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古诗阅读答案
《雨》阅读答案
《雨》阅读答案是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雨》阅读答案,欢迎参考!
原文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阅读题: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3分)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3分)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参考答案:
2.(1)梨花一枝春带雨(2)杏花春雨江南(3)小楼一夜听风雨(3分,每处1分)
3.(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2)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3分,意近即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
雨阅读试题及答案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阅读题: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3分)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3分)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参考答案:
2.(1)梨花一枝春带雨(2)杏花春雨江南(3)小楼一夜听风雨(3分,每处1分)
3.(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2)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3分,意近即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
听雨阅读答案1
听雨
季羡林①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濛濛。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横线上。(1分)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
2、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3、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3分)
4、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3分)
5、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请从文中摘选出一个这样的引读句。(2分)
6、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3分)
听雨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心旷神怡或心花怒放
2、久旱之中的一场春雨(1分)让作者感到无量的喜悦(1分)
3、悲欢离合总无情(1分);作者认为蒋捷的境界不高(2分,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视概括准确、语言通顺程度酌情给分)
4、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各1分)
5、①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②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心里感到无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③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青春活力。④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6、C
7、答题要点(1)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1分)(2)对人生:通达(不喜亦不惧)。(1分)(3)对社会:关注民生。(1分)
这篇听雨阅读答案是由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听雨阅读答案2
寄鉴上人
【唐】左偃
一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注释:①指战争。
冬夜听雨戏作
【宋】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所写的“听雨”,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左诗“记”了早年与朋友竹斋同宿听雨忘眠的情景;陆诗“忆”当年锦城军旅的豪放生活。(每点1分)
(2)同: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回忆)手法(2分)。异:左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清幽、温馨(2分);陆诗由眼前的雨写起,先实后虚,兼用比喻夸张(2分)。
听雨阅读答案3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这首词按照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三个时期在歌楼、客舟、______听雨的不同心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0、(1)时间,僧庐。(2)画面:客船上,一个壮年男子听着雨声,望着江面,看见江面开阔,云脚低垂,一只失群孤飞大雁在西风中哀鸣。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孤苦漂泊中悲凉哀伤的思想感情
听雨阅读答案4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鸣……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而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很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95年4月13日
(原文有删改)
15.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阅读文章③-⑨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评价雅人听雨→②→③→④→盼望雨声长响
16.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⑦段中的“竟”字都写出了什么。(4分)
答:
17.季羡林先生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请你谈谈本文是怎样抒写“真情”的。(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
参考答案:
15.①喜听雨滴妙音②叙述喜雨原因③神驰雨中麦田④欣赏雨中荷花
(共4分。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
久旱未雨,作者急盼下雨,忧心如焚;现在终于下雨了,难以控制喜悦情怀。
(共4分。两个要点,每个2分)
17.答案示例:
本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写“真情”。(1分)作者先写眼前本来令人“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声却变得异常悦耳;(1分)再写想象中辽阔原野上青青麦苗尽情吮吸甘露似的雨滴的情景;(1分)最后又回到眼前,写小荷蓬勃的生命力,并盼雨声一直响下去。(1分)表达了作者心系农民和农村的宽厚博大真情,也表达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1分)
(共7分。写作手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赏析4分,具体采分点见答案标注;语言表达2分)
听雨阅读答案5
①雨夜总是无眠,便听了一场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
②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风裹着土腥味儿涌进窗时,才嗅到雨的气息。渐渐地密了,浓了,落在屋檐上,树叶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响声;大多数的仍无声地投入大地干涸的怀抱。此时的雨声带了些许诗情。无论哪一滴雨,都无法选择自己将落到何处。这是雨之少年。而人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是否也是不谙世事不识愁味的洒脱无拘呢?
③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噼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仿佛急于向世人证明什么,一如人涉世未深,为名利,为稻粱,四处奔波,虽不见得有古人那种“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之漂泊感,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④忽一阵疾风掠过,凉意透进,溽热顿消,一道闪电趁风卷帘时射进来,虽闭目在黑夜中也感到眼前一亮。随后,雷声轰然炸裂,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抖动;继而狂风大作,雨似天河倾泻,急骤地叫喊着,宣泄着,仿佛要冲刷人间角落的龌龊,荡尽所有污泥浊水。又一串惊雷如山崩地裂,似要震醒那些沉溺物欲的麻木心灵。这是光明磊落者之间的庄重宣言,无私无畏。几千年前,汨罗江畔的屈原,面对的可是这样沉沉的黑夜?聆听的可是这样叱咤风云的雷电?他的抑郁他的愤懑他的心声他的呐喊又有谁听得见?如果这算作雨到中年,是否也如人之壮年?成绩斐然者,呼朋唤友,觥筹交错,在人生的舞台上恣意挥洒自己的得意,而失意者只能借雷电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呼声。
⑤不知何时,雨声慢慢显出倦意。它累了,乏了,厌了,渐稀渐少,雨滴的间隙中似乎透着思索。雨声从从容容,不急不缓,仿佛历尽沧桑的老人,回首人生,有欢乐,有迷惘,有失意,有辉煌,如今都不得已淡然,不再去解释什么,说明什么,只闲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⑥一夜听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不觉夜已阑珊,雨声渐无。或许,外面已是雨过天睛星光灿烂了吧?
