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兰台人退休感言


档案兰台人退休感言

  走进档案征文1

  风轻轻吹过,岁月停泊在斑驳阳光中,飘落在潋滟长河里,一点一点地闪耀,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痕迹。在时光的经纬中,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与那美丽兰台巳相依相伴近三十年。

  每天,我都在那淡如兰草的书纸味道中,记录、翻阅、整理、检索着浩瀚如海的档案资料。我巳经记不清楚,为多少人查找、摘抄、传阅和借阅过文件资料,为多少资料进行过编检、索引、汇编和统计。我只知道,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数据,都在我的手指上留下一片温暖的暗香,为我的心田撒下一袭清怡的芬芳。

  我知道经我的手传出去的资料,为单位节约了资金,创造了效益,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和快捷;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带来了生活上的顺利和前途上的平坦。透过人们那欣慰的笑脸,我无数次地感受到那广阔博大的兰台的意义,感受到那静如处子的纸张的魅力。

  记忆最深的是我主编撰写学校55年校志的那些时光。由于校志跨度历经半个世纪,几经搬迁,几度兴衰,寻找史料显得格外重要,而绝大多数史料就来源于我曾经悉心编整过的案卷、照片、声像、实物等。我将库房内所有的资料仔细地翻查了很多遍。一页页纸从手中滑过,一个个故事从纸中展开。遥远的记忆向我伸出手来,透过繁花似锦的清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

  我为自己深深感动,我明白,手中的这些纸张等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她会呼吸,会表达,有热情,有张力。她像一朵沉静的兰草花儿,静悄悄地开着,她知道有一天,会有懂她的人来采撷,让她的美丽发挥到极致。

  我还采访了许多曾在学校工作过的老师们,他们把自己多年来精心保管的资料呈现出来。那些年代久远的厚重的资料,仿佛一位有内涵有气质的美人儿,沉静温婉,散发出独特而浓烈的气息。我轻轻抚摸着她,我已经深深地懂得了她。

  老师们还用倾诉表达着自己对学校的了解。他们的表达和我的记录同样充满深情。有时,他们慷慨激昂,有时,他们潸然泪下。采访结束整理完毕,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的视线,越过了城市上空。我看到大把往事,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我看到过去的建设者们那朴实而真诚的笑脸,盛开在姹紫嫣红的春天里。我忆起那过去的年少光华,清凉如水,早已和我相知相伴。

  是的,兰台就是这样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她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她记录、影响、发展、超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精彩纷呈,令人万分留恋,无比怀想。

  怀旧,由此变得奢侈、时尚、纯净、自然。而怀旧,并不是因为那个时代有多么美好,而是因为,那个时代里,有我们令人骄傲的青春和无以伦比的美丽。在我们的时代里,欢笑,泪水都弥足珍贵。

  而真诚爱惜、辛勤守护兰台的人,是发掘、展现时代之美的人。还记得多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位从事兰台工作多年的老师,她稳稳地,静静地,对我说:"做这项工作真的挺好。"那时,我还刚刚接触兰台,还不了解兰台。而现在,我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兰台,记录了渐行渐远的青春和永远沸腾的热血。从事这项默默无闻和平平淡淡的工作,需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无比的耐心、细心、诚心和爱心,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的精神。一位兰台人,在始终如一的长久坚守中,心境,更加安定。心态,更加从容。从而,懂得进与退,通晓动与静,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圆满和幸福。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清雅的人,要么吐气若兰,要么气质若竹,要么心净如水,要么才情如海。"而兰台人无疑是有这种如兰草一般优美别致的清雅的。他们的蕙心芳质,来自心灵深处,低调,纯实。"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摇曳在风中的兰草,就这样缓缓地踏诗而来,融进兰台人的笑容里。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朴素的句子,道尽了兰台人不染凡尘的卓越芬芳。

