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字的经典感言
我对文字的感悟优秀散文
时间如水般的逝去,谁也没有能力让时间停留,那就让时间等你的到来吧。都说时间能冲淡一切,可我内心的情感却未让它带走一丝一毫。
望着窗外,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看着书桌上的闹钟才知道已经是深夜,可我却未有丝毫睡意。夜静悄悄的,身边没有一点声音,我喜欢这样的环境,因为这个时候的我的心是最平静的。大地被笼罩在黑暗之中,忽然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天空的雨丝洒落在窗外的小路上,望着望着,回忆的时光印在眼中,总是感仿忧伤。又望了望作业,丝毫未动。唉!估计明天到学校又要被子罚了。我想我不是一个多么爱学习的学生,但我唯独钟爱文字,总喜欢用那些零散的文字,去描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文字柔若如骨,透着一丝凄凉。总是在书写自己的内心,书写自己专属的忧伤,没有什么要表达的,有的只是我的心情。总喜欢伤感的时候用文字抒发内心的情感。有位作家曾经在网上告诉我,喜欢文字的人都不快乐,当时听了觉得很荒谬。现在细细品位,这就话却深有同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喜欢上了微博,喜欢在微博中书写心中的彷徨,却也因此认识许多喜爱文学的`朋友,我们在一起谈感悟。但时间一长,我渐渐有些厌烦了,久而久之也彻底忘却了。
文字伤感吧,总想用简简单单的记叙文,简简单单的来描写自己的。心之所想。但我发现我不会了’我只会用抒情来了抒发自己的情感。
停下手中的笔,叹息一声,然后继续让笔尖在洁白的纸上走动。有人说我的文字有点难懂,我只想说,我的文字只要自己懂就好,别人看不明白,没关系,因为他们不懂我的心又怎么会明白呢。是啊,我的内心世界又有谁会懂麽?
总感觉每天过的好累,好疲惫,总想躺下来好好睡一觉。总想去感受田园风光,倾情于山水之间。当内心的痛用文字无法表达出来的时候,心中的痛又有谁会懂?
孤单充斥着自己的内心,好长时间没有真正的笑了,现在脸上洋溢的笑容却不是真正的笑容,脸上似笑非笑的面容,却让自己感到了异常的尴尬那面容的窘迫,让我认不清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的。
曾经的我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我总喜欢看一些散文,然后细细品位其中的意境沉醉其中,也十分羡慕那些知识渊博的学者们,我暗下觉心,我将来也要像他们那样,不,我还要比他们做得更好。
望了望窗外,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月儿也已经悄然升上夜空,又看着了看钟,啊,都凌晨两点多了,该睡觉了,不然明天早上就起不来了,打了哈欠,伸了个懒腰,看着床头那本散文集,微笑地进入了梦乡……
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散文1500字
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 -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 -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陰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老舍,我想对您说优秀作文
先生,您还好吗?大家都叫您的笔名,都称您为老舍,也许是因为他们欣赏您的作品吧,高考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老舍我想对您说。但我更愿意称您为先生,因为我想对您说,我崇拜的,或是我所挂念的,不是您的作品,而是您这个人。
最早读您的作品,是在小学,您生动幽默的笔调,深深进入了我的心。从此,我如饥似渴地拜读您的作品:《骆驼祥子》、《马裤先生》······很多故事的细节我至今记忆深刻。那一天,我来到您的故居丹柿小院,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走近您。那个小院好像不太规整,但走进书房,却是十分的整齐。书桌上,还有您用过的毛笔,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等待着主人的归来。走出故居,房顶上的鸟儿叽叽喳喳,似乎只有它们才读得懂这里的故事。我从此更深入地走进了您的作品,走进了您的内心。
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的语言是艺术。您的`作品,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居家过日子的事,窗外的景和漂泊的情。文里文外,戏里戏外,有正义的呐喊,有无助的守望,更有欣喜夹杂着心酸的挂念。但“它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印几朵小梅花”这句又是那么与众不同。【评:举例典型而生动】苏轼云:“平淡,乃绚烂之极也。”【评:引用精当】您的绚烂,寓于您的平凡,大智大慧如水一般澄澈。