1、文中有一句话透露了本文的写作顺序,你发现了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2、根据选文内容,揣摩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具体含义,从文中找出语词进行解释。
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噼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
⑴、脾气:
⑵、羞涩:
3、本文从听觉这一独特角度描写雨,分别写了夏雨的四个阶段,作者针对这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把它们比作什么呢?你最喜欢哪个阶段的雨,说说你的理由。
4、第②段画线处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不谙世事不识愁味”,请你再写出两句有关“愁”的诗词名句。
参考答案:
1、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写出整句也可)
2、噼啪有声,不耐烦的躁动;淅淅沥沥,若有若无。
3、比作人之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略”,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答案不唯一)
听雨阅读答案6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时因人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冷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图谋。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急风骤雨,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化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
答:
15.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6分)
答:
16.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4分)
答:
17.从语言角度,对本文加以鉴赏,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不少于两个方面。(6分)
答案:
14.⑴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⑵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⑶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亦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5.内容上,⑴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时因人因情而异。⑵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结构上,⑴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意思对即可。⑵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
16.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宁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
17.雨,在古今诗文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意象。雨,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凄冷,也意味着一种情调与一种力量。所以,作者借助于优美的文字抒发了对于“雨”的理解与深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有两个:一方面是引用,引用了大量的写“雨”的诗文,这样不仅仅使文章变得厚重,文化气息浓厚,表明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文人骚客,在自己的诗文中表达出了对于“雨”的关注、描绘与抒发,同时,这样的引用也为文章增添了如“雨”般的诗意;另一方面是对照描写,作者描绘了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听雨感受,给人独特而全面的听雨感知,在对照中,抒发了熔铸于雨的那份独到的经历与深刻的哲思。
答案:1.引用很多诗文名句,增添文章情趣,丰富文章内涵,也更好的抒发作者的情感。
2.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添文采。
3.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
听雨阅读答案7
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
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脚下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
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
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的琴声。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
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
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
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问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
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
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
【注】①罨(yǎ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
7、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就让作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
B、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3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
C、“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表明“我”被这罨画池的美景所吸引,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
D、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落寞再到最后的喜悦。
8、简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6分)
9、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蕴。(6分)
答案:
7、C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语句的含义,D项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C项,“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在罨画池听雨的喜爱程度,并无每年都要经常来听之意。
8、含义:虽然陆游已不在,但寄寓着陆游生活和精神的罨画池还在,我们仍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陆游的身影,感觉到他的爱国精神。
作用: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
9、①雨声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尚人格的钦佩;
②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对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
③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
④雨,淋淋漓漓一个下午,瓦片上还噼里啪啦响,一园子的雨声奏着交响曲。蕴含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
听雨阅读答案8
黄山听雨熊召政
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霭,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 -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
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抱,黄山才迎我以雨。
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雨是越下越浓了。
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鳌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
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季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鸣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愈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问题:
16.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理出作者对于黄山之雨的情感变化过程。
17.文章第三段文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8.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2)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19.同行的朋友希望雨停,我则希望雨永远落下去,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希望呢?试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谈谈对人生风雨的态度。
答案:
16.作者由失望、无奈逐渐转变为释怀、亲近,最后对雨的感情升华为陶醉、不舍。
17.比喻、拟人、夸张并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18.(1)落拓是指人生的失意,但黄山的雨,能让落拓的失意转化诗意。让人的生命在失意中更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出生命的张力。
(2)黄山之雨滋养着我的精神,让我涵养灵气,养成浩然的锦绣胸怀。领悟了生命中坎坷、挫折的价值。让人生有了更高的境界。
19.略
听雨阅读答案9
写完听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已经到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选自散文集《二月兰》)
小题1: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第3段中说“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根据文意,这里的“精神境界”是指什么?(3分)
小题3:作者在文中对雨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试从修辞、句式等方面赏析其中运用的艺术手法。(3分)
小题4:文章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一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小题5:第六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小题6: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听雨时感到兴高采烈?(3分)
小题7: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
小题1:要点:听雨时(1)无限喜悦(2)浮想联翩,不能自已(3)青春洋溢的心境
小题1:用比喻生动描写雨声高低快慢等,形象传神;排比或整齐的句式富有节奏感。
小题1:作者与蒋捷两人年龄不同,听雨的心境也不同。蒋捷是中年听雨就谈“悲欢离合总无情”,作者已到望九之年听雨却“兴高采烈”。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喜悦,表现他心系农民(或“关注民生”等)的情怀。
小题1:作者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感),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意思对即可
小题1:听雨给自己带来青春活力,也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前景和喜悦,更给大地和生命带来希望。意思对即可。
小题1:参考示例:①作者关注民生,心系农民,心忧天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②老当益壮,年近九旬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③对景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着细腻的感受。
略
听雨阅读答案10
听雨
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听春雨的_________,听夏雨的_______,听秋雨的_______,听冬雨的___________,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呤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1)春雨是柔情,夏雨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2)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3)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4)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愁、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5)“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怒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却是一份深深的感伤!