  如此,拥有清香四溢的绵长时光。岁月依旧。

  走进档案征文2

  档案在许多人的认识里,是作为一种权威的文件而存在,它是触不可及的,档案记录了国家过去实行的大政方针,记载对国家有影响的个人的资料,它是 -权威的代名词。然而,孰不知,其实,更多的时候,档案却是我们普通百姓的挚友,它记录着我们最平凡的生活,关注着我们漫漫人生路上所走过的点点滴滴,你、我和他都曾在这里扮演过有区别但没有虚伪和浮夸的角色。

  无论是考学校,还是找工作,无论是升迁,还是谪贬,你的档案始终与你相伴,形影不离。你只知匆匆走过你的人生道路,或顺畅、或坎坷;可你的档案却记录着你每一个时代所经历的种种,为你留下属于你的人生记忆。也许,今天你只是触碰过那个密封还缠绕着细绳的牛皮纸袋,未能窥探纸袋里的档案信息。可是当你老了,有一天看到属于你的档案,翻开那巳经泛黄的档案册,你一生的峥嵘,骄傲、委屈还有那张你年轻时稚嫩的照片都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几十年的过往,有如电影般历历在目。那时,看着熟悉的名字,你必定心潮澎湃,因为那是你曾生活过、奋斗过、抱怨过的地方。一段段往事涌上心头,或许,你会想起学生时代你和那个他(她)未能续写完的爱情故事,想起那个纯纯的丫头、那个潇洒的少年。或许,你会想起就在那年,就在那个岗位上,父亲或母亲永远离你而去,回忆那种作为大龄孤儿的无奈。你人生的轨迹,你艰辛走出的每一步,在这张平凡的档案纸上,留下的不过是简短的文字,可却是那么真切。所以,档案不仅仅只是你变更工作所必须办理的一道手续,更是你人生的记事本。

  我作为一个机关工作人员,从事办公室的工作。清楚的认识到档案对我工作的重要性,每份收发的文件、每份资料、每份会议的记录……都必须要做好登记及处理好后的分类存档管理,每当领导需要什么文件哪怕是几年前的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不至于手忙脚乱,可见档案管理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有序。每当年终我看到一个个被整理的井井有条文件夹慢慢的占满了柜子的时候,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因为它记录着我工作的过程,也记录着我工作的成绩,是我工作进步最好的见证。

  档案无时无刻地陪伴在每个人的身边。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每个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档案――出生证,到后来的学生手册、体检卡,都是档案。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一张照片一段录音,也可能是一张纸条一张贺卡,档案无时无刻都会产生,一段儿时的录像能勾起你对童年的回忆,一张感谢的卡片能让你记住帮助别人的快乐。档案是一种载体,存在意义并非是其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那些事,那一个时代。

  走进档案征文3

  档案工作在人们眼里是件不吃香的事,既枯燥又乏味,整天磨磨唧唧的,就像家庭主妇一样。有人戏称男人磨成女人,青年磨成老人。

  35岁那年,我从乡镇调到县档案局当档案员,半路出家,一下子还真有点缓不过神来。乡镇生活风风火火,档案岗位似乎有点冷冷清清,而且专业性强。为尽快适应环境,我刻苦钻研业务,凡是与档案有关的书籍都认真去读,虚心请教,很快从外行变成了内行。不知不觉,一晃就过去了15年。档案工作给我留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大批的城市居民回乡务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广阔的农村成为火热的天地。轰轰烈烈的年代过后,一纸文件掀起了一阵阵波浪,下乡居民如果没有工作的可以凭档案买养老保险并享受退休待遇,知识青年下乡期间计算工龄。人们为了各自的权益而奔走,但历史留下的一些遗憾无法挽回,有的档案不全,有的圆珠笔填写的资料褪色模糊,有的霉变和高温使纸张发霉无法入档等等,不能作为依据,五十至六十年代的档案资料基本找不到了。谁也未曾想到,一本不起眼的下乡知青花名册能带来切身利益。知青是幸运的,他们达到退休年龄的时候,就凭档案加工龄,多一年工龄多几百块钱,看到那些额头刻满岁月沧桑的老知青,在我手中找到他们的档案资料那高兴的劲头,深深地感染着我。看到那些找不到档案资料的老居民、老知青那无奈与失落的情形,我的心情格外沉重,为无力相助感到不安。档案多么重要,只是很多人很多时候不在意、不在乎、不重视,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因为我们的存在,老人们找回了他们有价值的青春岁月。

