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家风的感言
中国好家风的读后感
中国好家风这本书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讲述了当代和传统的结合,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优秀家庭的伦理文化,让人们受益匪浅。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中国好家风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篇一
暑假里,我看了中国好家风这套书,这里的一系列故事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故事《妙聪井负救主》让我印象深刻。
妙聪是服侍张夫人的一个小丫环,她做事勤劳,从不偷懒,即使两个大丫环经常欺负她,她也从不计较。有一天,两个大丫环偷走了张夫人心爱的玉佩,并栽赃给妙聪,妙聪并没有辩解,被罚去干更脏更累的活,她也毫无怨言。直到有一次,强盗来了,张夫人因为身怀六甲,所以走路不便,
两个大丫环不管不顾张夫人,急忙逃跑。张夫人怕受强盗欺凌,跳入井中,妙聪毫不犹豫跳进去,幸好井里的水不深,但却很冷,妙聪让张夫人坐在自己的身上,防止井水冻伤主人,一直坚持到亲人发现并解救了她们。可是妙聪因为体力不支而劳累致死。
妙聪很善良、勤劳,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妙聪的故事使我想起陈嚣让地的事迹:陈嚣与纪伯为邻,纪伯趁夜晚偷陈嚣地,陈嚣等到纪伯离开后,又退让一丈地,纪伯后来惭愧不已,自还所侵,又退让一丈。
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总是受不了一点点委屈。记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误认为我偷了她的橡皮,我气得满脸通红,非常委屈,心想:你怎么这么信任我呢?我还是不是你的好朋友?我越想越气,一气之下,朝她吼到:“你才不配和我做朋友呢!”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不已,为了一块小小的橡皮,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如果我早点读到妙聪的故事,学会她的宽容与善良,那我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天地了。
幸好现在也不晚,今后我一定在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真诚的与朋友交往。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篇二
《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以“夫妻情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持家有友”“注重家教”等五个方面,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讲述了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优秀家庭的伦理文化。
读了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是《做人的.尊严》这一篇故事。这一篇故事中的唐雪嫣看见了一起卖香烟老板偷梁换柱的把戏,而被骗的爸爸并没有因为老板的强势而退缩,坚持自己的原则并要求老板道歉。最后老板在证据和众人质疑中向爸爸道歉了。这位爸爸并没有因事小而不为。我特别欣赏这位爸爸说的这名话:“钱是小事,可如果我让步了,我在儿子心里的地位就垮了。我必须保住爸爸的尊严。”爸爸说的没错,如果向老板屈服了,他儿子的小小心灵就会种下失败的种子。
所以家教最重要,无家教无规矩。无论人生的路怎么走,都要保持培养自己的良好家风。
家风好,社会风气便好,国家风气也就好了!而如何培养好的家风,曾仕强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家风就是在家里能发挥多少儒家的思想。”千家万户来实践、落实儒家思想。那么儒家思想是什么?只有我们了解了儒家思想,我们才能去实践,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等经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以在我看来,家家户户都要开始读儒家经典。因为只有知道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我们才能依照经典去行。先知再行,知行合一。
“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把儒家思想学到了,并去践行练习,一定是快乐的,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家庭和谐了,家和万事兴!所以我说,培养好家风,从读好经典开始!每天去读经典,假以时日,整个家庭的风气必然有大的转变。
而读经典在塑造好的家风的同时,是在修养个人,个人好了,家庭才能好。先修身、再齐家,而读经典是修身最好的方式。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不读经典,个人的面目可憎,何以修身,何以养成好的家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形成家风的本和基础,而读经是修身的途径和不二法门。
为何现在的家风不和,是因为修身不够,而修身不好,是因为读经不足。那么读经不足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很久都没有读经了,不读经,不知儒家先贤思想,何以践行儒家思想,何以养成好的家风?现行教育在培养好的家风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看看现在的教育,不管是何等资质,全部用一个标准答案去丈量,学校生产出来的只不过是标准件!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篇三
中国有句谚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真切地反映出了一个家庭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
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当我读到《父亲的遗言》时,我读懂了自力更生、自我奋斗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妈妈是家风》时,我读懂了宽厚待人、助人为乐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家中有善风自扬》时,我读懂了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我不禁思索,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小时候,总会看到爷爷带着老花镜拿着一本书读的很认真,后来爷爷眼睛看不见书上的字了,便会让我念给他听。而我的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勤劳善良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将爱读书、乐意助人的特性传承到了我母亲身上,而后又传递给了我。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听到父母教育自己子女“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吃饭不能左挑右拣”,“看到长辈要有礼貌”。仔细想来,这些通俗易懂的大俗话同样是家风的传递。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件小事,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凭借着这些点滴传承,我们才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不同文化高速融合传播的今天,直面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坚守住内心的安宁和纯净。
