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急管理标准化的培训策略


  今年7月21日,北京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37人死亡、190万人受灾、近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媒体的视线都集中到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上。其实,早在SARS事件之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就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特别关注的话题,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逐步完善。而将标准化理念引入应急管理却是我国近几年才开展的尝试,旨在让应急管理更加有序、高效,究竟如何推进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当中。在众多的宣传教育方式中,培训效果往往较好,笔者将从培训开始探究把标准化理念引入到应急管理的策略方法。

  标准化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

  简而言之,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这种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就是标准。标准化的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和最好效果。

  最初的标准化由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机器大生产推动。产业革命在技术上的突破,使成规模的机器生产代替了以体力为主的手工业生产,由此产生了对产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等的技术规定。可见,标准化的初衷是为了技术的统一,以达到提高质量、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领域,对象是工业产品。

  管理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也产生了对标准化的需求。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标准化迈入科学管理领域。标准化的引入使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调动个体积极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工安全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标准相继出现,推动了标准化涉足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政府管理的目标、范围和对象都比较复杂,但随着标准化领域的不断拓展,政府管理的标准化也成为目前标准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标准化的推广,必然选择需求最强烈的分支领域作为突破口,而应急管理就具备这样的特征。应急管理是指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性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其危害,通过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所进行的相关控制和处理等活动。顾名思义,应急管理所要应对的突发事件发生突然,短时间内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且事件本身的规律难寻。因此,应急管理的目标也与一般政府管理目标宽泛、抽象不同,明确强调目标是为了消除公共突发事件带来的危机,并将危害和损失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还必须克服各应急相关方从部门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的行为。这就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来规范,使应急管理急而不乱、危却可控。标准化的理念正迎合了这样的需求,应急管理成了标准化进军政府管理的排头兵。

  应急管理标准化的总体思路是上级管理部门制定应急法律法规、出台应急预案,下级部门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制定出台结合自身情况的应急预案、实施细则等标准文本,将应急指挥、应急流程、应急力量、装备和信息等要素规范化,并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执行,实现对应急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其中,落实权责分工合作,实现有效管理是根本目的;管理的对象是应急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系列要素;管理的方式则是通过应急预案等标准文本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按照标准文本进行操作,并将标准文本作为检验效果的指标。如在应对台风的应急管理中,各级政府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防台风专项应急预案,规定应急指挥部的分工和工作程序,根据蓝黄橙红四级台风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规定信息收集的种类、数量和发布方式、时限等。相关责任单位按照预案要求操作执行,确保预警、处置和善后各个环节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的开展

  在探讨应急管理标准化的培训策略前,首先应当分析清楚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不同于一般公共管理类培训的特点。应急管理要求人们在很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处置,这就要求决策和处置过程必须熟练,清楚知道每个环节应当做的工作。相对应培训的要求也很明确:就是教会学员在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应该怎么做。而标准本身就是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来指导实践的,有了标准,操作就更加有的放矢,应急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更有依据。因此,应急管理和标准化是内在契合的,对培训的要求也是指向统一的:让学习者学会用标准进行应急管理的方法技巧。这也是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不同于以知识授受为核心的一般公共管理类培训的突出特点,应急管理标准化的培训策略都围绕着实践性、操作性的特点展开。

  首先,培训目标是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的假设是“学以致用”,期望培训的成果直接运用到工作当中,在这方面能力培养比知识学习更具优势。一般而言,知识的学习需要经历从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的迁移,迁移效果取决于两种环境的联系程度。而能力本身就是在真实环境或者模拟真实环境中培养和运用的,不需要迁移的中介环节,因此更为高效。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要立足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局,重在培养学员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应根据应急管理的环节充分展开,教会学员如何准备、如何处置应急事件、如何善后处理或灾后重建等,将能力建设贯穿到培训的各个方面。

  其次,培训应充分调研受训者的需求。成人培训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并不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而是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评价培训质量的落脚点。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对象是所在部门要应对自然灾害、突发性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领导干部,要保证培训质量必须要做好针对其需求的调研。从标准化的角度而言,标准化自身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拓展领域的过程,政府部门对标准化的理解和认识也会日趋深入,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因此,以标准化为内容的培训也不是一劳永逸,要紧跟标准化发展前沿,满足标准化应用和推广的需要。从应急管理的角度而言,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当中承担的职责不同,相应的能力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应急办发挥联络枢纽职能,应满足沟通协调能力需求;公安、环保、地震等部门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则应满足应急处置能力需求。

  再次,根据应急预案开发的课程是培训的主要内容。解决了为什么培训、培训谁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是要从事应急管理的领导干部学会运用标准处置突发事件,标准本身自然处于核心位置,培训的内容正是依据标准展开的。简而言之,应急预案就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标准,根据有关的应急预案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课程既要突出应急预案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也要照顾教学研究的需要;既要体现针对性,也要具备案例价值,保证学习的最佳效果。

  最后,模拟演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模拟演练更为直观,能极大调动学员的参与、锻炼应急响应能力,被证实是比传统单纯讲授更为有效的办法,能将处于文件层面的预案标准落实到实践当中。如在抗震救灾模拟演练中,首先设置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模拟场景,让学员马上进入危机状态,然后给定地震的灾情、处置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时限,分配给每个学员具体的行政指挥中心人员角色,承担指挥、通信、救援和善后等应急职责。这样,整个培训班次的学员就组成了一个应急管理指挥中心,面对灾情,要在一定情景中运用标准文本进行危机决策与协调。演练的过程与最后的决策成果由教师来评判并讨论。模拟演练的培训方法对学员以往的知识与经验构成了很大的挑战,既要求学员全员主动参与,更要求学员将标准文本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把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快速应对危机。

  总体而言,应急管理标准化的培训充分满足了应急管理和标准化本身的特征、要求,将标准化和操作性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培训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每个环节中。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的探索将对标准化理念在公共管理中的实践运用产生积极效果,有利于政府管理标准化的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