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发生毒气和化学危险品泄漏、爆炸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984年印度博帕乐农药厂异氰酸甲脂外泄,致使3150人死亡,5万人失明,2万人受到严重毒害,15万人接受治疗;1995年举世震惊的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造成10人死亡,75人昏迷不醒,5500余人送往医院抢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当前,我国虽然没有发生类似特大毒气伤害、灾害事故,但也发生了北京东方化工厂、西安“3·5”液化气爆炸等事故。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化学工业、地铁、高层和地下建筑以及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日益增多,尤其是防止化工场所这些设施和场所发生事故、遭到破坏,及时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灾害事故,有效地保护人生命和财产安全,已成为消防部队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预防化工场所灾害事故的前期工作
(一)指派专人负责对辖区内化学场所进行专项调查,在掌握各类物品的性质、数量、危险性、存放地方和安全措施的同时,再根据现场环境量身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对辖区内存放、使用、生产有毒物品、爆炸物品、放射物品、放射性物品以及其他易燃易爆等化学物品的单位进行全面普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准确掌握各类物品的性质、存放地带年、数量、危险性、安全措施,与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研究可能造成灾害的范围、特点、危害程度,落实安全防范的措施。在上级机关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化学品泄露、爆炸等特种灾害事故的安全防范和处置工作预案,以人口密集的地区为重点,特别是有地下商场的单位,要增强对爆炸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以及将其它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存放位置的熟悉,并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情况,积极争取上级机关派遣有关部门对该场所的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察和控制,同时加强对该单位有关工作人员、保卫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自身对现场环境的熟悉,作重提高对事故现场的组织指挥、紧急处置、封闭与保护、人员疏散、现场勘查、交通管制与疏导、以及有可能发生的对犯罪份子的缉查追捕等。深入该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制定预案时,要征求专家和生产使用部门的意见,明确内部各单位的分工和责任,同时商请当地驻军、企业将其专门力量列入行动预案中,统一指挥,保证发生化工泄露、爆炸等特殊危害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予以处置。
(二)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加强装备和训练,建立高效的指挥体系,完善处置的基本程序、方法。十堰市消防支队作为现场应急工作的主要力量,要建立健全层次清楚、分工明确、反应快速的指挥体系,确保事故一旦发生,能够快速受理报警、各单位各司其职、高效有序地予以及时处置。一是在规模大、影响大、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力量较多的情况下,应及时报告上级机关,并有其协调各有关部门组成现场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参加抢险救援的部门和专业力量;二是在主要由公安消防机关进行抢险救援的情况喜爱,我们公安消防机关应有权力负责统一指挥,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和向有关部门通知通报化工事故后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情况;三是负责现场处置的指挥员必须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要以勇敢的精神、顽强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实施指挥。
