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属于重特大矿山事故类型。

  1.2具体分析

  1)通风质量差的独头掘进工作面,瓦斯出现积聚。

  2)顶板冒落的空洞内、低风速巷道的顶板和停风的巷道内瓦斯可能积聚。

  3)违章排放瓦斯,使瓦斯大量涌出。

  4)掘进巷道与前方小窑贯通,使大量瓦斯涌出。

  5)11#、14#层的采空区密闭墙因顶板压力大泥皮压炸,使采空区瓦斯涌出。

  6)14#层与11#层处于近距离开采,14#层回采面回采过程中与11#层采空区塌通,使瓦斯大量涌出。

  上述瓦斯危险因素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造成矿井瓦斯爆炸事故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

  总指挥: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矿长、总工程师、

  成  员:各有关副矿长、工会主席、矿长助理、各副总工程师、调度室、技术科、安监站、通风区、机电部、地质科、防尘区、医院、运输区、采运队、生活公司、行政科、电讯科、电气队、店沟派出所及采掘区队的主要负责人。

  职责:

  ⑴党委书记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⑵矿长、总工程师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指挥工作,在总指挥不在时可代替总指挥行使职权。

  ⑶生产副矿长在处理事故时,在指挥部待命协助矿长工作,并负责所分管范围的事故处理工作及人员调配等。

  ⑷机电副矿长处理事故时在指挥部待命,负责事故区域所需的停送电指挥工作。

  ⑸生活、经营副矿长处理事故时,负责调集救灾所须的设备材料,组织医疗后勤工作。

  ⑹安全副矿长与安监站站长根据批准的应急预案、事故处理计划,负责对救护工作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安全监督。

  ⑺矿通风副总工程师根据矿长或总工程师的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有关的其它措施。

  ⑻矿值班、调度主任和调度员负责立即将人数情况报告救护队,矿长和其它领导,及时向下传达指挥部的命令通知,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

  ⑼矿山救护队队长带领矿山救护队,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

  ⑽矿灯房负责人根据灯牌号查清井下人数及其姓名,并讯速报告矿调度室。其它人员未经矿长许可不准入井,停止发给矿灯。

  ⑾材料科长和汽运队及时准备好必要的抢险器材和车辆,并根据矿长和总工程师的命令,迅速发放。

  ⑿机电科科长长根据党委书记、矿长、总工程师的命令,负责改变矿井主扇风机工作制度,并掌握矿井的停电工作,完成其它有关的任务。

  ⒀运输区、采运队负责保证救护器材及时运送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

  ⒁技术科、地质科负责准备好必须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矿长或总工程师的命令完成救灾打钻及其它工作。

  ⒂矿医院院长负责组织对遇难受伤人员的急救和治疗,组织药物供应。

  ⒃生活公司、行政科保证遇难人员妥善安置,保证救灾人员生活供给。

  ⒄通风区负责矿井各种气体温度、含量和风速、风量的检查,完成对通风设施破坏后的完善,抢救遇难人员的工作。

  ⒅防尘区负责井下各种管路的联接,保证畅通无阻,安监站对各地点实行监督和把关,保证救灾工作的进行。

  ⒆采掘区队待命,根据党委书记、矿长、总工程师的命令,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3 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应急救援行动启动

  指挥部一旦接到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报警后,应根据事故级别,立即按如下程序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调动各方人力和物力,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控制和紧急救援。

  (1)命令矿通风区救护队立即赶赴事故区域进行救援。

  度指挥邻近队组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控制,避免事态扩大或波及范围扩大。

  (3)通知医疗行动组,一是赶赴现场抢救;二是在医院内部按医疗系统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对伤员的抢救准备工作。

  (4)通知物资供应行动组,提供一切抢险、救护所需的材料设备。

  (5)如果控制事态有困难,应向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领邻近单位请求增援。

  3.1.2现场救援指挥与控制

  (1)立即召集救灾指挥部所有成员,首先听取当班值班矿领导的灾情汇报以及已经下达的命令情况汇报。继续组织撤人、停电、保证主要通风机,六风井提升及压风机的正常运转(派专人去风机房、六风井绞车房、压风机房组织与督促工作)。

  (2)通知事故单位和有关区队、矿灯房、自器发放室、电脑考勤室准确统计出发生事故时已下井的人数及姓名,以便分析灾区人员数量及分布,通知各救灾行动组准备救灾材料,医院准备急救伤员。

