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日游导游词


贵州三日游导游词

贵州三日游导游词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

  贵州是云贵高原的心跳,是华夏神州的多彩乐园。喀斯特地貌是大自然赋予的美好形态,山川秀丽是贵州人民得天独厚的财富纽带。欢迎您走进多彩贵州,热情好客的贵州人将与你一同领略风格迥异的黔中山水人文。我是导游员小代,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黄果树----天星桥风景区。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区是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天星桥。它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下游6公里处,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天然园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主要观赏的是山水林洞根藤石瀑的美妙结合。天星桥玲珑秀美,“风刀水剑刻就万顷盆景,根笔藤墨绘制千古绝画”的这幅对联,点出了天星景区的神韵。

  首先我们进入天然盆景区。它由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和水石盆景组成。这里水上有石,石中有水,水中又生树,比起云南的石林更多了一份灵气。漫步其中,可谓是人在画中游。现在我们看见散落在水中的石头共有365块。正好暗合了一年的周期,它蕴含了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日,您可以从第一步开数,因为每块石头上都刻有日期。当数到你生日的时候,看看四周的景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你彻底放松,而这里,得名“数生步”。景区内还有一棵代表性的“根抱石”自然景观——美女榕。这是个巧夺天工的杰作,有人说她像敦煌的飞天,也有人像一个跳水女王。它是由一块岩石,像雕塑家般用自己坚硬的身躯去塑造这颗榕树的根。使其变化发展,粗细得体,最后生成一个如同美女的身姿。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片开阔的湖面就是天星湖,这里是西游记中的高老庄猪八戒背媳妇的拍摄点,继续走下去,就来到了天星洞,洞内有多个巨大洞厅和众多喀什特洞穴景观。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水上石林。它是天星景区的下段,景区内水流蜿蜒曲折,石林星罗棋布露于水面。奇妙的是石上竟有奇特植被生长。如石笋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小灌木。重重叠叠的仙人掌,星星点点的小花,美不胜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银链坠潭瀑布。它只有十余米高,上面呈漏斗状,水落下来像一张张下覆的莲叶,交错搭连,又似千千万万条银链,是黄果树瀑布群中号称形态最美的瀑布。

  好了,朋友们,天星桥景区到这里就画上句号了。在短短的时间里与各位相识,现在就要和各位说再见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说再见又怎能更好的相见了!所以为了证明这句话,我们会再见的。希望在这景区的短短相识和景区的美丽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

  壮美大瀑布,多彩贵州风,相信有很多人对贵州的了解始于那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俗语;我想三千八百万贵州各族人民不会认同,因为它的描述与实际的贵州截然相反,“晚上下雨白天晴、公路同乡处处平、人逢节日遍身银”才是真正的贵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实乃“中国之宝贝”。根据“贵州”二字写法,乃‘中、一、贝、州’,即‘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一语道破贵州的奇特与珍贵。

  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它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的一片净土。贵州的“天”—洁净、湿润、气候宜人;贵州的“地”—由变化万千的喀斯特奇观构成;贵州的“人”—生活在多种文化环境之中,并且创造出绚烂多姿的文化与文明。

  贵州位于北纬24〃37′到29″1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在地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的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人们饱受炎热的煎熬、干旱的折磨、洪涝的`危害、沙尘暴的袭击;自然灾害正在大范围地侵蚀人类的家园,可是在贵州这块宝地上,它的天仍然是四季如春、三晴两雨、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俨然一个难得的大空调。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造就了贵州种类繁多、覆盖丰厚的绿色植被,演绎出“山山张家界、处处九寨沟”神奇画卷,由此得到‘公园省’、‘空调省’的美誉,这正是贵州动人魅力之所在。

  明初刘伯温曾经预言:“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云贵以什么来取胜江南呢?刘伯温又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风光的集中表现就是那莽莽大山了。