(6)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份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7)“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而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声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份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起来。
(8)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分诗意。
(9)听雨,是一种享受----享受自然与我!
①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__________自然段,写夏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秋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冬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2分)
②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填在横线上。(2分)
A、豪放B、婉约C、温柔D、深沉
③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还可以听雨的什么?请你展开联想或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4分)
④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写雨,先后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请你将所引用的诗句摘抄下来,并选择一句,写写它的意思。(5分)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______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章前后都说“听雨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文中有多处描写不同季节雨的特点和听雨的不同感受的语句,请将你最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并说说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雨》阅读答案:
1.345678910
2.CABD
3.略
4.(1)“天街小雨润如酥。”
(2)“润物细无声”
(3)“黄梅时节家家雨”
(4)“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5)“质本洁来还洁去。”
5.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分诗意。
6.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声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份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走来。
听雨阅读答案11
听雨
①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②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③听春雨的,听夏雨的,听秋雨的,听冬雨的;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声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更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的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⑤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⑥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了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的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⑦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⑧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怨、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⑨“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明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怨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声却是一分深深的感伤!
⑩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分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⑾“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自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束花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分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走来。
⑿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份诗意。
⒀听雨,是一种享爱——享受自然与我!
1.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自然段;写夏雨是第自然段;写秋雨是第自然段;写冬雨是第自然段。
2.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③段,选择恰当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处。
A.豪放B.婉约C.温柔D.深沉
3.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绘雨,有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将所引用的诗句抄写在下面。
第1处:
第2处:
第3处:
第4处:
第5处:
1.本文首尾照应,突出中心,强调“听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2.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摘出两句,并指所用的修辞手法。
3、⑷;⑹⑺;⑻⑼;⑾13.CABD
4.⑴天街小雨润如酥。⑵润物细无声。⑶黄梅时节家家雨。⑷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⑸质本洁来还洁去。
5.“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哦,听雨……寻求一份诗意”。
6.如: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排比)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比喻)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拟人)
听雨阅读答案12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文中画线句子,化用了宋代词人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少年、壮年、老年听雨的情景和感受,请你写出这首词的下片:
2、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
3、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
4、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5、文段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谁”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
1、蒋捷《虞美人》(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3、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4、作者听雨,是在听得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5、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听雨阅读答案13
王继怀
① -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而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而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橡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波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而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勃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而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6.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
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
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
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听雨阅读题答案:
16.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17.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
18.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
