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职责目标感言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1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质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我们应该知道,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保证是在其上岗作业去之前培训到位,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质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质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质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规定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质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质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后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质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其实现场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就六个字(三原则):眼到、心到、手到;一个不合格也逃不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到现场找问题,注重细节,通过眼睛去巡视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或拿来看看,发现不符合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
为何公司“6S现场管理”始终未得到好的提升?主要是品质意识、责任心、执行力三方面做得不够,要想做好品质,就必须得从这三方面作手,做到人人质管,每一个作业人员均要有把下一工序当成自己的终端客户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我自己买的话,会满意吗?是否会打折扣?
会上升一个台阶。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2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质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我们应该知道,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保证是在其上岗作业去之前培训到位,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3
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与关怀及各级同时的配合下,顺利的展开了本职岗位工作,在工作中有得有失,在此半年度个人述职中,本人对自己岗位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用心做事,以德做人是我个人的理念,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首先是落实自己岗位职责目的,半年来根据公司技术文件及规范管理制度,对事业部管理品质、技术文件进行了要求与修订,并落实执行到生产现场,进行过程品质监控和过程技术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实时配合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工作。在实际工作对现场生产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协调。在问题反馈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工艺要求和品质控制流程进行完善。充分有效的更新相关品质要求。
其次在进行技术管理,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展开资源共享,让外界技术进行借鉴和实践,不断提升压铸事业部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相关的技术资源实践到工作当中,指导和参与现场技术问题的讨论,并对技术潜在的因素进行评审,突破相关技术难题,在前期开发中预估和杜绝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理念支持和评审。
其三,在品质控制管理中,对供应商品质异常问题点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配合产品制造的模具制作前期评审,在产品异常时进行外协厂商的考核和抽查验证,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对内部质量的预防,实施进料再次验证,并跟进改善动作的有效性,杜绝因外协内在因素导致产品质量的异常。监督协调品质改善动作的实施,对事业部品质状况每月进行汇报与检讨,对内部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提出并要求整改,以实际效果进行再次验证,督导问题改善彻底。组织讨论改善方案,落实有效改善动作,并延伸展开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动作。针对产品的特性,对产品工艺要求、控制手段、改善方案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配合改善动作的实施。
综合管理本部门日常工作及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培训部门人员的团队精神与意识。以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在人员工作心态上引导以公司目标为方向,进行工作方式的展开,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问题点,维护团队作战能力,有效的展现团队精神状态,积极奋进的思想理念为主体进行本部门日常工作。维护公司利益的同时维护员工利益,争取可争取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安全意识的宣导,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以预防为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回顾以上工作的展开,本人的工作同时还存在需要改善和落实、提升的空间,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以下是对本人工作的展开的思路
站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
作为一个技术和品质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是首当其冲,从新品的开发评估工作的参与以及制造能力的分析、品质要求、品质变化的控制,基本均要在可控范围内。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随外界竞争能力的变化,需进一步的提升本部门的管理控制能力,多接触新事物,熟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企业转型管理模式的理解。开拓新视野、新思路。参考经验模式,理出新发展理念配合企业凸显竞争优势。
完善管理与流程
根据相关作业流程,修改前期的作业流程到固化流程,经过流程的修改,完善部门组织架构的设定和各单位人员的职责阐述,以流程和职责要求落实部门人员的工作,并加以考核管理。
有效的考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落实和考核部门人员工作效率。其中不乏存在因个人能力导致的失误存在,需要更进一步的培训和引导,并坚持不懈的循序培训工作的落实。对部分人员工作方式的沟通,让其更熟悉自己的业务和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进一步沟通与加强团队精神
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时间累积,造就环境的根深蒂固文化都是人所为,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不是某一个人来可以改变的,就如一颗树改变不了气候。首先不要去改变环境,先去适应,在工作中寻找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步按流程进行问题的沟通,提出观点和改变问题的得失,权衡利弊后进行共同协商与修改,只有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固化已经修改的,最终才可以规范化、标准化。
在纵横向沟通时多少都会存在诸多矛盾,本着以看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得心态去面对,认真处理、对待、化解矛盾,从矛盾的产生可以理解为人为的制造矛盾,抓住人性,理解人性,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从而去理解人,同时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让沟通的人认可和理解。
一个个体适应环境,带动一个团队适应环境,相对理解就是个人如何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中力拔,同时彰显团队工作的能力。
目前的团队:从组织架构的分工,存在依赖于某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基础上难以突破,存在思维上的迂回,分析问题比较单一,缺少相对的知识面和说服力。需要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存在内部工作的展开动作衔接不顺畅,多面手人才的匮乏,存在部分工作落实打折扣。以上基于人员的补充需要跟进与改善。
新生人员能力的提升和培训
团队能力的强化,新生人员工作能力需要培训。流程化管理:熟悉流程运作、掌握流程运行控制方法及资源的利用与协调。培训多面手,扩大团队作战能力。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4
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
提高我们多氟多“六氟”产品质量认识,在这个前景势头良好的状态下,更要严格把关,提高作为员工的操作水平和质量责任心。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三,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5
品质管理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客户满意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企业只有得到买方的同意,才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为此不能欠缺,必不可少的生产、销售的技术,确保产品质量的技术等,正确经济的制造出满足顾客产品质量要求的管理体系。所以如前所述,追求所有工作的效率提高和具有改进效果的工作方法,因此解决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各样问题,常常探索更有效的新方法是必要的。这样的活动称重庆凡特施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品质管理。并且将关于制造的品质管理作为重点叙述。事务工作如前所述也有很多共同点。
品管的学习计划完成了,但并不意味着我对品管知识全部掌握了,时间是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在导师关心指导下,加上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感觉每一天过的很充实、很快乐。
工作上:
日常工作中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积极学习、实践,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注重细节,做事情及整理文件清晰明了、有条不紊。保持“慎独”的思想意识,不仅要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而且要做好每天的工作任务。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省,不断的总结,只有这样才会更快、更好的使自己职业素质得以提升。
在团队里、组织里不应具有自私、短视的思想,要有大局观,是每个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种素质修养的提升过程,因此端正心态和思想意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做好工作的根基。
心态上:
无论细致繁琐的工作,还是简单零碎的工作都要有耐心、认真的去对待,无条件的去把工作完成并做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不好或有瑕疵,领导批评,没有任何借口,应该不断的反省、学习、改过,争取不二过。平常心态去对待别人的误解,真正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做事、为人不情绪化,尽量控制好情绪,不因情绪的波动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不迁怒。时刻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去对人、对事、对工作,心中时刻保持“止、定、静、安、虑、得”的做事方法,确定自己的目标,将其量化,并努力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始终保持“慎独”“慎言”的习惯,不为外界的纷杂而干扰自己内心的标准,严守自己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尤其是后者更是体现自我的修养和情操!
学习上:
学习上,不知足,天天不断学习,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和学习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坚持不懈的学习先进科研知识,为产品的质量提高和创新做好理论基础。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6
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与关怀及各级同时的配合下,顺利的展开了本职岗位工作,在工作中有得有失,在此半年度个人述职中,本人对自己岗位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用心做事,以德做人是我个人的理念,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首先是落实自己岗位职责目的,半年来根据公司技术文件及规范管理制度,对事业部管理品质、技术文件进行了要求与修订,并落实执行到生产现场,进行过程品质监控和过程技术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实时配合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工作;在实际工作对现场生产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协调;在问题反馈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工艺要求和品质控制流程进行完善;充分有效的更新相关品质要求。
其次在进行技术管理,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展开资源共享,让外界技术进行借鉴和实践,不断提升压铸事业部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相关的技术资源实践到工作当中,指导和参与现场技术问题的讨论,并对技术潜在的因素进行评审,突破相关技术难题,在前期开发中预估和杜绝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理念支持和评审。
其三,在品质控制管理中,对供应商品质异常问题点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配合产品制造的模具制作前期评审,在产品异常时进行外协厂商的考核和抽查验证,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对内部质量的预防,实施进料再次验证,并跟进改善动作的有效性,杜绝因外协内在因素导致产品质量的异常;监督协调品质改善动作的实施,对事业部品质状况每月进行汇报与检讨,对内部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提出并要求整改,以实际效果进行再次验证,督导问题改善彻底;组织讨论改善方案,落实有效改善动作,并延伸展开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动作;针对产品的'特性,对产品工艺要求、控制手段、改善方案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配合改善动作的实施。
综合管理本部门日常工作及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培训部门人员的团队精神与意识;以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在人员工作心态上引导以公司目标为方向,进行工作方式的展开,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问题点,维护团队作战能力,有效的展现团队精神状态,积极奋进的思想理念为主体进行本部门日常工作;维护公司利益的同时维护员工利益,争取可争取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安全意识的宣导,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以预防为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回顾以上工作的展开,本人的工作同时还存在需要改善和落实、提升的空间,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以下是对本人工作的展开的思路:
1、站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
作为一个技术和品质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是首当其冲,从新品的开发评估工作的参与以及制造能力的分析、品质要求、品质变化的控制,基本均要在可控范围内;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随外界竞争能力的变化,需进一步的提升本部门的管理控制能力,多接触新事物,熟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企业转型管理模式的理解;开拓新视野、新思路;参考经验模式,理出新发展理念配合企业凸显竞争优势。
2、完善管理与流程
根据相关作业流程,修改前期的作业流程到固化流程,经过流程的修改,完善部门组织架构的设定和各单位人员的职责阐述,以流程和职责要求落实部门人员的工作,并加以考核管理。
