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导游词模版
古镇导游词范文(通用6篇)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镇导游词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镇导游词1
欢迎大家来木渎古镇旅游!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个风景区,以吴越遗迹、山林石景和木渎古镇为特色,既有山林之胜,又有园林之美。
现在,我们就到木渎古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们来看这座石牌坊,上坊写着“瑞门入胜”四个字,也就是说,当我们跨进这座吉祥门,就走进了古镇悠远的历史画卷。说起木渎的“古”,我给大家讲一下木渎之名的来历。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姑苏台,建馆娃宫。木材源源而至,竟把这一带的河流港渎全部堵塞,称为“积木塞渎”。“木渎”之名也就由此而来。
这条河道虽然貌不惊人,但在春秋历史上赫赫有名。当年吴王为了讨伐楚国,从陆地上开挖了这条全长230多公里的人工运河,经水路发兵,出奇制胜,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辉煌战果,由此奠定了吴国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为这条运河由伍子胥建议并率众开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称此河为“胥江”。
河边的这条长廊称河棚,全长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与民居边成一体,为上街卖菜的菜农、船民和过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晒,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欢迎。远远望去,百米河棚显得错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苏园林中一道贴水的长廊,风姿绰约,平添了几分美感。
大家看,这儿有两座桥,一座叫“斜桥”,一座叫“邾巷桥”,两桥一横一坚,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称“双桥”。请看。从太湖来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铜坑的香溪在斜桥下合二为一,一清一浊,形成一条明显的分水岭,这,就是著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斜桥分水”。
木渎不仅是一个水乡古镇,由于镇上私家园林众多,因而又有“园林之镇”的美誉。现在我们要参观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见长的私家园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冯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也就是仅次于状元的榜眼,所以人们称他的故居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约十亩。它的布局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墙、门厅、大厅、楼厅、花园,形成一条纵轴线,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园林风格。
主人冯桂芬因出生时,正值桂花开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览群书,通晓经史,以才学负名乡里,道光十二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识拔了素昧平生的冯桂芬,称他为“百年以来仅见”的人才,并招入抚署读书,收为学生。这一年,冯桂芬刚刚二十三岁。
这是冯宅大厅。名“显志堂”。是主人招待贵宾的场所。堂名是主人当年春风得意时所题,显示了胸中的雄伟抱负。厅内陈设古朴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风范。
这里是冯桂芬的书房名“校邠庐”。冯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因不满官场的败坏,不久就辞官回乡。在这期间,冯桂芬写下了他的政论代表作《校邠庐 -》,他针对压片战争时期内忧外患的国情提出了四十条改革建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学、制洋器”,成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先声,又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冯桂芬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这副对联“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正是对冯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总结。