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的一生是艺术,凡是在文联工作过的,没有人不记得您。盛夏难耐,您邀友还家,奉上京味小吃,畅谈古今中外,这是生活的艺术。您爱养菊,却没有陶潜那样的孤僻,您赋予了菊花新的含义。虽是搬花腰酸背痛,亦有赏花幸福绵长。您的子女在您面前不聊文学,而是聊科学,谈世界。您依旧是微笑,因为您知道,这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高考优秀作文《高考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老舍我想对您说》。这件事,是我在几年前有幸和您儿子舒乙先生交流亲耳所闻。舒乙先生还给我讲了无数关于您的故事,千言万语汇为两个字:温和。
山河破碎,子规啼血。先生,我想对您说,你的结局太凄惨。我知道,太平湖就在您的出生地旁,这是您书写的最大的悲剧。那一夜,您徘徊于湖畔,想到昔日温和的人今日如此发狂凶悍,您笑了,【评:应该是苦笑吧】笑得困惑。东方既白,您纵身一跃,永远化作太平湖一尾墨色青鱼。【评:老舍先生终于可以随意畅游了,比喻中隐含悲愤】
先生,我想对您说的,太多太多。泪珠与笔墨齐下,我无法用语言再去表达。世道变暖了,太平湖底还有那份彻骨寒凉吗?您当年只是纵身一跃,而如今我的思念,依旧长路漫漫······(北京第八十中学高二年级尚昊成)
点评:
老舍是著名的“京味”作家,深受读者喜爱。本文饱含对老舍先生的深切怀念,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的真挚情感,读来令人动容。“书桌上,还有您用过的毛笔,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等待着主人的归来;走出故居,房顶上的鸟儿叽叽喳喳,似乎只有它们才读得懂这里的故事”,作者精心选取屋内屋外两种典型事物,一静一动,似乎都与逝去的主人有着生命的关联,拟人手法的运用自然贴切。“山河破碎,子规啼血”简短的八个字,内涵丰富,字字千钧,暗示了那个特殊年代老舍乃至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剧。结尾段“太平湖底还有那份彻骨寒凉吗”的问话,直击人的心底,发人深省。恰切而艺术的表达,是传递真情实感的保证。作者作为高二的学生,对老舍了解之深,对问题认识之透,实在难能可贵。
老舍的伟大,首先还在于他的作品的不朽,本文如能谈谈对他作品的一两点感悟,或许对“这个人”的评价会更全面。
《我对黑暗的柔情》读后感1
看了这篇迟子建的文章,我童年的记忆仿佛又活了过来。看了这篇迟子建的文章,我童年的记忆仿佛又活了过来。
自小我就爱听雨,尤其是在午夜,雨点滴滴答答扣着窗台窗台的声音又在不停自小我就爱听雨,尤其是在午夜,雨点滴滴答答扣着窗台的声音又在不停地扣着我的心弦还记得,我房间窗外曾有一个放花盆的台子,心弦,地扣着我的心弦,还记得,我房间窗外曾有一个放花盆的台子,上面放着父亲最爱的仙人掌,父亲总说人也要像仙人掌声一样耐得住苦难的折磨道理没错,总说人也要像仙人掌声一样耐得住苦难的折磨,最爱的仙人掌,父亲总说人也要像仙人掌声一样耐得住苦难的折磨,道理没错,可在这里,一到夏天阴雨不断,恐怕它没受什么苦难,可在这里,一到夏天阴雨不断,恐怕它没受什么苦难,而是跟随我一样快活地享受着夜雨吧!享受着夜雨吧!
每到夜晚来临,我总是竖着耳朵像雷达一样搜索着夜雨的声音,搜索着夜雨的声音每到夜晚来临,我总是竖着耳朵像雷达一样搜索着夜雨的声音,每当它轻轻地扣着窗弦,我便兴奋的打开窗户,它又像见了老朋友一样热情的钻入我见了老朋友一样,轻地扣着窗弦,我便兴奋的。打开窗户,它又像见了老朋友一样,热情的钻入我的怀抱,身后还卷着一小阵甜甜的风。身后还卷着一小阵甜甜的风。
夜晚,是看不见夜雨来时的模样,夜晚,是看不见夜雨来时的模样,只有滴滴答答的声音在告诉我它正在欢快地舞蹈,台上仙人掌叶片在房内灯光照射下看得真切,你看,快地舞蹈,台上仙人掌叶片在房内灯光照射下看得真切,你看,叶片随着夜雨舞步一下两下打着拍子,不错,它分明是快活地,可能是夜雨它跳得兴起了,舞步一下两下打着拍子,不错,它分明是快活地,可能是夜雨它跳得兴起了,更多地同伴加入起来,声音变得越来越响,越来越杂乱,更多地同伴加入起来,声音变得越来越响,越来越杂乱,好多雨滴被同伴挤得跌进了的房间,又懒洋洋地躺下不肯动了,天空好像被这些调皮地家伙惹怒,跌进了的房间,又懒洋洋地躺下不肯动了,天空好像被这些调皮地家伙惹怒,脸又黑了,我看得越来越不真切。脸又黑了,结果,我看得越来越不真切。突然,脚步声停了,遗憾地想,它们走得太快了,天空的脸色好了一点,突然,脚步声停了,我遗憾地想,它们走得太快了,天空的脸色好了一点,变得明亮了点,望着纯净的夜空好似世间一切杂质都被调皮地面雨滴挤走了,纯净的夜空,变得明亮了点,望着纯净的夜空,好似世间一切杂质都被调皮地面雨滴挤走了,我想,世间最原始,最简单,最美丽的一瞬间只在这一刻吧!我想,世间最原始,最简单,最美丽的一瞬间只在这一刻吧!不远处,总是有灯光驱散着这开始,不远处,总是有灯光驱散着这开始,然后乐此不疲地制造所谓的繁华与热夜雨的舞对于那里可能是一种搔扰,可对于爱听雨的我来说来说。
