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美德的古诗


传承中华美德的古诗

传承中华美德的古诗

古诗经典传承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长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对酒行

  唐代: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同学一首别子固

  宋代: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桑子·当时错

  清代: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发潭州

  唐代: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高名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宋代: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芳心苦·杨柳回塘

  宋代: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清平乐·春风依旧

  宋代:赵令畤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经典传承文明作文篇一

  侠肝义胆见真情

  要论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我虽然少有涉猎,但也略知一二。其中,最喜欢的莫过于封建时代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水浒传》了。

  我认为《水浒传》最为精彩与成功的地方,就是前七十回所刻画的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鲜明形象。而在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最为喜爱与敬佩的就是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鲁智深性情直爽“粗鲁”,但除暴安良,讲究兄弟义气,加上嗜好美酒,因此总是闹出些乱子。当金氏哭诉镇关西的暴行时,史进、李忠都有些漠然,鲁智深却心有不平,不顾旁人劝阻,三拳打死镇关西;落发出家后,又破戒沾吃荤,大闹五台山文殊寺;遣至东京的路上又痛打了强娶刘太公独生女的小霸王,拼杀了瓦罐寺作恶多端的一伙道士;跟踪押去沧州的林冲,大闹野猪林,落草二龙山……这些无不让我体会到鲁智深的率真与侠义。

  最让我感动的,是鲁智深与林冲的情谊。在林冲的妻子受高衙内调戏时,鲁智深自然心中不平。可林冲终究是不信任这个暴躁的好汉,毕竟自己是禁军教头,让他冒冒失失地讨公道,岂不是让自己处境不利?忍气吞声的林冲觉得,比起鲁智深这个初交的朋友,自然更信任自己的发小陆谦。可万万未料到,好朋友竟如此“老于世故”,与高衙内联手迫害林冲,还给他加上个“莫须有”的罪名刺配沧州,并命令押送的公人结果了林冲性命。野猪林里,水火棍正要劈向林冲的头,却给那“粗鲁”的新交鲁智深飞杖挡下。等鲁智深松开林冲的绳子,第一句话正是那沉甸甸的两字:“兄弟!”我读到这儿,不禁被那份真情深深地打动……

  当今社会,有多少“陆谦”翻脸不认人,为了自己利益陷害他人甚至是最亲密的朋友。又有几人能像鲁智深一样讲究情和义,为了兄弟两肋插刀而不计后果?他,才是侠肝义胆患难与共的真兄弟!

  正是那股纯真的,不为世俗所染的真情义气才使得虽然鲁莽但很侠义的鲁智深结交了那么多同艰苦共患难的好朋友真兄弟!

  国学经典传承文明作文篇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10月25日下午,从文正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诵读声,学生们背诵的是《 -规》中的“入则孝”篇。当日下午小学部正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诵读千古美文,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季霄凌校长的.倡议下,文正实验学校小学部将诵读《 -规》作为德育教育常抓不懈的项目之一。暑假期间,在邱加明主任的带领下,组织编写了校本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各年级必背《 -规》外,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四年级诵读《晨读对韵》,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此外,校本教材中还编入了各年级必背的古诗十五首,现代诗十五首。并组织编写了教师读本,在校本培训期间组织教师印制、装订,确保在开学第一天学生能人手一册校本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国学经典教师读本。

  开学以来,各班利用早读时间,课前候课时间,晚自习前晚读时间以及品德与社会课上,采取多种形式诵读《三字经》、《 -规》、《晨读对韵》、《千字文》,使孩子们畅游经典诗文的海洋,把经典诵读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检验诵读成果,小学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化”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本次诵读比赛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以“班级和小组”为形式,在组织教师的认真组织下有序进行。比赛分“齐诵”与“抽测”两块进行,小学生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让人领略经典、感悟文化、享乐其中。千年流传的文化古韵,伴着稚嫩的声音,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季霄凌校长介绍说:“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一代代人。我们在上课前背诵孔子的《 -规》就是让孩子们从国学中学习优良品格。让孩子们怀抱感恩的心,感恩国家,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据了解,此次诵读比赛,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浸润在国学经典的浓浓韵味中。

  小学部办学六年来,一直将“中华经典诵读”作为校本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六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实验研究,并努力逐步将诵读国学经典成为小学部办学的特色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1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被会被新潮的网络用语吸引,而忘记去品味诗书的妙趣,而"国学小名士"却唤起了我们对经典的探寻,对美德的传承!

