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古诗的读后感


苔古诗的读后感

苔古诗的读后感

苔的读后感作文篇1

  前一段日子,读完了《苔丝》——流着眼泪读完的。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小说了,可从次数上来看虽是第二次,实质上只能说是第一次,或者说是一次多一点点。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才只是一个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读得也很粗略,那时,我对《苔丝》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丝这个人物挺可怜的,除此以外便所剩无几了,根本没有把自己融入整个情节中去,根本没有对苔丝这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过任何有意识的评价,根本没有想过苔丝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是与其性格,与她所处的环境是如此密不可分。这一次阅读,我不敢说我已经看懂了,但我对整个情节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

  《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出了他悲观的宿命论,主人公苔丝陷入悲惨境地,但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与戏弄,最后走上绝路。但她走上绝路,绝不像某些低俗小说那样一味追求情节曲折而硬让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在故事的开端,当苔丝的父亲约翰·德比被告知自己这样一个贫穷小贩竟是古代德伯家族——一个十分高贵显要的家庭的后裔后,她的父母要她去有钱的德伯太太家攀亲戚,她天性纯朴,厌恶趋炎附势,不同意去,但后来,她由于担心喝得酩酊大醉的父亲半夜外出送蜂密进城会出现意外,才与弟弟一起替父亲跑一次腿,然而途中却出现了意外——她家唯一一匹赶车的马被轧死了,失去一匹马对他们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失去了用以维持生活的工具。在埋葬这匹衰老枯瘦的马时,几个孩子们都放声大哭,苔丝没有,他脸色苍白,没有表情,似乎认为她自己是谋杀者,书中是这样描写的。然后她带着一种负罪感――是她自己的疏忽大意才使家庭的生活出现了危机,和她对父母的孝顺,对弟弟妹妹们的关爱,以及她强烈的责任感——必须使家庭摆脱困境的责任感,去了德伯太太家攀亲戚,也导致了她被亚历克·德伯玷污,给她日后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她的孩子在死前,她坚持要让这个不清白的小小的欲的产物受洗礼,也是强烈的责任感趋使她这样做的。如此说来,苔丝性格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她强烈的责任感了,正如苔丝坚决地要把与亚历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诉她所深爱,并且也深爱她的丈夫安吉尔一样,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像她母亲教她的,然而,苔丝没有,她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安吉尔,书里这样写道:她说得很轻,但很坚决。苔丝把这件事告诉了安吉尔,而不愿意隐瞒事实,致使安吉尔承受不住打击而与她分居,也正是源于她那责任心,不是吗?现在看整篇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吧,就是苔丝杀了亚历克后追上安吉尔的时候:克莱尔停住脚步,以询问的目光望着苔丝。‘安吉尔’,苔丝说,好像她一直等待着他们停步时克莱尔会这样看着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追你吗?我要告诉你我把他杀了!’她这么说的时候脸上露出令人同情的惨淡微笑。令人同情的惨淡微笑,你能想象一个人在杀了人后所露出的这种表情吗?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杀了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把他杀死的。不过,安吉尔,为了你,也为了我自己,我非这么做不可。显然,苔丝把杀死亚历克看成是她应尽的责任,是她必须完成的任务,为她自己,也为她丈夫。亚历克是笼罩在她心头的阴影,亚历克死了,她只觉得如释重负,只觉得自己是完成了任务,所以她急着要告诉她丈夫,这大概也就是她脸上会露出微笑,而不是杀过人后的慌乱、惊恐无措。因而在她生命的最后五天——与安吉尔在一起的五天——一生中最幸福的五天中过的生活是恬静的,她的心情也是平静的,她对待死亡的坦然也感染了逮捕她的人,她站起身来,整了整衣服向前走去;那些人还一个也没有起步。‘我准备好了’,她平静地说。我想,苔丝或许是带着幸福,甚至是带着满足感死去的,因为她觉得她死了,再也看不见安吉尔会看不起她了。这从她被逮捕前所说的话中是可以看出来的。

  至此为止,我所说的都是苔丝,也许你会问起安吉尔为什么会接受不了苔丝曾被亚历克玷污并产有一子这一残酷事实而提出与她分居,他不是很爱苔丝吗?难道他对苔丝的爱并不是高尚的.吗?那么,我要说,他是因为太爱苔丝了,他心目中的苔丝是如此美丽,如此善良,是一切纯洁的象征,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见,心目所想的苔丝有任何过错,他努力扼杀自己对苔丝的感情,他觉得那个属于他的苔丝已经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经不是他以前所深恋的苔丝,而是有着苔丝形貌的另一个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丝把往事告诉他的那个夜晚,也就是他们开始分居的那个夜晚,他曾梦游,抱着苔丝走到了树林中,把苔轻轻放在一口棺材中,看过这篇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当时所一直重复说的那一句话:死了,死了,苔丝,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个苔丝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绝情,他的弃苔丝而去的行为,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当初最真最纯的苔丝。