(三)制定详细应对化工产所的处置对策,预先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现场环境。第一,到场救援车应坚持选择停靠上风火侧上风方向;坚持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水源;坚持选择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部署阵地;坚持选择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战斗展开。第二,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公安、医疗救护等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做好救援协助工作。第三、做好个人防护,特勤队员进入危险区域要佩戴空气呼吸器,着防毒衣或防化服等。第四,冷静的询问知情人员,从而了解事故现场的被困人数;以及泄露的物质、时间、部位、形式;还有周边单位、居民、地形、供电、火源等,是根据现场情况必须要了解的。第五,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露物质、浓度、扩散范围,在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后,再准确部署攻防路线、阵地、处置措施等。第六,根据询问到的情况、以及检测结果色之警戒区域;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在安全区外视情况设立隔离带;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并逐一登记。第七,成立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搜寻遇险人员,采取正确救助方式,将所有得救的人员移至安全区域,对救出的人员进行登记和标识,将需要救治的人员交由医疗急救部门抢救。第八,占领水源,铺设干线、设置阵地、有序展开,铺设水幕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解泄露物浓度;采用喷雾水枪形成水幕墙,防止泄露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扩大。
二、化工场所灾害事故特点
(一)突发性强,扩散迅速。
化工场所事故发生在短时间内可导致大量有毒物质外泄,受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事故起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在空间迅速形成毒气云团,造成大面积扩散和污染。
(二)物料复杂,性质活泼。
化工原料及产品多达数万种,其中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的物质,其物料特点十分复杂。一般概括起来具有易燃易爆性、易蒸发性、易流动扩散、易产生静电、易沸腾突溢、易中毒腐蚀等特点,从而对于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三)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突发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物质可污染空气和物体表层,有毒气体无所不在或滞留在污染区内任何一个位置不逸,而有毒液体则能渗透地表深度污染,持续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数日、数月甚至更长,生态环境将受到严重污染。污染区一旦形成,由于受污染区的范围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想全面展开彻底洗消较为被动,往往需要动员广大社会力量或动用军队防化部门,与消防部队一起联合行动,选择适用的消毒剂进行洗消。1986年11月1日,瑞士马塞尔赞多兹化工厂发生火灾事故后,约30吨农药和化工原料流入西欧著名的莱茵河,使莱茵河很快成了含有大量磷、硫和汞化物的毒流,污染水流达800余公里,河面漂起了大量死鱼和生物,河水人畜无法饮用,造成河流沿岸的法国、联邦德国、荷兰等五个国家深受其害。
(四)结构多样,危机四伏。
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决定因素了化工设备的特点,概括起来是“塔釜林立、形状各异、高温高压、沟管相连”。化工企业发生火灾,一般就来,火情都比较复杂,常常伴随爆炸,出现立体大面积、多火点、复燃、复爆等多种燃烧形成,往往造成惨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化工企业的火灾特点具有爆炸危险性大、燃烧速度快、火情复杂和火灾危害大的特点。
三、化工装置灭火救援对策
根据化工装置火灾特点,在火灾扑救中,要坚持集中兵力、科学指挥的指导思想,坚持“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采取积极冷却、堵截保护、关阀断料、重点进攻的措施,加强安全防护,正确使用灭火剂,保证有效迅速地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和伤亡。
1、正确扑救化工装置火灾的基本前提
