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流水读后感言


长长的流水读后感言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游斜川并序》

  引导语:《游斜川》是晋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原文以及并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说明〕

  此诗写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五十七岁。诗歌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此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

  辛丑正月五日(1),天气澄和(2),风物闲美(3),与二三邻曲(4),同游斜川(5)。临长流,望曾城(6)。鲂鲤跃鳞于将夕(7),水鸥乘和以翻飞(8)。彼南阜者(9),名实旧矣(10),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11),独秀中皋(12),遥想灵山(13),有爱嘉名(14)。欣对不足,(15),率尔赋诗(16)。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17),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18)。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19)。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20)。

  弱湍弛文纺,闲谷矫鸣鸥(21)。

  遇泽散游目,缅然睬曾丘(22)。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侍(23)。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24)。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25)?

  中筋纵遥情,忘彼千载忧(26)。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27)。

  〔注释〕

  (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按录钦立本“丑”作“西”。

  (2)澄和:清朗和暖。

  (3)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7)鲂(fang房):鱼名。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12)独秀中皋(gao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13)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15)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16)率尔: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

  (17)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18)开岁:一年开始,指元旦。倏(shu书):忽然,极快。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19)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20)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21)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22)迥(jiong窘)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i弟):流盼。曾丘:即曾城。

  (23)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24)壶:指酒壶。接:接待。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25)从今去:从今以后。不:同“否”。

  (26)中筋(shang商):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7)极:指尽情。

  [译文]

  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

  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名家点评

  当代文物鉴赏家、天津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龚望:叙事伟丽。“弱湍”、“闲谷”,造语奇。只句格则不免六朝口吻。(《陶渊明集评议》)

  【后世影响】

  鲁迅的遗墨中,有书赠“广平吾友”的这首诗的手迹(见《鲁迅诗稿》“附录”),虽没署写时日,但应和他发表有关评陶的若干名论的时间相去不远,是20世纪30年代初所写的。鲁迅书法流落民间甚少,于此可见他对此诗的喜爱;而从鲁迅对此诗的喜爱、肯定态度这一端,亦足以窥见此诗对后世人们的影响。

游斜川_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游斜川

  魏晋陶渊明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纺,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译文

  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注释

  斜川:地名,位置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

  澄和:清朗和暖。

  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邻曲:邻居。

  长流:长长的流水。

  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鲂(fáng):鱼名。

  和:和风。

  南阜:南山,指庐山。

  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独秀中皋(gāo):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

  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倏(shū):忽然,极快。

  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

  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

  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

  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迥(jiǒng)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

  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ì):流盼。曾丘:即曾城。

  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

  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壶:指酒壶。接:接待。

  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从今去:从今以后。

  不(fǒu):同“否”。

  中觞(shāng):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

  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极:指尽情。

  创作背景

  辛丑是隆安五年(401年),这年陶渊明三十七岁。而根据逯钦立考证,辛丑应为“辛酉”,此诗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岁次甲寅,作者年五十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他和二三邻里,偕游斜川。作者不禁欣慨交心,悲喜集怀。因创作此诗。

  赏析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原文和翻译

  《闲情赋》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指斥世俗的邪恶,抨击现实的黑暗,是陶渊明辞赋创作的主要内容。然而,《闲情赋》是陶渊明创作的辞赋中唯一的一篇无论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很独特的作品。此文不仅在表现上一反陶渊明一向的风格,而且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它填补了陶集中没有爱情描写的空白,表现了陶渊明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男女爱情的不可多得的名篇佳作,在陶集中占有显赫的地位。《闲情赋》在艺术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本作忄旁,从辞海,通)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译文 序

  当初,张衡写作《定情赋》,蔡邕写作《静情赋》,他们摒弃华丽的词藻、崇尚恬淡澹泊的心境,文章之初将(功名场里的)思虑发散开来,末了则归总到自制中正的.心绪。这样来抑制流于歪邪或坠于低鄙的不正当的心念,想来也有助于讽喻时弊、劝谏君主。缀字成文的雅士们,代代承继(他们的传统)写作这种文赋并将之发扬,又(往往)从某些相似点推而之广言及其他,把原来的辞义推广到更开阔的境地。平日闲居里巷深园,多有闲暇,于是也重提笔墨,作此情赋;虽然文采可能不比前人精妙,大约也并不致歪曲作文章者的本意。

《滕王阁序并诗》复习方案

  一、填空

  1、江南三大名楼是指、、;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字,有《》存世。

  2、解释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二、背诵全文,默写名句

  1、,;,。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孟学士之词宗;,。

  3、,烟光凝而暮山紫。

  4、披绣闼,俯雕甍,,。

  5、,钟鸣鼎食之家;,。

  6、,。,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7、,;,光照临川之笔。

  8、天高地迥,;,。

  9、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10、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11、老当益壮,;,。

  12、,扶摇可接;,。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13、无路请缨,;,。

  14、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15、默写《滕王阁诗》

  ,。

  ,。

  ,。

  ?。

  三、拓展应用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达的是一种身处困顿,壮怀不移,不甘沉沦,困而弥坚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的事迹也诠释了这一精神境界,选择一个事例,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