有效的考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落实和考核部门人员工作效率;其中不乏存在因个人能力导致的失误存在,需要更进一步的培训和引导,并坚持不懈的循序培训工作的落实;对部分人员工作方式的沟通,让其更熟悉自己的业务和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进一步沟通与加强团队精神
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时间累积,造就环境的根深蒂固文化都是人所为,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不是某一个人来可以改变的,就如一颗树改变不了气候;首先不要去改变环境,先去适应,在工作中寻找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步按流程进行问题的沟通,提出观点和改变问题的得失,权衡利弊后进行共同协商与修改,只有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固化已经修改的,最终才可以规范化、标准化。
在纵横向沟通时多少都会存在诸多矛盾,本着以看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得心态去面对,认真处理、对待、化解矛盾,从矛盾的产生可以理解为人为的制造矛盾,抓住人性,理解人性,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从而去理解人,同时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让沟通的人认可和理解。一个个体适应环境,带动一个团队适应环境,相对理解就是个人如何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中力拔,同时彰显团队工作的能力。
目前的团队:从组织架构的分工,存在依赖于某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基础上难以突破,存在思维上的迂回,分析问题比较单一,缺少相对的知识面和说服力;需要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存在内部工作的展开动作衔接不顺畅,多面手人才的匮乏,存在部分工作落实打折扣;以上基于人员的补充需要跟进与改善。
4、新生人员能力的提升和培训
团队能力的强化,新生人员工作能力需要培训。流程化管理:熟悉流程运作、掌握流程运行控制方法及资源的利用与协调;培训多面手,扩大团队作战能力。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7
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
好多企业衰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来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但品质也不是越严对企业越有利。相反,过分地提高产品品质将造成品质过剩,也同样提高生产成本。所以我们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伴随时代的发展,品质管理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需要学习。
二十一世纪成功的企业将属于那些学习成长型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全员工作创新能力,将会使企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所以说,“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随着人们对品质意识的认知的不断提升,其品质意识也会相应提升:判断一个企业的品质达到什么程度,大体可以依据此表进行推断。
第一阶段模糊、第二阶段启蒙、第三阶段明白、第四阶段行动、第五阶段自觉;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态度没有认识到质量管理是一项管理工具。
发现质量问题往往指责质量部门承认质量管理工作的作用,但不能花费时间和财力去开展这项工作逐步了解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内容,支持并帮助这项工作认识到质量管理的权威性,知道自己在这项工作中的责任,参与这项工作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质量管理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与状况质量部门从属于设计或制造部门,重点限于检验,而检验工作与质量部门是分开的把较为能干的人派到质量部门任职,质量部门依然从属其他部门,工作的重点限于检验质量部门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发生质量问题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负责人发挥重要作用质量主持人成为企业主要人员,他提供的质量报告影响企业决策,质量部门还同用户建立联系质量主管人员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之一,质量问题是第一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出现质量问题之后才着手处理,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只是指责具体部门不能解决问题建立了解决质量问题的专门小组,但对问题的长远解决没有研究建立起有关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正视质量,采取系统的方法对待能早期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各部门接受质量部门的建议和告诫除个别情况外,质量事故均能做到事先预防对质量成本有无研究和分析没有质量成本的概念,不知道发生的质量成本情况初步技术质量成本,计算方 -确,没有成本分析,只是为了记账注意研究分析质量成本,报告与实际数差别缩小分析研究质量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报告与实际数接近报告数与实际数基本一致,自觉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情况对如何提高质量一无所知,没有解决质量问题的组织活动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短期努力,取得短期效果理解提高质量活动的重要性,从产品质量形成的各环节入手,提高质量,不限于事后和短期努力以“预防为主”为方针,作好各环节的质量工作,包括用户环节提高质量工作达到日常化和制度化。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8
一、以预防和教育为主
二、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
任,而是在下属执行某件任务之前通过教育去防范其犯错,并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同此道理,一个优秀的品管人员,他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生产组长(或供应商)在生产之前教育每一个作业员工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检验标准,并通过每一环节的严格检验,层层把关,使成品品质达到预定品质水平的目的。
三、二、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去过新加坡的朋友都知道其城市的卫生水平绝不是国内可比的,但你在旅游观光的过程中却很难看得到环卫工人的身影。而你在国内任何城市,随时都能看到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但街道的卫生水平却无法与新加坡相提并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并不是新加坡的环卫工人多,也不是新加坡的环卫工人工作努力中国的环卫工人工作懒惰,而是新加坡公民综合素质高的缘故。当然,这也与新加坡 -严格的法律政策及执行力度有关。在新加坡,随地丢垃圾是会罚款的,即使你是 -官员,即使你丢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瓜子壳。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因为你是 -官员而不罚款的话,那么其他的公民也就会跟着一起丢了;如果因为你丢的只是瓜子壳而不制裁的话,那么明天可能就会丢香蕉皮苹果核了。而在国内,随地丢垃圾并不会被治罪,即使有这方面的规定也不一定会严格执行。所以,在新加坡,环卫工人可以轻松工作而享受有目共睹的斐然成绩所带来的赞誉;而在国内,环卫工人可能晚睡早起饱受风吹日晒雨淋冰冻之苦拼死拼活最多也只能得到诸如“三八红旗手”“五一劳模”之类的苦劳认可奖,有几个人会认同他们的功劳?甚至有些人会在抱怨卫生差的同时顺口往地上吐口痰。
新加坡城市的卫生,并不仅仅是环卫工人的成绩,与 -的法律政策及公民的素质相关;国内城市的卫生,并不能说是环卫工人失职。
三、第一次就做好,提高品质,提高效率
就像做饭一样,第一次煮得半生不熟,加些水再煮出来的味道是绝对比不上第一次就煮好的味道。举一个具体的实例,协和电镀厂送来的电镀件,每次都有一大堆的不合格品,需要我们花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检验、挑选、清点、标识、开退货单让他们司机带回去返工,返工好以后再送过来,需要再开一次送货单,需要我们的品管再检验一次,仓管再入一次库。我们认真剖析这个过程所造成影响:
第一次检验出来的不合格品需要我们的品管花大量的时间去清点数量,并填写不合格品标签予以标识,然后开退货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浪费了品管员个人的精力,也严重浪费了公司的人力资源与财物(标签、单据等)。
在退货的装卸搬运过程中极易造成产品变形、表面划伤刮花等问题,同时也因往返次数多而造成掉件,需要物控部重新下单购买五金粗坯,同时需要五金粗坯检验员重新检验。这不仅增加了物控部与品管部的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延迟了材料到位时间,直接影响了生产与出货时间。
返工完成后重新送货过来,这需要电镀件检验员复检、标识,同时也需要仓管重新清点数量与对单,极严重的浪费了人力资源。而多而杂的尾数产品检验与清点工作极其繁琐,严重影响品管与仓管的工作情绪,从而间接影响其他工作任务的质量与效率。
最后细细解剖整个过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①检验出来的不合格品在退给供应商以前都堆放在公司里,如果有客户来参观极易给客户造成负面的第一印象,同时也给其他的供应商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②往来的退货单、送货单多而杂,给物控部跟单催料、财务部对单结算货款都带来了多而杂的不必要的繁琐工作,造成了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同时也浪费了跟催物料所增加的电话费。③因为某一种材料不良而退货,会造成同一产品的其他材料只能搁置在仓库里,造成了空间浪费;而拥挤的空间极易给领料搬运过程带来破坏性的碰撞。④物料不能及时到位必然会影响生产与出货时间,如果答应客户准时出货结果却延误了出货时间一定会给客户造成一种不尊重客户与不遵守承诺的印象。
以上只是粗略的思考,如果思考得更深更远更透彻一些,就会发现更多更严重的浪费与负面影响。当然,更重要的是各位读者的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再把自己所思考的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也就不枉我花时间心血写这篇文章了。
四、四、品管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
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深圳的一家台资企业,刚进公司的那阵子,看到品管部的那些女孩子每天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去无所事事的样子,总觉得很奇怪。慢慢的熟悉了,在与她们聊天的过程中才明白她们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一个拉长管一条流水线才十几个人,而一个品管却要管四条流水线六十几个员工,但是她们依然做得很轻松。仔细观察下来,才明白她们是怎么把繁重的工作做轻松的。
每天早上上班流水线启动的时候,她们就站在流水线的最后面,每条流水线流下来的第一个产品都会被她们拿进测试室例行检测,检测范围包括:安全(耐压测试、泄漏电流测试等)、功能(通电测试、功率测试等)、性能(老化测试、马达噪音分贝测试等)、尺寸规格(各组装配件是否与图纸一致)、结构(各部位组装是否牢固,接线是否合理、拉力测试等)、外观(颜色是否与客户要求一样、是否有色差、表面是否擦拭干净、标签是否正确、漆层/印刷附着力测试等)、包装(唛头、尺寸、是否漏放配件等、试摔测试等)。做完这些例行的检验以后,她们也就基本上不再检验了,只是在车间里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而她们看的也就是“人、机、料、环、法”五个项目。
人:她们会仔细看每一位员工的操作动作是否与作业指导书一致;所有人员的动作速度是否协调,员工的精神状态、是否有擅自离岗的行为,拉长是否在现场监督指导等。机:她们会认真检查流水线工作台、仪器设备表面是否干净、耐压测试仪/泄漏电流测试仪/功率仪等检测参数是否调校正确、气匕/电匕转速是否过快或过慢等。
料:她们会认真核对流水线上使用的物料配件是否与作业指导书一致、同一产品的不同配件材料颜色是否有色差,配件规格是否正确等。
环:看一个公司的品质水平,到生产现场看一看“5S”做得怎么样就可以了。车间物料摆放是否整齐、是否有正确的标识、是否有混料的现象,工位上是否堆积物料或产品,这些也都是品管的管辖范围。
法:如果有员工没按作业指导书操作,或是擅自离岗而无人顶位,或是私自调校仪器检测参数、或是物料乱丢乱放等,一经品管发现就会马上向拉长投诉进行处理或处罚。这些就是一个品管的工作。重点在于“管”,检验只是一种手段,控制才是最终的目的。
五、产品即人品
这个道理比较深奥,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绝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在此只能套用伟人的名言模式来说就是“一个道德高尚毫无低级趣味的人是绝不会接受、制造、流出不合格品的。”
六、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坚持原则,永不妥协
一个合格的品质管理人员,必须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吹毛求疵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人,一个积极向上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人,一个有性格有风格的人,一个敢说就敢做,敢做就敢当的人,一个在原则上能坚持到底的人,有一种绝不将就的精神,有一身永不妥协的傲骨。
一个不追求精益求精的企业必定会被要求日益提高的客户离弃,被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淘汰,被实力日益壮大的对手消灭。在信息发达千变万化的今天,如果没有好学的态度,不能敏捷的捕捉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是难以取得进步的,而一个不追求精益求精,得不到进步的人也必将被日益进步的企业所淘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诚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的游戏规则只有一条,“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也许我们今天还做不了王,但我们必须努力朝着王的目标前进。我们做不到最好,但我们必须做到“我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也一定会比今天做得好”。
一个追求进步,追求自强自立的人,首先必须找到自己的立场和起点,然后朝着奋斗目标永往直前,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无论奋斗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必须保持自己一往直进的大无畏精神,敢说敢作敢当;无论奋斗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冷嘲热讽,都必须坚持着自己的做事原则和风格,不妥协不气馁不退却。一个没有立场没有原则的人,必然会被别人所左右,如风中的墙头草。一个不能坚持原则的人,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颠簸得昏头转向。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9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这是近几年来我对工程管理的认识,纵观一些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事故的发生大多数都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当然工程管理包括所有工程参与方的管理。作为甲方,我认为甲方的现场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商住工程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它的质量关系着公众的利益,影响甚大。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作为甲方的质量控制主要分布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我认为作为甲方的现场质量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在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地质勘察报告及各设计规范要求等合理编制设计任务书,确定目标质量。
2)根据设计合同对质量方面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考虑房屋的间距及施工的要求确定是否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3)工程项目的实体施工主要由施工单位完成,因此甲方要使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则首先在进行选择施工单位时,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在建工程的情况等有充分的了解;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了解施工单位在近年来的工程业绩,以及在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以确定该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以及估计该施工单位施工能力是否能达到甲方预定质量目标,并且在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质量标准。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对于甲方来说,主要是监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强制性验收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在跟踪监督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如组织各参与方有关人员参加的定期质量检查、抽查等,保证预定的工程质量目标得以贯彻执行。