  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我最欣赏沂蒙老区的谢奕辰,她是一个不去计较成败的人,不会因失败而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

  当一个人真正沉醉在诗赋的世界里,就达到"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忘记是比赛,忘记要获胜,只是几位学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暂时抛下琐事,试着体味浩瀚无声,这逃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必不是赏心乐事。

  诗词,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把他们像晶石一样封存起来,而是学习传承。古代有凿壁借光的好学,闻鸡起舞的勤奋,悬梁刺股的决心……。而这些精神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欠缺的,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传承中 -学,不仅要懂国学,还要行国学,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掌握和熟悉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处。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中可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说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就要"由外而内,由内而外"。所谓由外而内,是说将国学中的抽象的道理,具体方法记在心里,是知识得到丰富;所谓由内而外,便是将从国学中学到的道理、方法融入进生活中,使人格得到升华。要把"学"记在脑子里,把"国"记在心里。

  国学小学士们向我们践行了真正的中 -学,掉在地上的废纸,仅有的美味龙虾,陌生人向你借钱,捡或不捡,让或不让,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刹那的决定,如果你选择了是,礼仪的萌芽就会从你心中种下,久而久之便成习惯。

  礼貌是一种习惯,他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礼貌是一种精神,它体现着人们的风貌。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2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电脑,电视几乎家家都有,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诗歌,还能家喻户晓吗?

  倘若你要问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学作品以亿万计,数不胜数,究竟何为珍品?”我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在我的眼里,就是那浑然天成、字字珠玉的经典文化古诗词。”

  瞧,唐诗宋词和五言七绝玩的多欢啊;四言诗经和五言古风配合得多默契呀!他们或短小精炼,或深沉悠长;或清新淡雅,或凌云健笔。

  倘若你要问我“为何古诗词如此难以背诵?”我会告诉你,幼年时的我也有相同的疑惑。在我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对我而言最最困难的就是背诗了,我那时根本不关注诗句的翻译,只知道死记硬背。特别是背七言律诗的.时候,更是让我苦不堪言:“这简直堪比登天啊!”

  到了小学高年级时,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诗词的下面还有翻译啊!怪不得这么那么难以背诵呢。于是我每次背诵古诗词时,都会结合诗句的翻译与诗词的情境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幅画面,把整个诗篇贯穿成一个小故事。就这样,诗词不仅成为了我的爱好,还成了我的主要得分点。

  上了中学后,随着文言文的逐渐增多,背诵又成为了我的一大难点。于是,我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又了解到了一个方法:结合课文,在网上搜索他人的朗诵及与课文有关的电影、书籍等。说干就干,在我做完这些任务之后,诗词果然好背多了。

  可我并不限于此,于是,我便一直想找一些诗词比拼的节目,于是,我意外的发现了《国学小名士》栏目。里面的哥哥姐姐们知识储备量非常多,在成为我的榜样的同时,又让我学会了一种记忆方式:找关键词。

  那么,现在你明白了吗?如果想要做到既保质又保量的背颂诗词,就要结合诗词的翻译、书籍、意境、朗诵和关键词。

  做到诵读经典很容易,下至六岁孩童上至八十老翁,只要识字,便都可以做到。可传承美德呢?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特别重视礼节,中国是一个讲求仁、义、礼、智、信的国家。这几点或许从六岁孩童至八十老翁都知道,但又有几人能达到呢?我们是否像孟郊一样拥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心呢?我们是否像文天祥一样怀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魄呢?又是否像周敦颐一样明知人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呢?

  诗人众多,诗风自然也就多。我喜欢李白诗风的雄奇豪放,想象力的瑰丽丰富;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白居易的平易通俗,明白易懂……星夜长河,天上的星星数以万记,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星星。星星有明有暗,要想为闪亮,便要好学习。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

  经典,是一泓清泉,荡涤了我尘封的心灵;经典,是一条路,容我坚定的走下去;经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每当唱起她,心中就涌起说不完的温暖。

  ——题记

  经典篇目,旷古诗词,典雅美文是怎么来的呢?