  再说建国初期,中国 -完成了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一批资本家、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集资入股加入手工业社和供销联社,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XX年元月一日,国家有政策规定,54年至56年公私合营过渡来的老工商业者享有退休待遇的人员每月增补工资40元,又是一件涉及民生民利的事,档案馆努力为三百余名职工找到了档案,使其中107人增补了工资,全部退回了股金。我作为档案馆馆长,在办理这件事情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批人年龄都在75岁以上,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存在困难,查档案的方式全部是我们代查,查一个人的资料要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有的老同志性子急,在找不到自己的资料时,就会急得直嚷,有的甚至哭诉。我一边耐心细致的查找资料,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抚,当我帮他们找到档案时,老人们几乎都是将那张薄薄的发黄的纸张,如获至宝地抱在怀里,眼里噙着泪,不断地说着:"谢谢,太谢谢你了。"只有这时,我真正地感到我这个档案人存在的价值。记得渌口镇老街有位老人叫罗再生,86岁的高龄了,因心脏病、高血压住在医院里,当他听到别人都加了工资时,一个人从医院跑到档案馆,我查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找着,老罗气急,脸色发白,气喘嘘嘘,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急忙拨通了他家的电话,让老人先去住院,承诺帮他细心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翻阅了几十卷档案后,终于找到了罗再生的相关资料,我把档案复印件及时送到了罗再生手中,老罗一家人非常感激。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老人们感到温暖。

  时光流逝,转眼之间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珍惜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岗位,因为它让我实现了一个 -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我的人生也因此更有价值。

  走进档案征文4

  我听到档案一词是小学升初中那会儿,那时没什么概念,只记得班主任在讲台上不停地强调:大家要把字写好,这张表要放进档案里,是要跟着你们一辈子的。于是,我脑海里出现一种神秘而敬畏的感觉便是对档案的最初印象了。正因为有了这种敬畏感,以至后来每每遇到填表的时候,总会有意识地关注是否需要存档的,似乎存档的东西总有某种魔力可以监督我的人生,因为它如实地记录着我的成长轨迹与人生路程。就这样,"个人档案"便成了我跨人档案世界的第一道门。后来上了大学才开始明白,档案其实是一个十分宽广的概念,甚至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渐渐地我对档案便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种神秘与敬畏已经不再只是当年单纯地念顾着自己的那张表,更多的是从心底里对档案本身产生的一种敬仰。档案它是严肃的东西,它是一种可以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不容怠慢、不容篡改。

  大学毕业后我进人了县城市管理局,从事办公室工作。有一天,局长找我谈话问我的工作情况,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小颜呐,年轻人要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机关档案工作是项锻炼人的活,你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吗?"我当时也没多想,就一股脑儿热劲欣然接受了。尽管事先对档案管理有些书面上的了解,但是走进档案室时,我一时懵了,望着那一大摞堆放凌乱的文书档案和资料,它像晴天霹雳般砸响了我,瞬间清醒,天哪,积攒了这么多的文书要我这个对业务并不精通的人来一点一点的整理、分类、装订,这岂不就像让我摘下天上的月亮般难嘛。盯着那厚厚一摞的纸片片,一个"悔"字涌上心头,真悔自己不该轻易接受了这一堆乱摊子。闷闷不乐了好些天后,我硬着头皮做事,通过互联网以及翻阅各类档案书籍,对如何开展档案整理工作,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档案工作要求严谨,程序也相对复杂,从初步梳理、存放年限分类、重要程度辨别、序号编排等一系列步骤,不容存在差错。为了将档案工作做好,局领导特意请来了县档案局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有了专家们的悉心帮助,整整一个星期内,我起早贪黑,夜以继日,一心扑在档案室,当那一页页、一份份的文件分类装订成册,一卷卷一排排地整齐摆进绿色的档案柜里,从杂乱无章变得干净整洁,刹那间心里倍感充实,涌现出难以形容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就在那一瞬间,我莫名地喜爱上了这份工作。记得那天下午,我独坐在安静的档案室里,随手翻阅书籍,无意看到一篇关于档案的文章,才知档案还有个清新雅韵的别称叫"兰台",档案工作者也就随之被称为"兰台人"。一些奉献于档案工作的人把能成为"兰台人"视作一种无尚使命与荣耀。我走在兰台路上,对于档案就好似恋人一般,从初识那一刻起就结下了缘,它是我过去,现在和未来最深情的依恋。

