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到迷茫,感到自己很无能。”
“我希望学校能真正关心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因为这比任何关心都重要。”
人大学生小王的自杀
“他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哲学类的书籍。他在临走之前,把这些书都进行了整理。”
小王曾经住过的床头摆放着电脑,书籍整齐地码放在钉在墙上的书架中。遗物中除了写给父母和室友的遗书,还发现大量便条,写满何种书籍送给何人等这样的记录。
“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为什么要自杀?”常人眼里,挤过独木桥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都是幸福的。可12月5日晚9点10分左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大二的小王以跳楼的方式告别了阳光灿烂的青春。因为工作关系,记者恰好在人大多媒体综合楼的咖啡厅中目睹了惨剧发生的经过。
小王是从多媒体教学楼六楼跳下去的,在彩色霓虹灯的光晕中,第四教学楼六层的护栏似乎还在晃动。
现场一片慌乱,人大的学生们四处传递和议论着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这一惨剧。
目击了事件的小贾说:“眼前一闪,似乎有个阴影掠过,紧接着一声闷响传出,一个人躺在地上。”小贾说,当时脑中闪出一个念头——生命太脆弱了!
两天后,记者找到另一名目击学生。后来他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看到同学跳楼自杀后的惨状心里非常痛苦,也许自己碰到难事时也会想寻求解脱。这名学生说,其实自己有时也很烦闷,希望学校能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至少遇到困难时,能找个老师倾诉内心的痛苦。
谁来解决我们的郁闷?
惨祸事后现场,记者听到了来自天之骄子们的心声。
“我希望学校能真正关心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因为这比任何关心都重要。”
“我们大学生遇到不顺利事情太多,因此我们感到迷茫,感到自己很无能,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也是一名大学生,我认为社会应该多关爱一下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学生中大部分人在心态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也不例外。一进校我就有个目标,就是每次考试要在班上前三名。我做到了,大一两学期我都考了第一,还拿了一等奖学金。现在大二了,反而开始厌烦学习,感觉自己的什么都保证不了,所以说我现在对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不太感兴趣,我现在发现我很悲观了,什么事都朝坏的方向想。”
“我和我们班许多人谈过心里话,我发觉他们也存在着这些心理问题。我总感觉到我们可能已经得了轻微的忧郁症,但我们不会去寻死,因为那样太不值得了。”
“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16.51%。”这是2003年《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研究报告》调查的结果。
16.51%!一个看上去不大的比例,但乘以北京市高校50多万学生的基数,就成为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不采取妥当的措施任由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了解,在美国,同龄人中,上过大学的人自杀率比没有上过大学的高50%,有37%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另一研究结果表明,美国15~24岁的年轻人中,因自杀而死的人数占总自杀人数的比例是最高的,明显比因交通事故而死的人要多。
在我国,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的纪宏教授曾在1378名大学新生中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偶尔有自杀想法的学生占25%,经常有此想法的占7%。
面对学生如此之多的心理问题,学校是怎么解决的呢?
学生与老师的尴尬错位
记者事后采访了人大的老师。一位老师说,尽管目前北京80%以上的高校已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成效不大。
“由于人手问题,学校不可能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只能为寻上门来的学生提供帮助,但学生主动来咨询的却寥寥无己。”
有学生说:“学校里有心理辅导室,但因为同学歧视的目光会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即使心理有问题,也绝对不会去。一般先是和好友交流,实在无奈才会去找心理医生。”
“很多学生认为心理上有疾病是可耻的,因而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被另眼相待。不是主动去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而是藏着躲着。”人大的小刘接受采访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也不会被及时发现,故老师无法及时为学生作出引导。
一方是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一方是能够提供辅导的老师,可两者就是无法做到有效的沟通,这样的错位令人尴尬。
专家呼吁:社会该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位从事了多年心理研究的专家表示,“大学生心理问题如果再不引起社会的重视,惨剧会将会继续发生下去,且愈演愈烈。”
北大校医院心理中心主任方新老师称:“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自杀原因越来越复杂,自杀现象越来越难以防范。特别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高校,对处在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的大学生来说,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无疑是一颗地雷,加上缺少正常的心理疏通与教育,很容易使那些心理脆弱的大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
方新老师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都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高校应该开设有关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内容的课程,应该把它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类型,开设不同的课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从事心理健康研究的李虹博士认为,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的问题,重点大学尤其明显。一方面,社会、家庭和学生自己都会给予很高的期望,而另一方面,学生本人期望过高和达成期望渺茫的矛盾也就很大。
李虹博士说,除了压力之外,一些学生没有长远、积极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总是觉得生活无聊、空虚。外界压力大和内心空虚不断冲击学生的心理,“外忙内空”常常就会造成心理问题。
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精神上的满足也在增高,因此保证心理的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愿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遇到困惑时,多找同学、朋友、家人、老师交流。生命是可贵的,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