考邻庐的建筑结构较为别致,汇聚了榜眼府内的木雕精华。首先,屋顶为三轩连缀,江南罕见,其次,在结构承重上又有独到之处,两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饰以倒挂花篮,俗称“花篮厅”,既增加了空间,又方便采光,这种集技术和艺术,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建筑风格,正是当地香山帮巧匠高超智慧的体现。
这副石雕《盛世滋生图》是我们榜眼府中的第二宝。此画又名《姑苏繁华图》,由清人徐扬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绘,全长1225厘米,主要描绘了康乾盛世时苏州的繁华景象,具体内容为“一城、一街、一镇、一村”,而木渎占了一村、一镇,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这祥一句话:“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木渎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
古镇导游词2
西市街镇上的人又叫它“后街”,多的昵喔油货栈,西市街的大货栈都是大四合院,上下两层,有的是前后两进,临街还有店面。我们此刻看到的荣光店和四十眼窑院,后部都层层爬上山坡去了。在大货栈之间有小山巷,共十三条,此刻巨匠看到的这是百川巷,垂直枚举的冷巷既为各商号大院供给了交通便利,又有利于泄洪,可以想象当初碛口商人的聪明。因为都是做大生意的,所以那时碛口街上的“害灾”(方言,指公益性事业所需的破耗)一般都在后街起(收),好比唱戏或修桥、修庙等等。在西市街,我重点向巨匠介绍荣光店、天聚永、四十眼窑院、十义镖局、广生源等。
荣光店是那时闻名的大型粮油货栈,荣光店的创始人王佩珩的父亲,道光年间人,初到碛口买地的时辰,位于黄河干上的房基是一片乱山石坡,原首要价五百两银子,王父嫌贵没买,几天之后,他又要买时,要价涨到八百两,他仍然犹踌躇豫没有买,适值他在包头浊氚掺的的长子佩珩回来,看了这块基地,当即买下来,这时已经出价一千二百两,后来荣光店因为接近黄河码头且经营有道,生意十分兴隆,到咸康年间时,王家资产有白银30万两,水地上千亩。荣光店的望河楼是那时货栈老板品茶休闲与监工的处所,伴计们在他的看管下是涓滴不敢偷懒的。
古镇导游词3
天聚永是那时碛口最大的油店,是平易近国年间平遥人开设的。院子宽敞,储存油篓的小窑洞并排有20多孔,一层屋顶上的小孔是“气眼”,是那时贮存粮食所需。巨匠可以细心看看大门上、窗台上、明柱上那些黑乎乎硬邦邦的工具,这就是昔时搬运工人搬运完油篓后,总要随手在门上、柱上擦一舶?麽不美观,此刻已成为见证碛口繁荣的“油化石”。油是那时碛口的大宗生意,天天要卸几万斤。有平易近谣为证:“碛口街上尽是油,一天不驮满街流”,又说:“碛口三天不贰油,汾阳店面上就点不着灯”。
四十眼窑院其实叫裕后泉,只是因为它前后共有40孔窑洞,所以当地人叫“四十眼窑院”。四十眼窑院是晋西首富陈晋之家的祖产,平易近国五年,陈晋之兄弟三人在此开办“裕后泉”,专营粮食。并酿造“裕后泉”白酒。古语云: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菜。然而,陈家就凭着这条黄金水道,将西北特产的小米、黄米、豆类等杂粮源源不竭运来碛口,又将“裕后泉”白酒运往西北。
古镇导游词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溱潼古镇旅游观光。
溱潼自古临海,水草丰茂,河东岸的村落至今还叫“海滨村”。大海东移以后,留下大片湿地,成了麋鹿、獐麂的乐园,这“群鹿戏水”的雕塑有着丰厚的历史内涵。诸位如有兴趣,可到我们溱湖风景区麋鹿园去欣赏那活蹦乱跳的麋鹿。
水乡溱潼处处美景,早在宋代就形成了许多知名景点,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孙乔年写下了“溱湖八景”的诗篇,其中的第一首便是眼前的“东观归渔”。
[东观归渔]东观是建于后晋的一处道观。观前一泓清流是渔船依傍的港湾。每当夕阳西下,渔舟唱晚,炊烟袅袅,星光渔火,交相辉映,正如古诗所云:苍茫暮色夕阳斜,三两渔舟泊水涯。白发引觞儿绕膝,醺醺红面映流霞。终日辛勤的渔翁在儿孙绕膝的欢乐中陶然自醉。如今这里仍是渔家的乐园,河东就是水产批发市场,溱湖八鲜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江南北。
溱湖水除了给予溱潼人丰厚的物质馈赠外,还给了溱潼人聪慧灵秀之气,培育了多少远近闻名的文星武将。请看这座与“东观归渔”彼此响应的“双魁阁”。
