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运动伤害的处理重点
一、决定活动程度
决定活动是很重要的一点,它与伤势之严重程度有关。伤势严重时,要停止活动或减低活动量;伤势较轻时,让痛觉来引导活动,疼痛时要停止活动或降低运动强度,不疼痛,表示伤势已接近复原状况,可以从事运动,但运动时要倾听自己的身体的反应。
二、替代活动
选择适当的替代活动是处置大部分伤害很有效且重要措施。通常受伤并不一定完全停止活动。如停止或缺乏运动会引起许多身心不良结果,如心脏循环功能衰退、肌肉萎缩、增加体重、体脂肪和导致心情沮丧,而不利于伤部的恢复。受伤较严重者从事之替代活动原则是低强度(速度慢)、低撞击且直直线性之运动,如走路。伤势逐渐恢复后再逐渐增加强度或有身体扭转之活动。
三、复健运动
针对受伤肌肉或部位,透过适度之活动与训练而增强其功能,使恢复至受伤以前之能力,甚至更好。
复健是整个伤害医疗计画之一部分,要设法增强受伤部位的四种功能,即柔软性、肌耐力、肌力和速度并注意四种体能的平衡。复健训练的方式可用等长、等张或等速的收缩方式进行。受伤者或教师要设法利用可使用的器材来设计适合复健的运动项目。复健运动时要小心适度,避免引起过度之疼痛。
四、固定
利用石膏、绷带和贴布于发炎或受伤部位加以固定或包扎,都可以暂时稳固或支持伤处,再使受伤的部位恢复和强健。因此,当在使用外在物质来支持自己时,便要开始设法增强肌肉之功能。但在肌肉与关节功能尚未恢复之前,仍需要利用护具来固定伤处。
五、冷热疗处理
通常在急性伤害后24至48小时,要使用冰敷,然后再转为热敷来处理伤部。但每个人受伤严重程度不同,并不能够一概而论。原则是伤部有肿胀或红热时要用冰敷处理。而受伤后愈早冰敷效果愈佳。冰敷可用冰袋直接加诸于患部,慢性伤害之发炎、红热和疼痛,可用冰按摩。
冰敷要考虑使用频率和时间。通常冰敷(冰溶)之时间每次为10至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然后移开冰物,等5至10分钟后再次冰敷一次,如此重覆3-4次。
由冰敷转到热敷的原则是要倾听或观查身体的反应。原则是当伤部疼痛、张力和肿胀慢慢消退后,不再有出血现象即可改用温水或热水疗法或局部热敷。热敷对大肌肉群(如大腿、臀部、背部和肩膀等)僵硬之松弛,促进循环和协助肌肉活动很有帮助。
热敷水疗法并没有绝对的原则,也可以和冰敷交替使用。如热敷10分钟左右,而后冰敷5分钟左右,如此交替冷热敷几次。根据赖金鑫(民72)的研究指出,冷热敷交替水疗法,是先浸于热水管(38度~40度)1至2分钟,如此交替五次。最后浸于热水,此方法对肿痛瘀血很有效。
六、药物疗法
使用药物之目的主要在于消炎和减轻疼痛,受伤后用药的态度因而有极端的不同。有人完全不药物而要藉身体的自然力量来恢复;亦有服用过多的抗炎药剂、维生素和矿物质.比较理想之方式,应是折衷服用适量抗炎药剂,并倾听自己身体的反应。
非类固醇抗炎药剂可以减轻急性伤害的严重性,它可以改变发炎过程的化学反应。在美国的药房可买到200mg之Ibuprofen这类药,而不需要医师的处方,但要400mg,600mg和800mg之Ibnprofen则需要医师处方。在国内可在药局买到,但最好经医师的处方后再服用。原则上急性伤害后,愈早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剂愈可减低伤害程度,但服用时间勿超过72小时,以免使用过度引起副作用或延迟伤势的复原过程.伤害较重者要服用Ibuprofen,而受伤轻微者,可服用Aspirin或Tylenol,但避免过量。
七、装备与器材
无论在复健或运动训练,装备是增强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软性等体能和避免伤害很重要的工具。如电动跑道、固定脚踏车、重量训练器材、划船器等皆可从事替代活动或复健运动。简单器材像橡皮筋、内胎、哑铃或踝、腕关节之负重物等皆可用来增进身体功能或加速伤害的复原。运动时选择一双良好的鞋子对运动伤害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
八、营养
受伤期间要预防体重增加,并要摄取具有保护细胞的食物。注意下列几项:
(一)增加复合性碳水化合物食品之摄取,即多吃纤维质之自然、新鲜未经处置之蔬菜、水及茎根类食物。尤其有维生素C、E之蔬果(如橘子柳橙类食物)。
(二)灭少胆固醇摄取,如少吃动物肉、鱼、家禽等食物。
(三)减少脂肪的摄取,食物中脂肪含热量最高(9大卡/克),摄取过多脂肪会引起肥胖、增加胆固醇浓度和引起心血管疾病。
九、水分补充
水是最佳的饮料,避免摄取高糖,含ǹ或咖啡因饮料。运动前或运动后要适时地补充水分、勿等口渴时再补充,脱水会引起心肺或骨骼系统功能的衰退。受伤期间亦要随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促进循环作用,排除不用之代谢物质。
十、场地表面
运动时所接触的表面会影响骨骼肌肉系统对地面的撞击力,而决定是否会造成运动伤害。于平常运动时或受伤期间的活动,要尽量避免在僵硬的表面(像水泥路、马路)实施,要选择有弹性之场地(如泥土路、草地或PU跑道的运动场或田径场)来运动,以免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