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天祝的导游词
中和殿的导游词范文
中和殿的导游词篇一:(5)中和殿口试导游词
中和殿口试导游词
在导游资格考试口试环节中,对于应试学员讲解景点,并非要求导游词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必须达到一定深度,而是重点考查对景点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正确与全面,表述是否清晰与生动。因此作为一名应试学员,在组织一篇口试导游词时,应当寻找出一些规律,运用一定技巧,使导游词便于记忆,便于表达。其实每个景点的讲解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遵循它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拿大家认为很难讲解的故宫来举例,不论是哪一片区域的哪一座殿宇,都可以按照“历史沿革→名称涵义→主要用途→建筑规制→周围建筑→殿外陈设→殿内文物→重要事件”这个规律来组织导游词,若有些项目没有具体内容则跳过。这样不仅便于记忆,思路不乱,不会漏掉关键内容,而且讲解起来有顺序、有层次,也使考官容易把握分数。下面是一篇故宫中和殿的导游词,就是运用这个规律来组织的。
各位游客,坐落在太和殿后面的这座方形殿宇叫“中和殿”,它恰好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腰部。明永乐年间初建时叫华盖殿,嘉靖年间改名中极殿,清顺治年间才改称为中和殿。(以上为历史沿革)
故宫前朝三大殿在名称上都突出了一个“和”字,而“中和”二字又更加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中和”二字出自《礼记·中庸》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有些学者认为“中和”二字出自《论语》中“喜怒哀乐不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无论出自哪部儒家经典,都表达了天地万物要以“和”来保持平衡,“九五之尊”的帝王与“草民之贱”的百姓都不要被感情支配,应当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使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和谐一致。(以上为名称涵义)
中和殿尽管在前朝三大殿中最小,但它的用途却非常多。首先,凡在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内升座,接受内阁大臣、礼部、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各堂官、侍卫、执事人员等的跪拜行礼,并在此稍事休息,等待太和殿举行大典的时辰。
其次,皇帝如果亲自参加方泽坛、太庙、社稷坛、历代帝王庙、孔庙、朝日坛、夕月坛等处的祭祀活动,前一天要在中和殿内阅视祝版,以示恭敬谨慎。
第三,每年仲春吉日,皇帝要到先农坛行耕耤礼,以躬耕垄亩的姿态告诫天下臣民,不要违背农时,应及时搞好农业生产。耕耤礼前,皇帝到中和殿内阅视祝版、农具、种子等,阅视后由銮仪卫送往先农坛。
第四,给皇太后上徽号前,皇帝要在中和殿内阅视有关颂扬皇太后功德的奏书。第五,清代规定每十年纂修一次玉牒,所谓“玉牒”就是皇室家谱,玉牒修好之后进呈皇帝审阅,届时将在中和殿举行隆重的仪式。(以上为主要用途)
刚才我们谈论到太和殿的面积达2377平方米,而眼前的中和殿还不到它的三分之一。建筑形式是方形,四面各有五开间,殿顶采用单檐四角攒尖式,顶上嵌有一座铜胎鎏金宝顶,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以上为建筑规制)
大殿里面的陈设并不多,大家随我来看,正中地平床上设有皇帝宝座,宝座小大如同今天的双人椅,上面铺着坐褥与靠垫,前置踏脚,后摆落地屏风,旁边陈设着香炉。(以上为殿内文物)
好!参观完中和殿,各位游客随我一同去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殿宇——保和殿。
中和殿关于“周围建筑、殿外陈设、重要事件”三项没有重要内容,在导游词中就可
以省略。
中和殿的导游词篇二:故宫三大殿导游词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贾紫萱
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您可能觉得有点奇怪,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么多的宫殿不用,偏偏跑到这里来处理朝政,这是为了什么呢?其实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无奈。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永乐皇帝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崭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无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乐皇帝想,是不是我迁都劳民伤财,上天要惩罚我?怎么办?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上苍。因为三大殿被烧毁,无处可去,又要对上天表现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门办公,也真是够辛苦的。到了清朝,虽然也有御门听政的做法,但听政处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门。自清朝咸丰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门听政了。但同治皇帝上台后,又有了听政,不过不再是“御门听政”,而是变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了。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即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为什么要在此处设这么大的广场呢?一是显示皇家的威严;二是起到震慑的作用,您想想,如果官员人等站在这么大的广场中,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及庄严雄伟的建筑,不得不由衷感叹自己的渺小及皇帝的伟大,既便心存异志,也只好无可耐何地