  (3)指定一名副职领导签发下井许可证,并通知矿灯房、自救器发放室和副井口,没有下井许可证不准发放矿灯、自救器。

  (4)选定井下救援基地,指定具有救护知识的领导担任井下救护基地指挥。同时明确基地指挥只起“上传下达”作用,不得自行发号命令,以免形成多头指挥。落实井下救护基地所需的通讯设备、救灾器材等,选定安全岗哨位置及其人员,明确其任务。

  (5)命令救护队进入灾区引导人员撤退;将伤员救到井下救护基地或其他安全地点进行现场急救后,送到地面,得知受伤人员困在灾区时,一方面设法与受阻人员联系、稳定其情绪,一方面立即报告抢救指挥部采取措施组织特别抢救。

  ⑹救灾指挥部根据井下灾情报告,责成协助成员,将抢险人员组成二线、三线力量。当抢险人员不足时应及时报告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请求支援。及时满足井下需要,千方百计完成撤人抢险任务。

  (7)井下撤出人员和抢救人员完成后,应投入二线或三线力量,命令救护队进行侦察工作,掌握灾情性质、影响范围、灾区通风与瓦斯等灾情,同时撤出一线部分人员。救护队长应具体负责指挥救护队按救护规程的要求完成侦察任务,提出测定数据、灾区示意图及灾区处理建议,供指挥部制定救灾方案。侦察结束后,应安排救护队在安全地点监视灾情变化,具体位置应由井下救护基地负责人提出建议,报总指挥部确定。

  (8)指挥部组织所有成员听取侦察情况汇报后,结合灾情实际,尽快提出事故处理方案,并将成员明确分工,限定时间完成救灾准备工作,并派员检查核实。

  (9)根据灾区现场情况不断协调平衡力量,确保方案顺利进行。当遇灾情变化时,应及时修改救灾方案,调整救灾力量。事故处理结束稳定一定时间后,应抓紧恢复事故破坏的各个系统,使之正常,特别是通风系统。当各系统恢复正常后,即可恢复正常生产秩序,抢险指挥部结束工作。

  (10)事故处理结束后,指定有关部门和人员收集整理事故调查报告,并进行全面分析。对事故发生、抢救处理过程、重要的经验教训以及今后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报并存档。

  3.1.3向集团公司及其他上级主管、相关部门报告

  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在矿井积极组织事故救援的同时,要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受灾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通风处、安监局等部门进行汇报。

  3.1.4本矿内部职工的事故情况的告知

  由矿抢险指挥部启动该程序;应由矿指派专人通过会议、媒体及时将事故情况传达到每个员工、家属,以稳定员工、家属情绪,确保事故抢险及时、顺利进行。

  3.1.5现场医疗救护响应

  医疗急救行动组成员在接到应急救护指挥部命令后要迅速到医疗卫生救援领导组办公室,听取灾害事故,简单情况介绍。研究部署应急医疗救援工作,统一指挥和调遣各医疗队伍及医疗资源的动用,决定是否向上级医疗机构救援。应急救援现场急救小分队、伤员运送小分队、临床医疗小分队。各小分队成员立即整装待命,做好救治准备工作。

