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担当的古诗词


责任与担当的古诗词

责任与担当的古诗词

《论语》十则语文

《论语》十则语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文言兴趣

  师:苏东坡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朱熹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你我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会读书。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有很多。你在平时积累中知道哪些呢?

  生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师:一代诗圣的经验之谈。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1:要多读才能写出佳作。

  师:这是语文学习的秘诀之一。

  生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朱熹

  生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这里为什么要读“”而不读“”呢?

  生3:因为这里的“见”是“显现”的意思,所以读“xiàn”。

  师:看来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好。还有吗?

  生4:学而不厌。

  师:这是一个成语。用现代汉语说,是什么意思呢?

  生4:学习不能满足,要活到老,学到老。

  师:哪种表达更精练?

  生齐答:成语。

  师:这个成语来源于何处?有谁知道?

  生5:《论语》,是孔子的一句话。

  师:好,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就是从这本书中选取的十则。不知大家意识到没有,刚才大家所说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诗,还有不少成语直接取典于古诗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这些文言古诗和成语都具有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平时我们说话作文能运用成语或引用诗句可谓是一件快事。相信我们能学好古诗及成语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呢?

  生6:要多读。

  师:正如刚才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点评:围绕读书,由学生所熟悉的成语及古诗词导入,将学生的积累带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同时也由学生总结出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二、初读课文,走近作者作品

  (生放声朗读)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孔子说。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 -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作家作品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生2: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响的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不朽贡献,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生3: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师:这一个故事正好在我们今天要学到的格言中有一句类似的文言句,一会儿读的时候请大家再来作答。

  生4:孔子因他的刻苦好学,终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现在,人们都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孔子的像身长6.4尺,号称“长人”,给人感觉高大、庄严。

  师:大家可以参看书上插图。我感觉到的不仅是高大、庄严,我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 -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子 -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

  点评:用做“作家作品读书卡”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资源共享,对于今天的信息时代不失为一种高效之举。对《论语》及孔子的了解也为下面文言文的学习张本。

  三、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1、师: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注意到了关键字的读音,音咬得很准。

  师:你很会倾听。你刚才说的“关键字”是哪些字?

  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故读“”;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r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下面注释有。

  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好方法。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了解即可。你能否再举一例?

  生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就是通“现”。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的“强”通“僵”。

  点评:根据学生的朗读及评价归纳出了读准字音的方法,对文言特殊现象的讲解适可而止。

  师:好,大家不妨将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刚才大家由一个例子联想到其它,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

  生4:举一反三。

  师:你知道是谁提出的吗?

  生4:孔子。

  点评:适时引导学生做读书卡,并及时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学机智。

  2、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的学习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

  (生摇头晃脑地读)

  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

  生5:前七则比较好懂,第八则的含义我们这一组不太明确。

  师:哪一组的同学来帮他们解决?最好能“授之以渔”。

  生6: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师: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

  (生齐读第八则。)

  点评:通过理解文意读准节奏,行之有效。在读中做“难句理解”读书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由学生自己交流解难方法。时时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习的人,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一则中还有两个词语被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是哪两个?

  生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师:像这类成语在《论语》中还有很多。除了这两个,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8:温故知新、见贤思齐。

  生9:学而不厌、循序渐进。

  师:看来你的阅读面很广。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点评:成语是古今汉语的桥梁。通过对成语的摘抄,既走进了文言文,又增强了现代语的积累。

  4、(生背读)

  生10:我最喜欢第一则。(生背诵“学而”章)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则呢?简要说明理由。

  生10:所谓“学习”就是既要“学”(学道理)又要“习”(练习、温习),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

  师:好比游泳,先学游泳知识,再下水实践。谈学习方法的还有哪几则呢?

  生11:“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关于学习态度的呢?

  生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我们回头再来看看关于孔子被那个七岁孩子拦路的故事,孔子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话呢?

  生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14:我联想到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师:两位同学都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看来是真正理解了。不错,这两句讲的都是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那么由这一句话我们又可以联想到哪些成语呢?

  生15:取长补短。

  生16:不耻下问。

  师:其他几则,是关于哪些方面的呢?有没有你喜欢的呢?

  生17: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我喜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师:由这一句你联想到了哪句古诗呢?

  生1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关于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

  生19:进行分类: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

  点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背出韵味,既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又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自然地得以实现。

《论语》十则语文2

  【提要】中考古诗信息:20xx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论语》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释词】

  1、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2、说:通“悦”,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6、殆:疑惑,有害。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按一定时间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论语》十则语文3

  【教学目标】

  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孔子去世后,他的 -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

  出示任务:

  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

  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反馈指导:理解词语含义与探究现实意义相结合

  (三)延读《论语》,拓展提升

  出示任务:

  1.教师出示几个《论语》中的小故事,并引出相关语句或章节,安排学生分组探究这些语句或章节的思想内容。

  2.结合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今天我们读《论语》有什么现实意义?