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很重视家风的,国有国威,家有家风。家风会影响社会风气,家风正,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就正了。反过来国风也会影响家风,国家的风气好了,社会风气清了,能感染社会中的个体,进而影响他们的家风。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可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好的家风的熏陶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
家风是每个家庭的风格;家风能将我们指引到正确的方向;家风是每个家庭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家风就会影响到整个家庭成员的精神、品德及行为的德行传承。所以家风是特别重要的,不能缺少的,一定要将每个家庭的`家风好好传承下去。
中国好家风分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三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忠孝廉耻勇”中的“孝”和“廉”。
说起“孝”,现在的人都认为就是帮长辈或爸爸妈妈倒倒水,拿拿鞋就好了。可古时候的“孝”比这强多了。这本书里有一则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叫“陆绩怀橘孝母。”故事中的小陆绩小小年纪就知道要知恩图报,就将柑橘带回家中,给家中吃不到的母亲品尝。他的孝心,着实令人称赞,敬佩。我们要让孝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不要等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才想起要好好孝敬他们,真正的孝心永远体现在平日的生活里,表现在日常的小事中。
“廉”表示廉洁、清廉、廉政、廉明。有一文让我难以忘记,名字叫“吴隐之不惧贪泉”。故事中的吴隐之之所以敢于饮贪泉之水,这是出于对自己廉洁奉公的自信。当然他也是说到做到,清廉自律,为其他官员们做了一个表率。吴隐之即使在自己生活清苦的情况下,也不忘廉洁奉公,不贪私财,实属难得。他这种保持廉洁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称赞,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明白金钱再好也是身外之宝,金钱有价人格却无价,廉洁自律是一个无价之宝,希望每个人都能守护好,因为贪得无厌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好的品质传承下去,像这些人去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孝敬父母,不贪钱财,做一个懂事的乖孩子!
《中国好家风》的读后感1
暑假里,我看了中国好家风这套书,这里的一系列故事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故事《妙聪井负救主》让我印象深刻。
妙聪是服侍张夫人的一个小丫环,她做事勤劳,从不偷懒,即使两个大丫环经常欺负她,她也从不计较。有一天,两个大丫环偷走了张夫人心爱的玉佩,并栽赃给妙聪,妙聪并没有辩解,被罚去干更脏更累的活,她也毫无怨言。直到有一次,强盗来了,张夫人因为身怀六甲,所以走路不便,
两个大丫环不管不顾张夫人,急忙逃跑。张夫人怕受强盗欺凌,跳入井中,妙聪毫不犹豫跳进去,幸好井里的水不深,但却很冷,妙聪让张夫人坐在自己的身上,防止井水冻伤主人,一直坚持到亲人发现并解救了她们。可是妙聪因为体力不支而劳累致死。
妙聪很善良、勤劳,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妙聪的故事使我想起陈嚣让地的事迹:陈嚣与纪伯为邻,纪伯趁夜晚偷陈嚣地,陈嚣等到纪伯离开后,又退让一丈地,纪伯后来惭愧不已,自还所侵,又退让一丈。
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总是受不了一点点委屈。记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误认为我偷了她的橡皮,我气得满脸通红,非常委屈,心想:你怎么这么信任我呢?我还是不是你的好朋友?我越想越气,一气之下,朝她吼到:“你才不配和我做朋友呢!”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不已,为了一块小小的橡皮,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如果我早点读到妙聪的故事,学会她的宽容与善良,那我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天地了。
幸好现在也不晚,今后我一定在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真诚的与朋友交往。
《中国好家风》的读后感2
《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以“夫妻情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持家有友”“注重家教”等五个方面,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讲述了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优秀家庭的伦理文化。
读了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是《做人的尊严》这一篇故事。这一篇故事中的唐雪嫣看见了一起卖香烟老板偷梁换柱的把戏,而被骗的爸爸并没有因为老板的强势而退缩,坚持自己的原则并要求老板道歉。最后老板在证据和众人质疑中向爸爸道歉了。这位爸爸并没有因事小而不为。我特别欣赏这位爸爸说的.这名话:“钱是小事,可如果我让步了,我在儿子心里的地位就垮了。我必须保住爸爸的尊严。”爸爸说的没错,如果向老板屈服了,他儿子的小小心灵就会种下失败的种子。
所以家教最重要,无家教无规矩。无论人生的路怎么走,都要保持培养自己的良好家风。
家风好,社会风气便好,国家风气也就好了!而如何培养好的家风,曾仕强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家风就是在家里能发挥多少儒家的思想。”千家万户来实践、落实儒家思想。那么儒家思想是什么?只有我们了解了儒家思想,我们才能去实践,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等经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以在我看来,家家户户都要开始读儒家经典。因为只有知道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我们才能依照经典去行。先知再行,知行合一。
“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把儒家思想学到了,并去践行练习,一定是快乐的,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家庭和谐了,家和万事兴!所以我说,培养好家风,从读好经典开始!每天去读经典,假以时日,整个家庭的风气必然有大的转变。
而读经典在塑造好的家风的同时,是在修养个人,个人好了,家庭才能好。先修身、再齐家,而读经典是修身最好的方式。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不读经典,个人的面目可憎,何以修身,何以养成好的家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形成家风的本和基础,而读经是修身的途径和不二法门。
为何现在的家风不和,是因为修身不够,而修身不好,是因为读经不足。那么读经不足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很久都没有读经了,不读经,不知儒家先贤思想,何以践行儒家思想,何以养成好的家风?现行教育在培养好的家风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看看现在的教育,不管是何等资质,全部用一个标准答案去丈量,学校生产出来的'只不过是标准件!