  至于亚历克,我不想多说,他给苔丝带来的灾难是显而易见的,他对苔丝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对苔丝的爱,因为爱是高尚的,他对苔丝只有情欲可言,丝毫没有爱的根据。然而,苔丝并没有因为亚历克给她带来的打击而不纯洁,她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纯洁,善良,都显得那么美丽。

  上文也就是我对《苔丝》的一点感想,写好后,一阵轻松,这些话,一直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想要说的,在这里一吐为快,真是爽心。

苔的读后感作文篇2

  总的说来,这首现代诗是伤感的,有付出得不到回报的伤感,也似有对感情复合不可能的伤感。

  “依旧很久都没有欣赏过美丽/依旧很久都没有享受过快乐”,表明故事中的她暗自忧伤很久了,一个人,不去看窗外的风景,不去想人世间的琐事,不去理身边的过客。好不容易出去走走,来到“那接近枯朽的木桥,低头看那木桥上覆盖着的一层又一层的青苔”,思量着,很久……氤氲中,风轻轻拂过,她忽然记起某个未曾见面的朋友。是真的未曾谋面还是已经淡忘曾经在一起过?“看那是卷舒的白云以及那白云同样依傍着的蓝天”,心中稍微有了些慰藉。哎,“你依暖了桥边的青苔/青苔却凉透了你的双脚”,值得吗?哪位高人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复沟渠?“你的目光抚平了水里的芦苇/芦苇却扰乱了你心里的宁静”。

  本来已经渐渐远去的背影,却又上了心头,扰乱了思绪。面对现实吧,“等到那座木桥彻底破烂”,青苔仍是青苔,依旧存在,本性如此,奈何你我?忘了就忘了吧,重新来过,“笔下不再流转着伤感”……

苔的读后感作文篇3

  在鸟儿甜蜜歌唱的地方也会有毒蛇发出嘶嘶的声音。当大自然的女儿踏入文明的社会后却要面对残酷的生活环境。涉足未深的少女就这样走进了被命运捉弄的漩涡,那样不经意之间,苔丝,德伯家的苔丝就这样丢失了少女的贞操,是谁的错,坚信自己是大家族的德伯沉浸在伯爵的梦想中,是贫穷让他们将所有的人都看作了自己的救世主,轻易相信了冒牌的同姓伯爵亚雷·德伯维尔,也就是这条隐藏的毒蛇侵蚀了苔丝,让她走上了一条绵延崎岖的道路,一条孤独又无助的道路。风雨飘摇过后,太阳不再吝啬对苔丝的眷顾,在挤奶场结识了自己真正的爱人安其尔,可是新婚的夜晚,当苔丝在壁炉前吐出这段悲惨的回忆时,爱人走了,只留下了一个背影,让人心碎,明明相爱,可是仅仅因为那可笑的贞洁,这对爱人就此分道扬镳,即使最后回头,可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请求的原谅没有回复,家庭的负担让她身不由己,不知觉中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人身边。即使是作为传道者出现,那又怎样,最终的结局也是给伤害的人又加上了一道伤口,一道致命的伤口。是太多的爱让人丧失了理智,面对失而复回的爱人,让深爱着苔丝如何能够保持理智,面对伤害自己又再次欺骗自己的无耻之徒,这把被仇恨掩盖的爱情之火,怎可不燎原。为爱而拔出的利刃插入恶棍的心脏,结束了这悲惨的束缚,宁愿得到一时的幸福,胜过永远不会停止的悲痛。苔丝最终做出了最大的牺牲,逃生的那段时光相信会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只是和所爱的人牵手,只有无私的爱,别无所想,也别无所求。只求永远相互依偎,简简单单就好。在风神庙外,追捕苔丝的警察却如鬼魅般随着早晨的阳光出现了,就这样,单纯又不幸的苔丝彻底从不公平的命运中解脱了。

  人们所谓的正义终于胜利了,上帝主宰的命运终于结束了对苔丝的戏弄。也许只有自己真正的努力才可以将自己从不幸中摆脱,如果自己都不去寻找出口,怎会走出这黑暗的漩涡,如果可以,放手一搏吧,也许得到的会比以前会更多,更好……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清·袁枚