  (1)现场救护:现场人员要根据现场受伤人员受伤原因和受伤情况,立即进行救治。

  ①如遇重伤者,如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医院、医疗组接手为止。
②如遇烧伤时,对伤员撤离火灾现场,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对利于以后的院内救治。
③如遇中毒、窒息伤员,立即将中毒者从危险区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和通风正常的地点。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④如遇落顶等事故时,病人伤重者,如昏迷者应立即运送出井,入院检查、治疗。如遇脊柱、腰椎等骨折时,应使伤员仰卧用担架、门板等硬物将其抬出现场,入院救治;如遇一般四肢骨折时,应用夹板做简单的固定,撤离现场,入院救治;如遇开放性血气时,应用无菌料填堵伤口,并用绷带包扎,使其变闭合性,然后入院救治。
⑤如遇水灾,伤员发生窒息等时,应把病人仰卧,排出呼吸道异物,如有循环呼吸骤停者,应立即就地抢救。
(2)现场急救小分队在接到指令后要立即下井,组织进行现场急救,伤员运送小分队要携带药品、抢救器件奔赴现场或指定地点,运送和急救伤员,临床医疗小分队做好伤员的准备工作。
(3)现场小分队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立即实施现场急救措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兰、红、黄、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扣系在伤员的手腕和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时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运送小分队在现场处于危险或伤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运,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就地予以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在监护下进行转运。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要合理分流伤员,及时将伤员转运到指定医院救治。
(5)临床急救小分队在医院内组织好接收伤员工作,对接收的收员,按检伤分类实施临床救治。
(6)医疗急救行动组要及时向指挥部和上级医疗机构汇报救治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向上级医疗机构请救增援。
⑺医院救治:医院要将出井伤员分类组织救治,必要时将伤重人员送到二医院或其它上级医院救治。
3.1.6现场警戒保卫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
⑴警戒保卫组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在井下受灾区、及井口工业广场各路口设置警戒区,实施交通管制,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及车辆,避免出现意外的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的混乱。
⑵在警戒保卫的同时,要尽量抽调力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撤离或者采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⑶必要时承担抢险救灾工作。
3.1.7需要外部支援的请求及联系
当事故灾情重大,我矿救护队不能独立完成时,应及时请求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及其他相关部门支援,具体联系电话见附件六。
3.1.8媒体信息沟通及公众信息告知
⑴对需要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批准,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避免出现矛盾信息;
⑵指定新闻发布人,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
⑶为公众了解事故信息、防护措施以及查找亲人下落等有关咨询提供服务安排;
⑷接待、安抚死者及受伤人员的家属。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现场人员判断分析与汇报
①灾情的正确判断分析
A、处于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直观感觉、经验和可能利用的手段,仔细观察分析事故造成的各种异常变化和迹象(如烟雾、温度、风流状态、空气成分、巷道支护、涌水等等),认真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的性质和原因,以及灾害的严重性。?
B、分析事故的发生地点,并对灾害可能波及的范围和灾害程度作出判断。
?C、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发生地点,结合井下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情况,迅速判断有无诱发和伴生其它灾害事故的可能性。
D、尽快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在地点的人员伤亡情况,判断现场有无可采取的抢救手段和条件。
E、分析判断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状况,为抢险救灾或安全避灾行动提供依据,做好准备。
②及时报告事故现场灾情
A、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矿调度室汇报。井下其他区域的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也应及时汇报。
B、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C、在抢救事故期间,应随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灾区状况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如现有抢救力量、人员的情绪及身体状况、救灾的现有条件、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对下一步抢救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措施,取得矿井抢险组织部门指示和支持。
3.2.2现场人员的避灾自救:
(1)瓦斯爆炸前后现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①发现瓦斯爆炸征兆或爆炸进行中的自我防护
现场工作人员一旦遇到或发现瓦斯爆炸或爆炸预兆,要沉着、冷静、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具体方法是: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爆炸过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赶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撤退中,假如巷道破坏严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棚子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队前来救护。
②瓦斯爆炸时,现场人员的避灾自救要点
A、当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当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响或空气冲击波时,应立即背朝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脸朝下,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头部要尽量低,有水沟的地方最好爬在水沟边上或坚固的障碍物后面。
B、立即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的高温气体,避免中毒和灼伤气管、内脏。
C、用衣服将自己身上的裸露部分尽量盖严,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肉。
D、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使用方法戴好,以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E、高温气浪及冲击波过后,应立即辨别方向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新鲜风流,并按照避灾路线尽快逃离灾区。
F、已无法逃离灾区时,应立即选择避难硐室,充分利用现场的一切器材和设备来保护人员及自身安全。进入避难硐室后,要注意安全,最好找到离水源近的地方,设法堵好硐口,防止有害气体进入,注意节约矿灯用电和食品,室外要做好标记,有规律的敲打连接外部的管子、轨道等,发出求救信号。
(2)爆炸事故中在避难硐室避难应注意的问题
避难硐室是在矿井灾变事故中当人员无法撤出或一时难以撤出灾区时,供遇难人员暂时避难待救的场所。根据我矿井下情况,当爆炸事故发生后需因地制宜构筑临时性的避难硐室。它是由在事故中遇险的人员、结合现场情况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砖石、木板、木柱、黄土、砂子、局扇风筒、皮带、木支架等),临时构筑起来的避难场所。在有压缩空气的地点还应安装压气管路及阀门以供发生事故时使用。
在瓦斯爆炸事故中当无法撤出灾区时。遇险人员应立即选择安全的地点设法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难自救,在避难待救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①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遗留衣物、矿灯等能表明有人避难的明显标志。以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②进入避难硐室要将入口严密封堵,预防有害气体的侵入。要充分利用避难场所的水、压缩空气及各种材料改善维持生存的条件,保证避难安全。
③避难期间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消耗,以延长避难的时间。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
④注意经常敲打铁器、管道、煤帮等,发出呼救信号,争取与外界取的联系。
⑤避难人员要坚定克服困难和避灾自救的信念,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同甘共苦、饮食用水等应集中统一分配使用,并注意节制饮用。
