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人 领带是骄傲


领带是最常见的服装饰品之一,但很少人会把领带和克罗地亚联系起来。殊不知,这个巴尔干地区国家正是领带的发源地。就像在英语中,中国(China)和瓷器(china)是同一个词一样,至今在很多欧洲语言中,克罗地亚和领带仍是同一个词。正因为克罗地亚是领带的故乡,该国议会2008年宣布,每年的10月18日为“领带日”。

领带征服巴黎人

领带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中叶。相传一支克罗地亚骑兵作为法国军团的雇佣军,在一次战斗胜利后凯旋回到巴黎,每个士兵的脖子上都系了一条鲜艳的彩色小领巾。一方面,领巾便于士兵之间相互辨认;另一方面,领巾是出征前母亲或妻子系上的,象征亲人永远拥抱在一起;还有一层意思,据说领巾是用来擦拭战刀的擦刀布,领巾擦刀时留下的血痕也成为如今大多数领带花纹设计成条纹型的原因。

克罗地亚人独特、新奇的装饰立刻征服了爱赶时髦的巴黎人,尤其受到法国达官贵人的热烈追捧,他们纷纷在自己的衣领上系上一条小领巾。甚至有位大臣上朝时不但系一条白色领巾,还在前面打一个漂亮的领结,结果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大加赞赏,当众宣布此为高贵的标志,并下令政府官员和军队官兵都要如此打扮。之后,法国上流社会都跟着效仿,以显示其特权、高贵和特殊地位,领带率先在法国这一领导国际时装潮流的国度得到发展。

后来,查理二世把系领带的习惯带到英国,领带这种独特的装饰逐渐从战场、宫廷走入欧洲千家万户,成为当时的时尚标志。从那时起,法语出现了一个新词,意思就是“像克罗地亚人一样系领带”。人们称克罗地亚人为“戴领带的人”,“领带”变成克罗地亚的代名词。今天,在法语、德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语言中,“克罗地亚”一词仍代表着“领带”的意思。领带也逐渐演变成男士在正式场合的重要服装配饰。

10月18日为“领带日”

领带成了克罗地亚人的骄傲。到克罗地亚的朋友,接受的贵重礼品中都少不了一条领带。克罗地亚打造了不少名牌领带,如“克罗阿塔”。

上海世博会期间,领带专柜是克罗地亚馆的“招牌”,用料考究、做工精良、血统纯正的领带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选购。克罗地亚还有以传统手工制作的领带,手工编织领带的工艺是中世纪初克罗地亚王国时期产生的,在柔软的布匹上用金线银线编织,后来也成为时装设计师们的设计灵感源泉。如今,丝质领带是克罗地亚最知名的纪念物,也是克罗地亚文化发展的象征。

克罗地亚2003年制作过一条世界最大的领带,在该国旅游城市普拉的古斗兽场展示。这条领带长800米、宽8米(最宽处为26米),重约800公斤,欧美国家的电视台曾实况转播过这条世界最大领带的诞生。

为吸引外国游客并宣扬本国文化,克罗地亚议会2008年宣布,每年的10月18日为“领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