与KA中SSIONAAO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19.C
听雨阅读答案14
①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②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钿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连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③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④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⑤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⑥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套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呤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⑦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8.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4分)
答:
19.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
20.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6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辩色彩。
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18.(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9.内容上,(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2)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答对一点即可)(2分)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意思对即可)(2分)
20.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3分)说“奢侈”是因为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争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3分)(意思对即可)
21.A、C(A项“淡然的心境”“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理解不当;C项,说“感情基调昂扬豪迈”错。)
听雨阅读答案15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A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B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xx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
8、本文围绕着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第③段的内容,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一个定义。(3分)
10、文中有A、B两处划线句,请任选一处指出它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选处
11、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学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不少于50字)(4分)
参考答案:
8、①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②短期气候预测的含义;③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发展的进程;⑤短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
9、短期气候预测是相对于长期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以月、季半年一年为时间概念的气候预测。
10、列数字(1分)作用:用数字说明自然灾害对我国造成的危害巨大(2分)(意思对即得分)
11、对气象学本身,可以谈科学研究允许失败、科学研究要不断修正失误、科学研究无止境等;对说明文写作,可谈实事求是准确等。
听雨阅读答案1
黄山听雨熊召政
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霭,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 -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
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抱,黄山才迎我以雨。
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雨是越下越浓了。
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鳌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
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季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鸣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愈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问题:
16.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理出作者对于黄山之雨的情感变化过程。
17.文章第三段文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8.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2)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19.同行的朋友希望雨停,我则希望雨永远落下去,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希望呢?试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谈谈对人生风雨的态度。
答案:
16.作者由失望、无奈逐渐转变为释怀、亲近,最后对雨的感情升华为陶醉、不舍。
17.比喻、拟人、夸张并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18.(1)落拓是指人生的失意,但黄山的雨,能让落拓的失意转化诗意。让人的生命在失意中更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出生命的张力。
(2)黄山之雨滋养着我的精神,让我涵养灵气,养成浩然的锦绣胸怀。领悟了生命中坎坷、挫折的价值。让人生有了更高的境界。
19.略
听雨阅读答案2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鸣……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而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很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95年4月13日
(原文有删改)
15.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阅读文章③-⑨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评价雅人听雨→②→③→④→盼望雨声长响
16.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⑦段中的“竟”字都写出了什么。(4分)
答:
17.季羡林先生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请你谈谈本文是怎样抒写“真情”的。(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
参考答案:
15.①喜听雨滴妙音②叙述喜雨原因③神驰雨中麦田④欣赏雨中荷花
(共4分。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
久旱未雨,作者急盼下雨,忧心如焚;现在终于下雨了,难以控制喜悦情怀。
(共4分。两个要点,每个2分)
17.答案示例:
本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写“真情”。(1分)作者先写眼前本来令人“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声却变得异常悦耳;(1分)再写想象中辽阔原野上青青麦苗尽情吮吸甘露似的雨滴的情景;(1分)最后又回到眼前,写小荷蓬勃的生命力,并盼雨声一直响下去。(1分)表达了作者心系农民和农村的宽厚博大真情,也表达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1分)
(共7分。写作手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赏析4分,具体采分点见答案标注;语言表达2分)
听雨阅读答案3
寄鉴上人
【唐】左偃
一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注释:①指战争。
冬夜听雨戏作
【宋】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所写的“听雨”,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左诗“记”了早年与朋友竹斋同宿听雨忘眠的情景;陆诗“忆”当年锦城军旅的豪放生活。(每点1分)
(2)同: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回忆)手法(2分)。异:左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清幽、温馨(2分);陆诗由眼前的雨写起,先实后虚,兼用比喻夸张(2分)。
听雨阅读答案4
黄山听雨
熊召政