  她是精神的升华,意志的浓缩,是一种百折不屈、艰苦奋斗的美德。她从口口相传中获得生命,从高尚的中华品行中得到灵魂,最终落在纸上,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启迪。在历史里,在书籍里。

  她是《论语》中掉落的珍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是孔夫子的谆谆教诲,是众 -知行合一的凝聚,更是华夏五千年一脉相承的知识信仰。多少学子因有她而奋起,多少学子凭借着她的激励走过了寒窗苦读的岁月……如今,《论语》学习纳入了中小学生课程,每当我听到那熟悉的读书声从窗口传出,我就知道,这种文明,又得以传承了。

  她是从《史记》的竹简间落下的繁花——在浓墨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伟大王朝的背影。现在的我们,面对如此旷世之作,又会有谁理解司马迁在牢狱中创作的辛酸!那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坚韧与斗志,在血与泪的冲刷下惊世而出。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只有时间会懂,历史会懂,意愿传承经典的人,才会懂……

  她是经历史长河中的浪潮淘洗过的金沙——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伟志;是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俭朴;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骨气;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是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之志;也是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巾帼之志,更是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报国之心。

  茫茫历史长河,赐予了我们无尽的美德与精神,为子子孙孙留下宝贵的文学财富!且欲仰天高叹——噫,吾之大国经典,万古长生!

  在经济大潮波浪翻滚的今天,她融入童声中的《三字经》《 -规》。言语精短却意味无穷——教我们文化,教我们生活起居,教我们做人……总之,作为启蒙经典,她有独树一帜的魅力,为纯洁的心灵上种下了可贵的美德。

  这是一份信仰、一种精神、一种毅力。

  我们更应该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的美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走下去。

  经典,是一泓清泉,荡涤了我尘封的心灵;经典,是一条路,引领我坚定的走下去;经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愿身体力行,将那经典美德发扬、光大!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4

  假期里我观看了经典诵读节目《国学小名士》。比赛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有三个环节,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家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节目把传统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人受益匪浅。

  节目第一关“我爱记诗词”,我看了之后,不禁感叹:啊!太难了!能答上来的选手,绝对是下过一番苦功夫准备过的啊!但选手们都能对答如流还不重复,我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份敬意。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选手是周榟童、刘康宁、陈韵竹和宋文晓,他们每人运用诗词各自做了有特色的自我介绍后就开始了比赛。小选手们巧舌如簧,在紧张的气氛中灵活地做答诗词。尤其是周榟童小朋友,三年级的小妹妹来和初中高中的大姐姐比拼,着实让我为她捏把汗呀,虽然背诵诗句没有别人多,但沉稳的状态实在让人佩服。他们对国学的热爱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小妹妹真是为我做了个榜样啊。

  第二环节“名家对对碰”中,选手们有的稳中求胜,有的大胆挑战,题目不同,但精彩纷呈。

  第三关“美德大考验”是出现一个考点,如捡纸团、抄试卷……是考验选手是否能传承国学美德。当我看到一个“捡纸团”的考验时,心中不觉一惊,四个人,只有一人捡起了纸团!小选手们的表现让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呢?他们的表现让我明白了学习国学最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啊。知是行的开始,而行是知的完成,知而不行是未知啊,要相辅相成才行。看着看着,我心里暗自打算着:嗯,如果是我,一定会遵守规则的,保护好我的劳动果实。这时脑海里又冒出一个小人对我说,这并不是重要的考试啊,而且我们都是一起比赛的队友啊,应该互相帮助才行啊。就在脑海里的小黑人和小白人要打仗的时候,评委老师说了,孔子曰:“要以直报怨,并不能以德报怨。”要先判断问题的原则,再采取措施,要多角度的看待他才行啊。我又明白了,助人为乐也要分场合的,严肃的考场上是不能作弊的,我们应该帮助他学习,而不是告诉他答案。

  看完每场比赛,我都会深刻的反思着生活中的自己,无论是自己的国学积累,还是美德修养,都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后,我将努力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并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争做一个真正的“国学小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