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大中专学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中专学生的心理障碍与疾患也日渐增多。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已超过20%,部分小学对8~12岁学生进行心理筛查的结果显示,15%的学生存有心理问题。高校中的心理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大中专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生率高达15%,其中有35%左右的学生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明显,心理素质差,不能承受正常的生活压力。

  去年11月,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某坠楼自杀。刘某平日十分善良、文静,他因几分之差与重点高校失之交臂,来到了一所普通高校。他从未与同学发生过争执,因家中经济条件差,他平日穿着朴素、节约,感到自卑。入学后,他心里郁闷不已,无法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进行沟通,总觉得同学在背后嘲笑他。加上英语成绩不好,使他越发产生对学校、对同学的厌恶感。他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拒绝与外界接触。

  一、出现心理疾患的原因

  1.学习压力初入大学校门,课程及学习方法等较高中时期发生了很大改变,加上社会对于高学历的要求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不断升高,以及考试成绩的压力,许多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重负,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因此而导致心理障碍。

  2.环境不适很多学生都是只身在外地读书,而且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和家。曾经受家长溺爱的学生,因缺乏生活的实际能力和技巧,导致无法适应新环境,不善于跟新同学、老师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许多学生都会感到环境生疏,人际关系淡漠,一些学生会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孤独、焦虑甚至自杀倾向等问题。

  3.缺乏疏导我国部分大中专院校没有心理门诊或诊所,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被发现,亦不能及时接受心理辅导,部分学生的心理疾患越来越严重,出现行为方面的问题。

  二、心理疾患的表现

  1.情绪表现心理疾患的初期常体现在情绪变化上,有些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或焦虑、恐惧,有的会出现自杀征兆。

  2.行为表现学生会出现沉默寡言或过分活跃,离群独处或有暴力倾向及行为问题,如偷东西、逃学等。出现此种表现的学生已经发出明显的心理求助信号,应给予高度重视及辅导。

  3.生理表现部分学生不仅会在情绪及行为上有所表现,还可能出现生理上的症状,而通过检查却无躯体疾病,如头痛、腹痛、睡眠障碍等。有的同学还会出现恶心、厌食、暴食等胃肠道症状,或耳鸣、尿频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还有全身不适的表现。

  三、学生怎样进行心理保健

  1.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无需求全责备、作茧自缚。在选择适当目标完善自我的同时,还应看清自身的不足,努力改进,并保持愉悦的心情。

  2.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制定无法实现的目标,不为力所不及的事情苦恼,也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作比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

  3.乐于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增进同学友谊、师生关系,更能使自己保持心理平衡。学生可以向好友诉说喜怒哀乐,或与辅导教师交流,以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或紧张。

  四、心理治疗的措施

  1.建立友善关系辅导教师应尽量保持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关系,可适当给学生提供自己的经历或其他例子,让他们能借此学习生活经验。但要避免压制性的说教,逐渐帮助学生寻找适当的适应方式,有效地处理问题。

  2.注重亲友的辅导和教育与学生的父母或朋友交流,不仅可得到更多信息,还可帮学生的父母学会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对待子女。父母适当的帮助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发现与治疗学校应开设心理门诊或心理课程,定期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及时请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治疗医生给予疏导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