(1)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2)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3)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蔼,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4)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5)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6)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 -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
(7)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8)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抱,黄山才迎我以雨。
(9)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
(10)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11)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12)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13)雨是越下越浓了。
(14)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15)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鰲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16)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17)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季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鸣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18)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欲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16.第(2)段划线句的意思是。(2分)
17.阅读(3)—(8)段,简单分析作者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4分)
18.在第(9)段中说:“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来。”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19.任选一个角度,鉴赏(15)段内容。(4分)
20.第(10)段“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他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请写出四点)
21.对全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尾呼应,以游览黄山为线索,表现了黄山的冷峻的境界,给作者以人生为启示。
B.黄山听雨,使落拓诗人与古人相通,对黄山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观照。
C.雨中饮茶饮酒,既是助兴,同时也丰富了作者听雨时的感受。
D.文章写黄山听雨,却花较多笔墨去写古代的那些“落拓文人”,严重偏离了主题。
E.本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描摹了作者在雨中所见、所闻、所感,心灵在雨的滋养下更为强健。
参考答案:
16.作者游黄山的兴致被浇灭了,抒发作者的遗憾之情。(2分)
17.由遗憾---无奈---抱怨---释然。(2分)从作者认为“已不能”参观黄山胜景的遗憾,到“只能”听雨的无奈,到认为黄山“只肯”用于来搪塞自己的抱怨。到最后觉察出自己不曾受到尘世玷污而坦然、释然。(解释2分)
18.认同,因为人生难免挫折,像那些文人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不屈,才能绽放其光彩。不认同,因为顺境中的生命也能绽放光彩,生命不是只在雨中才能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答认同或不认同1分,理由2分。)
19.表现手法(2分),效果(1分),作用(1分)。如用词新颖,“饮”“醉”,整散结合,通感(听觉到味觉)等表现了我为黄山的雨所陶醉,黄山的雨和雄奇的自然给我以涵养,突出黄山景色醉人,表达作者娱乐心情。
20.(1)雨给作者以动力,令他明白有磨难的人生才有光彩。
(2)雨中饮酒,使他与自然亲近,从体味自然中感悟永生。
(3)雨给了他豪情,使他超越了俗常人事超越古今。
(4)雨使他明白人生苦难虽然酸涩却也充实饱满。(4分)(意思对即给分)
21.CE(4分)
听雨阅读答案5
听雨
季羡林①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濛濛。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横线上。(1分)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
2、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3、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3分)
4、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3分)
5、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请从文中摘选出一个这样的引读句。(2分)
6、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3分)
听雨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心旷神怡或心花怒放
2、久旱之中的一场春雨(1分)让作者感到无量的喜悦(1分)
3、悲欢离合总无情(1分);作者认为蒋捷的境界不高(2分,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视概括准确、语言通顺程度酌情给分)
4、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各1分)
5、①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②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心里感到无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③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青春活力。④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6、C
7、答题要点(1)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1分)(2)对人生:通达(不喜亦不惧)。(1分)(3)对社会:关注民生。(1分)
这篇听雨阅读答案是由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听雨阅读答案6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这首词按照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三个时期在歌楼、客舟、______听雨的不同心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0、(1)时间,僧庐。(2)画面:客船上,一个壮年男子听着雨声,望着江面,看见江面开阔,云脚低垂,一只失群孤飞大雁在西风中哀鸣。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孤苦漂泊中悲凉哀伤的思想感情
听雨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西湖听雨靳国君
①西湖的雨。
②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到西湖,在湖畔刘庄沿着园林里的回廊漫步,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伸手回廊外,只感到微微湿意。身在个中境界,回味“a”诗句的味道,颇感贴切、传神。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娇美。细雨在花骨朵上凝聚出一颗颗小水珠。晶莹闪亮。树叶上的水珠颤颤巍巍,不时滚落下来。远山近水、亭台楼阁,一片静谧,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西湖水面无波,岸边垂柳婀娜,少了几分明丽,多了几分含蓄。毛毛细雨缓缓地下着,像是个多情的含羞少女,藏在树后、花下,悄悄地点染着湖山。这是一种轻柔的美,滋润人、涵养人,人的五脏六腑和四肢仿佛也和花草树木一起,植根湿润的泥土,承受大自然的挚爱,呼吸着草木的幽香,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
③夜晚下起小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流进凉爽的柔风,飘洒进点点雨珠。望西湖,成串的灯光倒映水中,不甚分明,但闻雨声沙沙。小雨紧一阵缓一阵,雨声重一阵轻一阵。窗下的树枝,在小雨中微微颤动。小雨变得淅淅沥沥时,听得见房檐上、树上的水珠落在水泥地上和西湖边上的“吧嗒吧嗒”的声音。丝丝缕缕的小雨,把西湖的夜景也模糊了,苏堤只露出一条若隐若现的黑影,湖对面岸边的灯光疏疏落落,眨着眼睛。水天在小雨中显得悠远、神秘。小雨的美和西湖夜景的美交融在一起,是浑然一体的朦胧美。这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把人带到朦胧世界,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领略“b”的意境。
④西湖的大雨别是一番景象。有一次来西湖是6月,正是“c”的有诗有画季节。平时小雨不断,难得晴天,晚间蛙声聒耳,也是一种情趣。一天早晨过后,小雨越下越紧,忽然间大雨哗哗声由远而近,瞬间天如倾盆,雨如瓢泼。好像一幅水墨画的西湖,被冲洗得只留下淡淡的轮廓,湖上、湖旁的雨脚激起一团团白色水雾,向上升腾,四处弥漫。大雨张起千百张雨幕,垂天而下,忽东忽西地飘动。只一会儿工夫,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了,只有大雨在泼洒、在跳跃,天地间烟雨茫茫,茫茫烟雨。这美是很奇特的,这是迷茫的美?它使人跃跃欲试,多想投身这迷茫的大雨之中,去探寻个究竟。这是虚无缥缈的美?世界在瞬间消失了,只有大雨搅得周天发出巨大的`哗哗声。西湖安在?青山安在?游船画舫知向谁边?