⑥经常注意检查避难场所及其附近烟气,温度、风流的变化,当出现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组织侦察活动,侦察时应指派有经验、熟悉巷道及通风情况的人员,同行人员不得低于2人,侦察活动要逐段进行,要有安全防护措施;发现有危险时应及时退回避难硐室。
⑧如果需要且具备转移条件,应有组织的进行安全转移。转移时沿途作好标记,以便营救人员跟踪追寻。
(3)爆炸烧伤人员的现场急救
矿井爆炸中的烧伤,多因瓦斯燃烧、爆炸火焰等引起。现场急救是救治烧伤的起点,非常重要。其重点可概况为灭、查、防、包、送五个字,即:
灭:熄灭病人身上的火,使病人尽快脱离热源,缩短烧伤时间;对已灭火而未脱去衣服的人,务必仔细检查其衣服,特别是对已失去知觉的病人要特别注意。
查:病人呼吸、心跳怎样?是否会合并其他外伤和有害气体中毒?对爆炸冲击烧伤病人,应特别注意有无颅脑损伤、胸腹腔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
防:防休克、窒息创伤污染。病人因疼痛和恐惧常常发生休克,可用针法止痛或给止痛药;若发生急性喉头梗阻或窒息时,可请医务人员进行气管切开,保证通气;在现场检查和搬运病人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创面,防止污染。为了减少创伤的污染和损伤,病人已灭火的衣服可以不脱或剪开除去。
包:就是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再次污染。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外,对创伤一般不作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
送:就是迅速离开现场,把严重烧伤病人送往医院。注意在搬运病人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随时观察伤情。
(4)对井下中毒、窒息人员的急救
①对井下有害气体中毒人员的急救
井下工作人员由于受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时,应采取如下综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
A、立即将中毒者从危险区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和通风正常的地点。进入有害气体中毒场所,急救者一定要佩用呼吸系统的个体防护装备。
B、迅速将中毒者口、鼻内妨碍呼吸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将上衣、腰带解开,胶鞋脱掉。
C、对中毒者要进行保暖,用棉被或毯子将身体盖起来。有条件时,可在中毒者身旁放置热水袋。
D、为促使体内毒物的排除,要及时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受一氧化碳中毒时,如有条件输氧,应请医务人员或急救员(以下简称医务人员)在纯氧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部的呼吸能力,使毒物尽快地排除体外。
②对瓦斯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中毒窒息人员的急救
瓦斯爆炸产生有害气体中毒,严重者都有窒息的可能。窒息一旦发生,伤员生命就处于危机状态。因此,必须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A、迅速将伤员运送道空气新鲜的地方区 ,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B、对昏迷的伤员,一定要取侧俯卧位,使口中的分泌物流出,防止舌后坠;同时,把舌拉出口外,必要时请医务人员进行气管切开。
C、如果伤员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或体征时,应请医务人员注射强心、升压药物,如皮下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25%2毫升。经过抢救待病情平稳后,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3.2.3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1)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的性质、地点及遇难人员情况,调度室接到电话后,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和总调度室汇报。并按照如下要求积极展开应急避灾自救工作:
①当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当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响或空气冲击波时,应立即背朝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脸朝下,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头部要尽量低,有水沟的地方最好爬在水沟边上或坚固的障碍物后面。
②立即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的高温气体,避免中毒和灼伤气管、内脏。
③用衣服将自己身上的裸露部分尽量盖严,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肉。
④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使用方法戴好,以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⑤高温气浪及冲击波过后,应立即辨别方向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新鲜风流,并按照避灾路线尽快逃离灾区。
⑥已无法逃离灾区时,应立即选择避难硐室,充分利用现场的一切器材和设备来保护人员及自身安全。进入避难硐室后,要注意安全,最好找到离水源近的地方,设法堵好硐口,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同时要注意节约矿灯用电和食品,室外要做好标记,有规律的敲打连接外部的管子、轨道等,发出求救信号。
(2)回采工作面发生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应急措施
①当回采工作面发生小型爆炸事故时,进、回风巷一般不会被堵死,通风系统不会造成大的破坏,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较易被排除。当遇这种情况时,处于采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严重中毒,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好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新鲜风流中。
②当回采工作面发生严重爆炸事故,爆炸形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时,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集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所有在该范围的人员都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打开自救器佩戴好。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近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如果由于冒顶严重撤不出来时,首先要把自救器佩戴好,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当附近有独头巷道时,可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立临时避难场所,把矿灯、衣物挂在显眼处,静卧待救。
(3)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应急措施:掘进工作面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风筒往往被摧毁、风机移位、通风设施破坏、支架倒塌、巷道局部或大部垮落,使巷道变成不通风巷道。这些盲巷内充满了爆炸后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遇险人员极易中毒。据此,现场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①遇险人员要正确自救、互救
A、当掘进工作面发生小型瓦斯爆炸,支架和井巷基本未遭破坏时,在盲巷内的遇险人员在未受到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的情况下,要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按操作方法佩戴,迅速撤出盲巷到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其撤出险区。对于不能行走的伤员,在靠近新鲜风流30~50m范围的,要设法抬运到新风中。对距离远的重伤员,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运;遇到这种情况,灾区人员撤出后,要立即向调度室报告。
B、当掘进工作面发生大的瓦斯爆炸,井巷遭到严重破坏,退路被阻时,遇险人员在受伤不太严重的情况下,要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出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巷道难以疏通,要坐在支护良好的地方,稳定情绪,等待救护队员前来抢救。对于受伤严重的伤员,也要给其佩戴好自救器静卧待救。并且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待救。
②险区外的人员要积极进行抢救。
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险区以外的现场人员,在未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更要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积极进行抢救。
A、立即向现场领导报告,或通过电话及其它方法向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遇险人数及其他灾情。
B、佩戴好自救器对距新鲜风流较近的灾区伤员进行抢救。
?C、阻止未佩戴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防止事故扩大。
(4)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的报告后,按救灾指挥部电话顺序进行通知。矿值班人员在总(副)指挥来到之前, 会同熟悉井下通风系统的同志,同救护队、通风区长和发现灾情的人员,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抢救灾区人员和处理灾害的措施。