  好多年前,我随父母务工来到这里。

  这是一个极大的院子,在正阳处种了一些花儿,星星点点,在阳光的护佑下甚是好看,风拂过,花儿便也微微晃动。

  但那不属于我。

  我们的.房子在院子的背后,很小的一间矮房,阴冷且潮湿,没有阳光转弯到这里来,角落里生长着暗青色湿润的苔。

  我从这里出发,到新的学校去。学校不大,人却多。家长们牵着孩子的手从人群中穿过,把孩子护在自己身后,而孩子们仰着脸新奇地往四周看,阳光在他们脸上跃动,就像那些花儿。我在队伍的最后头,一点一点往前挪动,忽然想到了屋前暗青色的,仿佛是屋子本身繁复花纹的苔。

  我坐在教室中段靠窗的位置,无论老师站在讲台的哪个边角,我都只见得黑板略带羞涩的一角。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踱步,于是黑板便如多云天的太阳一样若隐若现。我干脆弃了这太阳,支起耳朵细细聆听,用最快的速度记下老师口中吐出来的词句。累是累点,但那是有成效的,久而久之便练就了挑重点记笔记的好手段。我时而看见身边的同学翻看厚厚的辅导书,有些羡慕。翻着手边自己的笔记也有些许无可奈何——我不是那些花儿,阳光也照不到角落。

  快毕业时,结构松散的小学教育也稍微收紧,周围的同学纷纷报名参加各式补习班,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我仍闲人一个在家留守。没有额外的课程我只好自己发狠,比别人早到学校,再最后一个离开。有时在黄昏时走回家,看见阴暗角落里苍青色一片,想象它们在白天黑夜一点点向上蔓延,努力让自己再高一点。

  毕业那一天它开花了。我如往常一样回家,拿着成绩单与奖状,看见芝麻大一点的花隐在苍青色的苔之间微笑,花小却真是花。没有光的馈赠,没有热的扶持,在阴冷的雨水与腐朽的土木之间,它可以比那些花儿更灿烂的开。

  我静静的看着,脊背挺直。阳光不来如何?风雪摧我如何?无人相扶又待如何?花终是开了,是靠自己的力量,去生长去开属于自己的花儿。

  袁枚说:“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失去日光馈赠的地方,春色也因我而来,哪怕花只米粒般大小,也要像牡丹一样骄傲的开。

苔的启示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苔的启示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苔的启示作文1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吟诵着袁枚的诗,脑海里又浮现出河边的那片苔花。

  一个夏天的中午,天气闷热,我在家里做作业,作业多而难,让我烦躁躁的。于是,我放下笔,约上爸爸,来到小溪边。

  这里是深山峡谷,空气甜润,河水清澈,让我神清气爽。我和爸爸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程,我闻到了一股异味。定睛一看,原来这是一条水沟和小河的交界处。远看,石头上布满了绿茸茸的苔,细细的、密密的丝绒般的叶子,团团簇簇地生长着,在坚硬的石块上、污泥中顽强地生长着。绿意盎然的苔给这阴暗潮湿的地方增添了一丝生机。细看,苔叶中间开满了星星点点的花,苔花洁白如雪,很是小巧,但她依然勇敢地绽放着,苔花比不上牡丹娇艳,但它展现出一股坚韧不拔的架势,无论有没有人欣赏它,它都开得热热闹闹。

  那一刻,我被苔震撼了,苔花普通,但是它的精神却很宝贵,难道我不该向它学习吗?想着自己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抱怨,学习上因为遇到挫折就放弃,我感到很惭愧。

  我也要像苔一样顽强,不在意别人的'眼光,默默努力,勇敢绽放。

苔的启示作文2

  青苔,高等植物中最低级的一种。一提到它,人们就会想到阴暗、潮湿的偏僻地带生长着的一片片、一团团可怜的绿色,它们是被人们遗忘的一道风景线。

  在这个万紫千红的大自然中,青苔没有牡丹的富贵雍容,没有兰花的淡雅清姿,也没有桃花的妖娆红艳,更没有青松翠竹的坚忍不拔……但是在这充满奇花异草的大千世界里,那生长在石缝、墙角、峭壁、沟渠……的青苔,那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依旧充满生机的青苔,却令我感动,给我带来莫大的启示。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青苔只需一片薄土,几滴雨水,便繁茂生长。它从不奢望一线阳光的照射,也不需要精心的培育和照料,更不强求人们的认可和赞美。它只是在平平凡凡的生长过程中奉献自己仅有的一片绿色,带给恶劣环境一线生机,默默装点美丽的大自然。它从不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从不为自己的不起眼而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它在生生不息中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我赞美青苔,赞美它无私奉献的品德,赞美它不求索取的精神,更赞美它顽强的品质。在我的人生的道路上,我将以青苔为榜样,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顽强努力,不断进取,为美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苔的读后感作文篇1