二、进度管理
作为商住项目来讲,由于受资金回笼的需要,工期会影响到项目的开盘、竣工验收等节点的时间,我认为甲方的进度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事前控制
根据公司的要求及类似工程的经验科学合理的编制项目总进度规划及总进度计划,并确定项目的总工期及每单位工程的总工期及里程碑事件工期。根据确定的总工期要求及里程碑事件工期要求确定单位工程合同工期及单位工程节点工期。
目前,大多数施工承包合同中对总工期的要求一般都能比较明确,而对节点工期的要求基本都忽略了,我认为节点工期对住宅项目来讲非常重要,比如按照国家政策,预(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应满足工程形象进度达到多层50%、高层30%,因而如果中间节点工期没有确定,则有可能会影响资金的回笼及销售时间的推迟。
2、事中控制
甲方对工期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根据合同对工期的要求进行,确保实现目标工期。而现场实施条件、气候、地质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管理过程错综复杂,因而必须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在进度管理跟踪监控的过程中,及时收集进度实际值,并对进度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如有偏差,则在旬(周)进度计划或月进度计划中及时调整,如发现原有的进度目标不合理,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3、事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收集周(旬)进度计划、月(季)进度计划,并在每周(旬)、月(季)底对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如出现拖延情况,应选择加快进度计划的工序,以保证总的进度计划得以实施。当然,在选择加快进度计划的工序时,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二、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三、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最少的工作等。
三、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中甲方管理的重要环节,甲方安全管理的任务主要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将安全生产所需的费用编入;另外,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并充分了解该施工单位近年来是否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甲方应保证所提供的项目所需的地下管线等项目的实际资料真实准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工期要求进行,不得无故要求施工单位赶工,特别是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赶工;而且甲方还要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是否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规定,监理单位的监理行为是否违反了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定期检查。
四、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是任何一个甲方都特别看重的问题,而投资控制与质量、进度、安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投资控制也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考虑:
1、事前控制:
在签订设计合同前首先要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并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成本签订设计合同,并且应在设计合同中明确设计的造价,以及目标成本。而且为了鼓励设计方能精心设计,尽可能降低成本,可以通过经济激励的方法,比如建筑工程造价比目标成本造价低,则在差额部分中取一个百分比作为奖励给设计方,从而充分发挥设计方的主观能动性。
2、事中控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事中控制主要表现在工程签证及材料采购方面,工程签证主要为挖(回填)土及现场变更引起的签证。
对于挖(回填)土的控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在初步设计阶段应依据可能产生挖(回填)土的工程量合理确定路面的绝对标高及±0.000的绝对标高。二、在挖土前合理考虑土方堆放的位置及回填土的路线。三、在充分考虑作业空间、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挖土的土方量。
现场变更签证的控制主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提前预控,尽量减少图纸错误及减少变更。
五、工程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是目前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能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根据有关国际文献的相关资料统计: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有关;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由此可见信息交流对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之大。
因此,甲方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收集项目的各种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进行管理,使项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交流,并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共享,从而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六、团队的建设
无论哪个项目都通过人员来实施,人是整个项目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而人员又包括建筑施工劳动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甲方现场管理人员。各种工种的人员组成了团队,因而一个项目要想获得成功,有一个好的团队是不可缺少的,合适的团队机制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和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于甲方的现场团队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获取
甲方现场管理人员的获取可以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或通过招标、签订服务合同等方式来获取,人员素质是选择人员获取方式的重要因素,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选择工作人员前首先应明确工程所需人员的类型、素质及要求等。
2、团队建设
由于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是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的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而形成合适的团队机制,则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和项目管理工作效率。
3、管理项目管理班子成员
严格管理项目管理班子成员,明确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的职责、权限,以确保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对工作的理解。
七、组织与协调
由于一个工程项目由由多个不同的参与方共同参与完成,而甲方对工程项目的组织与协调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其中行政手段主要在内部的组织与协调中采用,而合同手段主要是在与项目各参与方的组织与协调中采用。
八、现场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管理可采取的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对于目前的建筑市场管理来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工程各参与方对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合同措施相对来讲比较完善,但往往各参与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忽略了经济措施。采取经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经济措施是一项激励措施。二、经济措施是一项制约措施。三、经济的激励和制约是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10
品质两字是由三个口和三个斤组成,也就是说要想做好品质,除了要严格遵守作业标准外,还需品质管理人员婆婆妈妈,斤斤计较去指导您负责范围的作业及品质检验人员,让之理解并执行,同时需确认实施效果。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例如某些企业,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而管理人员每次均采取罚款,而且还骂员工很笨,教多次都教不会,使员工抵触情绪及怨言很大,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只有在下属执行某件任务之前通过教育或在模治具上做一些防呆措施去防范其犯错,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一个优秀的品管人员,他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生产组长(或供应商)在生产之前教育每一个作业员工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检验标准,并通过每一环节的严格检验,层层把关,使成品品质达到预定品质水平的目的。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品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品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品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品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品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包规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品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品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返修、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品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通过以上一个现场简单的一问一答案例,相信各位正从事品质及现场管理工作的人员有所体会,对后续的质量管控有了新的方法和目标。
总结:其实现场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就六个字(三原则):眼到、
心到、手到;一个不良也逃不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到现场找问题,注重细节,通过眼睛去巡视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或拿来看看,发现不符合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
反思:为何亿佳现场5S及作业标准执行力始终未得好的提升?主要是品质意识、责任心、执行力三方面做得不够,要想做好品质,就必须得从这三方面作手,做到人人品管,每一个作业人员均要有把下一工序当成自己的终端客户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我自己买的话,会满意吗?是否会打折扣?只要每一个人有了这种心态,亿佳公司的品质不久将会上升一个台阶。
最后祝愿:希望亿佳公司上到高层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
好好看一看;用心想一想;
用在实际中;工作更顺利;
品质提升了;订单增多了;
老板赚钱了;工资加多了;
自己赚钱了;梦想实现了。
亿佳品质管理课:张正彬
日期:xx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1
通过一周的管理体系培训,受益非浅。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理解质量管理标准方面的差距;参加这样的培训很有必要,作为一种中层干部,不但要对质量体系文件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带领部门贯彻执行。下面是自己的学习认识,并结合工作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如今,贯彻标准已被众多企业所看重,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护照。有专家认为,贯标为广大企业完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为企业走向市场找到了共同语言。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将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贯标变得更加迫切。毋庸置疑,贯标不是万金油,不能包治百病,但通过贯标,增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了各项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的程序,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人治转向法治,真正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实现了以预防为主规范了企业的作业程序,明确了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职责和权限,预防并控制了不合格项的发生,降低了企业质量管理成本。
通过定期组织质量检查、质量审核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和找出经营管理活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进行有效纠正,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监控能力,为企业实施全面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围绕让客户满意及时认真地处理客户投诉或意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与期望,赢得客户信任,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咱们公司已经贯标三年了,这三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正如赵总在培训动员时讲的:“在抓基础工作上做的不细、不实、不严,与先进企业比,与时代要求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质量理念支持。二是缺乏监督考核制度支持。三是企业的执行力度低。我认为:
(一)只有管理层真正认识到客户满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才能从客户的角度开展质量工作,才能真正建立客户驱动的质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树立工作就是为客户服务的质量理念。这里的客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外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代理商、销售商等,在企业内部,根据工作流的划分,上下道工序间、前后流程间、部门间也应是客户关系。但要树立这样一种质量理念,不是朝夕之间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当然在这方面领导作用就显得异常的重要,需要我们的领导不断地给员工去灌输质量思想,可以通过制定企业文件、质量方针,并不断地给员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质量理念,大力打造质量管理的战略系统。当然只有质量理念还是不够的,质量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就要员工主动地去学习质量工具方法并实际有效地运用到平时正常的工作当中去。
(二)一个好的监督考核体制能刺激质量管理体系良好的运行,那么监督考核制度如何来制定呢?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目标管理法,并将目标管理法与监督考核体制结合起来管理,将企业的方针目标逐层分解并建立监督考核体制。可以以部门、项目部(分公司)和个人为单位来分解,部门的质量目标应依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部门业务的特点来确定部门质量目标项目,目标值应依据以往的历史业绩、公司质量目标值、结合目前技术现状综合确定。
目标值应该是可量化、可衡量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不要将质量目标值夸大或不切实际。针对每一项质量目标,应制定实在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实施计划,并落实负责人,并且应制定衡量质量目标实现状况的方法和评价的依据。同时要策划好一个监督考核体制,贯穿于整个质量目标实现的过程,制定每一阶段的考核方法。以用来考核部门、项目部(分公司)、个人的目标达成率以及为达到目标采用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充分体现出单位、个人在工作方面的效率以及能力。这样可以激起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员工平时工作的潜力,以促进个人与公司得到共同发展。