  贵州属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占据境内地土面积的95.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喀斯特。贵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充分的地方,造就出神奇的喀斯特奇景:黄果树、龙宫、马岭河。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磊落清壮,语简而意无穷;李白曾被流放夜郎,大途中遇赦,没有机会见到这比庐山瀑布更大、更壮、更奇、更美的瀑布,倘若他有幸畅游黔中,目睹令人惊心动魄的黄果树大瀑布,又会留下怎样的诗篇?此时此刻,我们无法臆断历史,但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表达对大瀑布的赞美:“白水雄哉,远接银河三万里;雷霆壮矣,早惊黔域五千年”当目光转向黔西南,发源于乌蒙山系白果岭的马岭河从河源至河口约100公里的流程内,落差近千米,在地面上切割出一条狭窄幽深的美丽伤疤。置身其中,有如坠入深渊,翘首仰望,天成一线,此情此景,有诗为证:“一沟碧水,且行且憩且吟;两壁悬崖,可读可圈可点;地缝天沟,西南胜景推兴义。

  神工鬼斧,峡谷风光赛桂林”自古“无水不成景,有水景更秀”,水是自然界一种特殊之物,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万物之母;蒸发可以升腾上天变成云雾,聚集又可下沉为雨雪,在地可成江河湖海,入地又成阴河暗流。正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宫的神韵就在于水,这是一条神秘的水,它本是一条小小的河流,从山谷中来,又几次潜入地下,几次又涌冒出地面,穿过了二十几座山峰,经过了几番回旋,这还不够,它还在地底形成一个巨大的瀑布,吞云吐雾之后,这才滔滔而去,有诗赞道:“龙驻黔中,十里阴河流锦绣;宫浮水上,千秋溶洞聚辉煌”。这些就是贵州喀斯特奇景,古语云:“旧闻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在黔中鸣”。若不能亲临其境,又怎能感受?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大体说来,汉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一。由于高山阻隔,河谷深切,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这里的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伴,却与外界少有交通,各自沿着自身的历史文化轨迹,独立而平等地共同生活在这个山国的土地上,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完整的保存下来,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民族与民族、村寨与村寨之间,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有许多不同,出现一座座风格个异的‘文化孤岛’,在每座孤岛中,都隐藏着丰厚而博大的心灵世界,蕴涵着千百年的历史隐秘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天龙屯堡正是这千岛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屯堡人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按固有的方式和传统与世无争的生活着,六百年岁月沧桑,他们乡音不改,服饰依旧,紧紧地凝固在了六百年前。“粗石壁垒,细木雕堂、武勇亦文娴,知是戍边后裔;明饰承先、军傩继古、俗敦犹礼朴、了然屯垦遗风”。

  放眼贵州,这一座座‘文化孤岛’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组成了‘文化千岛’的大千世界,也形成了贵州旅游多姿多彩的形象特点,称其为“多彩贵州”实在是名至实归。亲爱的朋友,热情淳朴的贵州人民正举起飘香的美酒,唱响动听的迎宾曲迎接您的到来!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3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今天带你们游览黄果树瀑布的导游,叫我小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风景点是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果树瀑布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瀑布距省城贵阳市137公里,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县和关岭县接壤处的打邦河支流的白水河上。从贵阳乘车到黄果树,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今天起的也比较早,请大家在车上稍作休息,养精蓄锐,待会儿一睹黄果树瀑布的风采。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已经到了,下车后请不要走散,我立即去买票,把票发给大家。

  进景区后请大家跟着我走。首先我们参观到的是黄果树盆景园。盆景园是黄果树瀑布景区里新近开发的,又一处景观。它离黄果树宾馆仅500米,占地40亩,园内展示盆景3000多盆,姿态各异,争奇斗艳。黄果树瀑布景区地处贵州西部低洼地带,海拔较低,终年无霜,极适宜亚热带植物生长。这里随处可见仙人掌、黄桷兰、白玉兰等多肉植物及其它喜温灌木乔木。除此之外,在南方植物园里常见的栾树、米兰等,也已在此安家。一年四季枝繁叶茂、花团繁簇。

