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彬州市的古诗
又写豳州的诗歌
风还未来得及翻开书页
我饱满的笔就又写下豳
豳州的豳
写下鲜艳夺目的阳光
写下拥抱山谷的飞翔
我来的时候风里含着沙
我坐在一簇青色的草地里
坐在梨花飞白的大地上
坐在五谷丰登的粮仓上
坐在民间带血的秦腔里
坐在盛开雪花的盐粒里
坐在菩萨寂灭的莲台上
坐在隐士不语的胸腔上
从泾河谷底奔跑来的风
从七星台倾斜而下的风
在低语和呼啸里握住雄浑和辽阔
在舞蹈和歌唱里燃尽生命的白和夜
在消亡与重生里享尽一生的恩典和热爱
在黑漆漆的夜里点亮萤火虫的灯盏
在泼洒大风的坡口上咀嚼祖训
在苍茫的诗之翎上我听见石头在歌唱
挂念的人在河之对岸
我肥硕的身子深陷泥沙
故乡在骨殖里骨髓被一把大火点燃
豳州,这照彻黑夜的燃烧弹
这百年之后终要回归的黄土地
你孤单地站在虚空的'地面上
我的泪水委屈尸体乃至阳气
你给我埋在那?
我疼痛的后辈子嗣和希翼
你将他们种在那?
这辗转跳跃的火之焰的一生
多么让人羞愧啊
这藏满低贱、不安和卑微的飞翔啊
多么让人挣扎和恐慌
让我的高傲、尊贵
在泪水的浸泡里迈不开脚
豳州,我的汗水
我辽阔的墓室
久违的河滩上贴身的凉
正在苍白地长
一道皱纹落下
豳州,我举起皴裂的手对你说——
我的青春是你明日的苍老
我爱的锋芒,是等一片金黄落下
把一块石头削成雪花,
给霜染的青山覆盖上一层冰花。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注释: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今四川崇州
4.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5.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6.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7.宦(huàn)游:出外做官。
8.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9.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0.比邻:并邻,近邻。
11.无为:无须、不必。
12.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3.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同时写出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之情。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该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