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宫禁忌


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是国人的民俗传统。假如你去那里游览,最好遵守那里的规矩与习俗。就说天津天后宫吧,历史上有些禁忌还别具地方特色呢。

天后宫的禁忌首先是约束宫内之人。早年间,天后宫道士的生活、礼仪,皆循仪轨而行,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和规定。平时进庙,道士忌从正门进入,只能走偏门;过中(前)殿时不准从殿内通过,须从殿旁左右绕行。到了正殿,也不准从中门入内——中门留给信众和游人出入。其意是:道士是服侍娘娘的,服侍娘娘的人怎么能与普通人平起平坐呢?

道士不值班时,并不每天烧香,进庙经侧门入大殿先给天后娘娘磕头,表达敬意——只磕一个,却是不可缺少的程序。轮到道士在正殿值班时才燃点香烛。平日烧散香,初一、十五烧整股香,五六股或十股八股一起烧,道士称之为“饭香”,全由伙友代劳。每天关闭庙门前,值班道士要给包括天后娘娘在内的各路神仙烧香,表达谢意。烧香时也无需劳道士大驾亲自动手,全由伙友完成。

礼贤香客是对道士的基本要求。但道士送别香客,要求在正殿脚不迈出门槛,在偏殿不走下殿外台阶;送时忌讳说“再见”、“回见”或“回头见”等道别语,只说“带福还家”、“一顺百顺”或“祈福迎祥”等吉祥话。遇到香客送香火款,道士总要说一声“散财了灾”,以示谢意,使香客达到心理平衡。

为着念好庙里的香火生意经,道士还有些忌语。例如,凡进庙的妇女,一律尊称其“小姐”,不称“大娘”,以免看走了眼,碰到未嫁老闺女和你闹矛盾干仗。再有,对于第二次来拴娃娃者,不准问人家妇女有病没病。

当然,禁忌归禁忌,昔日有的道士也难以严格恪守。传说,有个外来老道,关闭天后宫庙门后因内急,在前殿旁就地撒尿,转天人们发现他的脸肿了,原来是他犯了忌,梦中自己抽自己嘴巴子抽肿的。天后宫年长的道士,常以此事为例,讲给新来的年轻道士,以教育他们遵守庙内规矩,行销因果报应哲学。

天后宫还有些禁忌,则是约束宫外人的。对入庙者的服饰,天后宫向无统一要求和规定,但不成文的规矩是:务必要衣冠整洁。衣着不整,会被视为敬神之心不诚。这同样关乎礼仪禁忌。衣着破破烂烂、脏了吧唧的叫花子,一向被禁止入庙,因为神祇是被人供奉而不是向人施舍的施主。

再有,不准孕妇和刚办丧事者到庙;除庙会期间及参加“戴锁”、“跳墙”等民俗活动,平素不准香客带12岁以下儿童进庙。由此还生成一句歇后语:“拍花的逛娘娘宫——白搭功夫。”“拍花的”是偷小孩的人贩子的旧称。

依旧有入庙惯例:庙辟三门,香客入中门,游览者入两偏门。女香客可走正殿中门,男香客需走正殿两偏门,一来是奉行男女有别之道,二来是庙里一向视女香客为财神,予以特殊关照。皇会期间尤其如此。

踩踏庙门槛历来被视为对神灵的大不敬,即便有人不明就里无意中踩踏,也要遭到庙里人呵斥;入庙应举止稳重,忌高声喧哗、妄加嘲讽或乱动供器,尤其禁止乱摸和指点神像;从庙里请走的神灵不准再送还庙内;“拴娃娃”若不灵验,不准再公开送还。

天后宫还有些禁忌,源于香客的约定俗成。例如,大年三十晚上,风尘女子穿红衣到天后宫进香沿袭成俗。良家妇女则与之错开时间,多在正月初一着红衣入庙进香,这是因她们年前需操持家务忙年,无暇进庙烧香,更是为回避,以免他人误认了自己。久之,也成为一种禁忌。年三十夜间,对无意给天后敬香的男香客,庙里甚至不允许站在月台上,以免叫心怀叵测的人搅乱天后宫的规矩,影响财运和名声。

今天,天后宫的香客仍以女性居多,但随着社会变革,有些禁忌已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