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每年农历三四月间,东山有出城隍会之举,祖代相传,流传何止百年,未尝间断过。东山前、后山共有五尊城隍神,即襄公庙之水平王,殿背后之忠安王,鹅潭头之武乡侯,金家湖之威灵侯,和后山杨湾庙之汤斌。前山四尊城隍,按例每年出会只出一尊,每四年轮到一次,后山则年年为汤斌。出会之日,仪仗是由各自扮演,各献杰作,以显身手,行头道具,鲜艳夺目,炫耀气派。节目众多,堪称一年一度自发的民间文艺大汇集,故为当时人民群众所爱看。
扮演的大型戏文,东山人称“五方”,有“梁山一百零八将”,“七侠五义”,“铁公鸡”等等,其特点是只奔跑,不演唱,一手扯开戏装衣襟,迎风飘拂,一手所持武器铿锵有声。小型戏曲有“孟姜女过关”,“活捉张三郎”,“烟花女子告阴状”,“王魁负桂英”等等,皆边走边唱边演。余如龙舞、台阁、莲湘、高跷、荡湖船等等,以及江南丝竹也都参加。
按东山传统惯例,出城隍会分前山、后山,即前山出给后山看,后山出给前山看。一般先由前山到后山去,隔日后山出到前山来,双方之仪仗、文艺队伍要互相迎接,时前山后山两支队伍并在一起,首尾相接足能排满东山数里长街,气势恢宏,内容丰富多彩,观者万人,每个节目自观众品评议论。此时不仅是人与人村与村之间斗胜,而且是前山、后山之间比优劣,或以行头艳丽受称赞,或以唱工演技得好评,更有别出心裁、出奇制胜而得人赞赏。
东山城隍会,出于民间自发,其盛况在乡村中属少见。出会之愿望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选择于三四月间举行,正当农事未忙之际,村民有余力参加此一年一度的文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