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胡曲要注意细节


      练习独奏曲是将已掌握的各种技法“组装”在一首曲子里的过程,也是一个检验自己二胡基础和技法水平的过程。业余爱好者初练独奏曲的一个通病,是急于求成,不重细节。一首曲子虽然能够从头拉到尾,但中间有的地方磕磕绊绊、含含糊糊地就过去了。如有的地方不按曲谱的要求拉,弓序不对、强弱不分、泛音不泛、顿弓不顿、时值不等、节奏不均、滑音不到位、音头不清晰、快弓点对不齐、换弦换把有痕迹等等。虽然这些毛病不是同时出现,即使有一、二处也应引起重视。如果拉一首曲子每次都在一个地方出现短点、卡磕、连接不畅,就要下决心纠正错误,及时消除障碍。否则,时间一长形成习惯则很难克服。
 
拉练习曲主要是熟练技巧,拉独奏曲不但要运用技巧,还要表达乐曲的韵味和情感。因此,对一首独奏曲要全面掌握,必需注重细节。从读谱、背谱到熟悉乐曲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以及对乐曲的情感和意境,都应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养成注重乐曲的每一个细节的习惯,即使是初级的曲目也应如此。不要以为四、五级的曲子技术难度不大,有些细节就可以忽略,有时被忽略的地方恰恰是能够表达乐曲的特点之处。根据个人的实践,注重细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读谱宜细不宜粗。读谱是学曲的第一道关口,从头到尾把曲子读下来,以便了解乐曲的全貌。如有光碟、磁带,可以一边放,一边看谱,加深对整个曲子的印象。然后再细细的读谱,先段落,后小节,不放过任何细节。特例是有装饰音、滑音、垫指滑音及弓法变换等特殊技法的地方,都要熟记在心,不可马虎。这是背谱的前提。
 
背谱宜全不宜漏。背谱是在读谱的基础上,不看谱子就能把曲谱清晰地从脑海中显现出来。对整个曲谱要一个段落、一个小节地按顺序显示。记不起来的地方,再反复看谱记谱,直到准确无误地背诵下来。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对于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更是艰难。但这一关必须要过,没有办法取代。背谱,不但要记住音符,还要记住弓序、指序、时值、泛音、强弱等,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凡是曲谱中的所有符号、文字都要背下来。检验背谱是否准确的方法,是把每一段曲谱能默写下来。而且一字不差。
 
照拉宜轻不宜重。虽然把乐谱背下来了,但在拉曲时还是要照着谱子拉,一是继续巩固曲谱的印象,把视觉的形象转换成听觉的形象。二是避免有背错的地方拉下去形成习惯。我曾有过教训,有几个5级的曲子,自以为都背熟了,后来一看曲谱,有好几处的指法和工序都不对,只好重新改过,费了好多时日。因此初练时宜慢不宜快,力求准确,要把每一个音符都交代清楚,细节处不容疏漏。练琴时宜轻不宜重,就像对照歌谱轻唱。初练时要的是感觉,而不是音量。况且一旦拉不准确、拉不到位,轻则易改,重则难返。练准了,练熟了,再按曲子的要求再放开音量不迟。
 
难句宜通不宜堵。遇到难拉的乐段、乐句拉不通时,一定要单抽出来慢练。如果慢练都不行,那说明你的基本功在这个地方有问题。或是快弓不过关、或是两手配合对不齐、或是换弦不流畅、或是垫指滑音不够味、顿弓不利索等,因此而出现了问题卡了磕。前面说过拉独奏曲是检验二胡技法程度的过程,要想把这一段拉通,最好的办法是再补基本功,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那个技法不过关就补那一个,找相应的练习曲多练就是了。
 
韵味宜浓不宜淡。在练习地方风格的独奏曲时,要遇到一些特殊的技法和演奏手法,否则就出不来地方的韵味。例如拉江南风格的曲子,就要用江南丝竹的奏法,在运弓和指法上都要体现轻柔细腻和圆润流畅的韵味;在拉山东、河南风格的曲,一定要体现北方粗旷的棱角和诙谐的滑音效果。再如陕西陕北风格的曲子,要运用压弦与滑揉的指法弓法。如果不用地方风格的表现手法,就没有地方的风味。其手法不到位,地方的韵味就不浓。地方风格是二胡表现艺术中的一大特点和亮点,我们一定要学习和掌握。从细微处长功力,在韵味中见功夫。
 
学曲宜精不宜滥。贪多求快是练琴的大忌,我主张打歼灭战,集中精力对独奏曲一个一个地吃掉。摊子不宜铺的太大,战线不宜拉的过长。一个曲子还没抠通,又去琢磨另一首曲子,喜欢那一段就光拉那一段,其结果是没有一首曲子能拉完整,能拉通透,水平自然上不去。“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十首曲子都能拉一部或大部,不如把一个曲子拉通拉透拉过关。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注重细节,精而不滥,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这才是练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