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程 开创新思路
—————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法的改进
金东区多湖小学 王吕
[摘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学好新课程,让新课程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地体会探索,才会体现新课程的价值,才会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使我在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 创新 参与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体育课该怎样教,如何组织?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注重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上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课教学上做了以下一些新的尝试。
一、创设情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布袋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布袋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布袋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小朋友示范,其他小朋友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小袋鼠摘水果》,小袋鼠在去摘水果的途中要经过许多障碍物,让学生们自己想出解决方法。我们金华地区闹元宵有舞龙灯的风俗,舞龙灯是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的一项群众活动。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大家都说说自己元宵在家看龙灯的经历,接着我向大家介绍了舞龙灯的由来,龙灯的做法,小朋友们都听的非常认真。然后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跳绳,提问:“你们能用绳子连成一条龙灯吗?你们能不能在课堂舞龙灯啊?”学生听了很兴奋,讨论异常激烈,马上投入到龙灯的制作中。经过学生们的思考,教师的点拨,以小组为单位一共组成了4条龙灯。最后我让学生们开动脑筋,“怎样那龙灯舞的精彩、花样多?”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认真讨论,有的小组进行了8字型的走,有的小组进行了S型走,还有的小组进行了螺旋型走,大家都非常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
二、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学习领域中的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以下几点来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玩椅子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椅子操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
(2)正确运用语言激励 。
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3)非言语性的激励
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赏识和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等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4)适当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
适当的紧张气氛会使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锻炼活动。例如利用比赛形式进行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创设危险情境,如竹梯游戏设计成《小小消防员》活动,让学生在警报声响起后紧急救火抢救物资的情境中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活动中设计敌人或大灰狼等凶恶形象出现,会让学生们在紧迫感中努力完成锻炼活动,提高活动的坚持性。
三、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尤其是实际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体能、体育基础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以及全体学生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差异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目标确定、内容安排、方法采用等方面区别对待,以便使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体育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跨栏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的跨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在《搬运蔬菜》一课中,我设计了黄瓜(可乐瓶)、冬瓜(篮球)、南瓜(小篮球)、蕃薯(实心球)等重量不一的东西让学生搬运,力量小的学生选择了黄瓜,力量大的同学选择了蕃薯还可以多拿几样,每个同学兴致很高,大家都得到了锻炼。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来比较一下:比如给同学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和口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甚理想的。首先,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讲解的感觉,让学生不易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让学生完全接受。反之,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醇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地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我随机抽取了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在教学执行统一的教材(前滚翻),学时和考核标准,在教学方法上,在对照班的教学中,我仍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法,而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渗透了信息技术。经过了3课时的教学,进行了前滚翻的考核。我把学生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和不及格,通过统计,实验班的考核成绩要明显好于对照班。
|
|
优秀 |
良好 |
一般 |
及格 |
不及格 | |||||
班级 |
人数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实验班 |
32 |
17 |
53.1 |
8 |
25 |
4 |
12.5 |
3 |
9.4 |
0 |
0 |
对照班 |
32 |
9 |
28.1 |
10 |
31.3 |
8 |
25 |
3 |
9.4 |
2 |
6.2 |
五、在器材上实现创新。
体育器材设备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要给学生选择符合学生年龄、体能、技能、心理特征的器材设备,以增加学生完成动作的可能性、参与运动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我在体育活动设计中,大胆地在传统教学的器材上做出突破、发展。在器材的选择上注意就地取材、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在传统教学中绳子一般用来跳,我在《打猎》一课中首先让学生用绳子模仿蛇游动的样子,再把绳卷成球打野兽,最后进行了抛接模仿放礼花的壮观景象,充分把绳子用活了。同时也注意到废旧物品的利用,如旧轮胎、饮料瓶、旧报纸、空饼干盒、空奶粉罐等等。这在环保意识日趋强烈的今天乃至资源日益匮乏的将来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20米直线跑这堂课中让学生把旧报纸放置于胸前,争取在跑动中不掉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速度。完成后学生们还进行了打雪仗的游戏;利用旧轮胎,学生们创设了了套圈、开火车、舞龙灯等活动。
总之,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与理解《标准》提出的健康概念和内容,深入地学习《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清晰《标准》的课程目标与学习领域目标,把握好《标准》的内容标准,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地按照《标准》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课改浪潮的层层推进,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抓住教改这一契机,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新方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采取多种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北京教育 2000.08
2、 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3、《让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牵手》 俞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