溱湖南岩雁子墩刘氏“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从明到清喧赫乡里达五百年之久。当代更有李德仁、李德毅兄弟二人四院士,真是“古有三科两状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古今双魁,为溱湖八景增添了新的`辉煌。
[院士旧居]古镇溱潼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有刘氏弟兄三科两状元,今有李德群弟兄二人五院士。大家所来到的这处宅院,便是院士的旧居。
这是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代民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数百年的老屋,历经沧桑,蕴藏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从道光庚子年间文科状元李承霖,到当今的李德仁、李德毅和李德群弟兄三人五院士,都是从这老屋的大门走出,走进了世纪的风云,开创了事业的辉煌。
李宅的私家花园,名叫“睿园”。所谓“睿”,就是聪明智慧的意思。王安石说过,“睿则思无所不通”。有了高超的智慧,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地处水乡的人们,在造园时巧妙地运用了水的优势。老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池塘虽小,却汇聚了水乡的灵秀,李氏弟兄便是灵秀之气的代表。
众所周知,李姓是中华民族的大姓。鼎鼎大名的诗仙李白,号称青莲居士,所以这座小亭名叫“莲亭”。
“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这副楹联充分体现了李氏家学渊博,世代书香的古老家风。
(站在亭中心介绍):
书香门第,翰墨因缘就跟随对岸的智泉、慧井、玉兰、金桂一样,清流汩汩,馥郁芬芳。正如这副对联上所说的“清泉饮毓秀,壮志乘扶摇”。多年来,莘莘学子来这里饮甘泉、折桂枝,都能事业有成,鸿图大展。为李氏故宅增添了许多佳话。
(走进厅屋)李德仁,1939年出生于溱潼,世界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北大等近50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Ⅲ委员会主席和第Ⅳ委员会主席。国际测量学界“李德仁方法”奠基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ETH)的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工大(QUT)的客座教授,加拿大卡尔加时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出版专著八部、译著一部、编著(主编)七部、论文332篇。
李德毅,1942年出生于溱潼,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83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现在总参工作,少将军衔。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 -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军事电子系统工程研究开发工作,是我军自动化技术与建设的开拓者,出版过英文专著两本,主编丛书5本,发表论文170多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8名,获1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际奖。
正厅上方高悬的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褒赠给院士曾祖父李贞发的“德孝永彰”匾额。“德孝永彰”四字既充分赞扬了李贞发个人的精神品德,更体现了李氏家族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这里李德仁院士幼时所植的葡萄,召集已绿荫满院,牵挂的藤蔓是他们不断的乡情,累累的硕果是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无私奉献。树高千丈离不了根本,院士的成长离不开故土的培育。
(走进堂屋)这里是弟兄院士的祖辈们的形象。
这是李氏家族世代传承办家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李氏兄弟就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可谓书香门第,家德家声,源远流长。
(东房)这是李氏家居的内室。
(西房)李氏家庭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善于接受新的世界潮流。19世纪初,他们除经营李卫记陆陈粮行、钜泰钱庄、通济当典、肇泰油坊、堆栈外,还在苏中地区较早地创办邮电、电力实业,筹办了养正小学、贫民工艺厂等社会事业。