拜于皇帝脚下。当然,皇帝也不傻,他也知道在他残酷的统治下,某些人会有些“想法”。不过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办法”。你想进来刺杀,我就铺它个横七竖八。你想躲在暗处,我让广场无树无花。说到这儿,您会问,什么叫横七竖八?这“横七竖八”是指皇帝怕有人从地下挖洞进来刺杀,故下令将广场地面上横七层、竖八层地铺了十五层方砖,看谁还能挖地洞?刚才我还说过“广场无树无花”,对吧?各位看看,整个广场除有些大缸之外,真的没有树,没有花。那皇帝为什么不在这么重要的地方装点一番呢?其原因有二:第一,如果植树、种花,虽然景色美好,但失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第二,皇帝怕在大典中有刺客藏在树上或花丛中对自己下黑手,所以在整个广场周围不植树,不种花。但却摆了一些大缸,这是何用意?(王雨萱接)
太和殿座落在八米多的三层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它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您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例如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名将出征,或者是每年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时皇帝在此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
銮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改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太和”的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大殿中间有6根蟠龙金柱,直通殿顶,殿顶设蟠龙藻井,井内蟠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一般悬挂在皇帝宝座的上方,意思是说在位之皇帝是轩辕皇帝正宗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假冒伪劣者,倘若真的是冒牌货,据说轩辕镜就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有没有害怕被砸的假冒伪劣皇帝呢?有,他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他登基时为了防止被砸,故意把宝座往后移动了,不信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在露台前铜龟及铜鹤之间)
大家请看,这是中和殿。“中和”的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
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中和殿的作用之一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二是皇帝在去天坛祭天或是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视察农具和种子的地方;三是在清代每10年修家谱后,皇帝要在此处审阅。外人要想成为皇帝家族的一员,有两条路:要么嫁给皇帝或亲王;要么娶皇帝的女儿。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毕竟是“姑娘大了不可留”。所以不管愁嫁不愁嫁,到了年纪就必须得出嫁。这么大的喜事,少不了又要庆贺一番,在哪里庆贺呢?当然要在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好,请大家看看中和殿内的陈设,然后跟我来一起参观保和殿。(在保和殿旁)
我们眼前的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第二,我们刚才提到的,公主下嫁要在此殿
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但他于明清两代用途是不同的,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参观完保和殿,请大家看大殿北面的云龙石雕,在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
1.70米,重为二百五十吨。明代雕刻,清代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在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它们的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云龙石雕的石料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到北京需要民夫万人以上,用旱船拽运的办法拖运。为此,沿途每里凿井一口,待到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取水泼成冰道,再以两万民夫,千余骡子,用滚木的方法齐力拖拽前进。从房山到北京一百多里路,拖运时间用了将近一个月。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却也显示出了劳动者的才能和智慧。
中和殿的导游词篇三:太和殿导游词
太和殿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太和”的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大殿中间有6根蟠龙金柱,直通殿顶,殿顶设蟠龙藻井,井内蟠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一般悬挂在皇帝宝座的上方,意思是说在位之皇帝是轩辕皇帝正宗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假冒伪劣者,倘若真的是冒牌货,据说轩辕镜就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有没有害怕被砸的假冒伪劣皇帝呢?有,他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他登基时为了防止被砸,故意把宝座往后移动了,不信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在露台前铜龟及铜鹤之间)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各有一只仙鹤。它们取龟鹤延年之意,象征江山社稷万代相传。此外,东侧还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西侧设有嘉量,是古代的计量器具。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有要选良辰吉时,到了吉时皇帝才能升宝座。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走!现在咱们就去看看!