(5)要判明爆炸地点、性质和规模。救护队员对事故地点进行全面的侦察,并查明:
①爆炸的地点、性质和规模;
②灾情的蔓延速度、影响范围;
③风流方向及通风设施破坏情况;
④巷道的损坏程度及顶板塌落情况;
⑤寻找接近事故地点的消防水源和遇难人员的撤退路线,将侦察情况迅速向指挥部报告。
(6)确定通风状态和撤退灾区人员。
①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积极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灾区及波及区的人员要尽快撤离。
②救灾指挥部在指挥救灾时,首先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遇难人员,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③当事故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时,要立即停电撤人,受灾人员要立即就近向新鲜风流方向撤退,直至撤离至地面。
④如果由于冒顶严重撤不出来时,首先要把自救器佩戴好,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
⑤当附近有独头巷道时,可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立临时避难场所,把矿灯、衣物挂在显眼处,静卧待救。
⑥当事故发生在掘进巷道时,除全部按照上述处理回采工作面措施处理,还应做到:
A、局扇停止运转后,禁止开动局扇,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防止和处理瓦斯积聚的规定,进行处理,以免爆炸区域遇到新鲜风流后,形成二次爆炸事故。
B、修补或重建通风设施,及时恢复掘进巷道的通风系统。
C、决定利用局扇排放巷内的瓦斯和爆炸后气体时,巷道内不准送电和有人工作,所有回风流经过的巷道不准给电气设备送电,不准人员进入工作。并制定排放措施,进行排放。
D、排放气体时,要按排放瓦斯的措施进行逐段排除,逐段接入风筒。
E、掘进人员若处在爆炸位置,暂时不能撤出时,要挂一风障,并检查气体在巷道静坐等待救援,必要时佩用自救器。
F、参加抢救人员要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决不准任意蛮干,除救护队员外,任何人不准进入灾区。
(7)受灾害波及地点的人员,一旦无法撤离时,严禁乱跑,并按照如下要求进行避灾自救:
①迅速转入独头巷道(支护完好),关闭局扇,切断风筒,堵住入口,防止有毒气体侵入。
②暂时躲在安全地点,在巷口处挂一风障,防止有害气体进入。
③避灾地点若有压风管,可打开管路,为避难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④避灾时,遇险人员在班组长的带领下,按照避灾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在避灾过程中要服从指挥。撤离时,应两人以上编组同行。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准单独乱跑,撤退中要注意风流方向,要取捷径尽快进入新鲜风流区域。
⑤在改变通风系统、砌临时挡风墙前,要检查灾区附近瓦斯涌出量,防止造成瓦斯积聚引起爆炸事故,同时注意气体的流向,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工作区域,有爆炸和中毒危险时,应立即撤人。
(8)为防止事故扩大,要及时组织人员执行如下救灾措施。
①切断灾区电源,防止处理事故中救护人员触电。
②处理顺序应从灾区外温度低的地点开始,逐渐接近灾区,救灾人员要处在进风流中。
③严密注意顶板的变化情况,防止因顶板塌落伤人和造成风流风量的变化。下井抢救人员必须经指挥部批准,每人必须佩戴呼吸器,以救护队为主进行抢救。
(9)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后,井下受灾人员依照避灾路线要求进行避灾自救。
(10)事故处理完毕,恢复生产时,应严格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①详细检查事故地点有无隐患。
②检查井下巷道峒室和采掘工作面的有害气体含量,若超过规定,要按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处理。
③修复因事故而破坏的通风系统,并对巷道进行必要的支护。
④检查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不能出现失爆,经瓦斯检查符合规定,可按顺序送电。
3.2.4井下受灾人员的避灾路线
(1)井下正常通风时的避灾路线
14#层416盘区各工作面→工作面进风顺槽→14#416盘区轨道巷、皮带巷→扩区材料、皮带暗斜井→3#410盘区三条巷→3#410材料、皮带暗斜井→1200运输大巷→地面
14#层422盘区各工作面→工作面进风顺槽→14#422盘区轨道巷、皮带巷→422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轨道巷、皮带巷→11#416-1巷→扩区材料、皮带暗斜井→3#410盘区三条巷→3#410材料、皮带暗斜井→1200运输大巷→地面
(2)井下反风时的避灾路线
14#层416盘区各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14#416北翼盘区回风巷→14#416回风暗斜井→11#420回风巷→东井副井→地面
14#层422盘区各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14#422盘区回风巷→14#422回风暗斜井→11#416辅回风巷→11#05回风暗斜井→11#05回风巷→六风井→地面