  走进档案征文5

  历史学家称档案是"没有掺过水的史料",它比其他资料来源可靠。在众人眼中,档案都是书写在文本上的文字资料,但在株洲县却有一处独特的"档案"——摩崖石刻。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文字资料是刻画在石碑上和墓碑上。为了保护好这件"活档案",文物部门已经把它作为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

  摩崖石刻处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崖上,周围绿树掩映,裸露的花岗岩石壁上赫然写着14个笔力遒劲、端庄俊逸的阴刻楷书,右书"元又配刘刘坟在上",左书"夫主易仕俊刊"。据史料记载,这是清代嘉庆年间进士训导易仕俊为其原配、继配合冢所立。训导一职在清朝的文职官位中约为从七品,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辅佐地方知府。按现在的说法,相当副县级干部呢。摩崖石刻墓碑与其墓冢相距60余米,中间隔一口小山塘。摩崖石刻墓碑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原墓葬规模较大,后来当地村民将墓前建筑拆除,兴修水利,墓冢被盗,不复存在,留下一对汉白玉石的墓志铭。墓志铭上的字属于阴刻楷书,每行18个字,一块有18行,另一块12行,约400余字,记载了易仕俊原为山西太原人氏,因避祸乱来到醴陵(今株洲县),在此地行善举,建桥梁,修文庙,造书院,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墓志铭详细介绍了易仕俊的家事生平,可以说是一篇盖棺定论的总结。这处刻在石碑上的专属档案,对研究当地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南阳桥摩崖石刻的存在证明了档案文化的多元化,它呈现出独有的特点。这类档案不易被破坏,像纸质档案的话可能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容易泛黄脆裂,保存条件不好的话还容易被虫类破坏和因环境潮湿而腐烂。但它和纸质档案一样是信息的资源,立体的反应了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是一名文物工作者,涉足于档案管理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接触到的档案多数是实物,与其他单纯纸质档案有很大的区别,就像我所说的摩崖石刻吧,从文物的角度来看,这算是馆藏文物。诚然,文物和档案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保管馆藏文物方面的一些方法是可以应用到一般档案中的。我以为。

  刻在石壁上的档案,留给我沉甸甸的思考。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传承、保护、利用和开发好这些资源,是档案不朽的主题。

  走进书店征文1

  4岁,是我第一次走进书店,那时书店并不宽敞,有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种这样的书,看书的人就从书架上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来看。那时我识字不多,看书对于我来只是玩玩而已,对书没什么兴趣,总是拉着爸爸去公园,爸爸只好无奈地带我去公园玩。转眼,我十岁了,懂事了,慢慢知道看书的好处,我也常常去书店看书。

  当我再一次跨进书店时,书店的设施已完善了许多。窗明几净,还摆放着一排排座椅,给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许多人挤在一起在书店里认真看书,我也迫不及待地来到书架上找到了我最喜欢看的那本《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我仔细地读,慢慢品味书中的乐趣。

  读着读着,让我不禁想起上两个学期学的那篇课文《窃读记》,文中的小女孩生活的那个年代读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她偷偷摸摸地在书店看书,时刻担心老板发现她窃读。但她也有快乐的时候,那就是下雨天,她可以留在书店安心地读书,老板也不好意思赶她走。我们现在去书店,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看,可以随意从书架上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找个位置坐下来读,只要不影响他人,爱怎么看就怎么看。