(三)执行力是一种能力,是内涵广泛、包括各种学科、方法、思想的概括,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新标准要求全员参与,但如何让全员积极地加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来呢,这就要各级领导来动员大家,要求大家一定要按公司的规程来办事。执行力不是仅仅要求员工按公司的规程去做事,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的规程下做事的同时,想出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执行力度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一流的点子和三流的执行力,不如三流的点子和一流的执行力。如果执行力度不够就是再好的质量管理模式也不能够有效的运行,所以我们需要着手解决执行力度低下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是:
a、制度贯彻不够,虎头蛇尾。
b、管理制度不严谨
c、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
d、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流程不合理。
e、工作过程中缺少良好的指导方法。
f、工作中缺少科学的监督体制。
企业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以上的几点因素,才能制定出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更有效的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有效运行。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2
通过这次深圳研发质量管理培训,了解了业界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优秀模式与实践,学习了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重点关注了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的分层分级与操作方法。培训讲师曾在HW公司多年从事流程引导,对新产品开发流程的讲解使我对IPD中岗位、角色,如PAC(产品决策委员会)、PMT(项目管理团队)、PDT(产品开发团队)、PQA(产品质量保证)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参加这次培训的人员来自五家公司,主要是技术总监、项目管理部和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公司也都是中小企业,只有我们公司拥有实施IPD经历和研发管理信息平台,加上目前正在实施的系统工程(硬件可靠性、失效分析、物料认证),说明我们公司具有成长为中型企业的潜力,只是感觉公司之前对IPD流程的理解和贯彻落实的力度还不够。
研发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包括研发质量管理组织建立、研发质量策划、研发质量控制(技术评审和产品测试)、研发质量保证和研发质量改进。而技术评审穿插于产品概念、计划、开发、验证与发布各阶段之间,目前也正是我们公司产品开发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以往有些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没有将技术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我们目前很多评审将研发组内纵向模块级评审与涉及PDT多部门的横向产品级评审混为一团,所以有人对跟自己无关的事讨论占用大家时间有意见,甚至有时不参加会议。只有分级评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项目组在进行产品级评审之前必须先进行研发组内模块级评审,并做好必要记录和有关问题解决办法,模块级评审可以邀请其他技术部门高手参加,技术专家提供意见但不承担责任,可以不签字或者签字注明“特邀”,以便明确责任。
产品级评审主要针对PDT各部门之间接口部分和模块级评审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果模块级评审进行充分,产品级评审过程的时间就会降下来。建议由QA组织产品级评审,并对项目组的模块级评审记录和准备提交产品级评审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后方能进行产品级评审,同时维持会场秩序,避免陷入细节,避免把各村、乡、县里的事情都放到省级会议上讨论,提醒PDT中各部门代表真正代表其部门发言。考虑到QA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有限,模块级评审尽量参加,产品级评审则必须参加。抓好技术评审将是今年和明年研发质量保证组的工作重心。
技术评审最后谁来拍板呢?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还是产品总监?我跟培训老师特别交流过。目前我们公司把产品经理定位于产品需求管理和市场支持,处在产品开发的两头把关。这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往往对多个项目提供支持,开会、出差较多。产品总监更是事务众多,评审会时常无法参加,对项目的了解项目经理则更为全面。培训师建议:产品总监授权项目经理综合PDT成员意见,对技术评审最后拍板。我也认为项目经理具备这个能力。
需求评审非常重要,它对设计、开发影响最大,变更也是最多的,如何控制好变更,尽量减少变更?最好办法是一开始就尽量把事情做充分。需求评审时召集PDT成员代表自己部门提出需求,如工艺工程师提可制造性需求、测试工程师提可测试性需求、工程部提可服务性需求等等,我们的PDT成员除研发部门外生产、营销、工程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发言权,他们对项目的了解也是皮毛,产品需求里自然也很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有人将研发、市场和销售部比作一个足球队的后卫、中场和前锋,市场部是中场发动机,负责整合资源、策划和组织进攻,我们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场,培养产品经理的市场意识和建设产品经理后备队伍是关键。
研发质量管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质量审计,据我所知我们目前没有组织过对哪款产品或项目进行正式的质量审计和记录,即使产品在市场上出现较大问题。适时启动项目质量审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分清是态度、能力还是流程问题。如果是能力不足造成,应该给机会再提高;如果是流程问题,则改进流程;如果是态度问题,培训师建议格杀勿论。有人反问:现在不是提倡人性化管理么?培训师的一句话使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我们常常把人情化和人性化混淆了,容忍不端正的态度就是打击所有人的积极性!
这次培训还提到很多我关心的内容,包括质量保证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和矩阵组织中项目成员绩效考核等,但目前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把技术评审做到位,我们研发质量保证组下步工作将围绕公司评审流程和评审参与人员展开分析,力争做到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提高与会人员时间的有效性。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3
金秋九月,是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此间,我有幸参加了连云港市质量协会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也学会用简单的统计技术分析方法。
企业是质量的生命,质量的控制与质量的改进是企业的原动力。而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强调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的质量管理,是由过程质量管理来保证的,与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相关。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与质量相关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实施与推进、质量工具下面就培训的几个要点及体会做一下阐述:
一、质量的相关概念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载体不仅仅限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其固有特性是指事物本来就具有的,而不是被赋予的;要求是来自相关方,包括顾客、雇员、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等。质量与企业的所有相关方利益攸关,从质量与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从顾客与其他方的关系来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企业才可持续发展。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就是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也称戴明环。每PDCA循环一次,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体系质量就会提高一步,PDCA循环是上升的循环。
质量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和行为规范的组合。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
ISO9000标准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此八大原则给企业提供有作为和没有作为的准则和依据,构成了质量文化的基本内容。
二、质量管理的实施和推进
此部分主要是通过学习几种主要的质量推进方式,为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方针目标管理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方法,是使整个组织的人员的活动协调一致以便使组织能够达到关键目标,并对环境做出快速反应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方针目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系统管理和重点管理,注重“措施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针目标管理将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制定出实施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测(5M1E)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文明、安全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的几项主要方法有目视管理、防错法、5S活动、全面生产维护。
QC小组(QCCircles)活动全称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使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的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利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活动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
精益管理源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其基本理念是在生产各环节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聚焦于成就完美的的长期目标。企业追求精益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征程。
三、质量工具与方法
质量工具是把某些成功的管理实践进行整理和程序化的处理,使之成为普通适用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广泛采用各种质量工具和先进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工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可以帮助解决质量问题的思路的工具,例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等,这些工具并不直接针对过程或产品中的数据,而是强调一种创造性思维,二是涉及如何分析和处理过程或产品中的数据波动,是以统计技术为核心,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各个阶段,以帮助我们系统的识别、分析、诊断和改进产品或过程。运用质量工具可以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有助于科学决策;运用质量工具能把过程和产品的状况更好的向管理层表达及与业务方沟通;运用质量工具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四、体会和感悟
通过培训,加深了我对质量的认识。质量不仅仅是我们对有形产品的满意程度,而是各个相关方面对产品产生各个环节的符合要求的程度。从我目前从事的文件管理工作而言,产品质量信息不仅仅是就是提供文档信息,而且还包含了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信息;我们提供的文档信息不仅要满足公司员工的使用需求,也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法规,满足公司管理程序要求。我认为要做好文档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提高思想领悟,认识到任何工作失职都是工作质量低下,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质疑的工作态度。
勤于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把工作做好,除了主观上不犯意识怠慢的错误,还要求具备完成工作的基本素质,如果工作的基本流程、业务水平都不知晓,就无法完成工作,更无从谈及提高工作质量。
凡事都应该有目标,有目标才有作为。岗位有岗位目标,层层分解后又有各个流程、各个步骤的操作目标和质量目标。只有将目标了然于心,才能更好的做好岗位业务工作。
在工作中能够学会运用质量工具来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能够普及质量常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主观能动的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5S活动,能够规范整理现场环境,创造美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员工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开展广泛的沟通与互动。只要工作,就会有办事结果的优劣之分,只要工作开展,就必须相互沟通,沟通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推诿扯皮。开展沟通和互动,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中互动检举,可以自我认识到自身不足,又能借助他人的监督力量,改正自己的不足,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水平。
从本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学习的目的是用理论指导工作,要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还需长时间的理解、体会和实践。而在理解实践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发现新的知识,这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而我也会在这个不间断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完善自我。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4
公司安排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是为了提高我们公司员工管理能力,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无偿的行为。但对我们员工自身来讲时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通过本次培训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学会应用了统计技术分析方法。
而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含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我以前认为全面管理就是判定产品的好与坏,是检查的工作。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的工作,是所有一切工作的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成立一整套方法和体系,并能不断完善与提高。
现阶段,我车间的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产量也有显著的提高,如何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如何去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去维护保养好设备,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车间设备品种多,设备总量大的特点,为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安全运行,开展设备质量管理很有必要性。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建设与方案提升体系,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有效的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及产品的品质,成为持续的工作要求。联系自身实际工作中,应进一步着力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专业性上持续加强,这是提高自身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根本,工作上不断精细化,这是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有效方法,要整合完善相关信息的收集,不断完善管理系统,这是提高工作品质的必然要求。
