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古诗白朴


天净沙古诗白朴

天净沙古诗白朴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

  导读: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

  【鉴赏】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

  此曲虽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相关试题答案:

  【试题】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2.萧瑟明丽

  二:

  (1)有人认为“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中的“点”用得巧妙,请你简要赏析。(2分)

  (2)这首诗曲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选两种加以简要赏析。(4分)

  (3)全曲描绘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2分)“点”用得很巧妙,突出了飞鸿的“远”,因为远,鸿雁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又与“影”互为照应,突出了山村寥阔苍茫的天空。

  (2)

  ①意象(名词)叠加(1分),诗人用了孤村、落日、残霞、老树、寒鸦等意象(景物),来表现冷寂、凄清、萧瑟的秋意。(1分)

  ②白描手法(1分),开头两句诗人粗略地勾勒了山村、夕阳、烟霞、老树、寒鸦等事物,展现出一幅冷寂、凄清、萧瑟的山村风景画。(1分)

  ③远景与近景相结合(1分),前三句先写孤村、落日、残霞与鸿雁等远景,最后一句写白草、红叶、黄花等近景,画面层次感强烈,引人入境。(1分)

  ④色彩角度(1分),最后两句描绘了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景物,通过“青”“绿”“白”“红”“黄”五种色彩的点染,展现了明朗、绚丽、多彩的秋景。

  ③借景抒情(1分),诗人在词中通过对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景物的描绘,体现了对明朗、绚丽、多彩的秋景的喜爱之情。(1分)

  (从渲染的角度答出,分析合理亦可给分。)

  (3)前三句着力渲染秋天凄凉萧瑟的`氛围,后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落日残霞”点出时间为秋日傍晚,与“孤村”相配,透出萧瑟与凄清之感;“老树寒鸦”已带有暮寒意味,加以“轻烟”环绕,就更有一种惆怅之感;“一点飞鸿”给冷寂的静景增添了生命力,但又只是依稀难辨的影子,增添了寂寥之感。而后作者笔锋一转,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些带有明丽色彩的景物,为这肃杀的气氛平添了生机与活力,一扫前人写秋景一悲到底的俗套。

  三:

  阅读白朴的《天净沙》,完成1~2题。

  天净沙·春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对这两支曲子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风”,这里指春天和煦的微风。此句形象地描绘了温馨可人的春日景象。

  B.“飞红”,指飞花,与词人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中的“飞红”意思相同。

  C.“飞鸿”句,写一只鸿雁掠过天空,此一笔使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并产生动感。

  D.“白草”句中的“白”是白色的意思,与青山绿水直接组合,具有视觉美感。

  2.对这两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曲的构思明显受到唐宋诗词的影响,并多处化用唐诗宋词的意境,组成一幅春天的绚丽图画。

  B.《春》曲中啼莺舞燕、流水飞红具有动态美,和风、杨柳、帘栊、秋千能引读者产生美妙丰富的联想。

  C.《秋》曲完全突破传统诗词悲秋的格局,撷取最富北国秋野特征的景物,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色调。

  D.《秋》曲善于搭配色调,艳丽的色彩与清淡的色彩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秋日图景。

  答案:1.D2.C

甘草子秋暮柳永的阅读题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甘草子·秋暮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⑽鹦鹉,念粉郎言语。

  甘草子·秋暮字词解释:

  ⑴甘草子:词牌名。《乐章集》注“正宫”。格一: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

  ⑵暮:傍晚将近

  ⑶衰:衰落,衰败。衰荷:将败的荷花。

  ⑷真珠雨:像珍珠样的雨珠。

  ⑸月华:月光,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生:产生、出现。

  ⑹彻:程度极深,透的意思。鸳鸯浦:地名,水池边。这里是虚写。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浦口等。此指水塘。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色荟萃之所。