⑤待雨过天晴,被大雨洗涤一新的西湖,重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丰姿绰约,宛若刚出浴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人的一切烦恼和杂念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灵魂在明丽柔媚的美中,又和万物一起回到这亮丽的世界中来。
小题1:请在第①段的横线上,将句子补写完整,使之能领起全篇。(2分)
小题2:根据语境,把下面三句诗分别填入还原到a、b、c三处,依次应为()(2分)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③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A.a②b③c①
B.a③b②c①
C.a①b②c③
D.a②b①c③
小题3:选文分别写了哪几种雨?各自带给人怎样的美感?(可以摘取文中的词语回答)(4分)
小题4:文章标题为“听雨”,作者都听到了雨的哪些声音,请把这样的拟声词找出来。(2分)
小题5:在第②段中,不但写了雨,还写到了雪白的杏花,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6:作者对西湖的雨怀有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语句能够看出?(3分)
小题7:本文语言生动别致,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进行赏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示例:千姿百态,演绎着西湖的美,孕育着西湖的神韵
小题2:A
小题3:分别写了毛毛细雨、小雨和大雨,给人的美感分别为:轻柔的美,朦胧的美,迷茫的美、虚无缥缈。
小题4:吧嗒吧嗒沙沙声哗哗声
小题5:从侧面衬托雨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小题6:作者对西湖的雨怀着浓浓的爱意,从“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等句能够看出。
小题7:示例:例句:只一会儿工夫,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了,只有大雨在泼洒、在跳跃。赏析:该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是说雨水很大,遮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让天地间的景物都变成了迷茫的一片;“在泼洒、在跳跃”则写出了大雨的情态与活力。
小题1:试题分析:“能领起全篇”是补充的语句所起的作用,那么我们就要看全文内容,介绍了西湖毛毛细雨、小雨、大雨,各有各的特点,但都体现了西湖的美丽和神韵,因此我们可以说,不管是毛毛细雨、小雨还是大雨,都显现出西湖的风姿。即从概括下文内容的角度对全文起到领起作用。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第一个空前面的“伸手回廊外,只感到微微湿意”可知雨很小,刚刚能沾湿东西,因此应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根据第二个空前面的“把人带到朦胧世界,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可知家家看雨听雨,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第三个空根据空后面的“平时小雨不断,难得晴天,晚间蛙声聒耳,也是一种情趣”当然应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小题3: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文章,很明显分别写了毛毛细雨、小雨、大雨,“带给人怎样的美感,可以摘取文中的词语回答”,根据这些要求,我们要仔细读相关语段,第二段可看到“这是一种轻柔的美”,第三段可看到“雨的美和西湖夜景的美交融在一起,是浑然一体的朦胧美”,第四段我们可找到“这美是很奇特的,这是迷茫的美?它使人跃跃欲试,多想投身这迷茫的大雨之中,去探寻个究竟。这是虚无缥缈的美”,由这些语句我们可提取出。
小题4:试题分析:审题后首先寻找“拟声词”,一定要细心,如三段中的“沙沙、吧嗒吧嗒”,四段中的“哗哗”。这些都是模拟声音的词。
小题5:试题分析:“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娇美。细雨在花骨朵上凝聚出一颗颗小水珠。晶莹闪亮。树叶上的水珠颤颤巍巍,不时滚落下来”写出了杏花在雨的滋润下更加得娇美,因此从侧面衬托雨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小题6:试题分析:“作者对西湖的雨怀有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语句能够看出”可知,要从原文中找到语句并加以理解。整体感知文章,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但景中含情,因此我们要从前向后找,可以看到第三段有“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第四段有“也是一种情趣”等,根据这些语句可知,作者对西湖的雨是非常喜爱的。
小题7:试题分析:“本文语言生动别致,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进行赏析”文中符合要求的句子很多,可选性很大,首选运用修辞的句子,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如“瞬间天如倾盆,雨如瓢泼。好像一幅水墨画的西湖,被冲洗得只留下淡淡的轮廓,湖上、湖旁的雨脚激起一团团白色水雾,向上升腾,四处弥漫”等。
听雨阅读答案8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递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选自《品中国散文》,有删改)
16.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等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17.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5分)
18.儿时的我和长大后的我,对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6.①在内容上,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并丰富了雨声的文化韵味。
②在结构上,为写我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4分。内容、结构各2分。]
17.①因为久居闹市,远离了大自然,②总被污染、喧嚣所笼罩,③很难再听到那种能与大自然进行交流、④触动内心情感的、⑤充满自然韵致的雨声。
[5分。①、②点各1分,③、④、⑤点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3分。]
18.(1)儿时的我对雨并不太喜欢(甚至感到惶恐和苦涩)。长大后的我则喜欢上雨(尤其是狂风骤雨)。[2分。儿时和长大后各1分。]
(2)可以从生活环境、文化积淀、审美眼光、人物心境等的变化进行分析,只要涉及其中两种变化,符合文意,即可得4分。
【示例】儿时因为家里穷,没有雨伞、雨鞋,雨会给我带来难受和苦涩。长大后,生活条件改善了,雨已不会给我带来儿时的感受;而且我读了许多书,受到文学熏陶,有了审美眼光,因此雨给我带来的是美的享受。
听雨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中”,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暑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变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测”,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天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与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研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9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xx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节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199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
2、第1段开篇用了一个句,能否改成其他的句式?为什么?谈一谈其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第3段给“短期气候预测”下定义。
短期气候预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运用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5、第7段中回答了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两大功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说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短期气候预测,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含义、作用
2、议论句,不,可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
3、“略”。
4、举例说明
5、“略”。
6、逻辑。
听雨阅读答案10
王继怀
① -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而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而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橡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波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而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勃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而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6.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
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
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
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听雨阅读题答案:
16.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17.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
18.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
与KA中SSIONAAO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19.C
听雨阅读答案11
听雨
①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②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③听春雨的,听夏雨的,听秋雨的,听冬雨的;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声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更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的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⑤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⑥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了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的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⑦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⑧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怨、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⑨“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明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怨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声却是一分深深的感伤!