  反馈指导:将本课所学内容结合到探究中

  (四)诵读课文,情蕴其中

  带有感情地齐声诵读课文,注意读出音韵美,并在诵读中进一步品悟课文内容,同时感受古代典籍的无穷魅力。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论语》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被我们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诚信处事、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有教无类、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论述,堪称人生的百科全书。虽然有些篇章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辟微妙,发人深省。虽历经两千多年,今天读来仍激荡着我们的胸怀,启迪着我们的智慧,给予我们丰厚的人生营养。

  作业:1.课后自主阅读《论语》,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并且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文搜集积累,与同学分享。

《论语》十则语文4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1分,共50分)

  (1)时习说乎有朋不愠君子

  (2)吾日三省为人谋忠

  不信传不习乎?

  (3)十有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耳顺不逾矩

  (4)温故而知新可以

  (5)罔殆

  (6)人不堪其忧

  (7)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8)饭疏食饮水曲肱不义于我

  (9)三人焉善者而从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11)夺帅匹夫

  (12)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

  二、填空。(每空1分,共45分)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以语录体和体为主。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论语》与《》、《》、《》合称为“四书”。

  3、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

  ,?

  3、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

  4、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

  5、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6、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7、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10、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12、《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13、《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14、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四、简答题(20分)

  1、“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风范,作为君子应该有哪些风范?(3分)

  2、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4分)

  3、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3分)

  [来源:Zxxk.Com]

  4、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3分)

  5、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4分)

  6、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3分)

  1人不知而不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6学而时习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吾日三省吾身。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124/359/678B、1589/26/347

  C、236/457/189D、123/67/4589

  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20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所及(达到),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送来)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手下人),咸莫能出其理(办法)。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如石头等物)以载之,则较(比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3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0分)

  ①有若成人之智

  ②太祖欲知其斤重

  ③访之群下

  ④咸莫能出其理

  ⑤太祖悦

  3、由文中人物可判断出故事发生在时期。(3分)

  4、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说明这一点的是哪一句?(4分)

《论语》十则语文5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二、三则。

  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思想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释词、口译,分析前三则。

  教学过程

  1.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5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迷信鬼神的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 -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孔子 -及再传 -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 -问及 -间的相互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2.教师范读课文。

  3.正字正音。

  愠yùn罔wǎng说yuè——不亦说(悦)乎

  4.教学第一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而,顺接连词;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之,代学习的内容。学了(什么),按时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恼恨(他),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三句话讲了三个意思,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5.教学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朗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而,顺接连词;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6.教学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7、教学第四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以何。为什么,凭什么;谓之,称他。子贡问道:“孔文子(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聪敏;好(hào),喜爱;耻,把……当作耻辱;下问,问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以是,因此。孔子答道:(“孔文子)聪敏而又喜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因此(他的谥号)称他为‘文’”。

  这一则中,孔子对 -进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里孔子借回答子贡提出的问题,教育 -既要勤学,更要好问,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表明了在学习上要有勤学好问、不耻下问的态度。韩愈在《师说》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这些人的学识和个人修养都不如孔子。这正是孔子对子贡答话的很好的注解。8、教学第五则。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识(zhì),记住;之,它,代所学的东西;厌,满足;诲,教导;何有,有何,有哪一样;于,在;哉,叹词。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从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论语》十则语文6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多记语句,学习时要一句一句来理解,同时还要背诵,加以体会运用。因此,安排了两课时学习。在设计时,利用多媒体来展示重点,方便了教学;激趣导入,也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所帮助。其重点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背诵。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翻译课文,给了学生方法(留、补、删、换、调)。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如字音、节奏等。

  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等。在对十则内容的理解时,学生尝试用翻译的方法进行说大意,老师明确大意,使学生既对重点字词加深了理解,又明白了全句大意。并使学生自我理解每句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

  老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百读不厌,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无形中受到文言文的熏陶感染。

  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初步尝试,肯定学生的自我学习成果,如第一课时第五个环节的教学,就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体现,特别是学习方法、态度、为人方面对自身的影响与熏陶感染,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目的,也是传统文化气息濡染自我的过程与外化,是个性的体现、张扬。并且,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同时,课外积累相关学习的名言,将课内伸展于了课外,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由于有了第一节课的基础,所以第二课时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文言文教学不但要设计好教学方案,从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入手,从了解课程标准入手,如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要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常用的实词与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背诵规定的篇目等。本设计就是最好的体现。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主要要让学生多读、合作理解句意、积累文言字词、学以致用、感染熏陶、张扬个性。

