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应急救援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劳动用工形式和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等日趋多元化。数量众多的非公有制矿山企业在迅速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成为伤亡事故的主要发生地。加之专业部委撤销和政企脱钩,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下放地方管理等因素,传统矿山救援工作格局的社会基础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急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强调过,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把矿山应急救援列为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六个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矿山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的新格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既反映了做好当前矿山应急救援工作的客观需要,也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从而为矿山救援资源整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客观条件。
  一、矿山应急救援资源的基本内容
  矿山救援是在矿井事故状态下实施抢险救灾,是矿山高危行业中的高危作业。矿山应急救援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人才资源、装备资源、资金资源、环境资源。
  (一)人力资源。矿山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是指从事矿山救援作业的岗位人员,即矿山救护队员。矿山救护队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0岁以下,身体健康,并能在高温浓烟和极其复杂艰难的条件坚持战斗,具有勇敢、机敏、果断和献身精神,并经过培训、考核、试用、持证上岗。
  (二)人才资源。指从事矿山救援工作的指挥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矿山救护各级指挥员应当熟悉矿山救护业务,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能够佩戴氧气呼吸器,从事矿山救护工作不少于3年,并经过全国煤炭矿山救护培训中心培训取得上岗合格证。矿山救护的专业人员主要是具有采煤、通风、安全、消防专业技术职务并从事矿山救护工作的人员。
  (三)装备资源。矿山救援装备资源是指一个企业矿山救护队所必须配备能够处理矿井各种灾害事故的技术装备和救灾训练器材。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处理各类事故的专用设备与器材;矿井空气成份、温度及其他安全检测分析仪器;通讯器材及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医疗及急救器材;交通运输工具;训练器材等。
  (四)资金资源。矿山应急救援资金资源是矿山企业各部门、救护大队及各单位认真做好年度实施规划和资金预算,确保矿山应急救援规划所需资金按时到位,确保矿山应急救援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五)环境资源。包括:矿山救援组织所处的地理环境、矿井资源分布、矿产赋存与开采状况等外部环境;矿山救援组织内部所必需的各种建筑设施,如:值班室、办公室、学习室、会议室、装备室、修理室、通讯室、氧气充填室、矿灯充电室、化验室、战备器材库、汽车库、演习训练设施、运动场地等。
  二、矿山应急救援资源整合的原则
  (一)合理布局。矿山救援组织的设立应以100km为服务半径,交通位置适中,设立矿山救护大队,下设2~3个救护中队,分别是完备的联合作战单位。一般来讲,矿山救护大队应设在集团公司总部附近,便于调动和指挥。矿区内服务半径超过lOOkm以上的,可考虑设置驻矿救护中队。
  (二)科学定位。矿山救护大队是矿区的救灾专家、救护装备和演习训练中心,负责对矿区内矿井重大灾变事故的处理与调度、指挥。在负责本企业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与其他矿山企业签订协议,面向非煤矿山和社会开展应急救援服务,承担社会救援职能。
  (三)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作为这一机制中的矿山救援资源,要与本企业之外的矿山企业签订有偿服务合同,实行救援资源有偿使用。同时,列入当地政府建立的应急救援体系,对地方重大灾害事故实施救援支持。
  (四)以人为本。保障生命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矿山救援是挽救生命的工作,是救助和保障人们生产安全的社会公益事业。坚持“以人为本”,要把矿山救援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矿山属于高危行业,矿山救援是在矿井事故状态下实施抢险救灾作业,灾区情况复杂多变,是高危行业中的高危作业。要求既要迅速、有效地抢救被困矿工,同时还必须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保护好矿山救援资源的人力
  三、矿山应急救援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探索、实践
  新汶矿业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作为新汶矿区应急救援资源单位,座落于山东新泰市,南临京沪高速公路,北靠莱新高速公路,西有京福高速和104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队组建于1956年,1979年成立大队,集团公司正处级单位,实行军事化管理,24小时战备值班,大队担负着集团公司所属矿井及新泰、莱芜、泰安和宁阳三市一县56对煤矿和1个石膏矿、6个铁矿等非煤矿山的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和地面火灾扑救任务。长期以来,不但为煤矿、非煤矿山实施救灾,而且还履行着社会公益性职能。现有3个救护中队,1个消防中队,救援指战员165人,2004年12月被列为省级矿山救援基地,2007年6月取得国家矿山救护队一级资质。
  新汶矿业集团应急救援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其目的就在于建立组织严密、协调有效、快速反应、协同救援的矿山应急救援机制,及时有效地组织各类矿山事故的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促进矿区的安全生产。