  前一段日子,读完了《苔丝》——流着眼泪读完的。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小说了,可从次数上来看虽是第二次,实质上只能说是第一次,或者说是一次多一点点。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才只是一个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读得也很粗略,那时,我对《苔丝》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丝这个人物挺可怜的,除此以外便所剩无几了,根本没有把自己融入整个情节中去,根本没有对苔丝这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过任何有意识的评价,根本没有想过苔丝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是与其性格,与她所处的环境是如此密不可分。这一次阅读,我不敢说我已经看懂了,但我对整个情节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

  《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出了他悲观的宿命论,主人公苔丝陷入悲惨境地,但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与戏弄,最后走上绝路。但她走上绝路,绝不像某些低俗小说那样一味追求情节曲折而硬让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在故事的开端,当苔丝的父亲约翰·德比被告知自己这样一个贫穷小贩竟是古代德伯家族——一个十分高贵显要的家庭的后裔后,她的父母要她去有钱的德伯太太家攀亲戚,她天性纯朴,厌恶趋炎附势,不同意去,但后来,她由于担心喝得酩酊大醉的父亲半夜外出送蜂密进城会出现意外,才与弟弟一起替父亲跑一次腿,然而途中却出现了意外——她家唯一一匹赶车的马被轧死了,失去一匹马对他们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失去了用以维持生活的工具。在埋葬这匹衰老枯瘦的马时,几个孩子们都放声大哭,苔丝没有,他脸色苍白,没有表情,似乎认为她自己是谋杀者,书中是这样描写的。然后她带着一种负罪感――是她自己的疏忽大意才使家庭的生活出现了危机,和她对父母的孝顺,对弟弟妹妹们的关爱,以及她强烈的责任感——必须使家庭摆脱困境的责任感,去了德伯太太家攀亲戚,也导致了她被亚历克·德伯玷污,给她日后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她的孩子在死前,她坚持要让这个不清白的小小的欲的产物受洗礼,也是强烈的责任感趋使她这样做的。如此说来,苔丝性格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她强烈的责任感了,正如苔丝坚决地要把与亚历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诉她所深爱,并且也深爱她的丈夫安吉尔一样,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像她母亲教她的,然而,苔丝没有,她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安吉尔,书里这样写道:她说得很轻,但很坚决。苔丝把这件事告诉了安吉尔,而不愿意隐瞒事实,致使安吉尔承受不住打击而与她分居,也正是源于她那责任心,不是吗?现在看整篇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吧,就是苔丝杀了亚历克后追上安吉尔的时候:克莱尔停住脚步,以询问的目光望着苔丝。‘安吉尔’,苔丝说,好像她一直等待着他们停步时克莱尔会这样看着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追你吗?我要告诉你我把他杀了!’她这么说的时候脸上露出令人同情的惨淡微笑。令人同情的惨淡微笑,你能想象一个人在杀了人后所露出的这种表情吗?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杀了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把他杀死的。不过,安吉尔,为了你,也为了我自己,我非这么做不可。显然,苔丝把杀死亚历克看成是她应尽的责任,是她必须完成的任务,为她自己,也为她丈夫。亚历克是笼罩在她心头的阴影,亚历克死了,她只觉得如释重负,只觉得自己是完成了任务,所以她急着要告诉她丈夫,这大概也就是她脸上会露出微笑,而不是杀过人后的慌乱、惊恐无措。因而在她生命的最后五天——与安吉尔在一起的五天——一生中最幸福的五天中过的生活是恬静的,她的心情也是平静的,她对待死亡的坦然也感染了逮捕她的人,她站起身来,整了整衣服向前走去;那些人还一个也没有起步。‘我准备好了’,她平静地说。我想,苔丝或许是带着幸福,甚至是带着满足感死去的,因为她觉得她死了,再也看不见安吉尔会看不起她了。这从她被逮捕前所说的话中是可以看出来的。

  至此为止,我所说的都是苔丝,也许你会问起安吉尔为什么会接受不了苔丝曾被亚历克玷污并产有一子这一残酷事实而提出与她分居,他不是很爱苔丝吗?难道他对苔丝的爱并不是高尚的吗?那么,我要说,他是因为太爱苔丝了,他心目中的苔丝是如此美丽,如此善良,是一切纯洁的象征,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见,心目所想的苔丝有任何过错,他努力扼杀自己对苔丝的感情,他觉得那个属于他的苔丝已经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经不是他以前所深恋的苔丝,而是有着苔丝形貌的另一个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丝把往事告诉他的那个夜晚,也就是他们开始分居的那个夜晚,他曾梦游,抱着苔丝走到了树林中,把苔轻轻放在一口棺材中,看过这篇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当时所一直重复说的那一句话:死了,死了,苔丝,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个苔丝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绝情,他的弃苔丝而去的行为,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当初最真最纯的苔丝。

