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以其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和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要数五爷庙。五爷庙,即五台山万佛阁,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我讲,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
不论是三大菩萨,还是座下之骑,塑造得均极为精细生动。再看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10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此庙便名叫万佛阁。二层殿内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道明和尚和其父亲。
一般情况长者应在上首,而这里位居左侧上首的却是儿子道明。这又是为什么呢?传说地藏王菩萨欲在九华山开创道场,而当地一位员外起初不愿让出宝地,但员外的儿子却敢违抗父命把地界奉献出来,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萨,取法号道明,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因为这段故事,所以其父亲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萨的下首了。
立于地藏王菩萨左右外侧的5对塑像,统称为“十殿阎王。”
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
五爷庙座落于台怀镇,与大白塔相毗邻。至于俗称五爷庙,是因为寺中有一座龙王殿,供奉着一尊金脸五龙王。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农作。文殊菩萨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便去东海龙宫借了一块清凉宝石——“歇龙石”,改变了这里的气候。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所以他们尾随文殊菩萨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歇龙石”。文殊菩萨很快就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造了庙宇,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康熙年间,为百姓祈雨方便,遂在这个万佛阁建了龙王殿,把五龙王从北台请下供于殿中。
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与五爷庙相对的便是古戏台,是专为五龙王唱戏而建。据传说,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
径直进入大名鼎鼎的五爷庙,会发现在庙外过庭的两侧,竖立着只有在古时皇帝出巡时才能见到的銮驾。这不仅是在五台山,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殿内供奉的就是五龙王,百姓年年为五龙王供奉、请戏,而更有意思的是五爷庙中五龙王的装束,它不是通常人们所知道的菩萨样子,而是身披着显示着古时皇帝威严的龙袍,头上则戴着金冠,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些答案来自于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当年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出家到五台山做了和尚,康熙皇帝便来五台山寻父。有天傍晚在返回行宫的路上,突然遇到了狂风暴雨,康熙皇帝非常惊恐,突然间,五龙王出现在康熙面前。这时五龙王施展法术,放出一火球,为康熙开辟了一条道路,引领着康熙皇帝安全的回到了行宫。第二天,康熙皇帝为了感谢五龙王救驾有功,专门赐给他一件龙袍和半副銮驾。从这传说中,看的出当地百姓对五爷是非常的崇拜,那自然五爷庙的香火也是相当的旺盛。康熙皇帝还亲笔题写了“龙参”二字。明柱上镶有一副对联:“殷雷激电滋百谷以盈百宝;甘露和风鼓万物而洽万民”。里边悬挂的大匾写着“广济龙王菩萨”,在匾的右侧写着“有求必应”四个大字。
很多人到五台山来,其实就是到五爷庙上香。庙前的大香炉前,总是簇拥着数不清的善男信女,有的在默默合掌许愿,有的在虔诚伏拜祈祷。在万佛阁的献殿内,墙壁四周挂满了还愿者送的匾,送匾人来自全国各地,当然在匾的背后是一份丰饶的献金。这些匾通常只能挂个把月时间,因为不用许久,它们就会被新匾所取代。
还愿还有更为体面的方式,那就是给五爷唱戏。就在寺内金脸五龙王殿的对面有一座小戏楼,每天的八九点钟,锣鼓家什便敲打起来,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照例粉墨登场,一年四季,很少间断。
五爷庙不歇的锣鼓和不尽的香烟是五台山独特的风景线。