通过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我学会了应用统计技术来分析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1、首先要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工作逐步细化无论是设备的日常管理还是遇到紧急情况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遇事不慌。更要有信心来做好每项工作。
2、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思考问题,遇到不懂得要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3、通过有效的正确的途径来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来找到一个号的解决办法,将导致问题的原因罗列出来,用统计技术分析方法来,针对影响因素确定如何去改善问题,如何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车间由于离心泵有近300台,并且损坏较为频繁,我们用过因果分析法中的鱼骨图法,对机封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找到了影响机封寿命的主要原因是物料对机封O型圈的腐蚀和个别机泵有质量问题。而导致机封损坏较为频繁。
4、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任何的方案不去实践也只是空谈,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的阶段,通过实践能够更好的验证我们提出的方案准确性。并能够发现前期方案的不尽完善的地方。我车间大型设备就是利用控制图原理来分析机组的运行情况。
5、事后善于总结,总结是一种很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当你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某种方式将问题处理这就是一个过程就有总结的必要,总结的目的就是根据一个事情的过程给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一种借鉴。并能够提高自己工作能力。通过这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的总结能够体会到工作中的不足。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5
品质两字是由三个口和三个斤组成,也就是说要想做好品质,除了要严格遵守作业标准外,还需品质管理人员婆婆妈妈,斤斤计较去指导您负责范围的作业及品质检验人员,让之理解并执行,同时需确认实施效果。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例如某些企业,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而管理人员每次均采取罚款,而且还骂员工很笨,教多次都教不会,使员工抵触情绪及怨言很大,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只有在下属执行某件任务之前通过教育或在模治具上做一些防呆措施去防范其犯错,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一个优秀的品管人员,他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生产组长(或供应商)在生产之前教育每一个作业员工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检验标准,并通过每一环节的严格检验,层层把关,使成品品质达到预定品质水平的目的。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品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品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品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品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品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包规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品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品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返修、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品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通过以上一个现场简单的一问一答案例,相信各位正从事品质及现场管理工作的人员有所体会,对后续的质量管控有了新的方法和目标。
总结:其实现场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就六个字(三原则):眼到、
心到、手到;一个不良也逃不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到现场找问题,注重细节,通过眼睛去巡视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或拿来看看,发现不符合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
反思:为何亿佳现场5S及作业标准执行力始终未得好的提升?主要是品质意识、责任心、执行力三方面做得不够,要想做好品质,就必须得从这三方面作手,做到人人品管,每一个作业人员均要有把下一工序当成自己的终端客户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我自己买的话,会满意吗?是否会打折扣?只要每一个人有了这种心态,亿佳公司的品质不久将会上升一个台阶。
最后祝愿:希望亿佳公司上到高层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
好好看一看;用心想一想;
用在实际中;工作更顺利;
品质提升了;订单增多了;
老板赚钱了;工资加多了;
自己赚钱了;梦想实现了。
亿佳品质管理课:张正彬
日期:xx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6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这是近几年来我对工程管理的认识,纵观一些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事故的发生大多数都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当然工程管理包括所有工程参与方的管理。作为甲方,我认为甲方的现场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商住工程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它的质量关系着公众的利益,影响甚大。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作为甲方的质量控制主要分布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我认为作为甲方的现场质量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在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地质勘察报告及各设计规范要求等合理编制设计任务书,确定目标质量。
2)根据设计合同对质量方面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考虑房屋的间距及施工的要求确定是否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3)工程项目的实体施工主要由施工单位完成,因此甲方要使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则首先在进行选择施工单位时,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在建工程的情况等有充分的了解;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了解施工单位在近年来的工程业绩,以及在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以确定该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以及估计该施工单位施工能力是否能达到甲方预定质量目标,并且在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质量标准。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对于甲方来说,主要是监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强制性验收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在跟踪监督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如组织各参与方有关人员参加的定期质量检查、抽查等,保证预定的工程质量目标得以贯彻执行。
二、进度管理
作为商住项目来讲,由于受资金回笼的需要,工期会影响到项目的开盘、竣工验收等节点的时间,我认为甲方的进度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事前控制
根据公司的要求及类似工程的经验科学合理的编制项目总进度规划及总进度计划,并确定项目的总工期及每单位工程的总工期及里程碑事件工期。根据确定的总工期要求及里程碑事件工期要求确定单位工程合同工期及单位工程节点工期。
目前,大多数施工承包合同中对总工期的要求一般都能比较明确,而对节点工期的要求基本都忽略了,我认为节点工期对住宅项目来讲非常重要,比如按照国家政策,预(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应满足工程形象进度达到多层50%、高层30%,因而如果中间节点工期没有确定,则有可能会影响资金的回笼及销售时间的推迟。
2、事中控制
甲方对工期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根据合同对工期的要求进行,确保实现目标工期。而现场实施条件、气候、地质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管理过程错综复杂,因而必须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在进度管理跟踪监控的过程中,及时收集进度实际值,并对进度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如有偏差,则在旬(周)进度计划或月进度计划中及时调整,如发现原有的进度目标不合理,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3、事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收集周(旬)进度计划、月(季)进度计划,并在每周(旬)、月(季)底对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如出现拖延情况,应选择加快进度计划的工序,以保证总的进度计划得以实施。当然,在选择加快进度计划的工序时,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二、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三、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最少的工作等。
三、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中甲方管理的重要环节,甲方安全管理的任务主要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将安全生产所需的费用编入;另外,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并充分了解该施工单位近年来是否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甲方应保证所提供的项目所需的地下管线等项目的实际资料真实准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工期要求进行,不得无故要求施工单位赶工,特别是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赶工;而且甲方还要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是否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规定,监理单位的监理行为是否违反了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定期检查。
四、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是任何一个甲方都特别看重的问题,而投资控制与质量、进度、安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投资控制也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考虑:
1、事前控制:
在签订设计合同前首先要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并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成本签订设计合同,并且应在设计合同中明确设计的造价,以及目标成本。而且为了鼓励设计方能精心设计,尽可能降低成本,可以通过经济激励的方法,比如建筑工程造价比目标成本造价低,则在差额部分中取一个百分比作为奖励给设计方,从而充分发挥设计方的主观能动性。
2、事中控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事中控制主要表现在工程签证及材料采购方面,工程签证主要为挖(回填)土及现场变更引起的签证。
对于挖(回填)土的控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在初步设计阶段应依据可能产生挖(回填)土的工程量合理确定路面的绝对标高及±0.000的绝对标高。二、在挖土前合理考虑土方堆放的位置及回填土的路线。三、在充分考虑作业空间、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挖土的土方量。
现场变更签证的控制主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提前预控,尽量减少图纸错误及减少变更。
五、工程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是目前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能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根据有关国际文献的相关资料统计: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有关;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由此可见信息交流对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之大。
因此,甲方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收集项目的各种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进行管理,使项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交流,并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共享,从而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六、团队的建设
无论哪个项目都通过人员来实施,人是整个项目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而人员又包括建筑施工劳动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甲方现场管理人员。各种工种的人员组成了团队,因而一个项目要想获得成功,有一个好的团队是不可缺少的,合适的团队机制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和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于甲方的现场团队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获取
甲方现场管理人员的获取可以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或通过招标、签订服务合同等方式来获取,人员素质是选择人员获取方式的重要因素,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选择工作人员前首先应明确工程所需人员的类型、素质及要求等。
2、团队建设
由于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是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的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而形成合适的团队机制,则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和项目管理工作效率。
3、管理项目管理班子成员
严格管理项目管理班子成员,明确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的职责、权限,以确保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对工作的理解。
七、组织与协调
由于一个工程项目由由多个不同的参与方共同参与完成,而甲方对工程项目的组织与协调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其中行政手段主要在内部的组织与协调中采用,而合同手段主要是在与项目各参与方的组织与协调中采用。
