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家装时都选购成品套装门。据了解,目前西安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成品门厂商多达数百家,除了本地厂商,很多产品来自四川、江苏、湖北、广东等地。但是,随着木门市场的兴起,行业规范标准不完善,消费者对其认知颇少,成品木门市场很多问题暴露出来,成为家居投诉的焦点...
一、弄不懂的材质材料
记者在走访北郊门业卖场、大明宫建材市场西区等比较集中的木门市场时看到,不少木质门商家只是简单的在标签上注明是“实木工艺门”或者“实木门”,没有明白将材质解释清楚。对于什么是实木复合门、内在材质是什么等消费者关注的问题,一些销售人员也是含糊其辞。
在一家居城记者见到前来换货的潘女士。潘女士说,她订的是白橡实木门,但安装的时候才发现实际是杂木,只是在外面贴了一层白橡木皮而已。她在行业部门了解后得知,这样的木门不能称作“白橡实木门”,而是“白橡夹皮复合实木门”。
卫校张老师一次投诉到市家装委的问题,也是材料以次充好。记者看到他拿的锯剩下木料不是模压拼接在一起,而是用扣条衔接钉起来的,一活动背面的漆就裂开了。张老师告诉记者,这明显是复合材料的贴面板,并不是当初购买合同里所签的实木贴面板。商家承认了这不是实木贴板,却让业主找质检机构来鉴定材料是实木还是复合,让业主举证。
乾森·领域门业总经理程乾告诉记者,利用消费者对门的规范标准、材质认识上的空白,有意识的混淆材质名称、以次充好,是目前不规范经营的商家最惯用的手法。
二、绕不开的合同陷阱
记者在市家装委采访中,遇到了不止一次前来咨询、投诉的卫校张老师。去年8月初,他在北郊百花木门市场,订购了“海琳·心星”品牌的几套门窗。据张老师讲,商家口头就曾报错过价格,交了50%的定金后,签合同时又被商家告知让补交钱。商家签合同前口头承诺送货到家验货,但却在签完合同过后两天,又在合同上补填的交货地点在木门市场看货付清余款;按照合同上的顾客须知,小五金、吊滑轮、滑槽、元钉等配件都属于安装所包项目,但在安装过程中又让他们去买滑轮、滑槽等配件,增加了额外的费用。在张老师出示给记者的交货合同里,可以明显看出,各个条款没有一项是表明供货单位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因为合同款项模糊解释,引起了一连串的问题得不到顺利满意的解决。张老师反复折腾于商家、卖场、工商所和行业管理部门之间,半年后,门窗安装完毕,家里却还是一片狼藉。
专业人士指出,有些商家在合同里没有详细说明安装配件由消费者购买还是商家提供,容易引起合同争议。有意不标明材质和加工工艺,利用昂贵木材名称来误导消费者,借机抬高价格。在交货地点、保修期限、退换货条件以及商家违约责任等条款上含糊约定,没有详细说明,这些都成为木门市场的合同陷阱。
三、做不完的安装售后
专业人士指出,由于是订制产品,而且不在现场加工,成品门对安装技术要求较高。据了解,安装不到位也是当前木门市场集中反映的问题之一。
去年10月,家住科技三路的吴先生在一家居城花一万多元选购了多套实木复合门和门窗套,安装后出现了很多问题:书房门套弯曲变形,浴室门套和窗套都出现了裂缝,门锁安装明显歪斜,而且四周还出现了不少裂痕。吴先生告诉记者,楼下一户邻居室内面积和他家的差不多,安装了同类型门窗共用了4天时间,而他家的工人只用短短两天时间就安装完了。该厂商解释说:“这些都是小问题,拿胶补补,刷点漆就行了。”经两次修补之后,门套仍有裂缝,而且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市家装委的尚工在现场查看后认为:门的质量尚可,出现这些裂缝,主要原因是后期安装工人粗糙施工、工艺不精造成的。最后在家居卖场售后人员的协调下,双方多次协商,该厂商终于同意再次修补,并赔偿吴先生1000元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