)舍弃这不去谋取,却分兵四出,这等于是救火时却鼓风一样。(图:谋取,而:却,,嘘:吹气,3分,每词1分)

  (3)兵力分散则力弱,长期用兵则财物缺乏,贼何时能够平定!我的计划已定。(兵分:兵力分散,师老:长期用兵,匮:缺乏,3分,每词一分)

  参考译文:

  韩雍,字永熙,长洲人,以才能和谋略著称。在南畿审阅刑事案件卷宗,砀山教谕某人鞭打膳夫,膳夫逃跑后躲起来,膳夫的父亲告发教谕杀了他的儿子,教谕已经无辜服罪,韩雍跟踪而得到膳夫,洗清教谕的冤屈。

  正统十三年(1448)冬,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转而危害江西,官军失利,皇帝下诏命韩雍与镇守侍郎杨宁督促军民共同防守。恰巧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给邻境送来文书会同讨伐贼邓茂七,因为贼人商量投降,官军停止军事行动,韩雍说:“贼真的投降了再退兵也不晚。”急速进军,贼已经叛变,汪澄因此被判死刑。天顺初年,宁王因为以前的怨恨,弹劾他擅自乘坐轿子等事,韩雍被捕入狱,削去官职。不久又恢复右佥都御史职位,辅佐寇深治理都察院事。

  宪宗继位,韩雍受学士钱溥牵连,贬为浙江左参政。广西的瑶人和僮人流窜到广东劫掠。沿途的郡县几乎全被捣毁坏,成化元年(1465)正月,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雄说:“韩雍才气无双,平定贼非韩雍莫属。”于是改任韩雍左佥都御史,协助治理军务。在此以前,编修丘浚写信给大学士李贤,说贼在广东适宜驱赶,贼在广西的应该采用围困的方法,请求下令派游击将军和勇率领少数民族骑兵直奔广东,而大军一直赶到广西,分兵扑灭叛乱,李贤很赞赏这项作战的计划。韩雍说:“应该全军直捣大藤峡,巢穴已经倾覆,其余则可迎刃而解。舍弃这不去谋取,而分兵四出,这等于是救火时却鼓风一样。”众人说“对。”

  韩雍等到达桂林,将错过战机的指挥李英等四人斩首示众,韩雍手按着地图同诸将商议说:“贼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应该先攻取这二县来孤立贼的势力。”于是率领十六万兵士,分五路出兵,先攻破修仁县的贼,穷追到力山,俘获一千二百余人。

  十月到浔州,向当地父老询问,都说:“峡,是天险,不能强攻,应用计围困。”韩雍说“峡延绵六百余里,怎能围困?兵分则力弱,长期用兵则财物缺乏,贼何时能够平定!我的计划已定。”就长驱到峡口。有儒生、里老数十人伏在道路左边,愿意担任向导,韩雍见了立刻骂道“贼胆敢欺骗我!”喝令左右绑起来斩首,左右都非常吃惊。捆绑时而发现袖中的利刀,一审问,果然是贼。贼首侯大狗等大为恐惧,在南山竖立栅栏,准备很多滚木、标枪、涂毒的弓箭来抗拒官军,官军引诱贼发放箭石,估计快用尽了,韩雍亲自率领诸军借着树攀藤而上,另外派遣壮士从小路先上,占据山顶用火炮发石击贼。贼抵挡不住,被打得大败。

  韩雍痛恨罪恶,因此虽然令行禁止,百姓安居,然而对他的毁谤、非议也容易产生。两广的人怀念韩雍的功绩,建立祠堂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