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事物的记忆并不是储存在大脑的某个细胞、某个部分中,而是遍布在许多相互关联的细胞网络中。我们知道,神经元细胞之间彼此由突触连接(见图18),学习新的信息就会刺激突触。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者威廉姆·格里诺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来研究大脑细胞突触的生长情况,他发现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4天内小白鼠的脑部就长出了新的细胞突触。
压力则会抑制突触。高含量的应激激素—皮质醇,会导致突触萎缩,斯坦福大学的萨伯斯基教授通过实验也发现,仅仅两个星期的压力就会给突触带来很明显的消极影响。幸运的是,一旦皮质醇含量降低,突触又可以恢复原状。
俗话说,大脑越用越聪明。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换句话说,你或者通过学习来刺激突触生长,让自己的反应更加敏捷;或者在慵懒和压力中度日,突触萎缩,头脑也越发迟钝。
人们普遍认为,人的记忆通过改变脑细胞内的RNA(核糖核酸)分子结构从而储存在大脑中。记忆对象必须要通过看、听或做来进入细胞中,这样我们才能形成并储存记忆。因而我们的记忆有三种形式—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运动感觉记忆。如果某种记忆利用了这三种形式,那么它就会最大限度地储存在尽可能多的细胞中。
举个日常的例子,如果你眼睛看着电话号码,同时反复大声读出它,并且多次在电话上按下这个号码,那么你就会更牢地记住它。我们的大脑,尤其是内部的海马区,会决定记忆对象是否值得储存。在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海马区丧失了将记忆归档储存的能力,因而无法储存新的记忆。
那么,记忆是如何存入大脑,如何调出来,又如何把不同的记忆形式联系起来的呢?脑细胞中主要的记忆分子是乙酰胆碱,主要集中在海马区。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大脑内部就十分缺乏乙酰胆碱。如果大脑中缺乏乙酰胆碱,即使你的记忆是完整无缺的,你也无法将不同形式的记忆联系起来。比如,你记得这张脸,却无法想起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