扑救化工火灾,必须实话科学指挥,如指挥不力、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加剧危害和伤亡,造成更大的经济的损失。大量灭火战斗的实践告诉我们正确扑救化工装置火灾,必须以“二个集中、三个弄清”为基本前提。
(1)坚持集中使用兵力的指挥原则,抓住控制权。
集中使用兵力,包括集中兵力于火场,集中兵力于火场的主要方面这“两个集中”。化工装置物料易燃,火灾蔓延速度快,沙场瞬息万变,险情时有突发,后果难以预测。能否在火灾发生初期和发展阶段控制局面是扑救化工装置火灾成败的关键。由于化工火灾一开始就会出现大面积、立体型、流淌燃烧、爆炸与优势兵力于火场,同时必须有充足的灭火力量投入,要“重兵压境”集中优势兵力于火场,同时部署堵截、冷却、保护等战术措施,并考虑长时间作战组织人员替换以及灭火总攻等因素,应该及时调派增援力量,安排后备力量,使灭火战斗确有控制权。当然,要掌握火场控制权,必须把握火场的主要方面和主攻方向,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全局,在化工装置火灾中,火势错综复杂,危机频频出现,但其中必在某些方面1—2个环节系事关全局的要害之处,或为烈火之源,或为危机火患。因此到达火场的消防力量仍集中兵力于火场的主要方面。指挥员要具有集中用兵技能,不要盲目分兵把关,或者全面出去,而要善于组织对关键阵地的攻击,往往在一点上有所突破,解决问题,就控制了全局,掌握了灭火主动权。
(2)确实弄清火场情况,为实施科学指挥提供依据。
扑救化工装置火灾,必须实话科学决策,切忌盲目性,要在平时对化工企业进行“五熟悉”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掌握火场情况,以提供灭火指挥决策参考。
A、到达火场前要弄清火场情况。要在接警时通过询问报警人,对火场情况作大概的了解。主要问情着火装置名称,燃烧物的性质,有无发生爆炸及人员伤亡的情况。并注意了解装置周围环境。在前往火场的行驶途中,特别是在接近火场中,要注意观察火场方面情况。化工装置高大,物料含磷量高,伴有滚滚浓烟,因此遇有重大火灾往往远离火场就能看到烟火冲天,夜间半天通红,途中一旦观察到这类情况,应该及时用无线电台报告调度室,调派增援力量,又可以使指挥员作好打大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且攻击目标很为明显,进入阵地就可开展战斗,向火点进攻。
B、到达火场后要弄清装置特性和环境因素。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对起火装置必须详尽地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燃烧物料理化特性,了解装置本身及物料燃烧产物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危害;了解起火装置周围的环境因素,有无明显的波及影响。了解这些情况,就能使灭火指挥掌握科学根据,包括主攻阵地选择、灭火剂选择、保护重点确,定等。当然,这些情况的了解,要组织精干侦察小组,更要注意发挥起火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
C、灭火中要弄清有无突变症状。化工装置发生火灾,着火或被烘烤的装置容器,往往会产生突变,罐内压力骤增而引起的爆炸,黄岛油库由于沸溢喷溅,而引起的链锁爆炸等,都千万一定的伤亡和损失。因此,在灭火药味过程中,要加强对火情突变的侦察了解,除了向专业技术人员征询意见外,要组织前沿观察小组并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加强对燃烧装置周围及其紧邻装置容器的观察测量,一般就来,被火焰包围燃烧或受烘烤的装置,容器发生突变以前会有一定的迹象表现出来,从初中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反应釜、塔等容器,开口部位发生殿堂怪声时,说明容器趋近非正常状态、要发生爆炸燃烧;贮罐的火焰由红色变成褐色或炽白色时,说明贮罐内压力骤增,达到容器承受的最大压力极限,即将发生爆炸;窗口被燃烧或烘烤已经鼓包,即容器将要爆裂外泄;尤其是管线或容器外泄大量可燃气体,遇火源随时都爆炸可能等等。在以信的火灾扑救中,对火情突变症状的了解仍应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一旦捕捉住这些症状,要么可以使指战员抓住短暂的有利战机,采取措施,化险为夷;要么果断撤退,减少伤亡,保存实力,组织二次进攻,顺利扑灭火势。
2、赢得扑救化工装置火灾主动权的必要措施
扑救化工装置火灾,战术技术措施多种多样,因火情而异。有的措施需要牵涉大量兵力,往往是参战部队协同配合的一场整体作战;有的则用兵很少,2—3人的一个作战小组就能解决问题;有的措施比较复杂,往往要经过精心研究,认真准备,精确计算才能实施;有的则很简单,一个简单操作就能完成;有时需要用非凡的勇气来果断进行战术决策;有的由要辅以精细的工艺流程技术。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众多的战术措施中,有几个则是基本的、必要的、常用的和行之有效的,大多数火场的战术措施中,有几个是基本的、必要的、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大多数火场都会用得上,使用的效果都相当好。消防部队要掌握灭火主动权,有效扑救化工装置火灾,就必须熟悉、掌握并自如地运用这些基本措施。
