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当地特色


多元文化

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

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也是马来西亚的国教,全国各地的主要清真寺无不雄伟壮丽。除伊斯兰教以外,马来人还保留着原始宗教,其代表性的仪式是称作昆德利的共食仪式。这种共食仪式起着维持社会连带关系的重要作用。可以说马来人的社会组织是由伊斯兰教规范和传统习惯二者合一共同维系的。

住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有吉隆坡的观音寺、三宝洞、霹坜洞,马六甲的青云寺,槟榔屿的极乐寺、白云寺等。寺院规模多宏伟壮观,大多成为名胜之地,充分反映了华人的社会力量。佛道混合是这些寺院的特征,一个寺院里往往同时供奉着福德正神、玉皇大帝和释迦牟尼、观音菩萨。

住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多为印度南部的泰米尔族,其代表性的宗教当然是印度教。印度教的特点是一无教祖,二无教会组织,三无至高无上的经典,人们崇拜村镇神、家族神和个人神三种神氏。印度教终极理想是达到梵我如一,而要达到这种至高的境界需要做瑜珈等种种苦行。供奉的神有维鸠奴神、湿婆神。

马来西亚民居

在首都吉隆坡,到处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和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群,但在乡村或城郊,马来西亚人却喜欢住在传统的浮脚楼里。

马来人:早期的住房与海、河密切相关。为了捕鱼、喝水、运输的方便,就在海边河畔搭屋成家,渔村建在水上,所谓街道就是一些连接起来的小桥。在马来西亚北部,常常可以见到放木排工人的村庄,宽宽的木筏上有竹制的茅屋。在马来亚的港口城市,有许多船上人家,他们终生在船上居住。

马来西亚当地特色

塞诺伊人:塞诺伊人的村寨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两三户有亲戚关系的人家组成的建在水边的高脚屋村寨,这是今天最普遍的一类;另一类是由一个或几个如同加里曼丹达雅克人那样的长屋组成的村寨,长屋最里边的房间属于头人(头人这个职位是世袭的),这类长屋已较少见了。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塞诺伊人喜欢住在河源地带,他们盖房子更随便。

塞芒人:塞芒人的住房非常简陋,是用棕榈叶搭的窝棚。棚子一端触地,另一端用两三根木棍支起,有时他们把小屋建在树上。

马来西亚当地特色

海达雅克人:在沙捞越州,海达雅克人集体住在长屋里。长屋是一种与浮脚楼相似但很长的房子(长达数十米,甚至有200米长),长屋中间有一通道,通道两旁是住户。

陆达雅克人:居住在离沙捞越州首府古晋58千米的甘蓬加犹山区,他们住的“长屋”是用椰子叶覆盖的,屋内的地板、梁柱,特别是高架木桩,用的都是上等硬木,墙壁则竹木兼用。

马来西亚头饰

马来人无论男女头上都戴着各种各样的头饰。在去村里或城里清真寺的路上,经常可见戴圆锥型天鹅绒帽子的男性,这表明他是回教徒。而到麦加朝过圣,获得“哈吉”称号的人都戴一种叫做可达雅的白色帽子。

马来西亚当地特色

马来语“通可罗”即是指妇女用的头巾,也是表演传统文艺或体育活动时不可缺少的头饰,其式样可根据本人喜好而千变万化。马来西亚国王的通可罗幅在马来式头饰中是最有名的,它是国王身份的标志,他人不得随意模仿。国王的头巾甚至还被起了个名字叫做“永远的回忆”,据说这原来是森美兰州苏丹用过的。

苏丹及其继承人、大臣、阁僚的头巾一般使用代表高贵的黄色和白色,头巾包裹也有特定的方式,一般人不得模仿(舞台上除外)。

海龟产卵奇观

红滩是闻名遐迩的大海龟产卵地,位于瓜拉丁加奴以南60公里,是一个静谧的乡村,这里是有名的海龟产卵地,每年5月到9月是产卵季节,大批旅游者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来观赏这一奇观。

红滩有5种大海龟,体长平均155厘米、体重平均375公斤左右。至今观测到的最大的海龟有体长200厘米、体重750公斤的大家伙。

海龟在深夜从海底慢慢地爬上来找产卵处,找到一处即全力以赴的挖开沙子,在里面产下80——100个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卵,在上面盖上沙子,然后慢慢回到海里,不留任何脚印,整个过程宛如一幕动人的戏剧。也正是因为它太有名,如果旅游者一心想看到在海边悄悄产卵的海龟,恐怕会失望而归,而对于海龟来说,如今已落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产卵的尴尬境地。

马来西亚当地特色

在红海滩住宿时,若事先向旅游人员说好,一有海龟上岸的消息,服务员会敲客房门通知游客。时间早则夜里9点或10点,晚则黎明4、5点钟。海龟要在海滩上徘徊许久才产卵,产卵结束后海龟爬回大海,产下的卵立即会有工作人员收集保护起来。旅游中心附近的沙滩上有小海龟孵化场,运气好的话可在此看到新出生的龟宝宝。

婆罗洲野人

塞比洛克(Sepilok)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猿(OrangUtan)保护区,这里的人员也称作婆罗洲的野人。凡是被抛弃的小猩猩,和无家可归的猩猩都被这个保护区所收养,直到它们能够适应自然环境,才被放回森林。

马来西亚当地特色

工作人员每天两次在保护区入口附近给猩猩喂食,他们将满满一桶香蕉朝着四面八方扔在猩猩们的周围,可惜来吃食的多是小猩猩,很少能看到脸颊下垂的大猩猩。这里的猩猩一点也不怕人,常常凑上来玩弄游客的眼镜或照相机,因此在逗猩猩玩的同时要小心保护。

树上旅舍

树上旅舍坐落在离沙巴首府哥打基纳巴卢一小时车程的担布南(Tambunan)公路旁,海拔2100公尺,平均气温15℃的金岭高原上。树上旅舍建在离地12公尺的大树上。树屋环绕树身,再用铁柱支撑屋身,十分牢固。从外表看,一棵棵大树穿屋而立,一间间小屋半空悬在树上,非常新奇有趣。

树上旅舍共有19间树屋,分经济、单人、双人及家庭式数款,每款都有基本的住宿设备,除经济型树屋须共用厕所外,其他款型都有自用洗手间。

沙捞越土著

犀鸟是一种形态优美、色采艳丽的鸟儿,它深受沙捞越人的喜爱和崇拜,是当地人的心目中的神鸟,地方非常尊贵。沙捞越的州徽就是一只可爱的犀鸟形象,因而沙捞越号称“犀鸟之乡”。

马来西亚当地特色

沙捞越的土著保存着许多与犀鸟崇拜有关的习俗,十分有趣。在他们居住的长屋里放置尽可能多的犀鸟雕刻被视作是一种无上荣光,他们认为这些华丽而鲜艳的雕刻是献给神最好的贡品,在每年的“鸟节”上,以犀鸟雕刻祭神是一种必须的仪式。这一习俗从猎人头时代保留至今。

此外,当地的舞蹈中也有模仿犀鸟飞翔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