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故里:山西阳城县皇城村


皇城村,位于太行、王屋两山之间的沁河岸畔,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境内,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皇城相府旅游景区就是以这组古建筑群为载体兴建的。

皇城村是清康熙朝陈廷敬的故里。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大型典籍的总阅官,辅佐清王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杰出的政治家,语言文字学家、诗人、编辑家、理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杰出的政治家。

古村建筑

皇城村不可不说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延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央视大型历史连续剧《康熙王朝》、《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契丹英后》等影视剧拍摄的重要外景地。

文化底蕴

明清两代,皇城陈氏科甲鼎盛,冠盖如林,是中国北方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弘治)到清高宗(乾隆)260年间,非但诞生了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和诗人陈廷敬,而且孕育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9位进士,6位翰林的七世官宦文明,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词林”的美誉。当是时,皇城陈氏为官之人遍布全国除大西北外的各个地区,有诗文传世者达33人,他们在为官之地积极育人,劝农养桑,为推动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更有甚者。皇城陈氏还是明清两代富甲一方的巨商财团,其经营门类由煤炭、冶铁发展至药材、丝绸、编织、茶叶、航运、酿造、玉石、瓷器等,其经营触角延伸到全国80%的省份80%的大中型城市、东南亚3个国家。盛极明清两代的皇城陈氏,为皇城村留下占地6万平方米的“双城古堡”古建筑群、1.6万平方米的“紫芸阡”古墓碑群和1.1万平方米的大型花园“止园”。

文化艺术

皇城从创修到完成,经历了明代宣德到清代康熙间的二百余年时间。在这期间,陈氏家族由工商之家逐步发展成为官宦巨族。因此,皇城城内的建筑群有古代民居,又有官宦宅第。而皇城城墙和河山楼、藏兵洞等防御工事,则是明末时世动乱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这种集古代民居、官宦宅第、祭祀神祠和防御工事为一体的建筑形式在我国并不多见。与此同时,皇城的建筑工艺融官方规制与地方传统为一体,既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又显示出浓郁的地方工艺特色。

皇城相府建筑形式和艺术手法上无不严格地遵循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民居建筑多为传统的四合院,装潢简朴,官宦宅第则为前堂后寝之制,高敞明亮,装饰华丽,除庭堂之外,配房又为阳城地方的双层出檐楼房。作为下人居住的管家院为单层平房,小姐院采用券棚顶形式,文昌阁和春秋阁建于内城城墙的至高点。陈氏宗祠建于内城城门的轴线上,保存皇帝御书石刻的御书楼建于城门外的显要位置。所有这些,使中国封建社会“上下有等,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封建礼制观念在建筑形式和工艺手法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