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一天,合浦县的曲樟乡突然闯进了300多号土匪。一时间,客家老少全副武装,依仗7米高的“城堡”围墙和足够的水、粮,与土匪对峙了3个月,最终使土匪溃不成军,夺荒而逃。 故事所说的“城堡”,就是客家围屋。
围屋,以其主房四周外围筑以高墙炮楼而得名,其融家、祠、堡于一体,建筑形式独特而丰富,是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也是客家先祖留下的宝贵文化遣产,是客家人一张特殊的名片。广西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贺州市、贵港市、玉林市、北海市等地。
合浦县曲樟乡客家围屋,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围墙高7.1米、宽0.86米。城垣的四大转角处及城门上设有碉楼,内墙的半腰上筑有骑马道,负责将城墙、炮楼及门楼紧密相连。门有板门、闸门、便门、栅栏门等3道5层式的连环防卫门。堂与堂间以天井相隔。上厅堂为祖公堂,堂中金匾高挂,横雕有双龙戏珠。下厅堂为门厅,以正厅堂为中轴,以祖公堂为核心,向前延伸,左右对称发展。正屋正厅的规模和装饰档次,是各横屋和次厅不能逾越的。
贺州市莲塘镇的客家围屋,建于清乾隆末年,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围屋建筑群之一。围屋呈崎角之势。南座三横六纵,设厅堂8个,天井18处,厢房94间;北座四横六纵,设厅堂9个,天井18处,厢房计132间。围屋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四周有3米高墙,屋宇、厅堂。房井布局错落有致,上下相通。厅与廊通,廊与房接,迂回折转。屋檐、回廊、梁柱均雕龙画凤,其中的“百寿图”,更是精雕细琢,颇显功力。
推开厚重大门,步入院内,可见到用大青石砌成的3个天井,天井的排水功能十分良好,无论雨下多大,都不会形成积水。围屋的天井,设计奇妙,随处可见。正屋有3个大天井,横屋有15个小天井。应了围屋“九天十八井”之称。莲塘镇客家围屋是客家土楼围屋与中原民居建筑相结合的典范,享有江南“紫禁城”之称。
贵港市客家围屋集中在木格镇的君子垌,始建于咸丰年间。与其他地方的围屋相比,君子垌围屋一座方楼就是一座城堡,特点是规模大、建筑奇、保存好。其中黎大康的围屋因特别长,而被称为“长城”。围屋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一个“围”字。君子垌围屋也不例外,靠大城墙、炮楼、枪眼、狗洞、外城门、拖笼门等来实施。围屋的城墙最高达到9米,最宽为0.6米。建筑材料以青砖、杉木为主体。建筑细节技巧突出:檐雕活灵活现;窗雕、石雕、砖雕玲珑剔透;壁画知色彩丰富,充分显示出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客家围屋的房门均朝正厅方向洞开,这反映了客家人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墙体一般为自制的三合土,是用黄泥加进石灰,再掺以砂糖、鹅卵石、碎砖块、糯米、红酒、红糖、蛋清等搅拌,配方讲究。夯实后历经百年风雨,坚固如初;其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
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干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