八、现场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管理可采取的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对于目前的建筑市场管理来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工程各参与方对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合同措施相对来讲比较完善,但往往各参与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忽略了经济措施。采取经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经济措施是一项激励措施。二、经济措施是一项制约措施。三、经济的激励和制约是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7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质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我们应该知道,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保证是在其上岗作业去之前培训到位,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8
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与关怀及各级同时的配合下,顺利的展开了本职岗位工作,在工作中有得有失,在此半年度个人述职中,本人对自己岗位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用心做事,以德做人是我个人的理念,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首先是落实自己岗位职责目的,半年来根据公司技术文件及规范管理制度,对事业部管理品质、技术文件进行了要求与修订,并落实执行到生产现场,进行过程品质监控和过程技术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实时配合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工作。在实际工作对现场生产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协调。在问题反馈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工艺要求和品质控制流程进行完善。充分有效的更新相关品质要求。
其次在进行技术管理,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展开资源共享,让外界技术进行借鉴和实践,不断提升压铸事业部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相关的技术资源实践到工作当中,指导和参与现场技术问题的讨论,并对技术潜在的因素进行评审,突破相关技术难题,在前期开发中预估和杜绝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理念支持和评审。
其三,在品质控制管理中,对供应商品质异常问题点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配合产品制造的模具制作前期评审,在产品异常时进行外协厂商的考核和抽查验证,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对内部质量的预防,实施进料再次验证,并跟进改善动作的有效性,杜绝因外协内在因素导致产品质量的异常。监督协调品质改善动作的实施,对事业部品质状况每月进行汇报与检讨,对内部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提出并要求整改,以实际效果进行再次验证,督导问题改善彻底。组织讨论改善方案,落实有效改善动作,并延伸展开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动作。针对产品的特性,对产品工艺要求、控制手段、改善方案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配合改善动作的实施。
综合管理本部门日常工作及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培训部门人员的团队精神与意识。以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在人员工作心态上引导以公司目标为方向,进行工作方式的展开,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问题点,维护团队作战能力,有效的展现团队精神状态,积极奋进的思想理念为主体进行本部门日常工作。维护公司利益的同时维护员工利益,争取可争取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安全意识的宣导,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以预防为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回顾以上工作的展开,本人的工作同时还存在需要改善和落实、提升的空间,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以下是对本人工作的展开的思路
站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
作为一个技术和品质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是首当其冲,从新品的开发评估工作的参与以及制造能力的分析、品质要求、品质变化的控制,基本均要在可控范围内。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随外界竞争能力的变化,需进一步的提升本部门的管理控制能力,多接触新事物,熟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企业转型管理模式的理解。开拓新视野、新思路。参考经验模式,理出新发展理念配合企业凸显竞争优势。
完善管理与流程
根据相关作业流程,修改前期的作业流程到固化流程,经过流程的修改,完善部门组织架构的设定和各单位人员的职责阐述,以流程和职责要求落实部门人员的工作,并加以考核管理。
有效的考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落实和考核部门人员工作效率。其中不乏存在因个人能力导致的失误存在,需要更进一步的培训和引导,并坚持不懈的循序培训工作的落实。对部分人员工作方式的沟通,让其更熟悉自己的业务和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进一步沟通与加强团队精神
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时间累积,造就环境的根深蒂固文化都是人所为,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不是某一个人来可以改变的,就如一颗树改变不了气候。首先不要去改变环境,先去适应,在工作中寻找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步按流程进行问题的沟通,提出观点和改变问题的得失,权衡利弊后进行共同协商与修改,只有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固化已经修改的,最终才可以规范化、标准化。
在纵横向沟通时多少都会存在诸多矛盾,本着以看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得心态去面对,认真处理、对待、化解矛盾,从矛盾的产生可以理解为人为的制造矛盾,抓住人性,理解人性,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从而去理解人,同时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让沟通的人认可和理解。
一个个体适应环境,带动一个团队适应环境,相对理解就是个人如何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中力拔,同时彰显团队工作的能力。
目前的团队:从组织架构的分工,存在依赖于某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基础上难以突破,存在思维上的迂回,分析问题比较单一,缺少相对的知识面和说服力。需要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存在内部工作的展开动作衔接不顺畅,多面手人才的匮乏,存在部分工作落实打折扣。以上基于人员的补充需要跟进与改善。
新生人员能力的提升和培训
团队能力的强化,新生人员工作能力需要培训。流程化管理:熟悉流程运作、掌握流程运行控制方法及资源的利用与协调。培训多面手,扩大团队作战能力。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9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质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我们应该知道,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保证是在其上岗作业去之前培训到位,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质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质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质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规定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质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质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后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质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其实现场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就六个字(三原则):眼到、心到、手到;一个不合格也逃不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到现场找问题,注重细节,通过眼睛去巡视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或拿来看看,发现不符合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
为何公司“6S现场管理”始终未得到好的提升?主要是品质意识、责任心、执行力三方面做得不够,要想做好品质,就必须得从这三方面作手,做到人人质管,每一个作业人员均要有把下一工序当成自己的终端客户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我自己买的话,会满意吗?是否会打折扣?
会上升一个台阶。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10
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与关怀及各级同时的配合下,顺利的展开了本职岗位工作,在工作中有得有失,在此半年度个人述职中,本人对自己岗位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用心做事,以德做人是我个人的理念,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首先是落实自己岗位职责目的,半年来根据公司技术文件及规范管理制度,对事业部管理品质、技术文件进行了要求与修订,并落实执行到生产现场,进行过程品质监控和过程技术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实时配合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工作;在实际工作对现场生产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协调;在问题反馈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工艺要求和品质控制流程进行完善;充分有效的更新相关品质要求。
其次在进行技术管理,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展开资源共享,让外界技术进行借鉴和实践,不断提升压铸事业部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相关的技术资源实践到工作当中,指导和参与现场技术问题的讨论,并对技术潜在的因素进行评审,突破相关技术难题,在前期开发中预估和杜绝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理念支持和评审。
其三,在品质控制管理中,对供应商品质异常问题点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配合产品制造的模具制作前期评审,在产品异常时进行外协厂商的考核和抽查验证,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对内部质量的预防,实施进料再次验证,并跟进改善动作的有效性,杜绝因外协内在因素导致产品质量的异常;监督协调品质改善动作的实施,对事业部品质状况每月进行汇报与检讨,对内部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提出并要求整改,以实际效果进行再次验证,督导问题改善彻底;组织讨论改善方案,落实有效改善动作,并延伸展开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动作;针对产品的特性,对产品工艺要求、控制手段、改善方案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配合改善动作的实施。
综合管理本部门日常工作及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培训部门人员的团队精神与意识;以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在人员工作心态上引导以公司目标为方向,进行工作方式的展开,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问题点,维护团队作战能力,有效的展现团队精神状态,积极奋进的思想理念为主体进行本部门日常工作;维护公司利益的同时维护员工利益,争取可争取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安全意识的宣导,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以预防为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回顾以上工作的展开,本人的工作同时还存在需要改善和落实、提升的空间,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以下是对本人工作的展开的思路:
1、站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
作为一个技术和品质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是首当其冲,从新品的开发评估工作的参与以及制造能力的分析、品质要求、品质变化的控制,基本均要在可控范围内;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随外界竞争能力的变化,需进一步的提升本部门的管理控制能力,多接触新事物,熟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企业转型管理模式的理解;开拓新视野、新思路;参考经验模式,理出新发展理念配合企业凸显竞争优势。
2、完善管理与流程
根据相关作业流程,修改前期的作业流程到固化流程,经过流程的修改,完善部门组织架构的设定和各单位人员的职责阐述,以流程和职责要求落实部门人员的工作,并加以考核管理。
有效的考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落实和考核部门人员工作效率;其中不乏存在因个人能力导致的失误存在,需要更进一步的培训和引导,并坚持不懈的循序培训工作的落实;对部分人员工作方式的沟通,让其更熟悉自己的业务和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进一步沟通与加强团队精神
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时间累积,造就环境的根深蒂固文化都是人所为,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不是某一个人来可以改变的,就如一颗树改变不了气候;首先不要去改变环境,先去适应,在工作中寻找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步按流程进行问题的沟通,提出观点和改变问题的得失,权衡利弊后进行共同协商与修改,只有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固化已经修改的,最终才可以规范化、标准化。
在纵横向沟通时多少都会存在诸多矛盾,本着以看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得心态去面对,认真处理、对待、化解矛盾,从矛盾的产生可以理解为人为的制造矛盾,抓住人性,理解人性,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从而去理解人,同时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让沟通的人认可和理解。一个个体适应环境,带动一个团队适应环境,相对理解就是个人如何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中力拔,同时彰显团队工作的能力。
目前的团队:从组织架构的分工,存在依赖于某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基础上难以突破,存在思维上的迂回,分析问题比较单一,缺少相对的知识面和说服力;需要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存在内部工作的展开动作衔接不顺畅,多面手人才的匮乏,存在部分工作落实打折扣;以上基于人员的补充需要跟进与改善。
4、新生人员能力的提升和培训
团队能力的强化,新生人员工作能力需要培训。流程化管理:熟悉流程运作、掌握流程运行控制方法及资源的利用与协调;培训多面手,扩大团队作战能力。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1
6月16日至27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全省第十八期护理管理职员培训班”。经验丰富、德高看重的护理先辈们讲授的一堂堂出色课程,像暗夜里的灯塔照亮了我,使我对护理管理有了新的熟悉,更新了观念、拓宽了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我晓得了,身为一位护士长,不但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还要有综合能力,有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拓宽眼界和思路,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护理工作需要。
护士长必须具有较强的沟通调和能力,应用本身的人格魅力来团结并影响科室成员,使我们的团队成员工作起来,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发挥科室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并依照各人所上进行科学分工,做到人人参与管理。
社会在发展,患者的要求也在不断进步,要进步患者对我们的满意度,就必须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从细处进手,展开护理工作。一样,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细节决定护理质量;细节确保护理安全;细节和谐护患关系;细节促进医护友谊;细节决定成败!
