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课程标准与心理健康


一、新体育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领域出现的背景
  1.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变革在世界发展多级化,教育价值多元化的必然产物
  当今世界是一个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成为教育的焦点,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当务之急。然而,暴力、种族歧视、仇外情绪、寻衅的民族主
义、文化排斥、恐怖主义等现象并未终结,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两伊战争、印巴冲突、9.11事
件都集中体现了“国际理解”、“和平文化”的重要性,在国际交往中,和平、理解如同战争冲突一
样贯穿于整部人类历史,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于1994年10月召
开了“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中心内容是“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确定了新时期国际理
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基本内涵,大会通过了《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及相应的《为
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综合行动纲领》。我们认为《宣言》和《纲领》标志着“多元主义教育价
值观”在理论与政策上的确立。这种多元价值观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基本精神,也指明了教育
发展的价值取向,多元教育价值观是支配国际化时代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国际理解
教育的实质就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培养具有多元主义价值观的公民,增强不同国
家、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力,拓展教育的多种功效。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拓展其功
效,增强其综合功能也就顺理成章。
  2.心理健康是“健康第一”的必然选择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第一”。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单一的价值观
已不再是体育课程的唯一价值选择,体育的增强体质的功效的单一性已不再与社会的发展相
适宜,拓展体育的功效是体育、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在新时期自身的需要。五个领域的
确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新《标准》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社会适应
五个目标取代了以前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的单一目标。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界定了健
康的涵盖面,即一个人的健康是指他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
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必将提出来。心理健康是时代发展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心理
健康也是人们在当今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十分必要的基本素质。
体育教育中的心理问题在我国发展比较晚,只有短短的20年的时间,在国外较早,以美国
为例,从1915年第一学校心理工作者格赛尔开始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今已有87年
的历史,心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已发展到1:1500,体育的心理健康问题随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同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国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90年
代,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关注。1994年8月31日,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意见》,提出要在全国学校范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校的行为。体育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
个领域目标放在水平一至水平六,贯穿于义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二、心理健康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1.心理健康的分类
  心理健康标准的分类有30多种,一般来说,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大
致包含以下具体的内容:(1)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2)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3)基本的个性协
调能力;(4)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5)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6)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7)基本
的社会交往能力等。以上即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的调节
能力,在教学中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体育课程标准
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使学生侧重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
态的影响,高中阶段,让学生运用体育活动的方法来改善心理状态。不难看出,新的课程标准
根据学生的各阶段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健康需培养的不同方面,特别强调个性心理品质(如敢
于竞争,敢于挑战),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深度,对学生的个性化品质进行塑造,重视学生个性
心理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强调个性化的同时注意通
过活动和交往培养学生的社会化品质,在五个领域中专门提出社会交往的领域,说明既要有个
性化也不能让学生独立于社会。
  体育学科在实施心理健康方面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地方,从以上7条标准来看,体育根
据其学科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最高效率地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促进学
生的心理健康。(1)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影响一个人日常生
活与实际工作的重要因素,我们的许多心理问题,如不平衡,都是不能正确地“自我认识”,不能
正确评价自己造成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还表明,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
必要因素,新体育课程标准自始至终十分关注着这一目标领域的达成,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人
手,从水平一到水平六都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多方法,多手段,多渠道体验、感受
评价,使学生能对自己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到水平六的“具有
挑战性的运动情境中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感”。新课程标准十分全面,系统地解决了心理
健康的问题。(2)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心理健康的水平,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体育的实践性很强,对于发展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能力是
其他任何学科无法相比的,有它独特的功效。游戏的情境、集体项目的团结协作、竞技项目的
优胜劣汰,这些社会性很强的特点都可以在教学模拟习得,使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对社会、集体的关心意识得到加强,而且这种能力会不自觉地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合作与竞争也正集中体现了当今社会的特点,建立有序社会的两大主题。通过体育活动让人
们学会有序的竞争,合理的交往法则,在小学阶段,通过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
他人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在初中阶段,注意学生对运动角色和道德行为的识别;在高中阶
段,关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实施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情感目标分为四个层次:接受、兴趣、形成立场和观点、自觉表现。传
统体育教学中学生所能达到的是第一个层次,即接受层次,学生被动接受。这是教师中心论造
成的弊端。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注意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层次的侧重,小学阶段应侧重第
二个阶段,即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水平1—3中保持学生的兴趣,视为中心目标。水平四开
始侧重是三、四个层次。即形成观点、立场,自觉表现。由兴趣爱好经过内化变为品德、个性,
形成观点、立场,并经常地表现。水平的划分使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打破了以年级
划分的束缚,根据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情感目标的层次。教师要特别注意儿童、少
年的阶段心理特点,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2.运用新课程标准的优势,激励、促进性地评价学生
在实施新课程中,“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其独到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的评价明确
提出: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鉴定,也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以发展、促进、激励为其目标。受素
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的指引和终身体育、成功体育思想的影响,新课程标准在评价时注
意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重自我评价、重过程评价、一切都是为了发展的
需要,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成功的体验,在赞许、尊重、平等、团结充满友爱的气氛中成长。
  3.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软环境
“软环境”是指学校中客观存在的,虽然无形,却能对学生产生实际影响,比如教师的良好
个性品质及健康心理、氛围、教育教学方法等。我们知道,影响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概括起
来有遗传、环境、教育,“教育”起主导作用;“遗传”是物质前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环境能把遗传提供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而学生在学校中,学校这个环境特
别是软环境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影响到他们发展的水平和进程。因此,在新课程标
准的实施中优化学校的软环境十分重要。另外,起引导作用的教师健康完善的人格特征也是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要特别重视社会适应的培养
在心理健康的诸多定义中,最普遍的一种观点就是以是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健康与不健康的。
松田岩男(日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与社会认可的形
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社会适应的标准的主张者柯尔曼认为定一个人是否健康就看他的
行为与环境是否相协调,或者说他的人际关系是否恰当,是否合乎社会要求。另有学者在考察过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后认为:心理健康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社会适应良好。可见社会适应的
重要性,新的课程标准,把它作为一个独立领域,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在实施中,在众
多的心理健康目标中,无疑应加强这个方面的力度,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可以多选用集体项目,团
结协作完成的项目,让同学间有更多“碰撞”,以发现、解决个体心理问题,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