  请大家跟着我继续向前走,前面就是闻名遐迩的黄果树大瀑布了。

  黄果树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总高74米,宽81米,夏秋洪水暴涨,瀑布如黄河倒倾,峭壁震颤,谷底轰雷,十里开外,也能听到它的咆哮;由于水流的强大冲击力,溅起的水雾可弥漫数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侧崖顶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溅起的水雾所笼罩。游人谓之“银雨洒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绺从岸顶上挂下来,远远望去,那洁白的水帘飘然而下,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数百年来,黄果树瀑布的雄姿一直为许多文人学者所惊叹。清代贵州著名书法家、“颐和园”三字的题额者严寅亮在“望水亭”题写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瀑布跌落处---犀牛潭。此潭乃因传说有神犀潜藏水底而得名。有没有神犀,谁也没有见过,但潭水的神秘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驻足潭边,都会浮想联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左右,由于阳光的折射,你还可以透过瀑布冲击时溅起的雨雾,看到从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顿生雄姿盖世,艳丽昭天之感。

  这个瀑布为什么起名叫黄果树瀑布,而不叫其它别的什么瀑布呢?据民间传说,是因为瀑布边上有棵高大的黄桷树,按当地的口音,“桷”jué与“果”读音相同,所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黄果树,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农民都喜欢种黄果,瀑布边上就有一大片黄果园,因此就把这个瀑布称之为黄果树瀑布了。与世界上其它著名的大瀑布相比,黄果树大瀑布虽然没有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委内瑞拉安赫尔大瀑布那般宽阔、高深和雄伟,但是,黄果树大瀑布自有它奇特之处,它是世界上处在喀斯特地区最在瀑布,也是最壮观的瀑布。这个大瀑布就像是一块奇异的磁石,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还吸附着一连串丰姿绰约的景致。其中最神奇的一处,就是隐藏在大瀑布半腰的崖廊洞穴,由于洞外藤萝攀附,水挂珠帘,故曰“水帘洞”。这是世界上其它大瀑布所没有的奇特景观。

  女士们、先生们,“水帘洞”已经到了,这个水帘洞全长134米,它由6个洞窗、3个股洞泉和6个通道所组成。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水帘洞一场戏,就是这里拍摄。

  这是第一洞窗,它的位置最低,离犀牛潭水面仅40米,但洞窗则最宽大,有十几米宽,位置在第一、二个瀑布中间,大水时两个瀑布就连成水帘,将洞窗全部封住;水小时则次第拉开,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闵像可以随意开合的窗帘。

  这是第二洞窗,它离第一洞窗仅4米左右。这是一个静谧的世界,号称水晶宫。它是水帘洞的心脏部分,长11米,高9米,宽3米。路旁有一股泉水,清澈明净,水长年保持在一个水位。洞顶悬挂着许多钟乳石,在麦秆状钟乳石上还有名贵的卷曲石。洞壁上还悬着数不清的石幔、石帘。

  这是第三洞窗,它向外突出,很像阳台。这个洞窗有1米高,3米长,外面围有护栏,游人站在护栏后面可以伸手摸到瀑布,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摸瀑台”。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景观是犀牛潭峡谷景观。你们看,从犀牛腰往下,是一道一道相连的跌水,依次是犀牛潭、三道滩、马蹄滩、油鱼井等等。在这一连串滩潭中,为首的自然是犀牛潭,它深17.7米,经常为溅珠覆盖,雾珠淹没。只要有阳光,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随人移动,变幻莫测。

  黄果树瀑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黄果树瀑布地处喀斯特地区,是由水流的侵蚀作用造成的。当溯源侵蚀裂点到达上游时,河水沿着喀斯特裂隙冲刷、溶蚀、冲蚀、磨蚀,管道逐渐扩大,形成落不洞及地下河;当地表河注入落水洞后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大,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区特有的袭夺,在明流注入落水洞处,就形成落水洞式瀑布。随着水流冲蚀及策略崩塌作用不断加剧,暗河洞穴越来越大,于是沿地表干谷发育了成串分布的竖井及天窗,它们不断扩大,归并,垮塌,就造成了现今雄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险峻的峡谷。