  “诗书是良师益友”,如今,我已从书中尝到了乐趣。日后,我会更加喜爱看书了。

  走进书店征文2

  走进书店,成千上万的书籍令我眼花瞭乱,目不暇接。但是,探索书海已是我的爱好,不过,因为地点的关系,我已经很久没来了。

  哇!这是什么地方?简直是火车站嘛!看,这里到处坐满了人,以“小毛孩子”居多。瞧,坐地上的,站着的,坐在放书的桌上的。爱看书的我马上加入了看书的队伍中,我拿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但是,我刚走出这个书柜时,竟绊了一下,一瞧,地上横七竖八的脚竟然组成了一个“十八铜脚阵”。一看,竟有不少人“寸步难行”。但是,那些组成“铜脚阵”的人却不以为然,根本不顾旁人的感受,就这么把脚“拦”在人家前面,造成了大家的不便。我 -!这样看书一点儿也不文明,反而可能染上了一些病菌,又造成了大家的不便,真是让人痛恨啊!

  大家,在书店这样的公共场所里,应保持大家的形象。难道在书店不能站着看书吗?不能不把脚伸出来吗?不能蹲着吗?起码也要让一点别人可以走的路啊。

  再仔细瞧一瞧,大家手里都拿了三五本书,而且看完了也乱放。图书管理员要花费多少时间整理呀?找书的人也找不了,那他们会多着急呀!说不定他们还有重要的东西没记录呢。方便了你却害苦了别人,有人会说:“不用你管”,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的呀!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种行为可耻吗?那么,请你们当起一名“书店天使”来维护书店的秩序吧!

  走进书店征文3

  一走进书店,最显眼的是几张大桌子,桌子上放了一堆一堆的练习册花花绿绿的,看得我眼花缭乱。还有一排排书架上整齐的罗列着图书,有科幻书,动漫书,还有文学书。

  书多,人自然也多。有的人靠在书柜边,拿着一本书,站了好几个小时,但好像一点也不累。有的小朋友三五成群地看书,坐在地上津津有味,父母叫了也还没察觉。还有的人挑选着书,高兴地把书买下来。

  我也是个书虫,下面我来讲讲我和书的吧!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妈妈去书店看书。我直奔杨红樱专柜。我随便拿了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起书来。我特别喜欢杨红樱阿姨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杨红樱笔下的马小跳十分生动,马小跳是个富有爱心的人,也有些幽默淘气,所以我特别喜欢马小跳。我缠着妈妈买,妈妈不肯,最后妈妈禁不住我的死缠烂打,终于给我买了,我欢天喜地地回家了。

  走出书店的那一刻,我感到了自己长大了不少,而这个长大,是心灵的长大。

  走进书店征文4

  走进新华书店,奔上二楼,就是一片书的海洋,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让你眼花缭乱。有的书整整齐齐地叠在桌子上,有的分门别类地放在书柜里,有文艺书,有美术书,有科技书,有作文书,还有历史书等等。

  书多人也多,来来往往的顾客络绎不绝。有的站在书柜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好像丝毫疲劳也没有;也有几个小朋友围成一个圈,拿着一本漫画书或脑筋急转弯快乐的看着;还有的人坐在二楼到三楼的楼梯上坐着,捧着一本书,目不转睛的看着。

  人多找书的人也多。有的拿着一张书目表在询问工作的叔叔、阿姨;有的在一排排怎起的书柜中穿梭着,时而也左顾右盼看一下有没有自己要的书;还有人在某个专柜一目十行的看着,找到了喜欢的'书就会开心的笑一下。

  我一钻进书店,先到自己喜欢的坐着专区,比如杨红樱阿姨和阳光姐姐伍美珍,慢慢的把自己喜欢的书拿下来,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慢慢的看,有时会为书中快乐、开心的段落捧腹大笑,有时也会为书中的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而难过。上一阶段我迷上了杨红樱阿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被里面马小跳善良、勇敢、可爱吸引住了。我半夜爬起来看,终于把20本都看完了。