李家还与无锡荣氏家庭、著名实业家张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用现在热门话说,就是“招商引资”。这里就是荣德生先生当年下榻之处。
(照厅)这是民国九年溱潼陆陈公所全体同仁赠给无锡荣氏集团的匾额。
当年荣氏集团为发展溱潼一方经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荣德兴邦”的匾额既表达了乡人的感激之情,又见证了地方发展历史中的一段佳话。
李氏家训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
少小勤学车胤孙康
弦歌雅乐翰墨传香
尊师益友孝德永彰
和亲睦邻扶幼尊长
敬德修业发愤图强
女红针黹娴淑贤良
诗书共读兰桂齐芳
扶贫济困造福一方
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花影清皋]南宋末年,离这里百步之遥的北禅院有位了缘小和尚,他凡心未脱,与村女小花姑娘在东汪塘附近井边幽会。两人常倚着井栏亲密私语。时间一长,走漏了风声,小花含羞投井而死,死前与小和尚相约,来世与他仍在井边相会。第二年井边就长出一棵山茶。了缘小和尚承受了严厉处罚,被赶出山门,就在井边搭起一座茅棚,养护这棵茶花。这棵山茶距今已有千余年,历经折磨而愈加苍翠娇艳。清明前后,花开万朵,大红金心,如火如荼。每当星光月夜,俯身石栏,从井底晃动的茶花中有时还能看到了缘和小花的身影。清代孙乔年有诗为证:满庭花卉一灵泉,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闲听窗外水涓涓。
[民俗风情馆]民俗风情馆创办于2002年,是利用朱氏民居改建的。原江苏省的人大副主任戴为然同志出于对家乡的热爱,特意为我们题写了门额。
(秦砖汉瓦馆)要问溱潼有多好,河烂泥也能盘成宝。秦汉时,这里有七座大型砖窑,夜晚窑火通红,如七颗明珠散落大地,那时溱潼镇又名“七星村”。大家所见到的这几块秦砖就是从我们镇东南郊区出土的。
溱潼砖头以河泥为原料,春天罱泥夏天晒,颜色青绿可爱,当地人叫它茨茹青。经过踹泥、制坯、晾干、装窑、烧窑、闭火、窨水等过程,烧出的砖瓦绿豆青,敲起来镗锣响,这就如同成语所说的“瓦缶胜金玉”。难怪唐代李世民派尉迟恭到我们这里订制砖瓦,砌建泰州城。
明朝的时候,溱潼财主范马良出钱独修金山寺用的就是我们这里的砖瓦。诸位如到镇江不妨留意看看。
溱潼的砖头细腻坚固,是民间艺人施展才能精雕细刻的好材料,下面请看他们的砖雕作品。
(仪门)这里是朱氏古宅的仪门,请欣赏门楼上的砖雕艺术。
当中一块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底下是“一品当朝”。中间坐的是一品大官,两旁站立的是小吏,公案上摆着的是签筒、“王命”便是权力的象征。
北边一块是“高山流水”。讲的是俞伯牙弹琴遇到知音钟子期的故事。
南边一块是“仙人对弈”。讲的是有一樵夫走进了山洞,看见两位仙人下棋,等到出洞时,他的斧柄已经腐烂,所以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说法。
下面中间一块是“衣锦荣归”。主人翁在历尽宦海浮沉以后,垂垂白发,告老还乡。这口井既谐音为“锦绣”的“锦”,又是家园乡井的象征。
左右两边分别是渔、樵、耕、读。
渔夫撒网;樵夫挑着柴担,跨上拱桥;老农左手扬鞭,右手牵牛,辛勤耕作;书生临窗而读,手不释卷。
最上面的四幅是表现过去官宦人家“四时行乐”的: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最下面的两边,一是鸾凤和鸣,一是鹤鹿同松,头顶上的这块五福捧寿。表示合家欢乐,既有钱有势,又有寿有福。我们也衷心祝愿各位女士、先生福星高照、心想事成。
这种建筑风格叫“干架”,看不见灰缝,块块精磨,平滑如镜。大家不妨摸摸,大家再细看檐口有什么特点?一般房子檐口是木椽子,这里是砖头的,既美观,又防腐,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
照壁的砌法和门楼相同,东边砖雕是红灯高悬,夜战马超;西边是临江亭关云长单独赴会,当中一块是古城相会。虽然张飞、关羽已经面目全非,仍然如同断了臂的维纳斯一样,给我们留下美好的想象。
(大厅)目前全镇尚存古建筑6万多平方米,其中明清建筑2万多平方米,在形制布局上有单门独院、三间一橱,有合面两进前厅后堂,有穿堂三进,有穿堂五进,合院兜梢等等,更有火巷、密室、照壁、仪门等点缀其间。
溱潼人砌屋讲究磨檐博山、淮脊雀尾。挑选最好的砖头,经过刨光、水磨,达到平整光滑,色质统一,用这样的砖头挑砌出的檐口叫做磨檐。它比木檐美观、便于雕饰,经久牢固。
淮脊,淮是水中的一种猛禽,再跟博大的山墙高高翘翘起的雀尾结合起来,装饰屋脊,形成勇猛的气势,据说可以驱邪避祸。
(博古架)这两边博古架上所展示的文物,都是溱潼地区出土和收藏的。
它是溱潼古镇无声的说明、有形的见证。
麋鹿角,在溱潼地区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陆续发现过许多麋鹿角、麋鹿角化石和半化石。英国学者博艾特和国内学者曹克清通过调查论断,我们这一带是中国麋鹿的最后消失点之一,也就是麋鹿的真正故乡。
这里陈列的汉罐、宋瓶、清青花瓷器以及各种民间用品,请诸位欣赏。
