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小报


古诗词鉴赏小报

古诗词鉴赏小报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1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2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3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4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5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6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7

  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8

  一、鉴赏古诗的有关知识

  (一)关于古诗的题材

  1、交游诗:包括送别诗、怀人诗、寻访诗等,常常表现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依依不舍、或切切思念、或安慰勉励、或相逢之喜、或离别之愁。

  2、怀古诗:此类诗或缅怀古人,或追思古事,多借古讽今,抒发壮志难酬的抑郁,不胜昔盛今衰的悲凉,总结历史教训,讽喻当朝天子。

  3、边塞诗和闺怨诗:二者在主题上多有一致,只是表现角度不一样。前者多写边塞荒凉,总有千嶂狼烟、山月羌笛、或抒发爱国情感受,或倾吐思家盼夫情绪,或抨击不义战争,后者多写闺中少妇孤单寂寞、思夫心切,借此传达厌恶战争、企盼和平的主题。

  4、咏物诗:常常抓住某物写其内在的精神,以物相象征人格,托物言志,寄寓诗人的情操人格追求。

  5、哲理诗:此类诗寓情于景,由景悟理,因事见理,传达出启人深思的哲理。

  6、羁旅行役诗:常写旅途所见所感,借此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思念故土家园的心情,怀才不遇、天涯沦落的哀伤。

  7、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模山范水,见山水精神,歌赞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个人胸襟抱负;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二才都要即景即事抒情,都讲究情景交融,情在景中。

  (二)关于诗歌的语言

  1、诗歌语言的特征

  (1)抒情性:诗歌语言往往景染情色,情由景出,好的诗歌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形象性:诗歌传情达意不是直接告白,而要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意境传达。

  (3)凝炼性:往往是几个字或几十个字,在极短的篇幅内传达出丰厚的意蕴,诗歌的语言必须以一当十,高度浓缩。由于诗歌语言的凝炼性,所以诗歌中往往有一些空白,要由读者去想象、补充。

  (4)含蓄性: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意在言外,由读者去思索。

  (5)音乐性:诗歌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具有明显的音乐美,古诗中常常采用倒装句,既有合韵的考虑,又有强调的作用。

  (6)多义性:诗歌语言由于人物的心境不同,阅历不同,对诗歌的解读大同小异。

  (三)关于诗歌的形象

  1、诗歌中的诗人形象。在自述胸怀抱负中,总有一个“我”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一诗中塑造的年老多病,世事艰难,襟抱难开的潦倒的诗人形象,令人仰慕和心酸。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要准备地抓住其人格内涵,指出其社会意义。

  2、象征形象。在托物言志的诗中,所咏之物就是一个象征形象。如于谦《石灰吟》中的石灰形象,不怕考验,勇于牺牲,气节清白,象征了具有石灰精神的伟大人格。鉴赏这类形象,要提示其精神风貌,指出其象征意义。

  3、诗中的人物形象。在叙写人物的'诗中有一定的人物形象。鉴赏这类形象要概括其事迹和精神,判断作者塑造形象的深层用意。

  4、诗中的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的是诗人所写的意象构成的意境。如陶渊明的《饮酒》通过一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幅闲适、恬静的农村生活画面,构画出一个厌恶官场,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鉴赏这类诗,要指出诗人用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并分析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关于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要指出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并指出表达效果。

  (1)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了比喻修辞,将无形的愁绪化为可见的春水,写出了愁绪绵绵无尽,深沉翻涌的特点,非常形象。

  (2)夸张。如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极写白发之长,隐含愁思浓重,摧人速老的深意,用语大胆而新巧。

  (3)比拟。如苏轼《海棠》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以美比花,写出了海棠花的艳丽迷人,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4)对比。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对比,既写出了雪之洁白,又写出了梅之清香,使各自的特色得到解鲜明的实现。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晴”字一语双关,既反映天晴,更寓“情”意,写出了女子的迷惘、不安、希望和等待,十分含蓄,耐人寻味。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达技巧:要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有何表达效果。

  (1)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A、直接抒情即真抒胸臆,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间接抒情有触景生情,情由景物触动而生,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C、有情景浑然,全篇写景,情在景中,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托物言志,如“春蚕到死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表现手法

  A、烘云托月。包括陪衬与反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陪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

  B、虚实相生。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显著为实,隐者为虚;诗歌中常虚实结合,使形象更鲜明,并拓展诗歌意境,增大诗歌容量。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前句实写,后句虚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前句实写,后句虚写。

  C、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王昌龄《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写少妇“闺怨”,却先不写其“愁”,反现写其“不知愁”,欲扬先抑,顿挫有力。

  D、时空错综。打破时空,以心理时空构架诗歌。李商隐《无题》先写眼前然后又想象到别后。

  E、以小见大。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流和山色都是局部的小景,但由于江面宽阔,江流浩浩荡荡,所以“江流天地外”,也由于江面广阔,烟雾迷茫,所以两岸“山色有无中”。虽写小景,反映的却是整体的阔大。

  F、无理而妙。有的诗句看似无理,细味则妙不可言。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中“霜”其实不会满天,这看起来不合情理,但作者却用这种无理而妙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当时皇榜落第的无助与失落。

  G、意在言外。

  H、伏笔与照应。

  I、象征手法。

  二、古诗鉴赏的阅读策略

  1、关注诗题和诗序。诗题概括诗的内容,对理解诗意有定向的作用,一定要认真地理解诗题。

  2、善于发现“诗眼”。“诗眼”是诗中最能体现事物精神、最能表现诗人情感、概括力最强的语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愁思”。

  3、关于利用诗歌的结构。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借情抒情的诗,一般是先情后景;情景交融的诗,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要逐句逐字推敲。

  4、利用诗后注释排解疑难,贯通语言。

  三、古诗鉴赏的答题策略

  1、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不顾题目随意发挥,造成答非所问的后果。

  2、先用规范、准确的术语回答,再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不要只答概念不作分析,空洞无物。

  3、对比较宽泛的问题,如“写一段鉴赏文字”,“你更喜欢哪一首”等,应该力求从语言、形象、技巧、主旨、风格等方面去评价,提供多角度的答案。

  4、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明丽、含蓄、绚丽等。

  5、诗歌节拍的划分:四言(二二式),五言(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言(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一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