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古诗


送魏万之京古诗

送魏万之京古诗

唐诗三百首之《送魏万之京》原文赏析

  【作者简介】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送魏万之京》

  作者: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解:

  1、之:往;到……去。

  2、关城:函谷关。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韵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李颀,四川人,唐代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四十五岁时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因为很久都没有得到升迁,就辞职隐居在河南颍阳。李颀隐居之后,醉心于炼丹求仙,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李颀诗内容涉及面较广,尤其以边塞诗名扬天下。《送魏万之京》是李颀写给魏万的送别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游子:指魏万。离歌:离别的歌。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关城:指潼关。曙色:黎明前的天色。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砧声:捣衣声。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蹉跎:此指虚度年华。

  《送魏万之京》整首诗大概的意思是这样: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送魏万之京》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诗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吴越一带寻访,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比李颀晚一辈,然而从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送魏万之京》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送王时敏之京_边定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送王时敏之京

  明代边定

  祖饯河水上,离情郁难舒。

  彼此谅衷素,值兹孟夏初。

  青青河畔草,嘉麦生同墟。

  子今京国去,结驷耀通衢。

  冠盖欻交会,连璧粲琼裾。

  既抱贞持操,甘等常人愚。

  亮节贵有爱,洪涛奋鵾鱼。

  抡材仍射策,陈纲当晏如。

  昔为凫舄令,展转惜居诸。

  葵藿仰朝阳,寸心万里俱。

  努躬崇令德,世泽遗乡闾。

  言睇贺兰巅,雪影袭云虚。

  为作远塞别,歌成不能书。

  击筑继慷慨,对景两踟蹰。

  注释

  ⑴这首诗选自《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亦收录此诗)。此诗是作者送王时敏到京师时写的赠别诗。王时敏,不详。

  ⑵祖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后因称设宴送行为“祖饯”,即饯行。河:指黄河。

  ⑶衷素:内心的真情。素,通“愫”。

  ⑷河畔草:《嘉靖宁夏新志》作“河畔柳”。

  ⑸嘉麦:生长得特别好的麦子。墟:土丘。

  ⑹子:古代对男子的通称,用作表敬意的对称词。京国:京都。

  ⑺结驷:用四匹马并辔驾一车。通衢:四通八达之道。

  ⑻冠盖:指仕宦的'官服和车盖,也用作仕宦的代称。欻:忽然的意思。

  ⑼连璧:两璧并连,常以喻并美的事物或人。粲:鲜艳。琼裾:裾,似应作“琚”,琼琚,华美的佩玉。

  ⑽抡材:选择木材。后借指选拔人才。射策:汉代取士有对策、射策之制。射策由主试者出试题,写在简策上,分甲乙科,列置案上,应试者随意取答,主试者按题目难易和所答内容而定优劣。上者为甲,次者为乙。射,投射之意。

  ⑾陈纲:陈述治国方略(此解释不一定正确,求证博友)。晏如:安然。

  ⑿凫舄令:传说东汉时叶县令王乔尝化两舄(鞋子)为双凫,乘之至京师。凫,野鸭。旧因用为地方官故实。

  ⒀居诸:《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居、诸,本是语助词,后借指光阴。

  ⒁葵藿:葵和豆的花叶倾向太阳,故古人每用为下对上表示忠诚渴慕之辞。藿,豆叶。《广雅释草》:“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

  ⒂努躬:意谓努力亲身去做。令德:美德。

  ⒃世泽:祖先的恩惠。乡闾:即乡里。

  ⒄言睇:一边说话,一边斜视,流盼。贺兰巅:贺兰山山顶。

  ⒅“击筑”句:用典。战国燕太子丹遣荆轲入秦刺秦王,送之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涕泣。后用为慷慨悲歌之意。筑,古乐器,似筝,击之以和歌。

  ⒆踟蹰:徘徊不进。

送王昌龄之岭南赏析

  《送王昌龄之岭南》作者为唐朝诗人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前言】

  《送王昌龄之岭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词作品之一。在《送王昌龄之岭南》中,孟浩然把王昌龄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诗中说:“数年同笔砚,兹夕异衾稠。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表沃了朋友闻的直垫乡情。

  【注释】

  ①羊公:晋时镇守襄阳的官吏羊祜。爱:怜爱。

  ②土毛: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

  ③贾谊:汉代著名文学家,善写辞赋。

  ④槎头:也日查头鳊,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⑤沉疴:久治不愈的病。

  ⑥贻:赠予。魑(cK音吃)魅(嗡妹):古代传说中生活在山泽中的鬼怪。

  ⑦兹夕:这晚上。衾(qin音钦)稠(ch6u音仇):衾,被子;稠,夹被。此泛指被褥等。

  ⑧牛斗:星宿名。

  【赏析】

  在《送王昌龄之岭南》中,孟浩然把王昌龄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诗中说:“数年同笔砚,兹夕异衾稠。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表沃了朋友闻的直垫乡情。

送王昌龄之岭南的介绍

  作品介绍

  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原文

  送王昌龄之岭南

  作者:唐·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注释

  ①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时王昌龄贬岭南,途经襄阳。

  ②据此二句,知王贬岭南,将途经洞庭湖。《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惊:全诗校:“一作经。”

  ③岘首:即岘山。羊公:指羊祜。

  ④土毛:土地所生植物。《左传》昭公七年:“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毛,全诗校:“一作风。”

  ⑤缟纻:白绢、细麻织物,此处代指馈赠之物。

  ⑥槎头:槎头鳊,鱼名。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六:“缩项鳊出襄阳,以禁捕,遂以槎断水,因谓之槎头缩项鳊。”

  ⑦沈痼疾:经久难医之病。刘祯《赠五官中郎将》:“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

  ⑧魑魅:(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注:“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

  ⑨间:全诗校:“一作异。”按,“间”与“异”义同。衾裯:《诗·召南·小星》:“抱衾与裯。”毛传:“衾,被。裯,禅被。”《后汉书·姜肱传》注引谢承《后汉书》曰:“(姜)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

  ⑩斗、牛:皆属二十八宿之一。庾信《哀江南赋》:“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表留恋之意。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送王昌齡之嶺南孟浩然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岘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缟纻,鄉味有差頭。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憂。

  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

  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送王昌龄之岭南的介绍]相关文章:

1.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古诗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