  走出书店,我时常会突然想起杜甫说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一定要多看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走进书店征文5

  漫长的时光,在风中留下年轮;金红的太阳,在雪中留下幻影;吱吱呀呀的木躺椅,在花瓣中留下碾迹。早晨的阳光,还是那么明媚,冬日的早晨,仍是那么清朗。

  闲时无聊,懒散地喝了口热而清香四溢的茶,叫醒了自己昏昏沉沉的脑袋,昂首微笑,拿上背包,出发——独自去书店。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上了巴士。巴士车上人不多,很安静,坐在冰凉的椅子上,独拥一抹清闲和独立。下了车,遥望书店,勾起嘴角,大步流星走去。书店书很多很多,看久了眼睛有点酸。

  我踮起脚尖,从架子上抽出一本《夏至未至》,大概的翻了翻,就看了起来。午后温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分外温暖惬意。拿出泡芙,轻咬一口,然后继续看着书上清晰端正的字体,方方正正的大字,我沉浸在了书的世界,就像徜徉在碧蓝色的海洋。不觉有些昏沉。抬头呆呆地望着前方密密麻麻的书名,揉揉眼睛,有些犯困。

  无意间看见一本薄薄的绘本,丢开《夏至未至》,抽出一看,便看见一长串书名:《当彩色的生活画起来是可口的》微微提起了兴致,翻开一看。优美生动的文字,可爱的插图。主要讲了生活的计划。心里轻微悸动,又忽然扬起嘴角。买下了这本教人计划时间的绘本。

  是的,我确实有必要认真计划一下自己接下来的时光了。

  

  走进书店征文6

  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全家决定去逛书店。

  一走进书店就看见书店里人山人海,人来人往。可书店里安静得一根针掉下去的声音都听得见,大家都在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一本本的书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一样,等着我们来挑选,我仿佛听见他们在争先恐后地说:“选我,选我!”那声音如雷鸣一般。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后我选了一本《舒克和贝塔传》,我坐在角落里孜孜不倦地读了起来。

  当我看到舒克对贝塔说:“要是我们是乌龟就好了。”我笑得肚子都要破了。我突然把目光投向了妈妈,只见妈妈拿着一本《生活妙招》在全神贯注地看,还不时地推着眼镜,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样炒鱼会更香更美味。”弟弟拿着一本《小布头奇遇记》的书在聚精会神地看,眼泪像一串串珍珠一样流了下来。我便问他为什么哭?弟弟说没什么,我想真相没那么简单,我要查个水落石岀!弟弟被我缠得没法,只好说:“小布头遇难了,我为他的不幸感到伤心。”我半信半疑地把这一章读了一遍,最后我也情不自禁地流岀了眼泪。爸爸则拿着一本《棋谱》翻来覆去地看得爱不释手。因为他没别的爱好,就爱下围棋,他对围棋最精通,常常一个人对着棋盘研究简直就是一个棋呆子。

  挑选好了书,我们就去收银台结帐,我和弟弟就用我们的三寸还烂之舌滔滔不绝地和老板讨价还价,最终老板“投降”了,给了我们最低的折扣,还称我和弟弟是砍价高手。

  正如笛卡尔说的:“读过一本好的书,像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今天真是不虚此行,我在书店里收获了许多知识!

  走进书店征文7

  暑假里的一个下午,我和姐姐有说有笑地走向书店,“嘘,安静!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阅览室的管理员友善的提醒。我们两个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

  站在阅览室的门口,只觉得一股热气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觅书报的,虽然人很多,可是阅览室却是出奇的安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坐在临窗前是我们班的肖佳杰,平时他好动得不得了,一刻也不消停。

  现在一脸的舒静,双手拖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书看的津津有味,看得都入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姐姐早已钻进了人群,坐在旁边的位子上,正惬意享受着阅读的宁静呢!姐姐真是见书眼开,早把我这个弟弟忘到九霄云外了。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空位子,就拿起一本查理九世这本书看起,里面讲的是查理和智多多要保护不死国的生命树,不惜一切代价,要保护这棵生命树,这些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第59页的第三段更是把我打动了,它写的是查理为了保护生命树受了重伤,查理,你非常勇敢,我们都向你致敬。

  我轻轻地坐下,随手翻开桌上的书,不知不觉也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哦,书吸引力就是那么的强!书的是世界实在妙不可言。

走进档案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

  大家好!