  ⑺凭阑:靠着栏杆,“阑”通“栏”。

  ⑻奈:奈何,怎么办。

  ⑼单栖:孤寂的停留。独宿。情绪:情感。

  ⑽却:表示转折。傍:靠近。共:在一起。

  ⑾念:道白,说。粉郎:何晏,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纳晏母为妾,晏被收养,为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美姿仪而绝白”,喜敷粉,“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在这里指所思之人。

  甘草子·秋暮翻译:

  凄凉晚秋,零乱雨滴洒残荷,雨珠莹莹,颗颗似珍珠。雨过后,寒月当空,鸳鸯浦一片清冷。池上倚阑,愁闷闷无人相伴,怎么打发、这孤苦情绪!傍金笼,戏逗鹦鹉,教它念、情郎言语。

  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瓢泼.乱打着池塘衰败的荷花,颗颗雨珠如珍珠般晶莹。雨过风停,明月升空.鸳鸯浦空寂冷彻。

  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她站在鸟笼旁逗弄鹦鹉,向它诉说着对郎君的无限思念。

  甘草子·秋暮阅读答案:

  试题:

  (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请赏析“乱”字的妙处。(4分)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4分)

  答案:

  (1)“乱”字下得极好,将秋雨拟人化,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其心绪也恰可着一个“乱”字。

  (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寄情于物,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遣,让人倍感凄凉。婉曲含蓄。

  甘草子·秋暮创作背景:无

  甘草子·秋暮赏析:

  这首《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这是一首绝妙的闺情词。上片写室外,集中写秋暮的萧瑟之景,映衬凭栏闺妇的孤寂之情。起笔“秋暮”句点明时令,接着“乱洒”二句写雨打衰荷,跳珠乱溅的景象,同时,还揭示了凭栏闺妇的心绪。“雨过”二句描写雨霁胜,池无鸳鸯的景色,时移境移,画面清冷。

  下片写室内,集中描写闺中孤栖情景。过片“池上”句收柬上意,点明愁因,接着“奈此个”一句抒发孤栖之苦,无侣倾诉而转求鹦鹉,不失为聊吐苦情之法。结尾“却傍”二句描写闺中月下不眠,调弄鹦鹉的情景。作者于此不直写闺妇对郎君的眷念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之口来表现,甚是婉曲含蓄。

甘草子柳永翻译

  柳永的《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甘草子·秋暮

  宋代: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译文一

  凄凉晚秋,零乱雨滴洒残荷,雨珠莹莹,颗颗似珍珠。雨过后,寒月当空,鸳鸯浦一片清冷。

  池上倚阑,愁闷闷无人相伴,怎么打发、这孤苦情绪!傍金笼,戏逗鹦鹉,教它念、情郎言语。

  译文二

  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瓢泼.乱打着池塘衰败的荷花,颗颗雨珠如珍珠般晶莹。雨过风停,明月升空.鸳鸯浦空寂冷彻。

  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她站在鸟笼旁逗弄鹦鹉,向它诉说着对郎君的无限思念。

  注释

  ⑴甘草子:词牌名。《乐章集》注“正宫”。格一: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

  ⑵暮:傍晚将近

  ⑶衰:衰落,衰败。衰荷:将败的荷花。

  ⑷真珠雨:像珍珠样的雨珠。

  ⑸月华:月光,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生:产生、出现。

  ⑹彻:程度极深,透的意思。鸳鸯浦:地名,水池边。这里是虚写。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浦口等。此指水塘。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色荟萃之所。

  ⑺凭阑:靠着栏杆,“阑”通“栏”。

  ⑻奈:奈何,怎么办。

  ⑼单栖:孤寂的停留。独宿。情绪:情感。

  ⑽却:表示转折。傍:靠近。共:在一起。

  ⑾念:道白,说。粉郎:何晏,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纳晏母为妾,晏被收养,为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美姿仪而绝白”,喜敷粉,“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在这里指所思之人。

  赏析

  这首《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甘草子柳永词作鉴赏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