闹,夜雨的舞对于那里可能是一种搔扰,可对于爱听雨的我来说,那儿的热闹反而是对夜雨的搔扰。反而是对夜雨的搔扰。如今,那儿的灯火把这里一并点亮了,窗前花台也拆了,如今,那儿的灯火把这里一并点亮了,窗前花台也拆了,就算到了夏夜小雨滴也只是偶尔路过我的窗前,却不再停留了,想必是少了打拍子的观众,雨滴也只是偶尔路过我的窗前,却不再停留了,想必是少了打拍子的观众,跳得不尽兴吧!不过,在这片灯光照不到的地方,他们一定跳得欢快,想到这,得不尽兴吧!不过,在这片灯光照不到的地方,他们一定跳得欢快。
想到这,我总是合上窗子坐下来,闭着眼,认真地倾听着早已我总是合上窗子坐下来,闭着眼,认真地倾听着早已藏进心房里的小家伙们发出的滴答声。出的滴答声。
《我对黑暗的柔情》读后感2
今天读到一篇题为《我对黑暗的柔情》的文章,感触很深。文中作者出于好意想把一只闷在屋子里的蜜蜂放生到窗外,可却被蜜蜂蛰伤了拇指,手指传遍身体的那股锥心刺骨的疼痛在晚上时刻折磨着他,使他彻夜难眠!由于是在深夜,无处就医,所以他自己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处理伤口,想减轻疼痛,但还是无济于事。此时,如果换成了我,肯定恨死那只不知好歹的蜜蜂了。
小时候,我也有过被蜜蜂蛰伤的经历。当时手指肿得像刚炸好捞出的油条一样胖,心里真想一刀切掉那只手指算了。虽然妈妈为我的伤口抹上了香油,安慰我明天会好的,但我晚上还是疼得哇哇大叫,搅得全家人难以安宁。而当作者对被咬的手指束手无策时,却是以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来面对无尽的疼痛。当被蜜蜂蛰伤的瞬间,他没有对那只蜜蜂有所抱怨,更没有憎恨,而是说:“我和它,两败俱伤!”因为蛰了人的蜜蜂,即使放了它,它也不会再飞翔,而是气绝身亡,注定被化作尘埃了,蜜蜂为此而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比起作者的这点疼痛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作者关了灯,在黑暗中一个人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他想既然懊恼无用,就索性把疼痛放开,直至麻木。他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就在此时,他面对窗外沉沉的无边的黑暗,心中不再害怕,而且有了另外一种温暖的情愫。他说:“在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黑暗才不会显得那么的单色调。作者说:“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因为那只蜜蜂唤起了作者的疼痛感,所以作者感谢那只因此而“壮烈牺牲”勇敢的蜜蜂。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发生的这次四川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多少人被不幸掩埋在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灾难中。面对黑暗沉重的废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生还者心中充满了对黑暗的恐惧!但是,他们又是那么的坚强!他们在黑暗中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重见光明的希望!所以当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寻找生还者时,出现了许多生命的奇迹!
当灾难降临时,我们没有时间来抱怨老天的不公平。世界人民向灾区人民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用爱心去温暖抚慰他们悲痛的心,帮助他们树立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正因为有了这次灾难,才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唤起了人类心底最美好善良的爱心与感动,更凝聚体现了中国13亿人口的中华民族力量。在此时,我很想对他们说:要相信!要相信一切的好。坏是当然存在的,因为坏也是自然的组成。无法相信美好是危险的,美好其实是片一直存在的亮光。只要相信,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我想人对自己也是如此。之前我碰到任何难题,总是作最坏的打算,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但现在,我明白了自己要以更多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与生活。
我相信我教得孩子个个都是最棒的!
我相信风雨过后总有彩虹。
亲爱的朋友,请一定要相信一切黑暗都会过去!
