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常识_让小儿告别感冒


    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为怕细菌感染而预防性给药,这是错误观点。抗菌素是杀灭细菌的。没有细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杀灭白细胞。

  急性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病人的60%以上,据WHO统计,世界范围内约有350万左右小于5岁的儿童死于肺炎,占<5岁儿童总死亡率的28%,我国每年有35万左右小于5岁儿童死于肺炎,占全世界的10%。所以,21世纪仍把防止呼吸道感染做为预防儿童疾病提高儿童生存率的重要任务。

  防患于未然:

  1、小儿呼吸道解剖特点:小儿鼻腔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感染;气管、支气管也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薄弱,黏液分泌不足,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差,不能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微生物,容易感染;肺的弹力纤维发育差,肺内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容易感染;胸阔活动范围小,肺脏不能充分扩张、通气、换气,容易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渚留,容易感染。

  2、小儿呼吸道生理特点:肺活量小,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比较低下,容易感染,还容易发生呼吸衰竭。

  3、呼吸道免疫特点:小儿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SigA,IgA,IgG含量低,肺泡的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解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容易感染。

  自行判断症状:

  感冒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较重,年长儿较轻。婴幼儿全身症状显著,常骤然起病,高热、咳嗽、奶量减少、可伴胃肠道症状。这是婴幼儿感冒的特点。3岁以内儿童如果体温过高可出现高热惊厥。因此,要控制婴幼儿体温。年长儿感冒症状典型,表现为鼻塞、流涕、发热、也可出现腹痛。

  感冒病程一般3-5天,不超过一周。如果症状逐渐加重,应排除是否有其他疾病。或合并了细菌感染。夏初、夏末有两种特殊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起病急,病程相对长。

  注意:许多疾病在疾病的初期类似感冒症状,应加以鉴别,有流感、急性传染病早期、急性阑尾炎等,不要轻视感冒,如果服用药物3天症状无好转,应及时看大夫,婴幼儿感冒父母最好不要自行给药,应看大夫后遵医嘱用药。

  感冒的家庭治疗:

  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篮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因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转。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篮根等。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

  发热高并不可怕:

  感冒发热是小儿机体对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种反应,是保护性机制,有的父母,把发热看成是疾病轻重的象征,这是不对的。发热高,并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发热,或发热轻就是病情轻,一些气管炎、肺炎可没有体温升高。所以不能把体温作为衡量疾病轻重的指标,退热治疗也不能太急,大多数父母都想马上把体温降到正常,过量服用退热药,小儿出汗过多,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甚至出现低温,电解质紊乱,这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的现象。退热要缓慢进行,只要把体温控制在高热以下,防止热惊就可以了。服用退热药时一定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口服退热要与物理降温措施交替使用,特别是婴幼儿,使用物理降温更好。还有,小儿不能象成人那样"捂汗"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汗腺发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体温下降,还会使体温骤升,出现高热惊厥,尤其是小婴儿,还会出现"蒙被综合征"危及生命,发热时要少穿、少盖,增加散热。这些都是临床中常常遇到的家庭护理错误。

  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人们俗称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引起上感的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可继发细菌感染。从感冒的病原体可见,病毒性感冒是占绝大多数。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级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对的,小儿尤其上小婴儿,上感的几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连续感冒,连续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级,结果造成小儿耐药菌生长,一旦有细菌感染,使用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如杀伤白细胞,使白细胞下降,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出现药物性胃炎,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级抗菌素,广谱或联合使用抗菌素。使肠道内一些非致病菌被杀灭,出现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内微生物平衡,而出现肠道疾病。甚至出现伪膜性肠炎,机会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约,而成为致病菌。

  在我国,特别是给儿童滥用抗菌素现象非常严重。据有关报道,我国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国。约占世界消耗量的一半。相当于发达国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几倍。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为怕细菌感染而预防性给药,这是错误观点。抗菌素是杀灭细菌的。没有细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杀灭白细胞。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长不过几小时。没有长期作用.

  父母常常忽视的感冒原因:

  加强体质,注意营养,不到公共场所,注意与感冒病人隔离等措施都是大家熟悉的。常见的却易被父母忽视的原因是那些没有写在书本上的。如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多加注意,还是可以避免的。

  小儿已经睡着了,不管是在怀抱中、推车中、自行车后座上、汽车座椅中,父母应该避免孩子受风。小儿睡觉时,遭受风的侵袭,是造成感冒的原因。

  外面烈日炎炎,带小儿到超市,超市里空调开放,小儿满身的汗水很快就没有了,再给小儿吃些冷饮,从里到外都是凉的,结果小儿外感风寒,从凉爽的超市到闷热的户外,小儿又会风热感冒。

  电风扇或空调风口直接对着小儿,也是小儿患感冒的原因。

  睡觉前妈妈怕小儿受凉,盖得比较厚,小儿可能会出汗,当到了下半夜气温下降,妈妈也睡着了,孩子把被子踢光,结果受凉感冒。

  托幼机构,隔离困难,一个孩子感冒,很容易传播给另一个孩子。此起彼伏,感冒不断。加上管理不周,冷热不均,更易感冒,因此,集体生活的孩子感冒的几率高。

  出汗后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诱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干再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