《中国好家风》的读后感3
中国有句谚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真切地反映出了一个家庭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
读《中国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当我读到《父亲的遗言》时,我读懂了自力更生、自我奋斗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妈妈是家风》时,我读懂了宽厚待人、助人为乐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家中有善风自扬》时,我读懂了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我不禁思索,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小时候,总会看到爷爷带着老花镜拿着一本书读的很认真,后来爷爷眼睛看不见书上的字了,便会让我念给他听。而我的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勤劳善良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将爱读书、乐意助人的特性传承到了我母亲身上,而后又传递给了我。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听到父母教育自己子女“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吃饭不能左挑右拣”,“看到长辈要有礼貌”。仔细想来,这些通俗易懂的大俗话同样是家风的传递。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件小事,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凭借着这些点滴传承,我们才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不同文化高速融合传播的今天,直面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坚守住内心的安宁和纯净。
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很重视家风的,国有国威,家有家风。家风会影响社会风气,家风正,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就正了。反过来国风也会影响家风,国家的风气好了,社会风气清了,能感染社会中的个体,进而影响他们的家风。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可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好的家风的熏陶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国好家风》的读后感4
家风是每个家庭的风格;家风能将我们指引到正确的方向;家风是每个家庭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家风就会影响到整个家庭成员的精神、品德及行为的德行传承。所以家风是特别重要的,不能缺少的,一定要将每个家庭的家风好好传承下去。
中国好家风分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三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忠孝廉耻勇”中的“孝”和“廉”。
说起“孝”,现在的人都认为就是帮长辈或爸爸妈妈倒倒水,拿拿鞋就好了。可古时候的“孝”比这强多了。这本书里有一则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叫“陆绩怀橘孝母。”故事中的小陆绩小小年纪就知道要知恩图报,就将柑橘带回家中,给家中吃不到的母亲品尝。他的孝心,着实令人称赞,敬佩。我们要让孝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不要等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才想起要好好孝敬他们,真正的孝心永远体现在平日的生活里,表现在日常的小事中。
“廉”表示廉洁、清廉、廉政、廉明。有一文让我难以忘记,名字叫“吴隐之不惧贪泉”。故事中的吴隐之之所以敢于饮贪泉之水,这是出于对自己廉洁奉公的自信。当然他也是说到做到,清廉自律,为其他官员们做了一个表率。吴隐之即使在自己生活清苦的情况下,也不忘廉洁奉公,不贪私财,实属难得。
他这种保持廉洁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称赞,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明白金钱再好也是身外之宝,金钱有价人格却无价,廉洁自律是一个无价之宝,希望每个人都能守护好,因为贪得无厌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好的品质传承下去,像这些人去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孝敬父母,不贪钱财,做一个懂事的乖孩子!
中国好家风历史典故
1.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孝顺母亲。每日出去采摘桑葚时都把桑葚分开装。赤眉军(绿林赤眉起义)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黑色的味甜,用来供养母亲;红色的味酸自己吃。”赤眉军为他的孝行感动,送给他二斗米和一只牛蹄。
2.岳母刺字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宋朝。母亲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3.孟母三迁
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孟母认为这样不好,就搬到市集附近,孟子又学起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情。孟母再次搬家到学校附近,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