(1)关阀截流,控制火势之根本。
化工生产设备的整体性,联系性很强,一处起火,牵动整个生产系统,火势随着物料的源源补给而旺盛不熄,随着物料的流动蔓延扩展,燃烧的猛烈程度,火情发展态势,以及火灾的扑救时间也都随着物料流动多少而决定。因此对于扑救化工装置火灾、控制火势发展的最基本措施,就是关阀断流,包括液体和气流。如1990年南化公司磷肥厂璜化缓冲槽爆炸火灾,消防队到场后,在对燃烧装置和邻近贮罐进行冷却灭火的同时,由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利用强大水流作掩护及时关掉已经燃烧的环乙烷外流,从而控制了火势的寸步扩大。当然,在现代化化工装置工艺流程中,为了减少跑、冒、滴、漏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了阀门的数量。这类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则要选择离燃烧点最近的阀门予以关阀,并要计算关阀处到起火点管线内所存的物料数量,采取相应对策,必要时辅以导流等措施。
(2)抢救人命,灭火对策之重点。
先爆炸后燃烧、燃烧爆炸交融而造成人员伤亡大,这是化工装置火灾一大特性。无论什么装置,都要有人操作,发生火灾首先就会危及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消防队到场后,指战员要把抢救受伤和被围困人员和为战斗行动之重点。如南京某药厂的一个陶瓷蒸馏釜在3年内连续发生爆炸燃烧事故。由于釜内装有待蒸发的酒精、赤磷液体和蒸汽混合物,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酒精和赤磷向四周扩散、赤磷与空气摩擦而自燃,又引起了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每次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并且流淌液体燃烧不完全,产生有一定麻醉作用的醚类有害物质,给火场救人和扑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消防队每次扑救这类火灾,都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组织强大水流掩护进攻,深入内部抢救和疏散人员,减少了火场的人员伤亡。
(3)冷却控制,防止火情恶化之关键。
对于着火的罐、釜、塔等装置容器,要及时组织充分的水量给以冷却,以防金属构件或火焰长时间作用而降低强度,发生变形或引起爆炸。实验证明,一般金属罐壁暴露在火焰中被加热500℃时,机械变形强度减弱一半,达到1200℃时,一般金属材料强度基本丧失。因此,对于着火装置和容器的冷却保护要及时有力,均匀而不疏漏。
对于不同状态下的装置容器可采取不同的冷却方法:一是对高大耸立的塔、釜应该分层布置水枪(炮)阵地,从上往下均匀冷却,防止上部或中间出现冷却断层;二是对于着火贮罐及在火焰烘烤下的相邻容器要进行定位冷却,按规定计算所需要力量,布置水枪冷却;三是对着火的管线在火势扑灭前后持续时间内始终保持冷却,防止管线断裂、可燃气体或液体外泄;四是对着火的高压容器,要在冷却的同时,兼以工艺措施降低内部压力,保持一定的正压;对于着火的负压容器,在积极冷却的同时,应该关闭料阀,防止回火爆炸。
(4)堵截蔓延,化工火灾扑救之首要任务。
化工装置发生火灾后,火焰迅速沿着相连的装置容器,管线向四周蔓延,爆炸与燃烧形式可能交替出现;大面积、立体型火灾常常会发生,对于扑救这类火灾,堵截火势,切断蔓延通道,是控制火势的首要任务堵截,要弄清蔓延的主要途径和方向,并针对性不同的火情采用不同的堵截方法:一是对外泄可燃气体的高压反应釜、合成塔等容器火灾,应该在关闭进料控制阀、切断气体来源的同时,迅速用喷雾水在下风方向稀释外泄气体,防止与空气混合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炸。二是对于爆炸后出现的易燃可燃液体流水火灾,若地面流淌应筑堤堵截,定向导流,用泡沫加以覆盖。
3、掌握化工装置火灾扑救的有效战法
近十几年来,我们在化工装置火灾扑救中,总结研究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战法,简述如下:
(1)遵循扑救化工装置火灾的常规程序
在化工装置火灾扑救中,在兵力使用及战斗展开上一般遵循堵截、冷却、防护、围攻的规律。这个规律包含了整个灭火过程,是一个前后衔接或交叉应用的四个战斗阶段。到达火场后,首先要布置一定力量在火势划算方向堵截猛烈扩散发展的火焰,将火势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同时,要有一定的水枪冷却燃烧装置或受火焰烘烤的邻近装置。完成这两个部署是控制火势、抑制蔓延、控制主动权的关键。当然,阻击火势的水枪往往兼有冷却的功能,冷却的水枪射流,又往往具堵截火势的作用。两者的展开或有前有后,或前后紧衔,或同时并举作战效果互益互补。在完成堵截、冷却部署以后,或在实话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并考虑起火装置周围的环境因素,对那些容易受火势涉及的装置,对那些受火焰烘烤而有爆炸失火而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只有把起火装置的火势堵住了,冷却力量布置了,加上外围涉险部位一一防护了,才能真正控制了局面。完成了这样的作战态势后,则要备足力量,扫清外围,或分兵合击,或穿插分割,或不断缩小包围圈直到把火势彻底消灭。