《论语》十则语文7

  一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三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

  罔殆诲女是知弘毅

  后凋其恕乎

  2译句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

  品德修养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六补充下面诗句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包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7日本 -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空)

  8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

  二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

  三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7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理解填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三人行必有我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1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反省

  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毅

  2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5略(任选一则,谈出体会则可。)

《论语》十则语文8

  【学习目标】

  1、解“言”—整理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通过识记和诵读,形成语感;

  2、悟“文”—初步掌握品悟经典、撰写心得的方法,感受《论语》精髓,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重点难点】

  重点:解“言”、诵读、品悟

  难点:掌握品悟经典的基本方法,感受《论语》精髓,

  【学法提示】

  1、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交流

  3、课堂展示

  4、研究性学习

  【学习准备】

  1、读一读《论语》,了解孔子思想;

  2、读一读《〈论语〉心得》与《〈论语〉》别裁》,了解后人对《论语》的解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1、自学P19“阅读指南”之“〈〈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5分钟)

  2、熟读1-5则,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这5则。

  ①识记。掌握重点字词句,将其写下来,自主考查(15分钟)

  识记:

  ②质疑。将有疑问的字词划出来,准备质疑。

  3、挑选三则背诵。

  第二部分课堂学习

  一、疏通全文,解“言”。

  1、熟读6-10则,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这5则。

  ①识记。掌握重点字词句,将其写下来,自主考查(15分钟)

  识记:

  ②质疑。将有疑问的字词划出来,准备质疑。

  2、挑选两则背诵。

  二、研读全文,悟“文”

  1、读一读下列“〈〈论语〉〉心得”,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品悟经典?

  品悟示例: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如是:

  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世。孔子说生活不要太奢侈,“食无求饱”,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适当,能安贫乐道,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贪求过分的享受。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

  “敏于事而慎于言”,包括了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敏捷——马上做,“慎于言”,不能乱说话。“就有道而正焉”,这个“道”就是指学问、修养。那么哪里叫“有道”呢?古人的书本,书本上主是“有道”,从书本上去修正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样子就叫作好学。

  ——南怀瑾〈〈论语别裁〉〉

  品悟方法1:

  抛砖引玉: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好学是一个必须的条件。那么,什么又叫“好学”呢?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正所谓,“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子的鸟是飞不高的”,古人常说“俭以养德”,又说“玩物丧志”,都要向我们宣示: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论语》十则语文9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匡正,挽回。犹可追:还可以赶得上,即还可以改变。)

  2、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呀。)

  (《论语●子张》)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仰望,向上看。弥:越发,更加。瞻:往前看。忽焉:忽然。焉:词尾,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论语●子罕》)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仲由。诲:教导。是知也:这就是聪明。)(《论语●为政》)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食:通“蚀”。更:改变,改正。)(《论语●子张》)

  7、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论语●卫灵公》)

  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9、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无:通“毋”,不要。欲速:做事情贪快。见小利: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

  (《论语●子路》)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岁寒: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彫:通“凋”,衰落。)(《论语●子罕》)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往者,过去的。)(《论语●子罕》)

  1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1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任重而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任:担子,担当的东西。仁以为己任: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已:停止。)(《论语●秦伯》)

  1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仁人:仁义之人。)(《论语●卫灵公》)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动词,吃(饭);疏食:粗糙的饭;水:冷水;古代一般将热水和开水称为汤。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枕着它。肱:上臂,泛指胳膊。于:对,对于。)(《论语●述而》)

  18、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若非 -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 -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 -讲清楚,而 -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即不能由一件事情类推而弄明白其他许多事情),不再次去教他。”)(《论语●述而》)

  2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2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说:“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有知识的人,次一些;困顿而学得知识的.,又次一些;困顿并且不学知识的人就属于下等的了。”)(《论语●季氏》)

  2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贤贤易色: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致其身:献其身。)(《论语●学而》)

  2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论语●学而》)

  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论语●宪问》)

《论语》十则语文10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身势语言语交际能力非言语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语言习得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身势语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本文将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身势语。

  一、必要性

  当今时代是信息交流时代,如何恰当地进行信息表达和选择,对人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言语信息交流和非言语信息交流都以各自的优势在交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索绪尔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言语信息交流在交际过程中的位置。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伯德惠斯特尔统计,两个人在交谈时只有35%的信息是由语言传递的,其他65%的信息则由非语言交际方式传递的。从中不难看出身势语在信息交流的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属“科学世界”语文教育,是“学校语文”的教学现象,用“生活世界”语文教育的“习得”随意剪裁“科学世界”语文教育的“学得”。我想,身势语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以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可行性