(3)当爆炸发生在14#层416盘区内时,按如下避灾路线撤退:
A、当爆炸地点发生在综采工作面或其尾巷时:
处于工作面爆源进风侧的受灾人员→进风巷→14#416盘区轨道巷→六风井底风门→六风井→地面
处于工作面爆源回风侧的受灾人员→回风巷→该工作面风门→14#416盘区轨道巷→六风井底风门→六风井→地面
B、当爆炸地点发生在掘进工作面时:
处于爆源里侧的受灾人员→穿过爆炸区域→该巷→14#416盘区轨道巷→六风井底风门→六风井→地面
处于爆源外侧的受灾人员→该巷→14#416盘区轨道巷→六风井底风门→六风井→地面
处于该盘区内的其他工作人员→14#416盘区轨道巷→六风井底风门→六风井→地面
处于14#422盘区内的工作人员→14#422盘区轨道巷、皮带巷→422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轨道巷、皮带巷→11#416-1巷→六风井底风门→六风井→地面
处于3#410盘区以上的工作人员→3#410盘区三条巷→3#410材料、皮带暗斜井→1200运输大巷→地面
(4)当爆炸发生在14#422盘区内时,按如下避灾路线撤退:
A、当爆炸地点发生在综采工作面或其尾巷时:
处于工作面爆源进风侧的受灾人员→进风巷→14#422盘区轨道巷、皮带巷→422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轨道巷、皮带巷→11#416-1巷→扩区材料、皮带暗斜井→3#410盘区三条巷→3#410材料、皮带暗斜井→1200运输大巷→地面
处于工作面爆源回风侧的受灾人员→回风巷→该工作面风门→14#422盘区轨道巷、皮带巷→422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轨道巷、皮带巷→11#416-1巷→扩区材料、皮带暗斜井→3#410盘区三条巷→3#410材料、皮带暗斜井→1200运输大巷→地面
B、当爆炸地点发生在掘进工作面时:
处于爆源里侧的受灾人员→穿过爆炸区域→该巷→14#422盘区轨道巷、皮带巷→422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轨道巷、皮带巷→11#416-1巷→扩区材料、皮带暗斜井→3#410盘区三条巷→3#410材料、皮带暗斜井→1200运输大巷→地面
处于爆源外侧的受灾人员→该巷→14#422盘区轨道巷、皮带巷→422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轨道巷、皮带巷→11#4 16-1巷→扩区材料、皮带暗斜井→3#410盘区三条巷→3#410材料、皮带暗斜井→1200运输大巷→地面
处于该盘区内的其他工作人员→14#422盘区轨道巷、皮带巷→422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材料、皮带暗斜井→11#05轨道巷、皮带巷→11#416-1巷→扩区材料、皮带暗斜井→3#410盘区三条巷→3#410材料、皮带暗斜井→1200运输大巷→地面
处于其他盘区内的工作人员按正常通风避灾路线撤退。
(5)当爆炸发生在主进风井底附近,爆炸后的有害气体能随矿井进风风流大量带入井下时,首先应采取全矿井反风;迅速通知井下所有受灾人员按反风时避灾路线撤退。
3.3报警及联系
?矿调度室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应急救援接警工作,具体联络方式如下:
调度室井下程控电话:9
3.3.1报警程序
⑴ 井下发生瓦斯事故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矿调度室汇报。井下其他区域的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也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汇报。
⑵ 调度室及汇报人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⑶ 在抢救事故期间,井下救灾负责人应随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灾区状况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如现有抢救力量、人员的情绪及身体状况、救灾的现有条件、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对下一步抢救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措施,取得矿井抢险组织部门指示和支持。
3.3.2接警、记录程序
接警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必须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并记录在案。具体了解、记录内容见下表:
事故汇报人姓名
汇报时间
事故性质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人员伤亡情况
事故地点通风情况
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
是否伴生其它灾害
事故区域有何异常现象
备? 注
3.3.3通知程序
?接警人员在接到报警后,首先要迅速向当日值班领导汇报,然后迅速按照附表所列顺序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发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接到灾害通知后,指挥部成员要立即赶赴指挥部集中,由总指挥统一安排工作,不准擅离职守。