  (一)矿山救援资源集中管理。从矿井生产发展变化、矿区交通状况改善的实际出发,先后撤销了翟镇矿、南冶矿、华丰矿救护中队,将救护指战员和救援装备等有效资源整合到救护大队,组建了救护大队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形成了矿区救护力量的集中管理与指挥,实现了矿山救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矿区消防与矿山救护资源合并。将原矿务局公安处消防队合并到矿山救护大队,成立救护大队消防中队,承担矿区消防灭火任务,对救护队员进行地面防灭火知识技能培训,促使矿山救护队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成为承担社会救援职能的多功能应急救援队伍。
  (三)矿山救援资源有偿使用。2001年,新汶矿业集团明确矿山救护大队对集团公司所属生产矿井(华丰矿除外)及附近地方煤矿的抢险救灾、地面火灾扑救及安全技术性工作实行有偿服务。集团公司所属矿井按实际产量吨煤提取0.32元(2005年提高到吨煤1元);地面生产单位每年收取1万元;矿山救护大队辖区及周边地方煤矿签订有偿服务协议,按协议提取相应费用,服务费按吨煤不低于0.35元提取。在实际操作中,有偿服务协议按矿井《生产许可证》核定产量为收费依据,而不依实际产量。矿山救援有偿服务收费的使用管理,集团公司也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对集团公司外单位实施的有偿救援和技术服务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用于矿山救援装备的更新改造和救护指战员抢险救灾中的安全奖励。矿山救护资源的有偿使用,提高了矿山救援工作地位,进一步显现出矿山救援资源的经济价值。
  (四)优化矿山救援人力资源。改革传统的救护用工制度,实行队员服役合同制是优化矿山救援人力资源的重大举措。制定了《矿山救护队员服役合同实施方案》和《救护队员综合考核上岗办法》,对全部在岗救护指战员进行了体能、业务、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考核,不合格队员转岗分流,考核合格的救护队员签订服役合同,对退役队员妥善安置到适当岗位。1997年至2007年底,共日收服役合同制新队员8批126人,退役安置老队员36人。在岗指战员全部签订服役合同,持证上岗。矿山救护指战员的平均年龄保持在27岁左右,文化程度全部达到高中(技校)以上。实现了矿山救援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五)开发矿山救护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矿山救护事业的第一资源。在整合优化救护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注意充分利用和开发人才资源。一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先后从一线服役队员中选拔任用了9名副中队长、18名正、副小队长,救护一线指挥员实现了年轻化。二是重用专业人才。从救护一线指挥员中提拔了两名副大队长、一名副总工程师,充实加强了大队指挥力量。三是开发培训人才。先后送出6名大、中队指挥员参加了全国矿山救护指挥员的专门培训,组织从事经营管理的十名管理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经济法与现代企业管理》电视远程教育。有3名后备干部参加了上级组织的管理培训,人才结构得到改善。目前,在职大、中队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一40%,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占47%;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9%以上。
  (六)集中资金改善救援装备。矿山救援资源的整合,实现了救灾力量集中管理、集中指挥,也为集中资金改善装备提供了有利条件。2001年,矿山救援资源整合完成之后,每年集团公司都安排100多万元的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用于矿山救援装备的更新。自1998年,国家号召逐步推广使用全面罩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彻底改变困口具鼻夹容易脱落造成指战员自身伤亡的现象,该队自1999年装备了10台美国原装BIOPAK一240型正压氧气呼吸器开始,至2001年底,已实现救护指战员个人防护仪器全部正压化,成为全省第一个救护指战员全部使用正压呼吸器的救护队。“十一五”以来,先后投入资金600余万元,购置和更新了一大批较先进的救援装备和设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气体分析化验车、生命探测仪、潜水设备、灾区通讯设备、大型灭火装备、多功能支护破拆工具。全大队11个救护小队配备依维柯值班车,配备85台德国BG4正压呼吸器、30台国产宏安240型正压呼吸器,气体监测工具实现数字化,为安全快速完成抢险救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03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善指战人员值班、训练、生活环境,先后对篮球场、一中队值班楼、二中队值班楼、三中队值班楼、办公楼、餐厅、澡塘进行了改造和装修,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值班室安装了空调,安装了室外12件健身器材,建起了多媒体室、电教培训室、多功能体训房。全队各种救援设备达到640余台(件),固定资产总额达到上千万元,矿山救援装备水平保持在全省、全国同行业前列。
  四、思考
  (一)安全生产形势与矿山救援队伍素质不能同步发展。近几年,在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日益好转,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事故发生概率逐年降低,救护队出动次数也日益减少,一定程度上应急救援队伍实战经验比较缺乏,而现有装备、训练、演习及培训模式是在历史积累下形成的,如不及时改进管理、装备、培训模式,现有的应急救援队伍的作战能力将会逐年下降。因此,需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救援队伍的素质建设。
  (二)科技保障欠缺导致对矿山救援队伍科学发展支撑不够。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从事救援技术、救援装备、救援训练的科学研究,为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科技保障。
  (三)人才引进受限制约矿山救援队伍更高层次的发展。国内没有一所大中院校开设矿山应急救援专业,为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人才保障。现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大部分是自己培养的,缺乏系统的理论培训,许多管理人员靠的是经验积累,与日益好转的安全生产形势相矛盾,从基层企业引进人才受条件限制,非常困难。
  (四)现有的收费模式不能够为矿山救援队伍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现各救护大队虽担负社会责任,本应由社会负担其运转资金。但目前多靠企业维持,并且对外收费标准偏低,造成人员待遇低下,投入更新先进装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