大家再请看室内,格扇花窗、券棚、抬梁、屏门。这里是大户大家的厅屋,相当于现在的客厅,专门用来接待男宾的地方。有人要问女宾坐哪?封建社会的女人是不参与社交的,要是来了女宾只得到后堂与女主人相会。有人问丈母娘挑女婿怎么办呢?那里给她安排个地方——屏门缝里偷着瞧。
(名人馆)溱潼地区,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代的进士、举人达一百多名。明代吏部尚书储罐、清代进士苏州府教授孙乔年、安徽儒学、邳州学政李凤章等名人佳士治学理政,声誉远播,诗文著作流传至今。南郊雁子墩有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为中国科举史所罕见;清代中期,镇区韩氏一门二举人三秀才;当今李德仁、李德毅弟兄二人四院士;朱家三子在气象学、中医学上有杰出贡献;唐家八姐妹皆为高级知识分子;更有少年俊彦,大亚湾核电站党委书记李一农、王洵、王浩弟兄二博士,他们都是三十多岁的年青人。还有福建省人大主任袁启彤、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朱铭也都是我们溱潼人。
(耕织园)古代的溱潼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生产的稻米“状如大麦”,田叫“鹿陵田”,米叫“禹余粮”。汉唐时代,这里盛产“海陵红杰”,俗称“桃花米”。汉书记载:“吴有海陵之仓,仓为吴王濞所建”。唐代骆宾王在《为徐敬业讨武檄》中写道:“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镇西不远处至今存有“古海陵仓遗址。
这里年陈设的是溱潼人在生产劳动中使用的部分工具。
溱潼的土地属湖相沉积土,土质粘稠,有机质特别丰富,俗话说“雨天粘如膏,晴天硬似刀”。我们的祖先从古到今,因地制宜,创造和使用了许多简单而实用的家具,你看这犁称得起农具的“活化石”,它的刃口尖锐而狭长,区别于沙壤土地区的短而宽。
插秧前经过耕、沤、耙、漫,达到水清、土平、秧苗插入不飘不浮。精耕细作,真是种田如绣花。他们在辛勤操作时,头上戴的是斗笠,身上披的是蓑衣,脚上穿的是草鞋。顶烈日,冒风雨,起早睡晚,遇到旱情、水情、车水堵坝,彻夜不眠,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经过几多风雨,心血和汗水终于凝成了粒粒多黄。
(风箱)这是稻谷晒干以后,进仓之前去除草秕杂质用的风箱,请诸位试试。据风箱主人说,它是乾隆年间的古物,算起来已有两百多岁了。
(砻子)这是用来去除稻壳的砻子。
(椎臼)这是用于加工稻米的椎臼。制作年糕、汤圆的米粉就是从这里加工得来的。
(箩筐、摺窝)这是挑运粮食的箩筐、贮存粮食的摺窝。
(市斛、升、斗、筹码)庄稼收好了,稻子归仓了,要算算年景如何,就得用上计量工具,这是市斛、这是斗、升、筹码……市斛上还盖有多年计量年检的火戳,它相当于现在的计量局年检的证明。
溱潼旧时粮行有100多家,溱潼粮价影响着上海、无锡、常州粮食市场行情的起落。
溱潼的农业在古代就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今天同样走在领先的行列。镇南不远的河横村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生态“全球五百佳”称号。溱潼古镇出产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畅销市场。
[禅院古槐]这个禅院叫绿树禅院,距今已近千年,禅院以老槐而得名,老槐因禅院而成仙。
镇东曹家庄有一座村落叫落鹤抡,那里有董永庙和慕云亭。镇南溱湖风景区的鹊仙桥是董永和七仙女聚会之处。当年董永路遇七仙女就是这棵老槐树做的媒。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呵护敬重、烧香磕头,年青人订婚在此合影留念,在老槐树上扣一圈红线,以求婚姻美满、早生儿郎。生子后又来烧香还愿。
老人们进入禅寺之前,也都先到槐树脚下祈求健康长寿。
禅院始建于五代,大修于明代,原有四进下殿,目前修复的是主殿,供奉三尊大佛,当中一尊为释迦牟尼佛,东首一尊为药师佛、西首为阿弥陀佛。他们分别代表现在、过去和未来。两旁是十八尊罗汉,后面是海岛观音,保留了明代重修时的风格。五开间的佛殿建筑全国少有,更有过梁山、金家山、中柱山多种结构,既美观又实用。梁间蜀柱、抱梁云、荷叶墩做工精细。
再看柱子下面石础上的龙,你们看看有什么特点。它的下巴特别长,明太祖朱元璋是大下巴,象征天子的龙头雕刻也就沾了光。再看这边的凤,大家数一数,她有五个尾巴,而一般的凤最多四条尾巴,不说大家也知道,这便是朱洪武的大脚娘娘了。
[水上商谈处]1940年,新四军东进抗日, -顽固派江苏省 -主席韩德勤消极抗日,积极反对共。驻泰州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是受韩德勤排挤的中间势力。陈毅同志根据中央指示贯彻“击敌、联李、孤韩”方针。于1940年9月25日,派管文蔚同志到溱潼镇西郊夏家汪与李明扬进行了水上商谈,为黄桥决战有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就是当年他们见面时所乘坐的船只,请大家登船瞻仰。
谢谢大家!