大家请看,这是中和殿。“中和”的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中和殿的作用之一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二是皇帝在去天坛祭天或是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视察农具和种子的地方;三是在清代每10年修家谱后,皇帝要在此处审阅。外人要想成为皇帝家族的一员,有两条路:要么嫁给皇帝或亲王;要么娶皇帝的女儿。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毕竟是“姑娘大了不可留”。所以不管愁嫁不愁嫁,到了年纪就必须得出嫁。这么大的喜事,少不了又要庆贺一番,在哪里庆贺呢?当然要在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好,请大家看看中和殿内的陈设,然后跟我来一起参观保和殿。(在保和殿旁)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第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第二,我们刚才提到的,公主下嫁要在此殿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各位回想一下,我们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对狮子,在天安门前,在太和门前,现在又见到一对,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门口摆狮子呢?把狮子放在门口有避邪之意,同时又象征着皇家的威严。那么各位猜猜看哪只是雄狮,哪只是雌狮呢?其实很容易判断。这位足下踩球,准备发点球的球星自然是雄狮;那位看着小狮子的母亲自然是雌狮。您瞧她的头偏向中路,好象在关注重着这个点球,会不会进……刚才跟大家开个玩笑,其实这雄狮脚下的球象征寰宇,即皇帝掌握着天下的命脉。雌狮脚下的小狮子象征皇帝子嗣兴旺,相传万代,后继有人。乾清门内是清代帝王御门听政的地方,自康熙皇帝沿习至咸丰皇帝。后来,“御门听政”就变成“垂帘听政”了。
在乾清门之西有一排连房,那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军机处,清朝的很多重要决策都出自军机处,皇帝在此与军机大臣共商国事,建筑虽不起眼,但地位显赫,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兼中央军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乾清宫建于明永乐初年,曾几度失火后重建,到清朝嘉庆年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乾清宫两层檐间挂蓝底大匾,上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乾清宫三个字,象征清朝统治者希望满汉一家,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在乾清宫外的露台上陈列着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它们的象征意义我们已在太和殿前讲过,这里又多了两件陈设,在乾清宫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江山社稷金亭,象征皇帝掌握着皇家的江山、社稷。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皇帝宝座及御案。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每个暖阁里面又设为上下两层,每层又设若干张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有权有势的人都怕死,皇帝也不例外,之所以如此设计都是为以防万一。您想,要是有位大侠闯进宫来暗杀皇帝,到达乾清宫后,首先要判断皇帝今晚住东暖阁呢,还是住西暖阁,即使第一步判断对了,第二步更难了,东西暖阁共有床位27张,可见要想一下子找到皇帝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所以自故宫1420年建成以来,到1912年溥仪退位,在长达近500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皇帝被刺客暗杀之事,不过有个皇帝却差点被他的妃子们杀死,那个皇帝便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在位时不理朝政,求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到处搜刮民财,以至于民怨四起,老百姓称他为“家净”皇帝,即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被皇帝搜瓜干净了。这个嘉靖皇帝呀,不但老百姓恨他,就连他的妃子们也恨他。因为嘉靖皇帝荒淫无道,妃子们经常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在忍无可忍
的情况下,她们决定以死抗争。大家想想,要刺杀皇上能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按当时的法律规定,犯杀君之罪要被凌迟处死,所谓“凌迟”是将罪犯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切下来,同时还要让犯人保持清醒,直到切若干刀后,才能让犯人死去。对这一切,妃子们当然知道,但与其被折磨不如举大义。于是一天晚上,她们趁皇帝熟睡之时,打算用绳子把皇帝勒死,可天不随人愿,宫女们在慌忙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没有成功。后来,宫女们被抓。皇帝经过太医急救,苏醒过来,但是被吓破了胆,他万万也没想到,那些看来对他百依百顺、文文弱弱的宫女们敢集体造反,这太可怕了!嘉靖皇帝从此不敢再住乾清宫,搬到当时的西苑,即今天的 -去居住,直到临死前一天才般回来。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
在乾清宫内,正中挂着一块匾,上书“正大光明”。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匾的后面是清朝自雍政皇帝后秘密藏储的地方。何为秘密藏储呢?“储”是皇储的意思,即是皇位的继承人。清代的藏储制度是这样的,在位皇帝将选出的接班人的名字写成两份,一份封在匣内,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存在养心殿匾额后,当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分别打开两个匣子,两个匣内的人名一致,这就是新皇帝。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您想想,谁不想当皇帝呀!当皇帝可以为所欲为,那多爽呀!但皇位只有一个,如果大家都想要的话那就得打个不可开交,以至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雍正皇帝之所以想出这一招来,与他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雍正皇帝是康熙大帝35个儿子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