  至于亚历克,我不想多说,他给苔丝带来的灾难是显而易见的,他对苔丝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对苔丝的爱,因为爱是高尚的,他对苔丝只有情欲可言,丝毫没有爱的根据。然而,苔丝并没有因为亚历克给她带来的打击而不纯洁,她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纯洁,善良,都显得那么美丽。

  上文也就是我对《苔丝》的一点感想,写好后,一阵轻松,这些话,一直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想要说的,在这里一吐为快,真是爽心。

苔的读后感作文篇2

  在鸟儿甜蜜歌唱的地方也会有毒蛇发出嘶嘶的声音。当大自然的女儿踏入文明的社会后却要面对残酷的生活环境。涉足未深的少女就这样走进了被命运捉弄的漩涡,那样不经意之间,苔丝,德伯家的苔丝就这样丢失了少女的贞操,是谁的错,坚信自己是大家族的德伯沉浸在伯爵的梦想中,是贫穷让他们将所有的人都看作了自己的救世主,轻易相信了冒牌的同姓伯爵亚雷·德伯维尔,也就是这条隐藏的毒蛇侵蚀了苔丝,让她走上了一条绵延崎岖的道路,一条孤独又无助的道路。风雨飘摇过后,太阳不再吝啬对苔丝的眷顾,在挤奶场结识了自己真正的爱人安其尔,可是新婚的夜晚,当苔丝在壁炉前吐出这段悲惨的回忆时,爱人走了,只留下了一个背影,让人心碎,明明相爱,可是仅仅因为那可笑的贞洁,这对爱人就此分道扬镳,即使最后回头,可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请求的原谅没有回复,家庭的负担让她身不由己,不知觉中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人身边。即使是作为传道者出现,那又怎样,最终的结局也是给伤害的人又加上了一道伤口,一道致命的伤口。是太多的爱让人丧失了理智,面对失而复回的爱人,让深爱着苔丝如何能够保持理智,面对伤害自己又再次欺骗自己的无耻之徒,这把被仇恨掩盖的爱情之火,怎可不燎原。为爱而拔出的利刃插入恶棍的心脏,结束了这悲惨的束缚,宁愿得到一时的幸福,胜过永远不会停止的悲痛。苔丝最终做出了最大的牺牲,逃生的那段时光相信会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只是和所爱的人牵手,只有无私的爱,别无所想,也别无所求。只求永远相互依偎,简简单单就好。在风神庙外,追捕苔丝的警察却如鬼魅般随着早晨的阳光出现了,就这样,单纯又不幸的苔丝彻底从不公平的命运中解脱了。

  人们所谓的正义终于胜利了,上帝主宰的命运终于结束了对苔丝的戏弄。也许只有自己真正的努力才可以将自己从不幸中摆脱,如果自己都不去寻找出口,怎会走出这黑暗的漩涡,如果可以,放手一搏吧,也许得到的会比以前会更多,更好……

苔的读后感作文篇3

  总的说来,这首现代诗是伤感的,有付出得不到回报的伤感,也似有对感情复合不可能的伤感。

  “依旧很久都没有欣赏过美丽/依旧很久都没有享受过快乐”,表明故事中的她暗自忧伤很久了,一个人,不去看窗外的风景,不去想人世间的琐事,不去理身边的过客。好不容易出去走走,来到“那接近枯朽的木桥,低头看那木桥上覆盖着的一层又一层的青苔”,思量着,很久……氤氲中,风轻轻拂过,她忽然记起某个未曾见面的朋友。是真的未曾谋面还是已经淡忘曾经在一起过?“看那是卷舒的白云以及那白云同样依傍着的蓝天”,心中稍微有了些慰藉。哎,“你依暖了桥边的青苔/青苔却凉透了你的双脚”,值得吗?哪位高人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复沟渠?“你的目光抚平了水里的芦苇/芦苇却扰乱了你心里的宁静”。

  本来已经渐渐远去的背影,却又上了心头,扰乱了思绪。面对现实吧,“等到那座木桥彻底破烂”,青苔仍是青苔,依旧存在,本性如此,奈何你我?忘了就忘了吧,重新来过,“笔下不再流转着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