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由于胃酸及消化酶对自身粘膜的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其发病可急可缓,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小儿各年龄均可发病,以新生儿和年长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病 因】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遗传 。
2、 胃酸-胃蛋白酶是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胃酸分泌量本身与发病无必然联系。
3、 粘膜完整性受损:缺氧、缺血、药物(如阿斯匹林、酒精等)。
4、 幽门螺杆菌消化道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和复发有密切关系。
5、 其他:环境、精神行为、饮食习惯等。抽烟饮酒均可促进溃疡发病。小儿被动吸烟也同样能诱发溃疡,应引起足够重视。
6、 继发性溃疡是由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局部损害。常继发于严重缺氧或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重度营养不良、大面积烧伤、神经损伤或大量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新生儿,小婴儿期多见。
【症 状】
新生儿和小婴儿起病急。症状不典型,常被原发病的症状掩盖。开始出现哭闹不安,不吃奶,很快出现呕吐,吐血,便血。常合并穿孔,发生腹膜炎,表现明显腹胀、腹痛,常可发生休克。
幼儿主要表现为脐周不规律反复腹痛,呕吐,食欲减退。患儿大多消瘦营养不良。
年长儿多呈慢性溃疡,上腹部疼痛较有规律。十二指肠溃疡大多在饭前和夜间痛,进食后常可缓解,胃溃疡则多在进食后痛。患儿还可有嗳气,呕吐。溃疡活动期可有小量出血。大便潜血阳性,小儿常伴贫血,体重增长较差。重者可发生便血,吐血和胃穿孔。
【诊断】
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可帮助确诊。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可辅助诊断。
【治 疗】
小婴儿急性溃疡常合并出血穿孔,必需及时住院输血或手术治疗。慢性溃疡治疗目的是解除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和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轻者主要是调节饮食,宜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食物,忌酸性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出血不需绝对禁食,可给流食或半流食。如大量反复出血则需绝对休息暂时禁食到诊所治疗。
(二)药物治疗
1、 抗酸剂或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等,可中和或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十二指肠酸度,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三餐后及睡前各服一次,6~8周为一疗程。
2、 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胶体铋剂(次枸橼酸铋和次水杨酸铋),可与溃疡面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后者还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更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和降低复发率。于三餐前30分钟及睡前各服一次,6~8周为一疗程。
3、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常合用胶体铋剂与抗炎药(羟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灭滴灵、红霉素、黄连素等)。
(三)外科治疗
凡大量或反复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溃疡穿孔或幽门梗阴用鼻胃管引流72小时仍无好转时,应考虑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