  1948年6月9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持下成立了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摆上了议事日程。20xx年维也纳国际档案大会为提高公众对档案重要性的意识,决定将此日设立为“国际档案日”。从此,档案与档案人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这个节日,表面看上去似乎跟民众没有多大,然而实际上,它为我们档案工作者推动文件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它更是广大民众、企业以及单位提高档案意识并且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为己、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动力。档案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平民百姓在历史进程中的忠实记录,是一个成长或衰弱的文明机体的真实写照。

  如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分属于自己的档案,它伴随我们成长,记录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入学到毕业再到进入社会,除了向我们自己也向公众反映着我们一段段人生旅程的起伏波澜,体现着我们人生的价值。现在,作为司法局的.一名档案工作者,我对档案的认识也有了新高度、新深度。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强调档案保管的重要性,强调积累国家档案和个人记忆的重要性,强调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态度严谨。

  走进档案——它是一位历史教科书,它的储存是无穷的。每当在工作的时候我们会需要翻阅到以前的资料时候我们总是会想到档案,它就是以前工作的记录是以前工作的总结,为我们工作乃至生活带来了便捷。无论文字产生之前的结绳记事、壁画等,还是文字发明之后记载的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以及现在的网络信息等,展现的无不是历史文明遗留下来的记忆。

  走进档案——如我们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无论是古时诗词歌赋,还是历史小说,它们都是形形色色的档案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光辉历史与文明进程。它犹如基层工作者一般默默的奉献,支撑着历史发展,而我们要做的是,把死的、静态的文字资料化作为学习进步的阶梯传承文化的纽带。

  走进档案——在历史进程中,在学习生活中,在社会发展中;档案,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认知自己的途径。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习工作中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少走歪路。

  在档案室,档案始终沉睡在那里,每当我走进那里始终怀揣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做档案管理工作意味着在它们提供着真实的材料方便局里使用它们的同时我还要用心的去呵护它们。在漫长的岁月里,流淌的历史对于我们单位而言就是那一份份真实的材料。

  档案,正以自己独有的魅力走向生活。走进档案,走进了我们生活,走进了历史,走入了我们的世界也走入了人们的心!

开发档案富矿征文

  大学毕业后,第一个工作岗位就与档案有关。当时,我在一家企业从事秘工作,管理档案自然是分内之事。199年全省地税系统补员招考,我幸运地抓住了机遇,第二年就有幸穿上了税服。因为拥有秘工作的经验,我到基层地税分局没干多长时间,就被调到办公室工作,又干起了老本行。说心里话,那时多少有点不愿意,看着同时考进的同事都在收税,心里痒痒的,总以为所在的岗位与收税工作隔上了一层。

  不久发生的一事,很快就打消了我一心想换岗的念头。由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负问题,某重点纳税企业与税务机关发生了不大不小的争议。不知是什么原因,该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认了死理,抠紧税法条,对地税机关执行调整税负的依据提出异议,要求提供省级税务机关的批,否则拒不缴纳调增的税款。化解矛盾的唯一做法,只能是把批提供给他。批在那里呢?归档的里自然有,就拿了出,该企业没了话说,好几万税款这样缴纳了。这事在地税系统内反响很大,税务干部对档案的重要性有了一次直观的认识。县地税局主要负责人还就此找我谈了一次心,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档案工作真是十分重要!作为档案员,你可一定要把此项工作做好。我知道,你想去征管一线收税,可收税岗位并不只在征管一线,税收收入与各个岗位都有密切的关系,只要你用心去把握,档案里也藏着税收呢!”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越能体会到。