“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安全意识,医疗 -就会不断出现。护士长作为科室的领头人,应当组织全科职员认真学习相干法律法规,加强护士责任心,进步安全意识,严防过失事故的发生。护士长应做好护理质量控制,特别是现场质量控制。天天对急救药品及器材、消毒隔离、手卫生、护理措施的实施、查对制度的落实等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和题目,及时讨论分析,查找缘由,延续改进、追踪检查,不断进步护理质量。
对科内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并进行理论及操纵考核,协助护士做好职业规划,建立其敬业奉献的精神。
接受培训的这些日子,我看到了护理先辈们对护理事业的专注、投进、执着及忘我奉献。我感动的同时,也感遭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要和我的团队火伴一起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努力工作,为我们的护理事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2
公司安排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是为了提高我们公司员工管理能力,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无偿的行为。但对我们员工自身来讲时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通过本次培训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学会应用了统计技术分析方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的控制与质量的改进是企业的原动力。而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含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我以前认为全面管理就是判定产品的好与坏,是检查的工作。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的工作,是所有一切工作的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成立一整套方法和体系,并能不断完善与提高。
现阶段,我车间的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产量也有显著的提高,如何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如何去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去维护保养好设备,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车间设备品种多,设备总量大的特点,为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安全运行,开展设备质量管理很有必要性。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建设与方案提升体系,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有效的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及产品的品质,成为持续的工作要求。联系自身实际工作中,应进一步着力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专业性上持续加强,这是提高自身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根本,工作上不断精细化,这是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有效方法,要整合完善相关信息的收集,不断完善管理系统,这是提高工作品质的必然要求。
通过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我学会了应用统计技术来分析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1、首先要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工作逐步细化无论是设备的日常管理还是遇到紧急情况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遇事不慌。更要有信心来做好每项工作。
2、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思考问题,遇到不懂得要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3、通过有效的正确的途径来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来找到一个号的解决办法,将导致问题的原因罗列出来,用统计技术分析方法来,针对影响因素确定如何去改善问题,如何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车间由于离心泵有近300台,并且损坏较为频繁,我们用过因果分析法中的鱼骨图法,对机封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找到了影响机封寿命的主要原因是物料对机封O型圈的腐蚀和个别机泵有质量问题。而导致机封损坏较为频繁。
4、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任何的方案不去实践也只是空谈,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的阶段,通过实践能够更好的验证我们提出的方案的准确性。并能够发现前期方案的不尽完善的地方。我车间大型设备就是利用控制图原理来分析机组的`运行情况。
5、事后善于总结,总结是一种很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当你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某种方式将问题处理这就是一个过程就有总结的必要,总结的目的就是根据一个事情的过程给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一种借鉴。并能够提高自己工作能力。通过这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的总结能够体会到工作中的不足。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深圳研发质量管理培训,了解了业界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优秀模式与实践,学习了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重点关注了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的分层分级与操作方法。培训讲师曾在HW公司多年从事流程引导,对新产品开发流程的讲解使我对IPD中岗位、角色,如PAC(产品决策委员会)、PMT(项目管理团队)、PDT(产品开发团队)、PQA(产品质量保证)等有了更深的认识。
参加这次培训的人员来自五家公司,主要是技术总监、项目管理部和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公司也都是中小企业,只有我们公司拥有实施IPD经历和研发管理信息平台,加上目前正在实施的系统工程(硬件可靠性、失效分析、物料认证),说明我们公司具有成长为中型企业的潜力,只是感觉公司之前对IPD流程的理解和贯彻落实的力度还不够。
研发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包括研发质量管理组织建立、研发质量策划、研发质量控制(技术评审和产品测试)、研发质量保证和研发质量改进。而技术评审穿插于产品概念、计划、开发、验证与发布各阶段之间,目前也正是我们公司产品开发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以往有些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没有将技术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我们目前很多评审将研发组内纵向模块级评审与涉及PDT多部门的横向产品级评审混为一团,所以有人对跟自己无关的事讨论占用大家时间有意见,甚至有时不参加会议。
只有分级评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项目组在进行产品级评审之前必须先进行研发组内模块级评审,并做好必要记录和有关问题解决办法,模块级评审可以邀请其他技术部门高手参加,技术专家提供意见但不承担责任,可以不签字或者签字注明“特邀”,以便明确责任。产品级评审主要针对PDT各部门之间接口部分和模块级评审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果模块级评审进行充分,产品级评审过程的时间就会降下来。建议由QA组织产品级评审,并对项目组的模块级评审记录和准备提交产品级评审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后方能进行产品级评审,同时维持会场秩序,避免陷入细节,避免把各村、乡、县里的事情都放到省级会议上讨论,提醒PDT中各部门代表真正代表其部门发言。
考虑到QA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有限,模块级评审尽量参加,产品级评审则必须参加。抓好技术评审将是今年和明年研发质量保证组的工作重心。
技术评审最后谁来拍板呢?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还是产品总监?我跟培训老师特别交流过。目前我们公司把产品经理定位于产品需求管理和市场支持,处在产品开发的两头把关。这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往往对多个项目提供支持,开会、出差较多。产品总监更是事务众多,评审会时常无法参加,对项目的了解项目经理则更为全面。培训师建议:产品总监授权项目经理综合PDT成员意见,对技术评审最后拍板。我也认为项目经理具备这个能力。
需求评审非常重要,它对设计、开发影响最大,变更也是最多的,如何控制好变更,尽量减少变更?最好办法是一开始就尽量把事情做充分。需求评审时召集PDT成员代表自己部门提出需求,如工艺工程师提可制造性需求、测试工程师提可测试性需求、工程部提可服务性需求等等,我们的PDT成员除研发部门外生产、营销、工程目前还没有充
分利用自己的发言权,他们对项目的了解也是皮毛,产品需求里自然也很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有人将研发、市场和销售部比作一个足球队的后卫、中场和前锋,市场部是中场发动机,负责整合资源、策划和组织进攻,我们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场,培养产品经理的市场意识和建设产品经理后备队伍是关键。
研发质量管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质量审计,据我所知我们目前没有组织过对哪款产品或项目进行正式的质量审计和记录,即使产品在市场上出现较大问题。适时启动项目质量审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分清是态度、能力还是流程问题。如果是能力不足造成,应该给机会再提高;如果是流程问题,则改进流程;如果是态度问题,培训师建议格杀勿论。有人反问:现在不是提倡人性化管理么?培训师的一句话使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我们常常把人情化和人性化混淆了,容忍不端正的态度就是打击所有人的积极性!
这次培训还提到很多我关心的内容,包括质量保证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和矩阵组织中项目成员绩效考核等,但目前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把技术评审做到位,我们研发质量保证组下步工作将围绕公司评审流程和评审参与人员展开分析,力争做到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提高与会人员时间的有效性。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4
通过XX教授的安全知识培训,对于安全生产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灵活应用安全管理的五种手段;督促,检查,落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四级安全教育,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对本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要求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作为安全员应当根据本车间生产特点,对安全生产现场进行经常性检查,每天的工作应在现场,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通过安全培训教育,运用心理学,使员工提高安全技能,安全意识,消除侥幸心理,杜绝违章行为。
新的安全管理理念:_教授介绍了一些新的安全管理理念,从历史学角度阐述了安全哲学的概念;系统化安全;本质化安全;安全系统理论;控制论原理;信息论原理;行为科学原理;激励理论;事故系统要素;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因素;人的安全素质分析;事故心理学;事故损失分析;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的科学手段;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新的安全管理理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作为安全员更要迅速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把这些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灵活运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尽可能地提高本质化安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各种习惯性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文明,安全的生产环境。做好单位安全生产的安全保障工作。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1
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提高我们多氟多“六氟”产品质量认识,在这个前景势头良好的状态下,更要严格把关,提高作为员工的操作水平和质量责任心。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2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质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我们应该知道,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最好的保证是在其上岗作业去之前培训到位,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质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质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质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规定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质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质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后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质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其实现场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就六个字(三原则):眼到、心到、手到;一个不合格也逃不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到现场找问题,注重细节,通过眼睛去巡视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然后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发现有不规范的地方,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或拿来看看,发现不符合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
为何公司“6S现场管理”始终未得到好的提升?主要是品质意识、责任心、执行力三方面做得不够,要想做好品质,就必须得从这三方面作手,做到人人质管,每一个作业人员均要有把下一工序当成自己的终端客户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我自己买的话,会满意吗?是否会打折扣?
