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对策


危化行业作为安全生产重点监管行业,由于分布范围广、涉及危险因素多、生产运输环节复杂等原因,其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危险,一旦发生事故,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如何加强和提升危化行业应急救援能力,健全危化行业应急救援体系,打造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疏通应急救援脉络迫在眉睫。为加强全区危化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我中心对全区危化企业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全区危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现状

1.全区危化企业总体情况。全区共有危险化学品企业1150家(其中生产企业219家、使用企业28家、经营企业903家),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136个(其中1级重大危险源13个,2级重大危险源28个,3级重大危险源44个,4级重大危险源51个),各地分布情况如下:

  

  

类别

  

地区

?

总数

一级重大危险源

?

二级重大危险源

?

三级重大危险源

四级重大危险源

银川市

39

4

8

9

18

石嘴山市

37

3

4

20

10

吴忠市

24

2

4

6

12

固原市

1

0

1

0

0

中卫市

17

1

7

4

5

宁东化工基地

18

3

4

5

6

合计

136

13

28

44

51

表1? 各地重大危险源分级情况

2.全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2007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自治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发挥全区事故救援指挥、指导、协调作用,目前在编13人。5个地级市中银川市、石嘴山、吴忠市、中卫市已设立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共有管理人员18人,固原市和22个县(区)还没有设置专职应急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由市、县安监局承担。

3.应急队伍数量和分布情况。我区除38个公安消防队伍外,有危险化学品企业骨干应急救援队伍7支、队员348名,具体分布如图1:

?

图1 各地企业骨干应急队伍分布情况

4.重点装备设施和物资储备。全区企业现有各类救援车辆110辆, 7支危险化学品企业骨干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车辆42辆,具体情况如图2:

?

图2? 全区企业骨干队伍特殊救援车辆基本情况

二、危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安排,以实施企业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措施抓落实,依托企业组建了7支自治区危险化学品企业骨干队伍,督导企业对33支专兼职应急队伍人员和装备给予加强,对34个工业园区、38支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队(消防中队)、33支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36家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39家大型吊装企业、68家沿黄企业一一建档,初步建成集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医疗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应急资源调运队伍“四位一体”的救援体系,较好地指导和规范了企业应急能力建设,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但纵观全区整体来看,我区危化应急救援能力仍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

1.危化应急救援基础力量仍然薄弱。宁夏全区共有34个工业园区,园区内主要以危化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仍没有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企业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投入不足,应急救援队伍面临人员少、装备差、演练频次少的窘境;企业间应急救援的队伍建设缺少交流、信息共享、互帮互助,区域性救援网络亟待形成;缺少专业危化救援人才,救援队伍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在救援时往往缺少科学指导,贻误战机,甚至出现次生事故。

2.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发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应急救援的法律规定、行业规范、管理规定,这表明应急救援始终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企业对应急救援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没有根据规定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未开展应急救援管理经常性工作;缺少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在本企业未建立专职救援队的情况下未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应急预案缺少各部门联合演练,缺乏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衔接配合,造成应急救援带来事故处置指挥不畅、应急资源调配不及时。

3.应急救援力量分布不平衡。全区应急救援建设区域差异性较大,宁夏北部地区集中了80%以上的应急救援力量,南部则相对较少,应急救援投入也呈现出区内南北两极化趋势;以企业性质区分,央企和国企对应急救援管理工作重视度高、应急救援体系比较健全、应急救援力量比较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较强,其他危化企业则对加强本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积极性不够、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未与周边医疗机构开展应急救援合作。

4.危化企业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不够重视。一是在调研中发现危化企业对危险源的巡查不严格、风险预控措施不到位、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的应知应会的业务能力较弱,对本岗位的应急处置措施表述不清楚、操作不熟练;二是企业未对重大危险源采取有效的风险预控措施,单一的停留在巡查整改的思路上,风险预控措施不到位,缺少对重大危险源安全预控的主动性;三是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联系人制度不落实,动态风险管理工作不闭环(识别、分析、对策、控制);四是应急救援缺少生产系统的基础性信息,救援演练往往是走过场、摆样子,没有重点,针对性不强,救援队伍事故处置能力大打折扣。五是企业缺乏对外委施工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管理。危化企业作为主体建设方,对外委承包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缺乏统一指挥、协调,把工程的发包认为是安全责任的发包,未将外委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本企业应急救援体系中,给企业生产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5.企业应急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应急救援力量是企业的救护队、是企业的战斗员,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最后屏障,一方面全区危化企业正逐步建设本级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力量,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为此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很多应急装备购置后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救援车辆、应急物资成了样子货、假摆设,未投入使用,单纯应付检查,没有发挥应急救援的基础支撑作用,没有达到“平时作训练,战时能作战”的目的,导致救援队伍对装备操作不熟练、救援程序不熟悉,违背“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建队初衷。