4 注意事项

4.1及时汇报
?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要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以争取地面救护人员尽快到达,使其它区域工作人员尽快撤离。
4.2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灾害事故发生时,灾区内以及受波及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以及实情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利用现场的设备材料在保证自身安全条件下全力抢险,及时进行现场救灾工作,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现场人员行动要保持统一指挥,严禁各行其是、盲目蛮干或惊慌失措,贻误消除灾害的有利时机。当灾害严重、条件困难或短时难以消除灾害时,应尽最大努力将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防止灾情扩大。救灾要切实注意自身安全,如果灾区条件恶化、危及现场人员安全,有中毒、窒息、二次爆炸、火灾、冒顶、突水等现象,应及时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4.3安全撤离
?当灾害发展迅猛,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无法进行现场抢救,或灾区条件急剧恶化,可能危及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接到命令要求撤离时,现场人员应想方设法有组织的迅速安全地撤离灾区。撤离灾区时应遵守下列行动准则:
①沉着冷静。撤离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镇定的情绪,做到临危不乱;同时大家要树立能安全撤出灾区的信心,并在各个方面、各环节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谨慎稳妥地行动。
②认真组织。在场的干部和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带领其他同志统一行动。现场所有人员要听从指挥,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各行其是、单独蛮干。
③团结互助。所有遇险人员都应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范,同心协力地到达安全地点。
④加强安全防护。撤退前,所有遇险人员都要正确使用好必备的防护用品和器具,行动途中不可惊慌乱跑。遇有积水区、冒顶区等危险地段时,应先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⑤选择正确的撤退避灾路线。撤退前,要根据《井下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和灾变后的具体情况,确定撤退的路线。应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行动避灾路线。切忌图省事或怀着侥幸心理冒险行动,也不能犹豫不决而贻误时机。
4.4妥善避灾
?当安全通道堵塞、有毒有害气体含量高、能见度低等原因,井下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且灾害严重危及人员身命安全时,遇险人员应在灾区内妥善进行自救和互救,寻找避难场所,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护人员的援救。避灾时应遵守以下行动准则:
①选择适宜的避难地点;
②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和信念;
③加强安全防护;
④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
⑤积极同救护人员取得联系;
⑥积极配合救护人员的抢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