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名”,也称为乳名,是小孩从出生之后到长大成人之前,家人、亲戚、邻里和朋友对他(她)的别称。“花名”现象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习俗,而脱胎于中原文化的潮汕地区在保留该习俗民族共性的基础上,也衍生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花名”文化。
以身形外貌特征来命名
一个人最直观的外在形象就是自己的身形和外貌,因此,潮汕人就很自然地以身形和外貌来命取“花名”。身形方面:身体长得较高的叫“竹竿”、“长脚”,身体长得较矮的就叫“阿矮”、“矮脚”,身体肥胖的称为“老肥”、“肥仔”、“肥弟”,身体较瘦的就叫“K补”、“K九”。外貌方面:根据头部来命名的,有“大头”、“腊头”、“扁头”;根据眼睛来命名的,有“乌目”、“注目”、“大目”;根据嘴巴来命名的,有“裂嘴”、“大嘴”、“冒嘴”;根据鼻子来命名的,有“国鼻”、“红鼻”、“大鼻”;根据肤色来命名的,有“乌鬼”、“乌弟”、“黑种”。
以日常家禽动物来命名
在潮汕地区经济还没得到充分开发的时期,整个社会基本以农业为主业。而在这样的农耕社会里,家禽动物是随处可见的,由此潮汕人也很喜欢以家禽动物来命取“花名”,常见的有“牛”、“狗”、“猪”、“羊”、“鸡”、“虎”等,其中以“牛”、“狗”、“猪”出现的频率最高,比如:“阿牛”、“牛屎”、“老狗”、“乌狗”、“乌猪”、“猪屎”。
以在同胞中的排行顺序来命名在早期的潮汕地区,人们由于受到“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个家庭普遍都有比较多的孩子。素面朝天的家长为了方便记忆,就干脆根据孩子的排行顺序来命取“花名”。男孩的,根据排行一般叫“老大”、“大弟”、“老二”、“老尾”、“细弟”;女孩的,根据排行一般叫“大妹”、“二妹”、“细妹”。
以传宗接代观念来命名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社会中,以生育男孩为特征的传宗接代观念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这个道理。受此封建观念的影响,许多潮汕人也以“花名”来寄托生育男丁的愿望,如“来弟”、“招弟”、“带弟”、“爱弟”等“花名”就形象地传达了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
潮汕“花名”习俗是勤劳能干的潮汕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融合和创造,所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习俗。在这个习俗中,我们可以深刻体悟潮汕方言的无穷趣味和魅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潮汕人民在恶劣生存环境中的生命韧性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潮汕“花名”的命名就像是一口承载了无限岁月记忆的古井,若我们能本着一颗怀旧和传承的心去探寻,相信一定会打捞出令人惊喜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