三、加强危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建议

1.树立应急救援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工作理念。抓住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才能从源头控制事故隐患、进而保证安全生产。一名好的安全管理人员都是出身于生产一线,只有熟悉了解掌握生产工艺的每个环节,才能对生产环节的危险源、隐患点如数家珍,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和风险预控措施。从企业层面讲,现场操作人员要牢牢掌握岗位工艺,处处紧盯岗位风险,时时做好应急准备,在紧急时刻做出最优选择,将事故带来的损失从源头降到最低;从安全监管部门层面讲,要主动掌握行业系统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熟知企业危险源和隐患点,俯下身子向企业学习、向老工人学习,对生产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标准,把安监干部打造成熟法规、懂业务、知工艺、明风险的干部,把安监系统打造成服务型、专家型机构。

2.牢牢把握应急救援工作重点在现场的工作思路。生产现场始终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也是应急救援的主战场。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变化的系统,也是各种形式的信息流动、人员流动的动态交汇的场所,更是企业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一是要把现场应急救援管理的理论与具体的生产实际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在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操作规程规定时,一定要明确到每个岗位,每个工种,每个环节,做到“钉是钉,铆是铆”,让规定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含糊不清,无法操作。二是要在应急救援技术上强化危化企业应急救援。有些事故由于救援力量掌握事故信息不对称,救援技能不成熟,救援方法不恰当往往会导致次生灾害。救援队伍要建立技术防线,强化对救援队伍现场处置知识的培训,不断夯实救援队伍的专业基础,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危化事故,制定出针对事发现场最迅速最科学的救援方法,对企业可能出现的事故场景,要盯着练、经常练、反复练。三是要强化现场管理?,保障现场应急救援通道通畅。生产现场设备多、人员杂,这就对企业现场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关人员要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等,对危险部位要尽快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装置;对现场的物品要划分种类,建立合理的特殊物件放置区,对在生产现场的化学危险物品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不能贪图方便,过量领存,随意乱放,保证现场空间的宽畅、整洁。加强对现场人员的流动管理,守好自己的本职岗位,建立通畅有序、安全可靠的现场生命通道?。

3.落实各项应急管理制度,把应急救援工作做实、做牢、做好。制度规定是身体,落实则是制度的灵魂。应急救援工作重在平时、练在平时、用在一时,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始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一是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机构,把应急工作当做一项常规工作抓,完善应急力量编成,健全应急救援要素,优化应急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台账,包括企业危险源巡查台账、救援队伍应急演练台账、 培训评估台账、应急物资台账、医疗机构联系台账、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台账、应急救援专家库,要夯实应急资源基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统计,为生成可靠的应急救援方案提供信息支持。三是增强危化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针对性。打造专业过硬、技术过硬、胆识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保证拉出去,打得赢四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要根据自治区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大纲牢牢把握训练重点,抓好规定性动作演练、突出实战性、科学性的企业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将应急救援队伍炼就成一支为员工护航、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分忧的专业化队伍。

4.建立“一企主建、多企供养、政府指导”的应急救援队伍模式。近年来,国家经济下行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很大,企业对应急救援工作投入也相应减少,在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下,怎么做到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简约经济实用高效?我们考虑可以在化工集聚区建立联建联养的园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依托一家企业建立一支技术可靠的专业队伍,园区其他企业可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共同维持队伍运转,在协议事故救援、应急交流、信息共享、互帮互助上下功夫,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切实解决当前应急队伍覆盖不全的问题,使服务半径辐射整个化工园区,形成区域性危化企业应急救援网络

5.加强应急工作交流,实现应急力量平衡。应急救援工作关乎整个社会稳定、人民福祉的大事,在树立共享理念的社会大背景下,没有企业能做到独善其身。由于企业性质、经营状况的不同致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有很大差异,要实现应急力量平衡不仅仅需要救援队伍的互帮互助,更要在应急理念、应急方法、应急准备多交流多研究。一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应急管理工作上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在加强自身应急救援能力的同时,要向周边中小危化企业提供应急救援机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训练方式等方面的支持。中小危化企业要主动在自身应急能力建设上下功夫,主动向应急骨干队伍借鉴学习,不求大但求精,鼓励每个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专职应急机构。二是宁夏南北地区间应急机构队伍要加强交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独特作用,在应急工作中总结交流推广经验,群策群力,把应急工作由点到面的铺开,健全完善全区的应急救援体系。

6.企业要下好自身应急救援工作一体化的大棋。“本级应急救援工作一体化”是针对危化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多方参与的实际提出的。企业自身不仅在工程建设上处于主体地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也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因此在分配各施工单位生产安全责任的同时,要把施工各方紧紧整合在一起,将各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统统纳入本级应急救援体系中。对外委施工单位的应急救援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充分整合各施工单位的应急资源,鼓励各建设单位参与本级应急救援建设,改变主体建设方与各外围施工单位各自为战的现状,逐步形成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升企业整体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

7.整合企业、社会应急救援,形成应急救援保障网。要将更多地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与周边单位之间沟通联系,互帮互助,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是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个体,相邻企业之间、企业与驻地村居社区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做好应急预案间的衔接,在发生事故时才会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救援队伍应定期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或隐患排查工作,保证熟知企业重大危险源等级、种类,掌握危险源周边应急救援队伍分布、应急器材的属性数量、周边地理环境,熟悉相应救援预案,为实施救援打下基础。二是利用社会资源补充专业应急资源分布范围小的短板,整合城镇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资源,逐步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应急救援体系,实现救援资源合理共享,能在第一时间迅速调动各类应急资源,准确开展应急救援,减少人员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