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春以来,申城经历了数次骤热骤冷的天气变化,给各种细菌、病毒滋生提供了“契机”,而儿童是最容易受到多种疾病攻击的“弱势群体”之一。虽然随着定期接种疫苗和防病措施的逐步完善,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但是天气变化仍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此时需提醒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重视春季儿童调理防病新动向。
重点保护呼吸道以避免疾病入侵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呼吸道疾病就诊患儿甚至占门诊疾病总患儿数的90%。呼吸道疾病包括过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如哮喘、感冒、肺炎等。得病后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打乱家长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而且会直接引发其他系统的严重危害,如心肌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目前发现一些长期不为人们熟识的疾病,如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这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往往与最初未及时控制和治愈呼吸道疾病有关。专家指出,要为孩子建立牢固的防病屏障就从重点保护呼吸道开始,截断细菌、病毒进入人体内的传播途径。
增强体质防病之本
首先要建立愉快教育的理念,创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许多临床病例提示我们,儿童疾病的病因不完全是来自生理,更多的是心身疾病,与精神压力过大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抗病能力。
其次多参加户外活动,每周2-3次到公园、植物园甚至空气清新的郊外玩耍、晒太阳,家长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踢球、做操、游泳,增进亲子关系。注意避免到人流拥挤、环境嘈杂、卫生条件不完善的地方逛街。
再次做到日常营养结构均衡。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偏食挑食习惯的形成与家庭饮食取舍有关。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最后注意防寒防湿,避免着凉,减少感冒。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要避免孩子衣着过多。室内可穿羊毛衫和马甲,到户外加披一件厚实的大衣即可。建议家长和孩子分床睡,避免人际间互相传染。为防止孩子睡觉踢被子,睡袋是不错的选择。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当孩子出现发热、皮疹、肌肉酸痛、走路乏力等不适时,家长千万不可轻视,不要以为小毛小病,无关大碍。应及时到专科诊所或专科门诊就医,不能耽误,更不可听信“偏方秘方”。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春季开学后,有些家长惟恐孩子抵抗力不足,经常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其实大可不必。只要保证孩子日常膳食营养均衡、生活作息良好有规律,无须刻意提高免疫力。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会自动将人体的免疫能力调整到一个合适水平。如果通过外因帮助令免疫能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反而使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活力降低,稍有环境改变就出现免疫紊乱,对成长发育相当不利。
春季谨防儿童免疫反应过强
一提及关节炎,人们就认为这是老年病;而红斑狼疮似乎是中年妇女的专利。殊不知,由于环境污染的刺激、病毒细菌的感染等因素,这类不易被家长觉察的、由免疫过激反应引起的风湿性疾病在儿童尤其学龄儿童中有上升趋势。小儿风湿性疾病又称结缔组织病,包括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硬皮病、川崎病、过敏性紫癜、儿童血管炎等多种病症,其中以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对儿童的危害较大。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诊所近五年的资料显示,新发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已达120余人。
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医学界认识到风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力并非越强越好。当免疫系统对抗外来病原体侵害,反应过度时,机体产生的抗体会反过来攻击自身组织,即这些破坏分子将自身组织看成“外来物”加以对抗,使身体发生炎症效应,严重损害人的脏器,对自身造成伤害。家长必须了解,小儿的免疫系统有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而学龄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已接近成人。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正是免疫系统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