⑩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分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⑾“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自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束花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分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走来。
⑿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份诗意。
⒀听雨,是一种享爱——享受自然与我!
1.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自然段;写夏雨是第自然段;写秋雨是第自然段;写冬雨是第自然段。
2.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③段,选择恰当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处。
A.豪放B.婉约C.温柔D.深沉
3.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绘雨,有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将所引用的诗句抄写在下面。
第1处:
第2处:
第3处:
第4处:
第5处:
1.本文首尾照应,突出中心,强调“听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2.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摘出两句,并指所用的修辞手法。
3、⑷;⑹⑺;⑻⑼;⑾13.CABD
4.⑴天街小雨润如酥。⑵润物细无声。⑶黄梅时节家家雨。⑷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⑸质本洁来还洁去。
5.“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哦,听雨……寻求一份诗意”。
6.如: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排比)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比喻)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拟人)
听雨阅读答案12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文中画线句子,化用了宋代词人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少年、壮年、老年听雨的情景和感受,请你写出这首词的下片:
2、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
3、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
4、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5、文段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谁”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
1、蒋捷《虞美人》(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3、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4、作者听雨,是在听得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5、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听雨阅读答案13
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
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脚下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
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
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的琴声。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
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
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
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问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
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
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
【注】①罨(yǎ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
7、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就让作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
B、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3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
C、“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表明“我”被这罨画池的美景所吸引,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
D、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落寞再到最后的喜悦。
8、简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6分)
9、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蕴。(6分)
答案:
7、C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语句的含义,D项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C项,“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在罨画池听雨的喜爱程度,并无每年都要经常来听之意。
8、含义:虽然陆游已不在,但寄寓着陆游生活和精神的罨画池还在,我们仍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陆游的身影,感觉到他的爱国精神。
作用: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
9、①雨声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尚人格的钦佩;
②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对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
③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
④雨,淋淋漓漓一个下午,瓦片上还噼里啪啦响,一园子的雨声奏着交响曲。蕴含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
听雨阅读答案14
在故乡北山贫瘠的那些岁月里,没有电视可看,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单调。庄稼人日日耕作在田地里,唯有下雨的当儿可以清闲几天,坐在炕头上听雨,享受一下难得的轻松和温馨。