《我对黑暗的柔情》读后感3
她依然是她,那个有着北国印记和纯真心灵的女子,那个生性隐忍、对文字一往情深的文科生。用她的笔,用她的心,细细讲述过往,慢慢点画文思。
总觉得读她的文字,需要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真切地走进她的世界。而一旦静下心来读她,便会爱上那种朴素的文字之美。此前,我喜欢读婉约优美的文章,如余秋雨的华丽,赵丽宏的典雅,董桥的诗意,筱敏的深邃,张晓风的柔情……都是令我着迷的。而今,读迟子建的文字,感受到的是别样的文采飞扬。
她笔下的自然风物,草木虫鱼,雾雨雷电,皎月云彩,如此种种,司空见惯,却另有风味。她仔细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之美,启发我们重新关注身边的一景一物。
她写乡土情怀,风俗人情,写她对故乡的记忆。从北方的盐、故乡的吃食,到土豆、豆腐、油茶面儿,到冰灯、采山等,无不体现出她对淳朴民风的眷恋。
她也长于描绘古香古色的历史遗迹,在苍茫的天地间抒发自己睹物伤怀的悲情。坐在鲁镇的乌篷船里,站在兵马俑面前,泡在日本的露天温泉,穿过尼亚加拉大瀑布,到周庄品一盏香茗,于丽江听一曲古琴……
在创作特点上,她于平淡之中显韵致,于朴实之中显文采。初读时如同听一位可亲的女子娓娓讲述她的童年生活和早年经历,叙述性的语句较为平实。而文中的思考和结尾处的点睛之笔则是升华之处。她文辞多变却不拗口,读来可体会到“另一种华美”:多用排比,句式整齐,较有气势。
在作客观事实性的简笔介绍,引入个人生活经历时,她常会有一种纯真美好的愿景,甚至幻梦——其实,我相信,如同诗人内心如孩童一般,作家们也应该有一种纯真的诗意和浪漫。她在滚滚黄沙之中,思绪飘扬至无垠的黄土高坡,域外刀光剑影的古战场,不经意间与思绪一同飞扬成一粒黄沙……她也想象自己被送入秦始皇兵马俑坑——“满身风尘如泥塑,而那里又是多么缺乏一位裙裾飞扬、长发飘飘的女人与他们相守。”又如,她在丽江边听曲的时候,想象自己化身为唐玄宗《紫微八卦舞》中的美人——“我三十岁了,身材还称得上窈窕,虽然我没有杨贵妃的美貌,但我自信霓裳羽衣加身后,再将秀发高挽,月色中也一样清丽动人。我那样装扮后,我所仰慕的灵魂也许就会引我飞入重霄,让我在银河中舞蹈,在月光中沐浴。”你看,如此天真浪漫的想法,在世俗之人眼里定是十分痴狂的。
迟子建也常常流露出俏皮生动的气息,甚至有点“冷幽默”。保持好奇和年轻的`心,写作之源才不会枯竭。例如她在《家常豆腐》里写到自己见到豆腐被制成不同形状,被包装成鸡、鱼、鸭的样子,于是突发奇想,想到把豆腐做成美人的形状,男人们肯定会趋之若鹜。甚至想到如果真有商家看到她的文章后如法炮制出该品种,要记得去她那里申请专利,否则会与之对簿公堂,呵呵……又如:“那些蚊子会络绎不绝地飞来,围着我嗡嗡地叫,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血当它们的晚餐。(见《我的世界下雪了》一文)”“《白蛇传》被他的山东口音说成《白啥传》,我要是不高兴了就学他念一句《白啥传》来气他。(《云烟过客》)”等等,不一而足,都是活泼生动的性情使然。波澜不惊的外表下,是一颗温柔又俏皮的心。这是她的丰富性所在吧。如此可爱的性情在《阿央白》和《非洲木雕的“根”》当中也可见出。
而她的作品中流溢的人文关怀,那悲悯的心,那感伤的情,也是一大特点。她感性细腻,多情善感。为爱人故去落泪,为远去的家园呼告,为遭受人类戕害的树木和鱼群饮泣,为万物生灵的启示所触动……
另外,她擅长运用比喻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贯穿文中内容。隐喻的设置使文章更具深度,更有可读性。作者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以此来解释某些现象。例如《阿央白》一文中,她提到:“那只能是一双男人的手,只有男性的手才能使女性的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在《苍苍琴》里,“琴声如黎明之船,驶入我昏沉的睡眠里,将我照亮。当我睁开眼的时候,琴声还在继续,玻璃窗上弥漫着朝霞,好像朝霞也喜欢琴声,特意从天庭飞来听琴。”更是运用想象、拟人等手法。读之,诗性文才如琴音绕梁不绝。
生于斯,长于斯,冰天雪地的北国滋养了她纯美的心灵和素洁的才情。她向往诗性宁静的栖居地,厌倦喧嚷的闹市。文集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篇散文《我对黑暗的柔情》中写道:“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这样的暗夜里,她正在思考和书写,与文字相会。
她便是那位大隐隐于市,看细水长流的女子。几十年如一日,用她朴素又独具风味的笔触,记录过往,忆古思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