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各不相同。
老龙族普遍实行火葬,一旦家中有人亡故,家属马上分头办三件大事:
1、商量请僧侣到家中诵经。所请僧侣人数不得是单数,一般是8位或10位。诵经后,要向僧侣布施。
2、向亲属报丧,并商定出殡日期。按照老龙族的风俗,择日有两个忌讳:一是如果在月望日(佛历上弦十五日)以前去世,必须在上半月内出殡;在月望日以后去世,必须在下半月内出殡。否则必须在月望日或月朔日(佛历下弦十四日或十五日)过后7天以上才能出殡。二是忌讳与月份数相同的日子出殡,如:佛历一月去世者,不得在上弦一日或下弦一日出殡,八月去逝者,不得在上弦八日或下弦八日出殡。由于有这两点忌讳,所以有时停灵时间较长,致使尸首腐烂。此外,只要通知了在外地的儿子并答复说要回家奔丧,那么,无论归程时间多长,也要等他回家后才能出殡火化。在远方的女儿也要报丧,但可不必等其返回再出殡。
3、处理遗体。先用香汤沐浴遗体,然后用棉线把死者合十的双手绑在一起,并在合掌中插上鲜花、香烛以让死者顺利求路上天堂。此外,还要用棉线把两只手的大姆指绑在一起,把双脚捆在一起,意思是提醒人们,由于世上有各种绳索束缚着手脚,才使人在命运中生死轮回。接着向死者嘴中塞入一枚银币,富裕人家则将金币或金块放进死者嘴里。然后给死者穿衣服,穿法要不同于生前,要反面穿,或者把钮扣扣在背后。最后,用大幅白布将尸体包裹好,装入棺木,死者的脚要冲着屋门,盖上棺盖后,把灵枢停放在大屋里,以便举行各种祭奠仪式。灵枢的上方不得正对着房梁。人们在灵柩前点燃香烛,灵柩上面放一个鲜艳美观的棺罩(富裕人家自己购买或临时制作,火化时一并烧化,贫穷人家则向佛寺借用,出殡后送还)。
在出殡前数小时,要请僧侣诵经。诵经后,在灵柩前斋僧。接着,僧侣为死者的子女剃度,男子剃度为沙弥,穿黄色僧衣;女子剃度为比丘尼,穿白色僧衣,不剃头。
出殡时,要在高脚屋前搭一个三级楼梯,意为叩拜佛、法、僧三宝。由身强力壮的男子抬灵柩,路上可以换肩,但不得换人。孝男和孝女分两排执绑(绑为白色棉绳)紧跟在灵柩之后,缓缓前行。一长者腰佩一把长剑,手提盛爆米花的竹蓝,走在送殡队伍最前边,沿途边走边撒爆米花,一直到火化场。到了火化场,先抬棺绕火化用的柴堆转3圈,然后将灵柩举起,碰击柴堆3次,将灵柩抬上柴堆,尸体头朝西,脚朝东。打开棺盖,并掀开裹住死者脸部的白布,每一位亲属轮流用椰子水给死者洗脸,然后再裹上白布,盖好棺盖。接着请僧侣诵经。
诵经完毕,向僧侣布施。如果是上层干部或全国知名人士,要先举行追悼会再进行火化。火化前,由僧侣向灵柩献蜡烛,然后由参加火化仪式的人们按亲疏顺序把鲜花、香烛相继放在灵柩上,最后由家属点燃柴堆。灵柩点燃后,送葬的人们就可以离去。离开前,要用洒上香水的清水洗手,用树枝扎的扫帚拍打身上的"尘土",表明一切都留给了死者,从此再无牵挂。死者家属回家后,还要举行"除服"活动,即请僧侣诵经,并为孝男和孝女们举行还俗仪式。
自火化之日起,死者的亲属要连续三天请僧侣诵经,第三天举行较大的宗教活动,有诵经、布施、斋僧等,并为死者亲属举行拴线祝福仪式,然后去火化场收取骨灰。骨灰一般存放在佛寺中,富裕人家出钱在佛寺中单独建一座舍利塔,以存放亲人的骨灰。所以在老挝的佛寺里,人们常常看到小塔林立。
由于老龙人大多是佛教信徒,认为人死是脱离苦海,所以,对有人去世并不感到十分悲哀,将葬礼举行得甚至比婚礼还要隆重。治丧期间,死者家里没有悲哀痛哭的气氛,人们聚在一起,除了接待和安排僧侣诵经外,就是下棋玩游戏,侃大山讲故事,说说笑笑,载歌载舞,有些人家还放映电影。
泰族的葬礼因姓氏不同而形式也不一样,例如,韦姓祭死者最典型的做法,是在入棺时由该氏族的长者用大竹扇向死者猛力一扇,把点燃在尸体旁的蜡烛扇灭,然后才盖棺。
而梁姓则是在死者出殡前以生猪祭拜。停尸的时间为7-15天,甚至更长。出殡时,棺材不能从屋前的正门抬出,只能拆掉屋后的墙壁,架设新梯,从屋后抬下去。死者的子女、丈夫或妻子都不能送葬,其他妇女和儿童更不能参加葬礼。
泰族多实行土葬。有些地区的泰族常把木制阳具放在未婚成年女性尸体旁一同下葬;而对于未婚的成年男性,则精心刻制一个别致的女性生殖器放在他的棺内,以让他或她不要为未婚而感到遗憾。据说,如果不这样做,死者灵魂就永远无法升天,总会来骚扰村中的异性,尤其是死者生前的异性朋友或恋人终日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