古镇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各位今天的导游,我姓张,很高兴能够和各位一起游览镇远古镇,首先呢,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远道而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正式游览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古镇的传说。传说古镇在建镇之前,有一天,一位道行很深的道士爬上了河边山巅,惊讶地发现S形的河道酷似一张太极图,于是他想,如果在S形的河道两侧各建一座城池的话,就能够形成“日月乾坤”、“阴阳相照”的局面,地方官员们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卫城和府城隔河相望的太极图格局,这也就拉开了镇远太极图上的千年文明的序幕。镇远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77年,即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56年。秦国灭掉楚国之后设置了黔中郡,镇远被纳入秦国版图,这就是镇远的历史渊源。
镇远古城地处贵州东部,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地方,恰似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的凹处,镇远刚好处在这个凸凹结合的地方,因此,古人也将镇远称为:“湘黔门户”。镇远离省会贵阳约340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年均气温16。4度,是您消暑避寒的最佳选择。明清时这里曾先后设置“镇远府”、“镇远卫”,因此俗称北岸为府城,南岸为卫城。沿河两岸3。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并列两条长街,依山傍水,房屋鳞次栉比,层楼重叠,四周翠林环绕,古刹古寺遍布,有“万家灯火接丛林”一说。平静的古城犹如一面明镜,婀娜多姿的舞阳河穿城而过,宛如一条丝带,惊艳了百年的古城,装点了千年的文明。河上扁舟泛泛,一浆一浆,划走了古镇千年来的喜怒哀乐,两岸居民素来以舟楫代步,所以古城又有了“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舞阳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镇远人,是古镇的母亲河。
古镇是个“钟黔楚之秀气,大天地之奇观”的地方,有着许多令人叫绝的景观。其中最具代表的要数“襟山带水”、“贴壁凌空”、“三教合一”的青龙洞了。关于青龙洞,还有这样的一个典故,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年少时是个和尚,他曾到过镇远。20世纪50年代,他与周总理会面时,还曾回忆起他在镇远 -时住在青龙洞里的场景。有一副对联是这样的:“舞水无双福地,黔山第一洞天”,说的就是青龙洞为舞水独一无二的福地,黔山首屈一指的洞天。青龙洞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就在这里修建了真武观,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又在这里修建了山川坛,然后又先后修建了朱文公祠、藏经楼、文昌阁等诸多建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真可谓:六百年沧桑巨变,终成国宝。这里洞奇、山静、林幽,向来是儒释道三教圣地,名扬东亚各国。
镇远虽是一座小山城,但它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通衢,湘黔滇古驿道的咽喉,历史给这座古城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除了我上面向大家介绍的青龙洞外,还有祝圣桥,和平村,周达文故居等等,除了这些文物,镇远还有其著名的十二景,它们分别是:石屏巨镇,五老宾南,二仙拱北,燕矶渔唱,春江晚渡,平冒先声,西峡瀑布,松溪夜月,龙山屯云,东山衔月,古枸精忠,惠泉仙品,各种意味请大家身临其境时再慢慢感受。下面就请各位与小张一起走进这古老神秘的镇远古城吧!
古镇导游词6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豆腐果、泡豆腐、豆腐皮、状元蹄、状元膀、鸡辣角等,养丰富、食法多样、是青岩的著名小吃。
小小青岩给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当地的美食了。青岩可能是所有古镇中特色小吃最多的一个了吧。也许是局限于当地的物产,小镇的传统特色小吃所用的原料其实并不复杂而特殊,仅仅是一些家常的五谷杂粮、荤腥畜肉而已。但在镇内巧妇的精妙手艺加工下,一盘盘极有特色的小吃就摆上了桌面。
豆腐圆子是用豆腐捏成圆球状,再裹上面粉做成的。在油锅里微微一炸,出锅的时候黄灿灿的。趁热蘸点贵州特有的沾水,再整个儿放入嘴里,外脆内软,甜中带辣,确是极品的美味。糕粑稀饭,早餐的首选,藕粉做底,上面放上一个煮熟了的米糕团,看上去煞是可爱诱人,一般吃前先撒上些瓜子、芝麻、花生仁、蜜饯之类的配料,然后用勺子把米糕捣碎,和在藕粉里一勺勺吃,口味甜糯,细滑无比。米豆腐想必几乎西南的每一个小镇里都有,可到了青岩这米豆腐也不同了。当地有一种特殊的米豆腐,用绿豆粉和各种蔬菜调和在一起,色泽嫩绿,这样的配方可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哦。
青岩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蜜汁猪肘、酸汤鱼等等,当地还盛产各种山间野菜,处理后摆上饭桌也是极具特色哦。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镇内祠宇林立,建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共30多座庙宇祠堂,这批古建筑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不少虽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风韵犹存,颇具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