  我希望诸位举起你们的照相机,把黄果树瀑布拍下来,留在你们的记忆中,宣传给更多的人,因为,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今天的游程算是结束了,想休息的朋友可以坐我们的旅游巴士返回宾馆,另外就黄果树瀑布六公里处有石头寨,这里不仅是石头的世界,也是著名的蜡染之乡。您可在这里搭乘旅游专线车或当地“摩的”前往。但此处少数民族居住较多,一定要注意安全!!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4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周围的瀑布一个接着一个,十八道瀑布风格各异,千姿百态。

  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周围岩溶广布,河宽水急,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历来是连接云南、贵州两省的主要通道。现有滇黔公路通过。白水河流经当地时河床断落成九级瀑布,黄果树为其中最大一级。瀑布宽30公尺(夏季可达40公尺),落差66公尺,流量达每秒20_多立方公尺。以水势浩大著称,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瀑布对面建有观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观赏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直泄犀牛潭。腾起水珠高90多公尺,在附近形成水帘,盛夏到此,暑气全消。瀑布后绝壁上凹成一洞,称“水帘洞”,洞深20多公尺,洞口常年为瀑布所遮,可在洞内窗口窥见天然水帘之胜境。

  它是以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以其雄奇壮阔的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十分壮丽。并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安顺市西南45公里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景区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为中心,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科学手段,测得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的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5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江西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 -“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沿袭了若干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足本县的需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手艺为生。远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为自己的联络工具。“鼓藏节”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节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体现。据说西江苗族的祖先是猪年迁到西江的,猪年至猪年恰合一个小甲子(20xx年)。20xx年一次鼓藏节也就约定俗成。西江鼓藏节是一个规矩严格、习俗繁多的节日。杀猪那天要听“鼓藏头”家凌晨五点以前杀叫的声音以后,四边人才能动手。鼓藏节到来的头两年,规定第一年(猪年)为起鼓(引鼓),要跳芦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芦笙首先由“鼓藏头”家的姑娘先起头跳两圈,其余村寨的男女才能进场去载歌载舞。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6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这是贵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镇之一,游客来到这里,立即就会感悟到悠悠古韵。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今惠水县)主驿道之中段,在驿道上设传递公文日"铺"和传递军情的"塘"。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变为"青岩堡"。天启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0_年)时领青岩土守备,领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约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时人称为"王城"音译汉语为"兵城"或"营盘"之意,这是今青岩城的雏形。土城居高踞险,原青岩堡内寨民为避兵祸,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渐具规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贵阳,西入平坝(县),东走龙里(县)的十字交通要寨。经数百年历史沧桑,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墙、石砌街巷。于今青岩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风格的文化古镇。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在那亘古不变的狮子山下,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寺庙、楼阁无不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虽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风韵犹存。

  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总给人以悠悠古韵。新建的古镇商业街更使古镇遗风韵味得以弘扬。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7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爽爽的贵阳,西安有大雁塔,武汉有黄鹤楼,成都有望江楼,昆明有大观楼一样,而我们贵阳有甲秀楼,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现在我们去参观贵阳市的标志。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0xx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享受。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8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的交界处,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神奇风光,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怪石奇树风云全,异兽珍禽佛光雪”,所以它也是中国26个加 -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世界性自然保护区之一,素有“生态王国”的美誉。整个梵净山山体庞大,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37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整个景区山势雄伟,溪流纵横。