会上升一个台阶。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3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这是近几年来我对工程管理的认识,纵观一些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事故的发生大多数都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当然工程管理包括所有工程参与方的管理。作为甲方,我认为甲方的现场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商住工程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它的质量关系着公众的利益,影响甚大。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作为甲方的质量控制主要分布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我认为作为甲方的现场质量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在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地质勘察报告及各设计规范要求等合理编制设计任务书,确定目标质量。
2)根据设计合同对质量方面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考虑房屋的间距及施工的要求确定是否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3)工程项目的实体施工主要由施工单位完成,因此甲方要使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则首先在进行选择施工单位时,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在建工程的情况等有充分的了解;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了解施工单位在近年来的工程业绩,以及在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以确定该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以及估计该施工单位施工能力是否能达到甲方预定质量目标,并且在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质量标准。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对于甲方来说,主要是监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强制性验收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在跟踪监督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如组织各参与方有关人员参加的定期质量检查、抽查等,保证预定的工程质量目标得以贯彻执行。
二、进度管理
作为商住项目来讲,由于受资金回笼的需要,工期会影响到项目的开盘、竣工验收等节点的时间,我认为甲方的进度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事前控制
根据公司的要求及类似工程的经验科学合理的编制项目总进度规划及总进度计划,并确定项目的总工期及每单位工程的总工期及里程碑事件工期。根据确定的总工期要求及里程碑事件工期要求确定单位工程合同工期及单位工程节点工期。
目前,大多数施工承包合同中对总工期的要求一般都能比较明确,而对节点工期的要求基本都忽略了,我认为节点工期对住宅项目来讲非常重要,比如按照国家政策,预(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应满足工程形象进度达到多层50%、高层30%,因而如果中间节点工期没有确定,则有可能会影响资金的回笼及销售时间的推迟。
2、事中控制
甲方对工期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根据合同对工期的要求进行,确保实现目标工期。而现场实施条件、气候、地质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管理过程错综复杂,因而必须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动态管理,在进度管理跟踪监控的过程中,及时收集进度实际值,并对进度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如有偏差,则在旬(周)进度计划或月进度计划中及时调整,如发现原有的进度目标不合理,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3、事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收集周(旬)进度计划、月(季)进度计划,并在每周(旬)、月(季)底对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如出现拖延情况,应选择加快进度计划的工序,以保证总的进度计划得以实施。当然,在选择加快进度计划的工序时,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二、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三、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最少的工作等。
三、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中甲方管理的重要环节,甲方安全管理的任务主要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将安全生产所需的费用编入;另外,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并充分了解该施工单位近年来是否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甲方应保证所提供的项目所需的地下管线等项目的实际资料真实准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工期要求进行,不得无故要求施工单位赶工,特别是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赶工;而且甲方还要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是否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规定,监理单位的监理行为是否违反了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定期检查。
四、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是任何一个甲方都特别看重的问题,而投资控制与质量、进度、安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投资控制也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考虑:
1、事前控制:
在签订设计合同前首先要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并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成本签订设计合同,并且应在设计合同中明确设计的造价,以及目标成本。而且为了鼓励设计方能精心设计,尽可能降低成本,可以通过经济激励的方法,比如建筑工程造价比目标成本造价低,则在差额部分中取一个百分比作为奖励给设计方,从而充分发挥设计方的主观能动性。
2、事中控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事中控制主要表现在工程签证及材料采购方面,工程签证主要为挖(回填)土及现场变更引起的签证。
对于挖(回填)土的控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初步设计阶段应依据可能产生挖(回填)土的工程量合理确定路面的绝对标高及±0。000的绝对标高。
二、在挖土前合理考虑土方堆放的位置及回填土的路线。
三、在充分考虑作业空间、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挖土的土方量。
现场变更签证的控制主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提前预控,尽量减少图纸错误及减少变更。
五、工程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是目前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能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根据有关国际文献的相关资料统计: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有关;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由此可见信息交流对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之大。
因此,甲方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收集项目的各种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进行管理,使项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交流,并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共享,从而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六、团队的建设
无论哪个项目都通过人员来实施,人是整个项目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而人员又包括建筑施工劳动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甲方现场管理人员。各种工种的人员组成了团队,因而一个项目要想获得成功,有一个好的团队是不可缺少的,合适的团队机制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和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于甲方的现场团队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获取
甲方现场管理人员的获取可以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或通过招标、签订服务合同等方式来获取,人员素质是选择人员获取方式的重要因素,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选择工作人员前首先应明确工程所需人员的类型、素质及要求等。
2、团队建设
由于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是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的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而形成合适的团队机制,则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和项目管理工作效率。
3、管理项目管理班子成员
严格管理项目管理班子成员,明确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的职责、权限,以确保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对工作的理解。
七、组织与协调
由于一个工程项目由由多个不同的参与方共同参与完成,而甲方对工程项目的组织与协调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其中行政手段主要在内部的组织与协调中采用,而合同手段主要是在与项目各参与方的组织与协调中采用。
八、现场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管理可采取的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对于目前的建筑市场管理来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工程各参与方对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合同措施相对来讲比较完善,但往往各参与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忽略了经济措施。采取经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经济措施是一项激励措施。二、经济措施是一项制约措施。三、经济的激励和制约是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4
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与关怀及各级同时的配合下,顺利的展开了本职岗位工作,在工作中有得有失,在此半年度个人述职中,本人对自己岗位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用心做事,以德做人是我个人的理念,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首先是落实自己岗位职责目的,半年来根据公司技术文件及规范管理制度,对事业部管理品质、技术文件进行了要求与修订,并落实执行到生产现场,进行过程品质监控和过程技术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实时配合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工作。在实际工作对现场生产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协调。在问题反馈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工艺要求和品质控制流程进行完善。充分有效的更新相关品质要求。
其次在进行技术管理,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展开资源共享,让外界技术进行借鉴和实践,不断提升压铸事业部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相关的技术资源实践到工作当中,指导和参与现场技术问题的讨论,并对技术潜在的因素进行评审,突破相关技术难题,在前期开发中预估和杜绝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理念支持和评审。
其三,在品质控制管理中,对供应商品质异常问题点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配合产品制造的模具制作前期评审,在产品异常时进行外协厂商的考核和抽查验证,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对内部质量的预防,实施进料再次验证,并跟进改善动作的有效性,杜绝因外协内在因素导致产品质量的异常。监督协调品质改善动作的实施,对事业部品质状况每月进行汇报与检讨,对内部存在的问题点进行提出并要求整改,以实际效果进行再次验证,督导问题改善彻底。组织讨论改善方案,落实有效改善动作,并延伸展开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动作。针对产品的特性,对产品工艺要求、控制手段、改善方案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配合改善动作的实施。
综合管理本部门日常工作及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培训部门人员的团队精神与意识。以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在人员工作心态上引导以公司目标为方向,进行工作方式的展开,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问题点,维护团队作战能力,有效的展现团队精神状态,积极奋进的思想理念为主体进行本部门日常工作。维护公司利益的同时维护员工利益,争取可争取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安全意识的宣导,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以预防为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回顾以上工作的展开,本人的工作同时还存在需要改善和落实、提升的空间,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以下是对本人工作的展开的思路
站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
作为一个技术和品质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是首当其冲,从新品的开发评估工作的参与以及制造能力的分析、品质要求、品质变化的控制,基本均要在可控范围内。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随外界竞争能力的变化,需进一步的提升本部门的管理控制能力,多接触新事物,熟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企业转型管理模式的理解。开拓新视野、新思路。参考经验模式,理出新发展理念配合企业凸显竞争优势。
完善管理与流程
根据相关作业流程,修改前期的作业流程到固化流程,经过流程的修改,完善部门组织架构的设定和各单位人员的职责阐述,以流程和职责要求落实部门人员的工作,并加以考核管理。
有效的考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落实和考核部门人员工作效率。其中不乏存在因个人能力导致的失误存在,需要更进一步的培训和引导,并坚持不懈的循序培训工作的落实。对部分人员工作方式的沟通,让其更熟悉自己的业务和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进一步沟通与加强团队精神
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时间累积,造就环境的根深蒂固文化都是人所为,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不是某一个人来可以改变的,就如一颗树改变不了气候。首先不要去改变环境,先去适应,在工作中寻找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步按流程进行问题的沟通,提出观点和改变问题的得失,权衡利弊后进行共同协商与修改,只有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固化已经修改的,最终才可以规范化、标准化。
在纵横向沟通时多少都会存在诸多矛盾,本着以看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得心态去面对,认真处理、对待、化解矛盾,从矛盾的产生可以理解为人为的制造矛盾,抓住人性,理解人性,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从而去理解人,同时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让沟通的人认可和理解。
一个个体适应环境,带动一个团队适应环境,相对理解就是个人如何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中力拔,同时彰显团队工作的能力。
目前的团队:从组织架构的分工,存在依赖于某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基础上难以突破,存在思维上的迂回,分析问题比较单一,缺少相对的知识面和说服力。需要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存在内部工作的展开动作衔接不顺畅,多面手人才的匮乏,存在部分工作落实打折扣。以上基于人员的补充需要跟进与改善。
新生人员能力的提升和培训
团队能力的强化,新生人员工作能力需要培训。流程化管理:熟悉流程运作、掌握流程运行控制方法及资源的利用与协调。培训多面手,扩大团队作战能力。
品质管理心得体会5
品质管理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客户满意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企业只有得到买方的同意,才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为此不能欠缺,必不可少的生产、销售的技术,确保产品质量的技术等,正确经济的制造出满足顾客产品质量要求的管理体系。所以如前所述,追求所有工作的效率提高和具有改进效果的工作方法,因此解决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各样问题,常常探索更有效的新方法是必要的。这样的活动称重庆凡特施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品质管理。并且将关于制造的品质管理作为重点叙述。事务工作如前所述也有很多共同点。
品管的学习计划完成了,但并不意味着我对品管知识全部掌握了,时间是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在导师关心指导下,加上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感觉每一天过的很充实、很快乐。
工作上:
日常工作中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积极学习、实践,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注重细节,做事情及整理文件清晰明了、有条不紊。保持“慎独”的思想意识,不仅要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而且要做好每天的工作任务。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省,不断的总结,只有这样才会更快、更好的使自己职业素质得以提升。
在团队里、组织里不应具有自私、短视的思想,要有大局观,是每个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种素质修养的提升过程,因此端正心态和思想意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做好工作的根基。
心态上:
无论细致繁琐的工作,还是简单零碎的工作都要有耐心、认真的去对待,无条件的去把工作完成并做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不好或有瑕疵,领导批评,没有任何借口,应该不断的反省、学习、改过,争取不二过。平常心态去对待别人的误解,真正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做事、为人不情绪化,尽量控制好情绪,不因情绪的波动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不迁怒。时刻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去对人、对事、对工作,心中时刻保持“止、定、静、安、虑、得”的做事方法,确定自己的目标,将其量化,并努力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始终保持“慎独”“慎言”的习惯,不为外界的纷杂而干扰自己内心的标准,严守自己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尤其是后者更是体现自我的修养和情操!
学习上:
学习上,不知足,天天不断学习,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和学习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坚持不懈的学习先进科研知识,为产品的质量提高和创新做好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