  1998年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后,地税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前几年单纯依靠干部热情收税的做法,其弊端日益凸显,而以制度管人、依法律收税成为必由之径。规范执法管理的突破口放在哪里?地税一班人作出了深入的思考:规范执法行为,必须要讲程序,而程序的体现就是税务书与资料;强化执法责任,必须实行考核,而考核的载体也是税务书与资料;加强税务管理,必须开展检查,而纳税人遵从税法的依据也是税务书与资料……想到这里,参与决策的攻关团队眼里一亮,只要把税务书与资料规范起,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去管呢?在边上作记录的我,脱口而出:“当然要实行档案管理。”是啊!以税务书与资料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管资料,在税收日常征管工作中积累、加工、分类、整理而形成,既连续、全面、真实地反映着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也客观地反映了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遵循税法的程度,体现了税务部门税收征管质量和税收执法水平。规范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就等于抓住了税收管理上的牛鼻子。就这样,把各类税务书与资料纳入档案管理的思路形成了。在县档案局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相关制度迅速出台,并在当时的火龙岗地税分局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县地税局征管档案很快就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所属基层分局的档案管理工作相继通过了省二级认定。要知道,这可是全市地税系统的破冰之旅,此后市地税局在全市推广了我县的做法。

  规范的档案管理,带的管理效应既是无形的,又是巨大的。这些年,税收征管早就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不仅纳税人户型倍增、业态多元、业务翻番,而且税收管理日趋规范、精细、科学。不靠管理,单凭经验与热情收税,无异于痴人说梦。地税组建20多年了,税收工作不论是征管改革、税务管理,还是纳税服务、税收分析……有哪一项工作能够离得开档案工作的支持?伴随着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地税系统的档案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如今,档案意识在地税人的心中早已生根开花。从档案材料的收集到归档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均实现了统一规范,档案工作的触角全面延伸到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之中,实现了档案工作的网络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档案资较为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也强有力地推动了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县地税局连续21年圆满完成市地税局和县委、县 -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荣获国家税务总局表彰,被命名为安徽省“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被授予芜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明窗口”、“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地税系统绩效考评“优秀单位”和“先进领导班子单位”等称号,连续1年获县 -嘉奖,在全县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取得了驻县单位第一名的佳绩。

  从事档案工作,于我个人而言,感触既深又受益匪浅。这些经历,让我在工作中有了自觉的档案意识。步入新世纪,为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符合中国特色的税收征管模式,国家税务总局开启了探索现代税收征管改革的新篇。2011年,省地税局把唯一的县级征管改革试点单位放在了芜湖县。作为全省地税系统的征管改革试验田,既要大胆探索创新,又要及时总结经验,我便主动请战,从试点伊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之中。整理领导讲话、构建制度框架、把握工作动态、收集图片资料、拟写汇报材料,每项工作我都提前介入,既掌握到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又及时提炼了工作经验。近几年,县地税局切实将“顶层设计、基层操作”付诸实施,初步建立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地税局党组要求的新管理机制,成为全省地税系统县级改革试点的一个范本。我主持编写的内容翔实、图并茂、富有特色的《税专业化改革汇编资料》,也受到了各级领导与诸位宾的一致好评。

  档案工作的经历,也让我赢得难得的机遇,有幸数次参加了省、市的档案盛会。2009年月17日,作为芜湖县的代表,我参加了芜湖市档案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2年11月28日,我再次获县档案局推荐,代表芜湖县参加了芜湖市档案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尤其难忘的是2008年9月7日,我赴合肥市参加安徽省档案学术交流会,我的一篇论被评为了优秀奖。

  档案工作平凡而繁忙,身为档案工作者,我充实而快乐。在我的眼里,档案可不是一盒盒的案卷,而是一桶桶原油、一块块黄金……其实,档案是每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期盼着人们潜心去开发。档案这座富矿,你开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