  各位团友,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龙宗禅寺,也是该景区的入口,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起去进入这块圣地。我们都是幸运的人儿,从2023年4月份开始,梵净山的索道已经正式开通,有7897级石阶的旅游胜地梵净山不再高不可攀,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索道缆车俯视梵净山,放眼望去,我们可以将梵净山秀美的风光尽收眼底,同时我们还可以俯视森林中的各种奇花奇树和珍禽异兽,因为在这里有许多国家珍稀的动植物,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他被誉为“世界独生子”,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梵净山冷杉和各种鸟类。其实我们出来旅游就是为了体验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刺激感和成就感,所以走万步云梯到达梵净山山顶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我们徒步登山山顶,会有一中“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其步道全长有26公里,它的修建都取材于山石、鹅卵石,还有一些用是用水泥填补的,这些水泥可都是当地的居民一袋一袋背上来的,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为我们的安全起了保障作用,大家看旁边秀美的农庄田间,我们真不愧是集徒步和观光为一体的享受。

  梵净山是著名的“古佛道场”,大家眼前的承恩寺就是最好的见证,承恩寺占地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主体建筑,也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 -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齐名,佛教寺庙始于南宋,曲折发展于元朝,初兴于明代永乐年间,鼎盛于明代万历年间,前后距今至少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自开辟以来香火就极为旺盛,信奉朝拜的人也非常多

  杜鹃长廊是梵净山春季的主打,值得人们到此一游,至于红云金顶可算德上梵净山的一绝,人们拉着锁链一步一步爬上爬上梵净山的次峰——红云金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既需要很大的勇气又是一次挑战。它从梵净山通地而出,直插云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称“擎天一柱”,顶上分别建有弥勒佛殿和释迦牟尼殿,传说是这两位佛祖结伴云游至此,见此绝顶,都想占为己有,后经玉皇大帝调解无效,一气之下掏出金刀将金顶劈为两半,于是两位佛祖一人一边,互不争吵,共享人间烟火,也因此有了一个巧夺天工的作品——剪刀峡和一经典古桥——天上桥,要是我们爬上这金顶拜一拜,肯定会快乐似神仙,您们要加油哦。

贵州的景点导游词9

  石门坎是贵州近百年来最有文化活力和创造力的地区之一,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西方与东方、本土和世界文化交流的奇异花朵。

  在生态版图上,石门坎原本边远洪荒之地,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古时被称作乌撒蛮的乌蒙山区腹地,属威宁,距县城140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处薄刀岭2762米,最低河谷1218米。生态恶劣、稼穑艰难;古来瘴疠之地,贫病交加,生计难;大雾阴雨、沟壑纵深,行路难。到了机动车时代,石门乡处在贵州公路网末梢,与云南路网不衔接,退居边缘之边缘。至今,乡村交通仍然羊肠细路,村民往来依旧人背马驮。《石门坎溯源碑》曰:“天荒未破,畴咨冒棘披荆,古径云封,遑恤残山剩水”。

  在文化版图上石门坎曾是茅塞未开的村落,居住着所谓“晦盲否塞”、结绳刻木的苗族。苗语称石门坎为“卯岭南”,苗文有两种解释:一说意为像岭南那么兴旺的苗族居住地;另一说为从利亚那搬迁来的苗家,二者都寄寓对好生活的向往。苗族苦难数千年,迁到黔西北、滇东北的一支称大花苗,栖身在彝族土目的地盘上,刀耕火种,受土目和官府的歧视盘剥,被官府划为尚未教化的“生苗”。处于半农奴半奴隶境地。迁来石门坎时,大花苗是汉字文盲,汉语语盲和数字数盲。

  石门坎近百年历史令人叹为观止:这个从物质角度观察近乎“炼狱”的地方,在文化视野中别有一番景致,这里曾经是文化“圣地”,一个蛮荒不驯的小村落,异军突起,带领苗族和周边川滇黔十多个县少数民族扫除文盲,勃兴教育,风云叱咤,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关于石门坎教育和卫生的成就,文献这样记载:

  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这种文字以石门坎语音为滇东北方言区的标准音,在川滇黔苗族中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