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漆艺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四川盛产生漆和朱丹,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成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达到很高水平。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
从战国时代起,由于四川因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 朱砂,因而开始成为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艺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故而成都成为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并且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
战国时,成都漆器作为文化和商贸用品传遍中国很多地方,从现有的考古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成都漆器绝佳的工艺和当时的辉煌。现存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2006年5月20日,成都漆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都漆器以天然 生漆、实木为原料,胎体不拘,做工讲究,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制品。它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著称,它既可高悬于庙堂之上以彰显华贵,又可充当精致耐用的日常用品。
具有悠久历史的成都漆器,在其工艺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跟中国其他的漆器流派一样,经历过多次技术革新。西汉时期,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法,以及用稠厚物质填成花纹的堆漆法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等手法十分流行。唐代中国漆艺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有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并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明清时期,成都漆器的种类达到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充分展示了中国民间技艺的创新能力。
制漆首先要栽种漆树,然后在漆树身上用刀割出口子,等树内汁液一点一滴慢慢渗出,再汇聚起来进行加工。从中国范围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成都漆器是有名的;而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漆”则一直是这个东方古国的某种象征。这正如瓷器能够代表中国形象一样,实际上漆器也为我们增了不少光,添了不少彩。《周礼·载师》记载当时的一种官名,名曰“漆园吏”,其职责可能是管理国家漆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则说,如果当时一个人拥有一千亩漆树的话,那么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就相当于一个“千户侯”。尽管考古学家们看到过不少古往今来的漆器,但面对商业街蜀王船棺墓所出漆器,也忍不住感叹它们是我国战国漆器中罕见的精品!
到了汉代,成都漆器已经风靡中原。品种有盒、筐、盘、耳杯、扁壶、案、卷筒等。漆器上有用色彩精心描绘的禽、兽、神仙等图案。成都生产的现代漆器主要有木胎、麻布脱胎、纸胎、塑料胎等多个品种,其造型美观大方、工艺精巧,漆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成都漆器最主要的工艺特点是“雕花填彩”,艺人们用刀如笔,在胎底上雕刻各种花纹,填以色漆,反复打磨抛光而成,视觉效果非常神奇。
成都漆艺工序繁多、制作细致、耗时久长,尤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锡丝光、拉刀针刻、隐花变涂等极富地域特色的修饰技艺闻名于世。填彩用的彩漆是用天然生漆加矿物颜料炼制而成。
以雕填手法制作为例,首先得设计胎样和装饰图稿,然后是制作木胎,经漆工反复多次上灰、刷底漆、打磨后,涂上几道推光漆,每一道都须干后研磨,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雕填,先将设计好的装饰图稿拷贝到胎体上,用刀雕出阴刻的画面,然后用小牛角刀将调制好的彩漆刮入阴纹,干后再用细砂纸研磨,让纹路与漆面齐平,这一步也可以在雕刻的阴纹中贴金银箔,再罩上多层透明漆,并研磨。第三步就是推光、揩清,方法就是涂上推光漆,干后研磨,再用头发或棉花沾植物油摩擦,经多次清抛光使漆器表面光泽华丽。
成都漆器以雕花填彩、银片丝光、镶嵌描绘等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和地域特色,独树一帜,至今仍是与北京、福建、扬州、广东阳江齐名的全国五大著名漆器之一。
成都漆艺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以其历史悠久和工艺独特而享誉海内外。现在,成都生产漆器工艺品的主要厂家是成都漆器工艺厂,主要产品有漆器屏风、攒盒、出土文物复制品、漆画艺术品等,正把传统的成都漆艺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更宽广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