春雨到来,淅淅沥沥,庄稼人的眉头舒展了,心里乐开了花。“春雨贵似油”,难得的好雨。干枯的冬季过去了,小麦需要滋润,土壤需要疏松,小苗需要养分,空气需要湿润。这时节,蒙蒙细雨下起来,扛着锄头进村的农人,笑嘻嘻推开院门,边放锄头边念叨:“好雨,好雨!”随手取来毛巾擦干满脸的雨水,身心轻松起来。男人架起二耶腿坐在炕沿,“吧嗒吧嗒”地吸着烟瞅着窗外;女人则洗手和面,趁着这闲暇擀面条或包饺子,饺子馅有的是,年前就晒干的萝卜丝,这会儿正好用着。春雨蒙蒙,大人乐滋滋,小孩子更快乐,看不见大人脸上的愁眉不展,奔跑玩耍,自由自在。听雨的日子,也给我们这些北山的孩子带来了福音。
春雨过后,小麦迅速成熟,玉米疯长起来,形成绿色阵势,铺排开来,占领着季节里的一道长河。
当人们还沉浸在绿色梦想中,夏雨突至,或连绵不断,或倾盆而下,听雨的日子渐渐浮现出丝丝忧愁。夏雨多变,经常下个十天半月,让人忧愁生厌,连绵的雨在檐下“滴滴沥沥”地响着,庄稼人只好在屋里转悠。男人只顾吸烟吐烟圈,看天听雨,烦了骂女人几声,女人不吭声,只顾干手中的活儿。山里女人总有干不完的活,扫地、做饭……做不完的繁琐事儿。可她知道男人心里烦呢,雨下个没完,地里的玉米倒下了,怎么不烦呢?女人理解男人,雨住了气就消了。雨下着下着,屋外的院子积满了水,流不出去,男人挽起裤腿,披着蓑衣拿着锄头在檐下挖开水沟,水流走了,男人身上湿透了,女人给他换,湿衣服在火炕头烤着,男人笑了,卷个纸烟吸着,很舒服!身旁的孩子试探着开口了:“肚子饿了,想吃饭呢。”女人去做饭,窗外的雨仍旧下着,孩子在檐下玩起柳条做的水轮转……
白雨天(北山人把下暴雨叫“白雨”),雨倾天覆地而来,很快就会遮住眼前的一切,山上山下一片白花花的雨雾,伴随着雷鸣闪电,让人惊恐不安、兴奋异常。白雨到来时,北山庄稼人大多还在地里。一声闷雷响,一团黑云扯过头顶,眼前附近的村子看不见了,有人高喊:“白雨来了!”闻此呼声,地里的人慌忙逃跑。人们未来得及跑回村子,暴雨就到了,只好就近避雨,雨点打落在地上,地上泛起了土泡儿。避雨的人家热闹起来,屋里坐满了人,檐下站满了人,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说笑打闹,无所顾忌。干渴的屋檐上已吊起了急落的水柱,地下顷刻积起了水洼。避雨的男女一边听雨一边说笑,谁家的女娃有出息,嫁到了山外,谁家的男娃长得好,把山外的女子引进了山。爱打扑克牌的年轻人就地铺排,玩得热火朝天。有的小伙子拿个脸盆放在檐下,听那“叮当叮当”响的乐声,和着风声、雨声、雷声一起,一片兴奋和喜悦。
白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檐下的雨线止住了,屋里屋外的男女哗啦一下就走开了,主人好意留客吃饭,劝也劝不住,大家热闹着扛起农具匆忙回家。夏夜里,躺在炕上睡觉的北山人听着屋外涝池里传来“呱儿——呱儿——”的青蛙叫声,忘记了疲劳和困苦,香甜地酣睡……
秋雨连绵的日子,庄稼已收获归仓,这时节,庄稼人难有静下心来听雨的闲心,那些玉米棒子要收拾架在楼上,大豆小豆需要通风晾晒。人们忙活起来,煤油灯下熬至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睡觉,男人呼噜,女人也呼噜,在风声、雨声、秋虫的伴奏声中睡一个踏实觉。
雨歇,风住,天晴。抬头看秋日的天空,格外地高远,湛蓝湛蓝的,无一丝纤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交代了时间、地点、背景,既有总括全篇的作用,又是全篇的思想感情所在,奠定了文章亲切温馨的感情基调。
B.作者围绕着“听雨”,以季节为顺序,深情地描写了北山人在艰苦的岁月中朴实繁忙又不失温情的雨中农家生活。
C.散文从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中摄取素材,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写了一段生存记忆,字里行间,流淌出丝丝温情。
D.作者善于观察,注重描摹人物的语言、动作,欲抑先扬,在细腻的描绘中抒发情感,寄寓了对昔日故乡生活的追忆和怀念。
2.本文标题为“听雨”,请概括文中农人听雨的情境?(5分)
3.文章以对秋日晴空的描写作结,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D【解析】“欲抑先扬”错。
2.①春雨滋润庄稼,农人在劳作之后喜滋滋地听雨;②夏雨不停,农人在家中愁闷地听雨;③暴雨(白雨)倾盆,农人在仓皇躲雨时,喜悦兴奋地听雨;④秋雨连绵,农人在劳动的疲惫中伴着雨声人眠。(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3.①展现了自然清新的乡村风景,营造了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②烘托出作者平和惬意的心态,表达了他对故乡风物(农村生活)的眷恋与喜爱。③以景作结,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收尾耐人寻味,意蕴悠长。(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听雨阅读答案15
听雨的奢侈林如求
①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②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觉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③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④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⑤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⑥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着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⑦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4.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
答:
15.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6分)
答:
16.文章结尾作者说:“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请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答:
17.请赏析第⑥段语言上的特色,要求不少于两个方面。(6分)
答:
参考答案:
14.⑴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听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⑵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喜欢听雨尤其是狂风骤雨,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⑶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每点2分)
15.内容上,(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2)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答对一点即可)(3分)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意思对即可)(3分)。
16.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
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
心境(答“使人们很难宁心静气地倾听雨声”或“因为听雨需要一种热情而又平和的心态,去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美妙情思”也可)。(主观、客观各2分)
17.(1)引用,有三处。作用:增添文章情趣,丰富文章内涵。(2)排比。例句:①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②消去你……唤醒你……找回你……带给你……作用:使句子内涵丰富,节奏和谐,语意贯通。(3)比喻。例句:①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此句也可看作拟人)②风声像大幕揭开的前奏。③雨声仿佛是大自然的赞美诗。④雷声是高亢激越的黄种大吕。作用:表意生动形象,给人以联想。(结合例句分析修辞的作用,能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