(2)要有打“立体”战的思想准备和作战能力
化工生产设备高大耸立,有的已经高达60m,这些装置上下贯通相连,浑为一体,不像建筑物那样有防火分隔,一旦失火上下波及,大多数形成“立体式”燃烧状况,组织上、中、下全方位部署灭火力量的“立体型”攻势。实施“立体型”攻势,一是要有充足的兵力,能组成良好的供水路线,保证前方数十支水枪用水量;二是要能喷射达一定高度水流的器材装备,如举高车、高喷车、大型炮车等,能实施制空喷射;四是指挥员要有较强的指挥技能,总(副)指挥、阵地指挥之间,前方与后方之间,协调一致,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使数10支水枪水炮从上到下分层次展开,从不同角度均匀喷射,冷却装置,抑制火势。如1987年南京炼油厂矿企业106#裂化塔大火,面对30M高、被火包围、支架弯曲、塔底已变形的“大火柱”裂化塔,火场指挥员果断地在相邻脱乙烯塔平台和架空线管上布置13支水枪,居高临下直压火势,同时在塔底组织10支水枪直攻火点,从上到下形成立体攻势,准确地把握时机,控制了火势。
(3)对燃烧对象,运用不同战法
对于大面积、多火点的化工装置火灾,在兵力足够的前提下,应该采取堵堵、包围、分割同时并举,各个击破。对于繁多密集的炉、塔、釜、管线等生产装置,要针对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贮装物料的不同性质,着火后呈现不同的现象,运用不同的灭火方法。
A、对气体管道、小型反应设备火灾。可用雾状水加湿麻袋、稻草帘等覆盖在燃烧物体上,边冷却边关闭阀门进行灭火,但在关闭阀门时,应该留0.5个左右的表压,等火来头后再关闭阀门,防止火焰进入容器内部燃烧发生爆炸。
B、对爆炸开口猛烈燃烧的贮罐容器。应该积极地冷却控制区,不要轻易灭火,并可辅以联动水流装置,适量导流罐内液体,以减少灭火时间,对低闪点液体的容器贮罐火灾,也可以注入适量的高闪点液体搅拌,使物质燃烧强度降低对于高大的塔、釜、炉等设备火灾,应该布置“立体型”冷却,组织内外部同时强攻。
C、对于地下管线和容器着火。可在燃烧物体的两侧注入泡沫(空间大时可用高倍数泡沫),封堵灭火。
D、对于先爆炸,后燃烧并流淌火焰的。比重小的,在组织冷却的同时,可采用干粉与泡沫联用覆盖,扑灭流淌火焰的;比重较大的可用水直接灭火。
E、对于高空加高的管线,水枪和干粉无法打到管道内部的火灾。可从管道内用水蒸气清扫或注入泡沫或进行灭火。
4、运用化工装置火灾扑救的科学手段
扑救化工装置火灾,固然需要依靠指战员的勇敢精神,但更重要的是要实施科学指挥,只有使灭火决策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整个灭火行动准确合理,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灭火装备、现代通信手段的作用,才能战而不败,成功在握
(1)能否正确选用灭火剂,关系到灭火战斗成败。
化工物料与水的反应各有相同,若灭火剂选择不同,不但起不到灭火的效果,而会使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如果对于气体装置火灾,可采取泡沫干粉炮攻击火点;对于油型高热值的化工装置,可用泡沫覆盖火焰,对乙烯冷凝等装置火灾,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能用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进行覆盖或隔离灭火。可见,正确科学地选择灭火剂,是关系到灭火战斗成败的关键之一。
(2)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关系到到阵地的存亡。
化工生产设备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相互波及,蔓延迅速,形成的火场范围大,对于扑救这类火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包括对火情的侦察、判断、决策;包括遵循灭火战术原则和常规程序,以及准确选用灭火剂。总之,按燃烧物之特性,有针对性地行事,不能急躁,不能盲目乱干,也不能优柔寡断。
(3)能否正确实施防护,关系到灭火人员的安危。
在扑救化工装置火灾中,要加强防止爆炸、防高温、防中毒的安全措施。首先要选择安全地带停车,选择安全路线。第二,对高温气流可以采用喷雾水降温,防止热流灼伤。据有关资料介绍,火场温度在1090℃时,相距5M的辐射达到目的360℃,若是用雾状水流冷却,在距火源3m远时,温度降到176℃左右,因此用雾状水保护自己是防止高温的一项基本措施。另外,穿戴防止隔热用具利用地形、地物作排斥也是防止辐射热的一种方法。第三,必须佩戴防毒面具,以防止化工物料燃烧产生的CO等有毒气体的侵袭;如火场有外泄毒气,必须设置出警戒线,疏散被困人员.在火场,要组织对防毒面具的供应,气瓶的更换,按规定要求操作防毒面具,防止发生意外,对于使用的防护用具要进行消毒,以防不必要的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