  纵观中国数千年语文教学史,以诵读经典为中心的古代语文教学模式,似乎不需要过多考虑身势语的存在,但先生摇头晃脑的范读, -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就是自发的身势语的典型。以讲授范文和语文知识为中心的近代教学模式由于以教师主持的班级授课为基本方式渐渐重视身势语的作用。这对教师的言语交际能力和非言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于是,对身势语的研究应运而生。1952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伯德惠斯特尔创造了kinesics(身势语)这个词,对身势语陆续展开了系统的研究。1970年,朱利叶斯-法斯特发表了一部关于身体语言的著作以后,公众才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于是,语言课堂教学慢慢自觉重视身势语的作用,但这一时期的身势语仅仅是作为语文课堂范文讲解和分析的辅助工具而存在。直到以科学高效培养语文能力为直接教学目的、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出现,身势语才获得了自己合理的名分。它与言语交际相辅相成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不仅是语文课堂的教学工具,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直接目标。

  三、概念、分类、特点

  身势语又称体态语、形体语言,指人们利用姿态、动作(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人们交际时的点头、招手、扬眉、耸肩等姿态动作构成身势语的单位。

  很多身势语可能是人类所共有的、先天的,也是无意识或下意识的。如:人在最兴奋时,眼睛瞳仁会自动扩大,打招呼时眉毛会快速闪动,不满时会皱眉。有些身势语是后天习得的。由于人们生活于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身势语。这些身势语大都需要模仿才能习得,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同是跷二郎腿,英、美男子的姿势却截然不同,中国人对此均认为极不礼貌。同一身势语在同一文化中的不同场合下,往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如:美国人擦鼻子时,可能表示不同意某人或拒绝某事,但也可能表示另外的含义。相同的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常具有不同的含义,从而代表不同的交际功能。如:吐舌头,英美人往往表示蔑视对方,而汉族人表示惊讶,藏族人则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不同的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意义,起到相似的社会交际效果。如:表示问候或欢迎时,美国人一般握握手,日本人则弯腰鞠躬, -人、犹太人与南欧一些民族则相互抚摸或闻对方的气味。

  四、身势语的选择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往往会用加重语气、放慢语速、反复强调等有声语言形式来增强对学生听觉系统的刺激,以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有经验的教师会运用身势语的模拟性和象征性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善于选择和运用身势语这种特殊的语言。以科学高效培养语文能力为直接教学目的、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对身势语运用和培养是有所选择的——并非所有的身势语都可以挪进课堂,必须有所选择。首先,要恰当运用面部表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颜”观“色”,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眼、眉、鼻、嘴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使自己的表情与教学的内容相吻合,以感染学生,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如:讲解《藤野先生》一文第一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个关键句子时,就可以同时做以下动作:轻锁眉头,稍耸鼻子,缓缓摆动头部。这样,学生就能够较容易地理解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对东京的失望;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行为的轻蔑、愤怒。其次,要注意手势的运用。人的整个手势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区,不同区域的手势可表达不同的含义。如:肩部以上为上部区,这个区的手势多表示理想、宏大、张扬的内容和情感;肩至腹部为中部区,这个区的手势可表示记叙事情和说明事理;腹部以下为下部区,这个区的手势多表示憎恶、鄙视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对待。如:讲《最后一次讲演》时,对“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和“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象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里”等句子,就可辅以上部区的手势,用以表达昂扬的英雄气概。再如:讲《核舟记》一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句时,就可以用中部区手势再现核舟小巧灵珑的形象。而且,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训练对身势语的利用也有所选择。第三,要用眼睛接触。在各种身势语中,眼睛接触是最重要的——这样最能传递微妙的感情差别。虽然眼球本身表示不了什么,但是目光的长短、眼睑的开阖、眼睛附近面部表皮的变化,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眼睛所传达的信息,同时要适当发挥眼睛在传情达意方面的魅力,以期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另外,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单项目训练对身势语的要求各不相同。听说的训练对身势语要求较多,而读写的训练则相对要求较少。教师对身势语在课堂上的运用也要控制一定的度,因为教室不是舞台,师生不是演员,都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文献】

  1、杜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2、杜诗春:《认知和语言》,1993

  3、阿伦-皮斯:《身体语言》

  4、余应源:《“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论我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

  5、雷良启:《论语文教育乃是言语交往教育》

  6、佘蜀强:《语文教师“身势语”的作用及运用》

  7、邵军:《怎样运用身势语进行语文教学》

  8、崔宏:《身势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